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公共基础知识 >

第1章

公共基础知识-第1章

小说: 公共基础知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哲学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人事部国家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审定并全国推荐用书 公共基础知识人事部国家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审定并全国推荐用书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提要本章重点掌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基本概念,以及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内涵和实际意义;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根源,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八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以往科学和哲学发展的科学总结,    
    要全面、准确、深入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首先要对哲学的一般性问题、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作为对人类精神家园进行关注和探索的学科,必须是人类思维能力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和人类文明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以后才得以产生的,即满足温饱以后,才有可能去反思生存的状态。所以,西方闻名的大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不是一门具体的技巧、知识,而是一门高贵、神圣的求知之学。人们是由于对外部事物和自身境况的诧异才开始研究哲学,其目的是为了解惑和求知。因此哲学的英文Philosophy,其本意就是爱智慧的意思。    
    哲学作为一种智慧之学,绝不是各种智慧的总汇,而是把智慧作为研究的对象。即,要去探究和理解人有没有智慧、能力去认识、改造世界?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人又是怎样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所以,哲学是在人们认识、掌握和解决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并表现出来的。我们可以从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哲学与意识形态等三个方面去阐明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所谓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人们每时每刻都同周围的各种事物打交道,力求认识他们,按照自己的需求改造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渐渐的,人们逐步形成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一些看法和认识。每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人们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朴素的,经验色彩很浓,往往零散、不系统。而哲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世界观问题。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哲学是世界观的系统理论。哲学是探究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的一门学问。    
    所以,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它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的回答世界观问题。这种理论化和系统化,就是哲学与一般世界观的区别。宗教思想虽然也是一种世界观,但它只是以对超自然力量的盲目信仰为基础,依靠人们对偶像的崇拜与畏惧的情感来宣扬自己的观点。因此,哲学和朴素、自发的世界观、宗教世界观等虽然有联系,但是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    
    2。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一般来说,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和观点,直接决定着人们用什么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谓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所以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但是,我们知道有很多的具体科学都在研究世界。哲学和他们有什么不同呢?    
    事实上,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规律等等;而哲学研究的是世界的整体、世界的普遍联系和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站在各门科学之上的总结研究。所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第一,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发展、新成果是哲学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二,哲学给具体科学活动提供指导。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离开了哲学的指导,会给具体科学带来不利的影响。    
    哲学和具体科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我们既要反对贬低哲学、取消哲学的〃哲学无用论〃,又要反对夸大哲学作用,用哲学去取代具体科学研究的〃代替论〃。    
    3。哲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里,哲学总是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具有阶级性。但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并不象政治法律那样,直接反映某一阶级的利益,而是用抽象的范畴,经过一系列中介,间接的反映经济基础,反映一定的阶级利益。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没有超阶级的哲学。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所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指这一问题贯穿于包括社会历史观在内的所有哲学问题之中,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出发点,也是哲学的起点,其它所有哲学问题都是从这个问题中派生出来的。那么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3页。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谁是第一性、何为本原的问题。即:是物质派生精神,还是精神派生物质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根本依据。凡是主张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即是唯物主义;相反,认为精神、思维是世界的本质,意识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的哲学,即是唯心主义。    
    第二个方面是物质和精神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论〃方面,是划分哲学史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条认识路线的根本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从不同侧面阐明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其中,第一方面是主导的方面,而第二方面则是从属的方面。第一方面规定着第二方面论证的前提;第二方面所持的基本观点,是以第一方面的回答为转移的。    
    为什么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这是因为:    
    (1)这个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必然要对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两大类现象及其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2)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一派哲学的基本倾向和性质。哲学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它的出发点和理论前提对它的思维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定着它的基本性质。而对基本问题的回答,就具有出发点和理论前提的意义。(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践的基本问题。    
    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确定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它揭示了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    
    第二,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路线和方向。    
    第三,它揭示了哲学斗争的焦点,给了我们理解哲学历史的线索。    
    第四,它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    
    2。哲学的基本派别。    
    历史上有很多的哲学流派,但是,无论哪一种,都首先要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因此,我们对哲学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派别。我们把哲学的派别性称为哲学的党性。古代哲学经过漫长的发展到现在,形成了许多哲学流派,但基本的派别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可知论与可知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等等。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凡是主张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即是唯物主义;相反,认为精神、思维是世界的本质,意识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的哲学,即是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内部在对观念、精神的理解上,又有所不同,因而形成了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的精神和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物质世界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和表现。客观精神决定物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例如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起源就是一种绝对观念。这就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则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观念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源和基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如中国宋朝时期陆九渊的〃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观点,就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到目前经历了三个阶段或三个历史形态:第一,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其特点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实物。比如水或火、或气、或〃五行〃(金、木、水、火、土)等等,认为它们是构成世界的永恒不变的〃始基〃。第二,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就是世界的〃始基〃,物质即是原子。第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特点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并运用到历史观中,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不可知论与可知论。对物质和精神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史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大根本对立的基本派别。可知论认为物质和精神具有同一性,即精神能够认识物质世界。哲学史上大部分的流派都是可知论者。与之相反,不可知论者认为物质和精神不能实现同一,即我们的精神不能认识世界。不可知论者著名的代表有康德和休谟。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而产生哲学中另一重大的派别对立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立。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互相联系、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形而上学则把世界看作是彼此孤立、静止不变的,或者把变化看作是某种外力作用而产生的量变,否认矛盾的存在。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几乎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一样的古老,并且这两个对立经常纠缠在一起。我们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称为哲学的两个〃对子〃。但是,不可以将这两个〃对子〃并列而等量齐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