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大事背后 >

第6章

大事背后-第6章

小说: 大事背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议做了特别批示:“我觉得中央电视台开设新闻频道是重要的。”    
    2001年,美国911事件爆发,央视由于报道不力,受到来自观众和业界的批评,面临很大压力,成立新闻频道似乎迫在眉睫。然而,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又没了动静。    
    电视最后的疆场上,将驰骋谁的战马?    
    


第一部分从如日中天到败走台湾

    其实,中国早在1994年就有一个立志与“CNN”比拼的24小时新闻台。    
    那是一个名叫于品海的香港人创办的。他在CNN最走红的年代,在香港创立“传讯电视”,推出“中天”和“大地”两个卫星频道。其中“中天”新闻台为24小时新闻频道。    
    于品海时年36岁。因收购了香港著名的《明报》而财富五车。有人说,金庸把《明报》交给于品海,是因为于品海长得像金庸死去的大儿子查传侠。金庸对此不置可否。他说,于氏与他的大儿子同年,都属猴,相貌也有相似,可能在潜意识中有亲近的感觉。但另有人解释说,金庸一直在寻求一个聪明能干,热心于新闻事业的年轻人,以便将明报托付。而于品海正是符合这一条件的人。可惜武林里的一流剑客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金庸悔不当初,已是几年后的事了。    
    1989年,得知金庸意欲淡出明报,新闻集团默多克、新加坡《联合早报》集团、香港和黄集团等多家公司纷纷与金庸接洽,意欲收购。《明报》当年赢利近一亿港元,炙手可热。但是金庸与他们无缘,把《明报》转给了于品海。1991年12月12日,于品海成为明报第二代业主。    
    两年后,于品海着手扩大他的传媒版图,斥巨资打造传讯电视。    
    于品海雄心勃勃,要把中天办成最具影响力的“华语CNN”,先立足香港,抢滩大陆,最终成为影响全球华人的电视台。中天在俄罗斯、英国、德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世界十几个主要国家都设有记者站,网络了一批优秀的传媒人才。现在已成为凤凰卫视主力记者、评论员、编辑的曹景行、闾丘露薇、吕宁思等二十多人都曾在“中天”就职。中天也打过一些漂亮仗,是全球第一家播出邓小平过世消息的媒体,比美国的CNN、ABC、NBC都早。当时,由于中天新闻频道是即时播出,于品海决定将邓公去世的消息放在凌晨1时的电视新闻中发布,同时请来在《快报》做主笔的杨锦麟做现场评论。邓公的声望注定了这一事件会引起世界的震动,中天因此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得意的一笔。为了表扬自己的这一胜利,中天电视不仅专门拍了一个专题,还在报纸上登了一个广告,广告上只有一句话:“我们唤醒了世界”。    
    然而,中天台抢滩大陆的事儿始终没有着落。以于品海的经历和人脉关系,让他的电视台进军大陆是难为他。而在600多万人的香港,已有老牌的亚洲电视和无线电视瓜分市场,专播新闻、面对小众市场的“中天”找不到期望之中的盈利点。    
    传讯电视人员多达600余人,员工薪水动辄六七万港币,摊子铺得太大,出手过于豪迈,于品海还没有来得及回味有钱的幸福,就饱尝了无钱的痛苦。由于急等钱用,他只好低下头来,将明报企业35。9%的股权尽数出售给张晓卿,连该给金庸的钱都亏了进去。    
    痛极无奈,于品海与台湾的辜振甫家族达成协议,以60亿新台币卖掉了传讯电视和中天电视台。后来中天台又几次易手,换一个老板换一个主意,最终中天变成了一个地方新闻频道。让于品海最不开心的是,电视台竟落在他认为不懂新闻的人手上,变得政治取向过强,失去了原有的中立地位。    
    于品海当初做电视新闻网是想赚钱,“但结果输光了一个亿美金。”他总结教训说,在华人社会的媒体世界里,任何一个想赚钱的跨地域媒体若是缺少了中国大陆市场,最后都是要关门的。    
    曾在中天供职的资讯台主编程治平说,其实中天新闻频道在定位上和理念上,跟凤凰资讯台很接近,中天当时也是雄心勃勃要当华语CNN。但是怎么说呢?于老板对大陆的国情基本是外行,所以他的理念虽好,志向虽大,由于无法在大陆操作,最终一切都付之东流。待到台湾人来管这个台时,那就更小家子气了,那时我们就知道,中天的气数尽了。中天电视的LOGO是一个变形的“中”字,员工们说,它的造型很不稳定,像一根斜棍撑着一间快要塌掉的房子。而且不愿意听取来自大陆的员工的建议。最终,中天电视因为经营亏损,被台资收购,搬到台湾去了。    
    历史总是惊人地巧合。就在于品海意欲出售中天电视台的时候,凤凰卫视正式在香港启播了。又四年,他们推出了自己的24小时华语新闻频道。    
    


第一部分新闻别动队

    刘长乐至今没有任命资讯台的台长,美其名曰是“打造的自由空间”。他说,凤凰在用人上有一种另类的风格:让每一个人尽兴表演,甚至不告诉他怎样表演,只交给他一个舞台。这样,人的个性和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我们着力营造的是这样一个管理公式:压力+动力+空间=出奇的效果……    
    实际上,资讯台的负责人是凤凰执行副总裁、中文台台长王纪言。这样才符合刘长乐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阐述的理念:一只鸡可以孵两个蛋。王纪言之下,设副台长5人,助理台长2人,总监2人。    
    从外形上看,王纪言像摄影圈子里拼出来的,体格魁梧,动作敏捷,步履如飞,目光如电。可一旦深度接触,就会发现此人实际上是一个诗人,他内心很柔软,坦荡又激情四射,脑袋里充满了奇思妙想。布置任务时,说出来的话全是一个连着一个的画面和镜头。他的想法每一个都是超一流的,但实行起来的难度也是超一流的。凤凰卫视在新世纪即将开始的时候走了“千禧之旅”,行动圆满结束时,王纪言设想了一个盛大的庆祝方案:凤凰的车队缓缓穿过长安街,驶过金水桥,进入中南海,然后开进天安门广场。这时,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铺上红地毯,国家军乐队奏响迎宾曲,欢迎的人群手捧鲜花、潮水般地涌上前去……他强调说,军乐队的演奏不是原地不动地吹号打鼓,而是走着正步,变换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队形。他不仅这样想,还要这样做,真的派人去跟有关部门联系,结果人家说,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铺红地毯,必须是国家首脑,而军乐队练队形,一般得练几个月,你们等吗?    
    王纪言说直播:与世界同步的能力    
    (王纪言  凤凰卫视执行副总裁兼中文台台长。1949年生于内蒙古,1974年入北京广播学院学习,此后留校在电视系任教。先后任电视系主任、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从1995年起参与创立凤凰卫视至今。)    
    1994年晚些时候,我到四川去参加国际电视节,一位朋友请了很多艺术家给我们这些评委画画写诗。有一个四川的书法家给我写了四句话“江南草长,群莺乱飞,红雨满岸,风情万种。”    
    后来的情况很神奇,这四句话图解了我的人生。我是属牛的,“江南草长”,属牛的人可能向南方去。“群莺乱飞,”一种解释是有好些小姑娘围着你,但是也可能是另外一种鸟,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凤凰。“红雨满岸”,香港这个地方在97回归的时候下着瓢泼大雨,把香港冲洗一净,我想可以形容为红色的雨冲洗着维多利亚的港湾,而未来的世界也许真应该是“风情万种”。    
    而那时正好我后来的老板刘长乐给我一个电话,说正准备做一个电视台,让我和他们一起去筹备组建凤凰卫视。他的召唤使我的一个朦胧的念头变成了一份踏踏实实的追求。    
    就这样,在1995年的那个春天,我告别了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传媒大学)副院长的岗位,成为一个“下海”的电视人。    
    著名的国际电视传媒都是以新闻立台的,一个大台必定有影响力强大的新闻节目,而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又决定了该台的权威性。因此,把新闻做精、做强、做出影响力,是凤凰傲然独立和成为“主流大台”的关键所在。也是资讯台肩负的最大的使命。    
    从业务管理的角度,凤凰资讯台与中文台完全不一样。中文台是与新闻集团合办的,是人家原有的载体,融入了凤凰的理念。而资讯台是我们新建的,是一种全新的创造。在此之前,我们管理层没有人涉足过专业新闻频道。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对资讯台的管理与建设,可以用两句话六个字概括:建队伍、定方向。    
    我们资讯台主要有四支队伍:主编队伍、主持人队伍、记者队伍、技术队伍。    
    


第一部分海归派为主的主编队伍

    由于资讯台是从零起步的,主编队伍的选择和建设就变得非常重要。    
    凤凰中文台的管理方式是制片人负责制。通过制片人,按照电视节目的样式和要求,创造性地做好节目。而资讯台则是由主编管理的方式向前推进,这与报馆的编辑部有一点相似。比如资讯台的程鹤麟、阎立宏、吕宁思就是总编、副总编的概念。    
    凤凰在考虑主编的时候,重视了海归派。我们选择的海归派有三个标准:一、在大陆或港澳台受过高等教育,熟悉中华文化。二、有较长时间的海外生活、求学经历,熟悉西方文化和泛中华地区文化,掌握两种以上语言。三、曾经是新闻从业人员,在海外经历中,或受过专业培训,或事业有成,或品尝过成功,或遭遇过磨难。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样的人融汇东西、人情练达,感悟丰富,宽厚包容,对世界的观察、判断和解读,都非常到位,成为资讯台立台的骨干。    
    对主编我们强调了几个意识,第一是把关意识,无论是政治责任还是播出责任,都在他们头上;第二是选择意识,就是主编根据新闻的重要程度作出恰当的选择和摆位;第三是快速反应意识,因为我们所有的节目都是直播,主编的反应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比记者还快。911的直播,是资讯台的首次新闻遭遇战,亦是大陆观众首次看到华语传媒对突发性灾难的现场直播,结果成为新闻主编快速反应的经典之作。主编刘荔在接到记者电话后,虽然无法判断事件的严重性,但在一分钟之内就报告了高层,并作出了正确处理。第四是预测意识。在华语媒体中,伊拉克战争的直播是谁先开始的?我们资讯台在美国对萨达姆最后通牒48小时结束的那一分钟起(3月20日上午9时),进入直播状态。同时进入直播状态的有世界上若干个新闻频道。这时谁也不知道战争会在何时打响。直播了一阵之后,大约觉得没什么动静,许多电视台开始犹豫,并停下直播,改播正常节目。而事实上,10时45分(巴格达时间当日凌晨5时45分许),美军向伊拉克巴格达市区发射了第一枚“战斧”巡航导弹。随后,11时许,美国白宫发言人弗莱舍站在白宫的某个地方,召开了新闻史上最短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他走到话筒前只说了一句话,“解除伊拉克武装的行动已经开始”。若干个电视台的摄像师还没把机器转动起来他的话已经说完了,但是我们非常完整地播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