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背后-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装的行动已经开始”。若干个电视台的摄像师还没把机器转动起来他的话已经说完了,但是我们非常完整地播出了。这一过程,华语媒体中只有资讯台抓到并直播了,因为我们的预测是:从最后通牒结束的那一分钟开始,战争随时可能打响,我们一直在坚定地进行直播。
这是一种执着,也是一种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预测的能力,与世界同步的能力。
一个频道的历史地位就是凭这个判断的。
第一部分万千宠爱在一身的主持人队伍
电视人常说,节目好坏看主播,我们所有的创意和想法,都是通过主播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持人可谓万千宠爱在一身。资讯台招主持人是继中文台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重点是从台湾选。标准是青春、靓丽、专业、有抱负。
台湾地区新闻业比较发达,台湾任何一家大型电视媒体新闻从业人都有数几百人之多;台湾地区的新闻竞争非常激烈,出镜的栏目主持人数不胜数,而且大多会采访,会写稿,懂画面,很专业。但台湾新闻的弱点是视野小、受众少。经常有观众问,你们怎么能一下子从台湾招来像胡一虎、刘海若那样一流的主持人?简单来说,就是小视野与台湾主持人的大抱负之间,有强烈的反差。台湾很多有志于为世界华人资讯服务的台湾主播,不满足于台湾那个很小的市场。在台湾,他们可能为2000万人服务,到凤凰来,则可能为20亿人服务。对凤凰来说,这也是天赐良机。
台湾主持人的特点是,受过较好的教育,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打拼过,专业能力强,理解力和执行力也不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有较好的合作系数和亲和力。这在整个华人世界里面都是有口碑的。我们完全是用公司的运作方式聘他们到凤凰的,两厢情愿,静静地来,静静地去,不会给台湾电视业带来大的震动。这些主持人在凤凰都有不俗表现,能力的提升有目共睹。
第一部分冲向第一现场的记者队伍
凤凰卫视有个著名的“三名战略”,打造名主持人、名评论员、名记者。如果说前两项是在中文台完成的,那么名记者队伍真正变成一个品牌,则是在资讯台完成的。我们记者队伍成长、提升的速度之快,势头之猛,在华人媒体业和国际媒体业中都是可圈可点的。凤凰卫视的记者一共68人,可能是记者最少的一个国际媒体,但几乎所有关注凤凰的人都会觉得凤凰的记者特别多。
我们的记者为什么能以小博大,造成人多势众的错觉?原因是斗志旺、激情多、能量大。这得益于我们对记者队伍的训练和提升。最关键和最有效的提升,就是让他们懂得凤凰的视野必须是国际视野,凤凰的舞台必须是世界舞台。用长乐总裁的话说,就是要上的了台面,出的了手。
我们原来的记者队伍参差不齐,一种是从香港总部派出去的,一种是从当地媒体转来或从政府外派记者中接收的,一种是像孙悟空一样,突然自己蹦出来的。当时这些人普遍的问题是,眼界不高,技能单一,虽不缺乏捕捉新闻的原始冲动,却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尴尬。有的人在当地华人圈里能混个脸儿熟,却上不了大台面,无法进入主流社会,或采访政府高官。
为了提升这支队伍,我们强调了五种能力:一是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不仅脑袋要比别人灵,还要比别人更用功。二是独家报道的能力。一招鲜,吃遍天。三是个体活动能力。单兵作战、千里走单骑,最显本事也最长本事。四是制作多种节目的能力。不仅会做新闻,还会做专题片,懂画面、会写词、会配音、会配音乐。五是驾驭技术的能力。电脑、网络、照相机、摄像机、编辑机、海事卫星、视频传输,十八般兵器,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一人能当几人用。
典型例子有三个,一个是战地玫瑰闾丘露薇。当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我就问她,愿不愿意把记者的一个采访程序,变成多种劳动成果,多种节目样式。她说,愿意。愿意就要训练。我们训练她先做小专题,一个叫《香港今天》的节目,每天8分钟。这种训练锻炼了她驾驭现场和题材的能力,对她后来战争报道成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后来,闾丘到阿富汗和伊拉克进行战地报道,除新闻之外,先后做了时长达8个小时的专题片《一个国家的诞生》、《阿富汗战地日记》。
另外一个是郑浩。郑浩每一次出去拍完新闻之后,都要利用对现场的记录编出专题片。东帝汶建国时,郑浩是一个人去的,他自己采访自己拍摄,还跟人家的总统勾肩搭背地照了像。那些天,因为郑浩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国务委员唐家璇先生经常一早去敲郑浩的门,询问他对报道的想法。郑浩把东帝汶见闻编辑起来,自采自拍自编,自己撰稿,自己配音,做出了专题《一个国家的新生》。他后来以同样方式拍摄的《我们与以军零距离》更为精彩。
再就是卢宇光,这是一个自己跳出来的记者。此人血管里天生就有记者的血液,莫斯科人质事件时,我们正愁找不到人,卢宇光出现了。此人留学俄罗斯多年,人脉关系广,富有激情,不顾危险深入第一现场,报道非常出色。于是,他的身份三天三换:第一天,凤凰卫视特约记者;第二天,凤凰卫视驻莫斯科记者;第三天,凤凰卫视驻莫斯科首席记者。现在,他已从几年前的名不见经传一跃成为华语传媒中的著名记者。他编导的关于俄罗斯人在内战、恐怖主义双重阴影下生存与生活的专题片,充满了遥远的忧伤和理性的思考,令人百感交集。
以前我们的法国记者站上不了台面,我们利用中法文化周、文化年,一直策划凤凰记者如何进入总统府。现在,我们驻法国记者是在总统府里挂号的记者,希拉克总统有事,甭管跟中国有没有关系,都会通知我们。我们的记者能乘总统专机随希拉克到中国采访;能跟着阿拉法特采访,从他到法国治病,一直到在巴勒斯坦下葬。还有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直播,都是凤凰驻法记者完成的。
过去我们强调“大事发生时我在场”,现在我们要求记者的是“大事发生时我在第一现场”。第一现场的概念是,在事件发生时,人们在现场里面最早看见你的形象,最先听见你的声音,最快得到你的报道。这是一种很高的要求,也许对记者来说,这就是最高境界。
我们的记者还有一个自我提升的16字令:你无我有,你少我多,你慢我快,你板我活。有了这种本事,就不愁打不了胜仗了。
第一部分创意一流的技术队伍
我们的技术制作队伍是以港人为主的。香港影视业的发达,在国际上是有名的,电视节目里的一切剪辑、包装、渲染手段,香港都比大陆超前,有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也有出其不意的效果。香港的大学教育有一个特点,影视专业的学生出了校门就是一个熟手,很快就能上路。凤凰文化与香港影视制作技术的嫁接,使凤凰电视有标新立异之感。
给每个节目确立样式
有了好队伍,还要定方向。资讯台节目都是新创建的,必须给每一个节目确立样式,样式确立了,内容往里装就行了。
比如《时事辩论会》,是刘老板提出概念,就是把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人们对这个事情见解不同的一种社会形态反映到媒体上。它的典型样式,就是矛盾与冲突。围绕每天的新闻为热点进行冲突性辩论。由于我们已经有了《锵锵三人行》节目,这个节目就定为:四人小组合,深色背景下,人物大特写,节奏快切换,凸显冲突感。结果节目播出没多久,就有观众表示要打断嘉宾马一龙的腿。因为他担任辩论的反方,任务是替美国人说话。
《凤凰全球连线》是资讯台最成熟的一个节目。它的样式是:当前热点,连线方式,当事人物,多种声音,多个窗口,多样解读。不同的亲历者,从不同的角度,讲同一个故事。这个节目现在已经移到中文台了,说明它是精彩的、精辟的。
《有报天天读》是当初资讯台最受欢迎的节目。它的样式是:荟萃天下事,新闻麻辣烫。嘻笑怒骂时,风声鹤飞扬。神来点睛笔,圈在电脑上。
老杨往电脑上一画圈不当紧,无数大陆电视台也开始读报纸,也穿唐装,也往电脑上画圈圈,这也算一种影响力吧。
第一部分一竿子插到底的指挥部方式
凤凰对重大事件的直播,全部是用指挥部方式进行。这是从97香港回归我们首次“60小时播不停”的时候开始的。指挥部方式就是全台上下,一切工作都围绕大事直播运转。主要是解决几个问题,其一是整合节目资源。凡大事,凤凰中文台、资讯台都要并机直播,需要管理层拍板,对知名主持人的调配使用,也不是某一部门能协调的。其二是整合公司资源。技术、广告、公共关系、人力等部门的协调,由指挥部统一指挥,减少了上下环节,避免发生扯皮拉筋的事。其三,保证了与当事国和本国高层的沟通,便于把握尺度。而且我们这些资深记者、职业电视人出身的凤凰高层人士往直播间一站,浑身的血就会沸腾,所有的经验都在那一刻被调动起来,挡不住的激情和挡不住的奇思妙想都奔涌而来,往往能产生上佳之作。现在可以解密的是,伊拉克战争中,闾丘露薇为什么能在战争打响后,成功地从约旦进入伊拉克,就是公司高层反复分析战争形势后,从提高华语媒体影响力的角度考量,同意她冒险进入伊拉克。从她安全进入到几天后安全撤出,表明凤凰高层对伊战情况之熟悉,对报道步骤考虑之精细,对形势判断之准确。
凤凰卫视资讯台在香港大举招兵买马、网罗精英时,主考官是程鹤麟。
程鹤麟是典型的“报人”型媒体人。上大学时,学的是摄影摄像,可他从来就没有拍过一张好照片,床底下永远放着为胶片加厚或减薄的药水。他不为拍不出好照片而懊恼,却为在同学办的邮印小报上发表文章而欣喜。许多同学能记住他,不是因他容貌俊朗,也不是因他才学过人,而是因为他的一张大字报《喇叭裤礼赞》。那时喇叭裤只有小流氓们才敢穿,正人君子是不屑一顾的。程鹤麟把大字报贴出去,然后气势汹汹地穿上一条喇叭裤,不料,周围并没有产生他期望的效果。
由于总是喜怒形于色,并不单纯的程鹤麟会给同事造成“单纯”的错误印象。加入凤凰的头四年他起初负责《相聚凤凰台》北京制作部份,后来改做节目策划,写下了成千上万的文字,却没有得到老板的任何回应,更不可能指望得到采纳。搞得他灰头土脸,有点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样子。但是有一天早上,情况有点不一样,程鹤麟一进办公室就嚷嚷,嘿嘿,老板那么大的干部,昨天竟然把电话打到了我的手机上。问他老板说什么,他却嘿嘿笑着,并不说出,一副重任在肩的样子。后来,他调到香港办资讯台,据说每次大的直播下来,他都要上前拥抱一下主播(不包括男性主播),这让有些人很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