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转世吴三桂 >

第149章

转世吴三桂-第149章

小说: 转世吴三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百亲兵一路小心绕四商洛山,接应闯王。第二日,两军在当日刘敏宗破寨而出的地方胜利会师。两军相见,上至李自成、刘敏宗,下至普通军卒,人人喜形于色,高兴得如同过年一般。 
两人分别不过半月有余,可刘敏宗一见到李自成,激动的双眼通红,如此一个五尺多高的汉子,竟也有如此感性的时侯。“闯王……”“捷轩……”两人手拉着手,臂挽着臂。自从杨嗣昌率军围剿义军以来,大军几次战败,今日终于走出困境,仿若隔世一般。“闯王,还有一个好消息,我在伏牛山破了几个为富不仁的大户,不但得了一笔银子,更打响了闯王军的旗号,不过半月,便有几万百姓来投,我从中择其稽壮,训练了一支三千人的队伍。” 
“大明朝昏庸无能,致使百姓流离失所,今日我等出了这商洛山,必要为这天下百姓闯出一个青天!”“我等愿誓死追随闯王!”众将齐声应道。“好!从此咱们便是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再有军师相助,何愁大事不成!”李自高兴地道。六月的北京城泉泽遍野,群峰叠翠,山光水色,风景如画。做为大明朝皇帝的朱由检却无心观赏这些美景,近几日各处战报不断,被困商洛山的李自成竟在十几万大军的包围中脱围而出,辽东吴三桂也已彻底剿灭了后金的残余力量,占据了原本属于后金的大片江山。而派往蒙古的信使也有回信,南蒙的林丹汗竟无瑕东进,正准备与北蒙决一死战。唯一算作好消息的便是朝鲜总算答应派大军配合大明一同进攻辽东,可等朝鲜国王国书传到京城,朱由检才知道,朝鲜竟仅派了两万军卒,实在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只是此时已是箭在弦上,出关平辽之事已是闹得天下皆知,若如此半途而退,自己这个皇帝曰后还有何颜面面对朝中文武百官,面对天下百姓。因连年征战、剿匪,国库已经空虚,朱由检甚至连此次大军出征的军费都拿不出来。还是周延儒慷慨解囊,一人便独捐了十万两白银,朱由检无暇追问其银子来源,只是大喜,几次在朝庭之上夸奖周延儒一心为国为民,下旨封其为太师。可朱由检那里知道,区区十万两白银在周延儒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就连此时的大明国库的存银恐怕也没有周延儒家中库银之多。仅是辽东这几年供其白银便多达五十万两之巨。此时用十万两白银便买来一个太师的头衔,真可畏合算之极。有了周延儒的带动,其余朝臣也是个个不甘人后,或多或少都捐献一些,短短五日光景,各方捐献的银两竟达三百万两之巨,足够此次大军北上争战。只是苦了那些清官、好官。平时不知敛财,朝庭这几年国库空虚,奉禄也是时断时续,养家糊口都还不够,如何有余钱捐献出来。好在朱由检也没有糊涂到家,虽然面色不喜。但总算没有因此制那些清官之罪。不过朝中许多原本还算清廉之人,此时也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为官之道。此举直接导致大明朝上至太师、阁臣、六部尚书,下至普通官吏,人人都只知向“钱”看,朝庭风气日益败坏。随着洪承畴等各方将领率军进入京师重地,各项出征准备也进入到了最后阶段。经过宫中上师卜课扶鸾,终于确定六月十八为吉日,宜出行,诸事皆顺。 
六月十八日。各路大军将领率军中稽锐到城北校场。朱由检亲自登台犒军。先是发诏,宣读了吴三桂一十二条大罪,只说得这个吴三桂罪大恶极,将大明朝的内忧外患都归罪于他一人。若不是他大明朝也不会沦落到今日的地步。可他却忘了若不是吴三桂自幼从军,几次大败后金,后来又奉诏入京,助其登基,除阉党魏忠贤。平陕西乱匪,前几年又在后金入关时便出围魏救赵之计,率军北上围困盛京,他朱由检今日恐怕早已命丧黄泉。同样若不是吴三桂这几年在辽东抗击后金,皇太极已不知几次南下扣关。不过此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地是吴三桂剿灭了朱由检无可耐何的后金,实力大增,已威胁到了朱由检的皇位,若不杀之不足以平其心中怒火。宣读完吴三桂的罪诏,朱由检又大赏四方。杨嗣昌以兵部尚书身份入阁,并为此次北上出征平辽大元帅,总领全军。宣、大、山西总督卢象升挂兵部待郎衔,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率宣、大、山西八万精兵为中军。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孙传庭因此次剿匪不利,未获升迁,不过准其率军出征,戴罪立功,若出战不利则两罪并罚。孙传庭被任命为先锋,率三万大军出征,洪承畴率十万大军为左军,总理六省军务的熊文灿率其帐下八万大军为右军,山海关总兵田立率边关五万大军为后军,负责接应大军及粮草供养。同时派出秉笔太监王承恩为监军。全军在校场阅军后,号称五十万大军,直接北上出关,开赴前线。 
六月二十八日,明军先锋孙传庭抵达山海关,只是他却不敢妄动,朱由检深记当年大军出关与后金之战的惨败教训,严令杨嗣昌等将,一路只能稳扎稳打,切忌分兵,违者军法从事。孙传庭在山海关等了三日,中军及左右两军也先后到达山海关,全军三十万大军祭天盟誓,大开关门,直奔辽东杀来。六月三十日,明军先锋已抵达绥中城下,孙传庭骑马站在城外一处山丘上,看着眼前地这座巨大城池,心生感叹。这几年,因为水泥的问世,辽东四城早已是今非昔比,原本只是座小城的绥中今日却不下于关内任何一座大城。绥中城全城周长近五十里,外城城高十五米,内城城高二十米,城宽十米有余,城外护城河深达五米,宽八米,若是想强攻绥中城,仅是这护城河便得有几千人用性命来填。孙传庭在城外半晌,只见城周四面城门紧锁,吊桥高高吊起,却不见城中有一丝动静,心生疑惑,不知辽东军这葫芦里买的什么药。原本想等中军杨嗣昌、卢象升等人上来再商议攻城事宜,可自己身为先锋,如诸位大人问起,自己却无言以对,岂不让众人耻笑。 
叫过手下总兵曹变蛟,令其率本部兵马上前攻城,若遇敌军反击速速撤回,不可恋战。曹变蛟在商洛山中吃了闯贼的大亏,虽然有贺人龙帮其隐瞒,洪承畴、孙传庭并未追究其责任,可手下原本的万余军马,等出了商洛山时只剩下六千左右,实力大损,已不如副将贺人龙。他心中早憋着一股劲,想要在此次出关平辽中再立战功,一雪前耻,所以才主动请缨,加入到孙传庭的先锋军中,而贺人龙却正在洪承畴手下听令。得令的曹变蛟信不过旁人,令其亲卫百余人先前查探情况。可直到这百余人进到城下护城河畔,也不见城上有辽东军攻击。曹变蛟一狠心,令手下仅剩的三千步兵抬着攻城梯冲到护城河边,准备攻城。     
第七十六章 空城绥中 
这些步兵硬着头皮将攻城梯平放在护城河上,小心的踏过护城河,却一直不见城上有辽东军来攻。之后他们将攻城梯搭到了城墙之下,也未见到一个辽东兵出来。心惊胆战的明军士卒小心冀冀的爬上攻城梯,很快便上到城墙之上,看着城内排列有序的大小房舍,一条条笔直的街路,可偏偏没有一点声音,城中不但没有辽东军,就连一名普通百姓也没有。站在城墙上的明军仿若梦中。 
绥中城竟是一座空城! 
曹变蛟得知此信大喜,来报孙传庭。孙传庭听到此信却是面色不善,曹变蛟不知其因,问道:“大人,咱们不费一兵一卒便得了绥中这座在坚城,想来必是辽东军怕了咱们,匆忙逃命。大人为何不喜反而忧心重重?” 
“喜从何来?你以为吴三桂与关内乱匪一般常常不知其所为?你也不想想他吴三桂用三年时间,发展辽东,凭辽东四州之地十万甲士,仅用一月便平了纵横关外几十载的后金,又岂是易与之辈?他此举必有深意。何况你看城中可有丝毫狼籍?” 
“不曾,据手下来报,城中路上干干净,各百姓家中除一些不能带走的重物外,家什一件不剩,就是剩下的东西,也是摆放整齐,不见丝毫慌乱。”“这便是了,辽东军是有意为之,放弃此城。唉!吴三桂连如此坚城都能说弃便弃,必有更厉害的招术等着咱们,万万不可有丝毫大意。令全军城外驻守,等杨大人到来再作定夺!” 
曹变蛟表面上点头称是,可心中还是有此不以为然。很快中军杨嗣昌、卢象升也抵达绥中城下,孙传庭将城中情况一一禀明。并将自己想法也说了出来。杨嗣昌和卢象升对视一眼,对孙传庭所言深以为是,不过城中即无一人,大军总不能被一座空城所吓倒,杨嗣昌命孙传庭率三万先锋先进入城,打点一切。以防辽东军留有死士,行刺军中将领。很快孙传庭来报,城中确是空无一人,就连一只鸡狗都不见,看来辽东军确是真的放弃了绥中。站在城下的杨嗣昌问卢象升道:“依卢大人之见,此城若有三五万守军,大人若想攻下此城需时几日,损失如何?”卢象升沉思片刻,道:“城中若有三五万守军。仅凭我中军十万将士若想攻下此城怕是难了。若是全军三十万大军同时攻城,至少需五日左右,损失必倍于守城军队。” 
就在这时,先锋军有人来报。在城守府正堂桌案上发现书信一封,上书“杨嗣昌大人亲启”。说完递过书信。 
杨嗣昌亲手打开信件,书信不长,仅几句话而已。“得知杨大人率军远道而来,无礼以赠。现将绥中借与大人暂歇,望大人笑纳!只望大人体恤下情,以保绥中原貌,等来日城中百姓重返绥中,当有安居之所,末将感激不尽!”杨嗣昌看罢将书信递与卢象升,卢象升几眼扫过,叹道:“好个吴三桂,好大的气魄,好狂的口气!如此坚城说送便送了,他难道就没想过这绥中一旦到了咱们手中,他还有机会重回绥中吗?不论将来战况如何,这绥中我是要定了!” 
杨嗣昌听后苦笑道:“卢大人,这绥中城是送给咱们了,可你真敢率军死守此城吗?”“我……”卢象升刚想说:我怎么不敢!可仔细一想,便明白了其中奥妙。这绥中城是辽东军一手修建的,谁知他们修城是到底留没留有通往城外地暗道。若是在自己守城时,突然从城中杀出一只辽东精锐,自己恐怕哭都找不着调。“唉,这吴三桂确非常人可比,事事早料先机。在这信中说得明白,绥中借与咱们暂歇,咱们就是暂歇恐怕也得有些胆量才行。” 
“我就不信了,咱们十余万大军守在城中,他还敢来攻城不成?传令下去,今夜全军进城休息,警哨双倍!”卢象升从军几十年,还真从未受如此冤气,被杨嗣昌一激,更是非绥中不驻了。而辽东军早在明军先锋未出京城时,便已得到线报,朱由检竟举大明北部半壁江山之全部兵力出关,几员大明知名将领尽在其中,看来朱由检这是破釜沉舟了。不过明军要出关平辽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在大明境内已是尽人皆知,吴三桂也早有安排,利用大明调军的这一月时间,对辽东军政也进行了一系列部署。辽东在原来五团的基础上新成立了骑兵三团和步兵四团、五团,骑兵三团团长由祖泽远担任,副团长为多尔衮和在与后金大战中表现出色的原步兵三团骑兵营营长许立担任。步兵四团团长为原二团副团长王顺,副团长为阿敏和祖大寿之弟祖大弼。步兵五团团长为原一团副团长吴安,副团长为原后金镶黄汉旗旗主黄胜和原步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