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104.命运的抉择 >

第628章

104.命运的抉择-第628章

小说: 104.命运的抉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巯碌木椋虼舜舜蔚亓狡茏髡蕉允├爬此邓悴涣耸裁础Nㄒ蝗盟醯糜行┩吠吹摹?赡芫褪桥诘垢恕�

    由于这个时代的战舰向来就有将炮弹、火药当作压舱重物的吸光,因此对于海军指挥官来说只要不出意外炮弹总是打也打不完的。然而在陆地上作战就完全是两码事了。火炮、炮弹、火药每一项补给都需要耗费人力,而且数量也有限。由此大手大脚惯了的施琅也就不得不精打细算了起来。却见他转身回到了沙盘前对身旁的下属们问道:“大家怎么看眼前的战事?”

    “回将军,以朝鲜军队的作风,此战他们必会死战到底,以待周围援军增援。”陆军上尉张国勇率先发言道。之前曾在鸭绿江服役多年的他与朝鲜军队打交道的时间比在场的任何一个人都要长。

    “上尉,你怎么能肯定朝鲜人不会放弃汉城呢?虽然汉城警备森严,但以那样的城墙想要挡住我军的火炮是不可能的。”一旁的监军朱伟谨慎地反问道。

    “费参谋你怎么看?”施琅回头向身旁的参谋问道。

    “是,将军。”一直没法活的参谋费荃恭敬的接口道:“正如监军所言。一旦朝鲜王放弃汉城,那我军此次的行动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为今之计,我军首要保证的是不要让朝鲜王离开汉城。也就是让他觉得他的国都还能守住。”

    “恩,说下去。”施琅颔首示意道。

    “各位请看,汉城毗邻汉江四周被群山环抱。因此永登浦是我军最佳的主攻方向。只要拿下永登浦,我军就可渡汉江兵临城下。不过,在下以为目前我军暂且只推进到永登浦。这一来是,敌人在汉江一线修筑了大量的工事,我军在渡江之时势必会遭到对面守军正面攻击。二来,如果我军太快的兵临城下则极易将朝鲜王吓跑。所以我们要摆出一副对汉江很为难的模样来使朝鲜王相信我们有所顾虑。”费参谋点了点头指着沙盘补充道;“此外,据悉汉城在夏季天气无常,会突然下雨。虽然目前晴朗的天气十分有利于我军进攻。但还是要早做防范,以免突如其来的雨水给部队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是这样啊。”在听完费参谋的介绍之后,施琅不禁摸着脑门嘟囔道:“哎呀,项影那帮家伙到底在磨蹭什么呢?怎么道现在还没来。要是老子的舰队自爱这里,哪儿还用的着这么麻烦。”

    “将军,项提督他们是沿汉江逆流而上的。因此会比我们玩到几天。请将军耐性等待。”朱监军听罢忙上前解释道。

    “先不管那么多了。咱们把对面的汉城围起来再说。省得那朝鲜王到时候开溜。那咱可真就白跑一趟了。”施琅把指挥棒朝沙盘上一丢道。正如其所言,此次登陆仁川的作战目标正是汉城里的朝鲜王。依照黄宗羲与总参府的计划,施琅的舰队在登陆仁川之后就立即进攻汉城。力图俘获,甚至不惜击毙朝鲜王李淏。这样一来群龙无首的朝鲜立刻就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届时,那些与中华朝早就搭上头牵上线的朝鲜贵族们也会随之揭竿而起。当然就算不能攻克汉城,总参府也要求施琅最低限度地将朝鲜王围死在汉城。以诱使朝鲜各道驻军前来勤王。到时候,中华军再从鸭绿江、釜山两头进攻朝鲜,使对方首尾不能顾。当然这其间朝鲜的贵族们依旧有大把的机会“大义灭亲”。总之对于中华朝来说,登陆仁川就是完成了一半的计划。

    此刻正当施琅盘算着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夺取眼前的永登浦之时,从帐门外进来了一个身材消瘦的朝鲜人。却见他头戴高斗笠,身着白色丝袍,手持折扇,一副翩翩贵公子的打扮。却见他异常恭敬地上前向施琅行礼道:“小人金冠宇,见过大将军。”

    “哦,金公子你来了啊。”施琅冷淡地颔首道。虽然金冠宇等人在一路上给予中华提供了大量的帮助。但对于“卖国贼”施琅实在是客气不起来。

    “将军,您正在研究如何攻打汉城吗?”丝毫不介意对方态度的金冠宇礼貌的问道。

    “不知金公子有何见教?不过本将军倒是听说,汉城前几天刚刚进行过肃清,杀了不少通敌者啊。”施琅直言不讳地反问道。

    可金冠宇却自信地一笑道:“将军有所不知。有道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我等即已知天朝大军即将驾临。又怎么会留在那个是非之地呢。将军请放心,前几天汉城上演的是党争,不是肃清。”



《命运的抉择》第二部 第二百七十五节 围汉城黄首相得意 收战报弘武皇惊喜


  弘武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夜,中华军顺利地攻占了永登浦。依照之前的计划施琅随即摆出了意图渡江又犹豫不决地态度。一边等候项鹰等人的舰队到来,一边诱使朝鲜王固守汉城。事实证明施琅的做法十分有效。朝鲜王李淏最终没有接受金弘郁的建议,而是选择了死守汉城。与此同时汉城被中华军突袭的消息亦在第一时间传遍了朝鲜八道。正如中华军总参府预计的那样,汉城被袭的消息给朝鲜上下在心理心带来的打击远胜于军事上的打击。然而最先响应中华军攻势的却并不是朝鲜的地主贵族,而是江原道一带农民。

  由于这一地区多山地,农业本就不发达,加之李淏这些年为了打造新军又不断地横征暴敛,早在数年前雉岳山、竹岭等地的山野间便藏满了因无法糊口而落草为寇的百姓。因此当汉城被围的消息传来后,那些饥饿难当的老百姓立刻就像是出巢的黄蜂一般从山上一拥而下。要么洗劫富户,要么偷袭官府的运粮车队。很快这场暴民风潮就席卷了朝鲜的整个东北部。各道驻军在暴乱的重压下,不得不放弃了对汉城的救援,而将希望完全寄托在了西南诸道的身上。然而此刻的西南诸道亦不安生。当地贵族地主们本就与中央存有异心,此刻眼见汉城被围,东北大乱,自然也跟着蠢蠢欲动了起来。起兵勤王的,拥主自立的,附庸中华的,应有尽有。一时间朝鲜三千里河山烽火四起。

  面对领国的四分五裂,中华朝上下倒是显得坦然异常。在多数人看来李朝目前的情况完全是朝鲜人咎由自取的。而有关江源道等地饥民暴乱的消息,更进一步证实了之前“征朝派”对李朝的指控。

  “瞧瞧,正是因为朝鲜王失道所以才会有那么多饥民造反的,朝廷这次发兵完全就是为了解救朝鲜的百姓。”国会上主战的议员如此驳斥为朝鲜说情的议员。

  事实上,当初在出兵朝鲜的问题上中华国会还是存在一定的分歧的。虽然之前已有了内阁多方斡旋,之后又有倭使当众举出的证据。但对多数人来说朝鲜终究还是中华的藩属。此外,中华军刚刚完成对倭国的作战已经耗费了不少军费,而征伐朝鲜的油水又没征倭来得大,于是,是下旨问罪,还是武力惩罚,就成了国会争论的焦点。不过有道是黄天不负有心人,黄宗羲等人之前好歹也是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对国会进行游说地。因此中华国会最终还是通过了征朝之战的军费预算。之后施琅顺利登陆仁川包围汉城更让大批犹豫不决的议员站到了主战一派。

  此时此刻,若说最得意的人应该还是首相黄宗羲了。虽然敌手与中华军不在一个档次上,国会之中又仍存有异义,穷兵黩武的李朝也没有德川幕府富有。然而征朝之战终究是黄宗羲就任首相以来的第一战,甚至可以说是他作为首相的第一份功勋。其“意义”自然是之前征倭之战所不能比拟的。至于外界称征朝之战为“赔钱买卖”的说法。黄宗羲就更加嗤之以鼻了。正如女皇亲口所言,一场战争的得失,不得由最终赔款来决定的。而是得看这场战争所能带动起的周边效益。至少就目前来看在征朝之战不仅为民间带来了大笔的军需订单,亦对国债的发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黄卿家,看来施琅在朝鲜进行得很顺利嘛。”在认真地看完来自朝鲜的最新战报后,端坐在案牍后头的孙露以轻松的口吻说道。

  “全凭陛下龙恩浩荡,我军才能借天机直捣黄龙。”黄宗羲谦逊地行礼道。

  “黄卿家又在说笑了。”面对臣下的恭维孙露不以为意地将战报合了起来问道:“这次的征朝之战朕可是没插什么手。老天做美倒是真的。不过,施琅他们的进攻速度还是挺让人咋舌的啊。”

  “回陛下,其实施将军他们这次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地登陆仁川,除了抓住了天机之外,也是朝鲜人自作孽的结果。”黄宗羲低着头跟着说道。

  “自作孽?卿家可指的是与我朝合作的那些朝鲜贵族?”孙露颇感兴趣地问道。其实有关黄宗羲奇遇朝鲜“义士”的事情她是早有耳闻的了。

  “这是其一。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朝鲜人正在大搞党争。就在施将军登陆的那天。朝鲜王刚在汉城处死了半个内阁。”黄宗羲幸灾乐祸地说道。事实上,中华朝的士大夫们一直以来就对朝鲜儒林不抱什么好感。他们讨厌朝鲜人总是自称“小中华”的做派,讨厌朝鲜士大夫总是拿中原北方地区曾经剃发异服说事,讨厌朝鲜人对中原新制度的指指点点,讨厌他们讥笑自己为商人服务。总之,朝鲜在中原儒林的眼里就像一只没完没了的苍蝇总是在耳边不断重复提醒中原儒林曾经犯下以及现在正在犯的“原罪”。正因为如此当初在国会上不少士大夫才一臻决定让身旁的这只苍蝇永远闭上嘴。

  其实,孙露又何尝不知黄宗羲等人心中所想。但她最终还是默认了臣子们的做法。毕竟作为中华女皇她只有义务尽力保证本国的思想多元而已。在人类本性中总是存有“党同伐异”的一面,当看见与自己不同的人事或物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抵触心理。而东方的党争与西方的宗教迫害不过是人类的这种“劣根”在政治上的体现罢了。这是掩藏在每一个人心底深处的恶魔,光靠个人在品行上的自律是无法将其祛除的。惟有在制度、法律等外在力量的介入下才能让其受到控制。想到这里,孙露合上了报告,若有所思地说道:“原来如此。早就听说朝鲜的党人之争十分激烈。没想到会严重到这个程度。国难当头两党却还忙于内讧,真是让人闻之怅然啊。”

  听女皇这么一说,黄宗羲自然而然地就联想到了中华朝目前两党对峙的局面。于是他跟着便小心翼翼地解释道:“陛下,有道是君子结党,小人结朋。朝鲜人虽自视甚高,但他们所谓的‘党’也不过是些朋党而已。不管是现在的元老派、士林派,还是以前的东党、西党,其实都是些与后宫勾结钻营官场的小人罢了。历来朝鲜的党朋一旦失去后宫的支持便会立刻倒台。所以说朝鲜党朋的基础乃是‘裙带’而非‘义理’。哪儿像中原的党派心系社稷,以民心为基础,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罢了,不管是‘党’也好,‘朋’也罢。是人总有扎堆的习惯。再说有分歧就会有争论。不过,这世上没有绝对的正,也没有绝对的邪。君子会有失算的时刻,小人也会有明智之举。朕只希望卿家等能明白分辨一条治国之策优劣的标准在于以实为据,以理服人,而不是看这条计策是从谁口里说出的。”孙露听罢认真地告诫道。

  在孙露看来如果说朝鲜党朋的基础是“裙带”,那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