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战国福星大事记-第5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认识并不代表别人都认识。信玄之子的名声引起了一阵交头接耳。武田信清的满面通红。双眼恶狠狠地盯视着吉川元春。
“吉川殿下,你这么说就太过份了!”出言指责的居然是小早川隆景,他似乎非常不满地瞪了吉川元春一眼。“武田殿下效命朝廷。
重光源氏武田一门,这本是一件非常了不起地事情,你这么冷嘲热讽实在是无礼之极。蒙朝廷旨意我等今日在此召开这场盛会,就是为了今后天下地长治久安找到一个最好的方法。如果诸星左府殿下也是这般压制言路,那天下忠义之士还有哪个敢言!左府殿下,你说是不是这样呢?”最后一句话是转向我说的。
“嗯,不错!”我只得点了点头。
小早川隆景地这番话相当厉害,隐隐地已经指责我骄横粗暴,意图持强胁迫天下大名。
“武田殿下,我在这里代吉川殿下向你道歉了!”他对这个结果似乎很满意。一转头又对武田信清笑容可掬地说道:“刚才吉川殿下多有冒犯,实在是一件十分失礼的事情,还望你能够海量宽育。不过话又说了回来,还请你体谅吉川殿下的维护天下大义的苦心。武田家也是清河源氏的名门,数百年来一直是守护武家传统的一股中坚力量。放弃传统违背道义的事情,想必你也是不会认同的吧!”
“哼……算了!”武田信清咬了三次牙最后还是摇了摇头,右手缓缓地从腰间抽了出来。
“时变事变法亦可变,几百年的老古董了又何必死抱着不放!?”看商议进行得如此不顺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前田庆次沉着一张脸冷冷地说道:“千古盛衰本就是寻常事。‘鼎之重在德’。当今天下诸星左府殿下无愧为第一贤者,更进一步也是众望所归。如果一切照小早川殿下所说,再把足利家请回了岂不是好?如果西国大内尚在,有些人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前田殿下实在是至理名言,也唯有贤如诸星左府殿下者才恢复名门大内氏!”小早川隆景极为敏锐,立刻就抓住了前田庆次话里的漏洞。“正是因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左府殿下正是秉持了大义正道才最终得以匡正天下。三好、北条等辈妄行不端,虽强梁霸道亦最终殄灭。我想前田殿下地意思,也是要左府殿下行天下大义吧!”
“小早川殿下所言甚是,我们这些人也是为了守护天下大义聚集在诸星左府殿下旗下的!”前田庆次的反应还是慢了一些,佐竹旗下有小大名身份的冈本禅哲把话头接了过去。
在上次征讨东国的战役中,我得到了几乎想要的全部东西,那么其他的人中自然会有很多对我暗怀不满。就比如佐竹家,虽然领地增加了不少,但是由繁荣富饶的常陆搬到了安房,手下的那些城主原本满腔地热情被兜头交了一桶冷水。
不过冈本禅哲说话肯定不只是他自己的意思,佐竹义重只怕也是另有打算。现在他身兼关东管领的职位,实力已经超过了老牌强藩毛利和伊达,虽然还有德川、池田、前田、大友、长野等人互相伯仲,但是却也无须多让。
只要我当不上这个征夷大将军,那么我的这个政权就摆脱不了临时性,我的统治就只是个人行为。那么在我之后呢?各家大名对我的继承人就不在有义务,成败与否就要看他的个人威望。那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可就难说了,他们这些人也就还有机会。
在冈本禅哲之后又有十几个人发了言,绝大部分都以极其隐讳的方式表明了我不适合担任征夷大将军的意思,原因无他,就是血统和出身问题。虽然这些人里没有一个大大名,但是间接的都代表了那些庞大的势力,比如说三河刈屋城主水野忠重,就是德川家康的表弟。
“你们这些家伙,还真是愚蠢哪!”我在心了这样想着,不禁为这些人感到有些悲哀。
我是一个多了四百多年历史知识的人,不可能像其他人那样在某些问题面前茫然无措,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得到征夷大将军的名义只能是为了我今后的要做的事情更顺利些。
这些人虽然只是代替他们的主子说了这些话,但是这种直接冒犯我权威的行为已经足够了,除了还有些麻烦的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之外,其他人都将在几年后的一个计划中被铲除。
忽然我游戈的目光落在了一个人身上,身子微微一哆嗦有些发冷。那个人就是前田庆次,他此刻正用狼一样目光逐个审视着那些发言的人。
“原来他还没有放弃那样的想法啊!”看着他不停在肋差柄上抚摸的手,我的脑门上冒出了一层汗珠。我心中的计划有些过于匪夷所思,连竹中和蒲生都没有告诉就更不会告诉他,而且告诉他也不会明白。
“诸位殿下,请先冷静一下!”看情况有些失控的迹象,我示意信清开口缓和一下。“诸位殿下都是忠心为国,切不可仅仅为了诸星一家伤了和气。大家既然来到大阪就都是我们诸星家的客人,请先饮一杯茶慢慢再谈吧!”说着他一招手,大批侍从由外面进来替所有人换掉已经冷了的茶水。
我暗自点了一下头,信清这些年历练得是益发成熟了,这番话就说得相当得体,已经有了一种泱泱大器。现在敌方的火力已经摸清,下面就该我们行动了,之后我们安排的人会逐个发言,争取把舆论风气扭转过来。不过即便受到了抵制也不能和对方对骂,反正这次会议还得有几天。
我随手端起了茶杯,只能继续把这出戏看下去。“嗯?”我不禁一下子愣住了,手上的茶杯从份量上判断居然是空的。
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喝着自己的茶,谁也没有注意,我揭开杯盖发现了一张寸许左右,写满蝇头小楷的纸条……
第六卷 谁家天下 84、辉煌(四)
“会是什么样的消息呢?”我怀着无限好奇抬头看了看,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提示。可那个献茶的侍从早已经退了出去,我的愿望落空了。
我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这种在众人面前偷偷摸摸的心情是会使人年轻的。既然用这种方式把消息传进来自然是不能让别人知道的秘密,我忽然后悔自己和菊亭晴季的位子离得太近了。
放下茶杯的瞬间我将纸条藏进了手里,但随即又端起茶杯挡在面前,其实这样的动作本身就极不自然,现在只是希望能够没人注意到。
“殿下:臣妾由清州带来了……”刚刚看到这里,忽然不知道什么人咳嗽了一声吓了我一跳。急忙将手指间的纸条掩进袖子,抬头一看却并没有什么人注意我,只不过大多数人已经放下了手里的茶杯。
看来我只能先压下好奇心,等到他们再次开始争辩的时候再偷偷查看其中的内容,不过从短短的几个字上看似乎是仙芝写来的。
仙芝已经回来了,看来还给我带来了某些东西。只是什么事不能等到我回去吃午饭的时候再说,给我带的又是什么东西呢?
讨论在继续没什么新鲜的,可是原先的安排似乎出现了点差错,有利于我这一方的发言还是不温不火。
我用疑惑询问的目光向竹中和蒲生两个人看去,却正好赶上他们也正在向我看来。
我真是怀疑刚刚他们喝下的那杯茶里是不是添加了什么东西,不然怎么会平白无故地兴奋成了这样,连眼睛都有些发红了。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但在我还没搞清楚的情况下他们就“心领神会”地对我点了点头,我在莫名其妙的状态下也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原本就是一件糊里糊涂的事情,他们却好像听到了进攻号角的战士,已经做好可冲锋的准备。
“诸位!”竹中半兵卫突然扬声打断了一个人的发言,扫视全场后以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说道:“诸位殿下俱是真知灼见,不过在下驽钝还有些事情没有搞清楚。各位口中地‘天下大义’、‘武家传统’。是不是就是说非平、源子孙不得开幕的这种认知呢?”
被他这么一说大厅里的空气陡然降低了两度,绝大多数人都面面相觑,一个一直被含糊讨论的问题一下子被挑明了,难免令人有些措手不及。
可也不能总这么干着,为了不被竹中的这种气势压住终于有人说话了。“这也没什么不对啊!”真璧氏干眼睛一瞪,索性豁了出去。“平、源两家不但出身皇室血统高贵,更兼历代忠于朝廷功莫大焉。诸位只请想想,数百年来平、源两家有多少人为了守护朝廷战死沙场?所以说天下由平、源两家交替执掌是天意。更加是人心,我等武家正是该守护这样的传统啊!”
“此话……未免有些不尽不实吧!”竹中半兵卫并没有被他所干扰,只是嘿嘿一笑用一种戏谑的语气反问道:“远者源义朝、平清盛的作为这里我就不多说了,但廉仓时北条讨伐朝廷,室町时足利攻击天皇地事情难道真璧殿下就不知道吗?靠胁迫朝廷而得到的地位,真璧殿下真觉得值得守护吗?”
“你……你……”真璧氏干被驳得哑口无言,指着竹中半兵卫有些哆嗦。
竹中半兵卫说得都是实事,不过却是一个不能去触及的实事,如果承认了这些武家统治的基础就不复存在了。今天突然在这种场合被提出来让所有人都有些措手不及,因而没人感贸然出来替真璧氏干帮腔。
“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仅仅凭一个姓氏来判断忠奸未免荒谬!”竹中半兵卫缓和了一下语气。仿佛谆谆教导般对真璧氏干说道:“真璧殿下之前所言不错,确实有许多平、源子孙为国尽忠战死沙场,但只要看看他们的敌人都是谁就能知道。这样的战争是多么的无奈。当年朝廷最初设立征夷大将军这个职位,只怕也是有许多不得已的苦衷吧!”
“你……你这么说有什么证据!”真璧氏干终于找到了一个“破绽”,立刻死死地抓了起来。四百多年前的事情还到哪里去找证据,看来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
“你想看证据……主公您看如何?”竹中半兵卫迟疑了一下然后向我询问到。
“好……吧!”事到如今我还能说什么。
“请圣旨上来!”得到我地许可竹中半兵卫立刻向门口大喊了一声,之后就有一个侍从从大门外走了进来。在他手上恭恭敬敬地捧着一只黑漆描金地盒子,正是用来承装圣旨的。
所有人看到这个情景都充满了诧异,包括以菊亭晴季为首的一干钦差。这不就是刚刚收起来的那份圣旨吗?这么快就又拿出来是什么意思?
及至走进了些前排的人才看清楚了些,两只盒子原来并不一样。且不说已经发暗的描金图案,仅漆皮就有不少录落的地方,再加上几道不知道什么年代的残破封条,一望可知就是一件非同寻常的古物。
“哦?”原以为这件突然冒出来的东西是送来给我的,不想那个侍从直接把盒子摆在了菊亭晴季的面前。
我更加感到吃惊,因为此刻我已经认出这是当年仙芝在平氏宝藏中唯一挑出的那件东西,也就是她说她祖先放进去地那件东西。
“菊亭阁下,这件东西想必不会陌生吧?”竹中半兵卫遥指了一下说到。
此刻这大厅里绝大多数人都比我更糊涂,但即便是一个傻子也意识到了有大事将要发生。八百多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