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先贤之信 >

第14章

先贤之信-第14章

小说: 先贤之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大道通达于天下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的德才出类拔萃的几位当政的时代,我都没赶上,无法看到,所看到的只是一些记载了。大道通达于天下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当今大道已经衰微,天下成为一家一户的财产。    
    本章在考察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龙”统治者之前,我们先粗略的看一下圣经中的龙以及中国人不选择上帝做王,反而去拜偶像的问题。    
    偶像    
    如果否认真神的存在,或者将他的地位降至于心中的次要位置,人就陷入了偶像崇拜中。人与上帝的关系就象婚姻关系,他是新郎,人是他的新娘。一旦选择另一位神,就犯了属灵的淫乱,即偶像崇拜。就一个国家而言,如果一个国家不选择上帝做王,那这个国家就犯了属灵的淫乱或偶像崇拜。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拜偶像,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规模上不同而已。    
    从世界的范围来看;古往今来;选择上帝的国家;或者一个国家的部分民众选择了上帝;脱离了偶像;就会带来新的气象;使国家从恐惧;自私和腐败的深渊中苏醒;带来复兴。    
    拜偶像是崇拜受造物而不是敬拜真正的造物主,是敬拜有形的神或图形。上帝的荣耀无法在看得见的事物中充分表现出来。人要么害怕自己用手雕刻的偶像,要么会期待它给点好处,期待被造的东西会保护他、祝福他,是多么荒唐的事情。诗篇115:3…8对拜偶这个问题给了极好的辩驳:    
    然而,我们的上帝在天上,都随自己的意旨行事。    
    他们的偶像,是金的,银的,是人手所造的。    
    有口却不能言,有眼却不能看。    
    有耳却不能听。有鼻却不能闻。    
    有手却不能摸。有脚却不能走。有喉咙也不能出声。    
    造他的要和他一样。凡靠他的也要如此。    
    诗篇115篇表明拜偶像有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个很明显,偶像就是偶像,它们是不能说话的哑巴。它们是人造的。第二个则较深远,本质上也较严重:人会变得越来越像他所拜的东西!当人敬拜掌管宇宙的上帝时,会在他的爱、恩典、平安、喜乐及信实中越来越像他。而当人去拜偶像时,感觉就会迟钝;有嘴却不能讲说真理;有眼却看不见;有耳却听不到;有鼻子却闻不到上帝的馨香之气;有手却感觉不到上帝温暖的触摸;有脚,却不能带出最终的潜力!拜偶像最终的结果是死亡。如果上帝无生命、是冷酷无情的,就不会带给人真正的希望和喜乐。只有活生生的上帝能满足人类最深的渴望和对永生的盼望。    
    就如以色列民族一样,中国古人也认识一位真神上帝,祂是无形状的,只以他的属性而被人所知。也如以色列民族一样,中国古人也严重的陷于偶像崇拜中,如图腾崇拜。    
    那些认为中国的宗教是源于偶像崇拜或图腾崇拜,好比对龙的崇拜的人,他们这种观点是受了进化论的影响,并没有根据。中国和犹太人的历史,以及近代美国人的经历都表明,对偶像的崇拜不会“进化”为敬拜独一的真神上帝。事实恰恰相反,偶像与图腾是信仰的退化与腐化。历史表明,一个拥有纯正崇拜和正当神学的民族;必须不断的抵挡偶像的诱惑,才能坚持对真神上帝的敬拜。因此,信仰总是退化成宗教;宗教就是对偶像与图腾的崇拜。    
    合宜的或正当的信仰;敬拜的对象必须是值得敬拜的。值得和敬拜这两个词的关系我们可以很容易从英文中看出来,worship(敬拜)和worthy(配得)两词的词根都源于古英语“weorth”。在“祭天”一章中曾提到,通过郊祭的祭告词可以知道,古代中国人不仅对造物主上帝有充分的认知,并且根据上帝的属性敬拜他,这些属性同犹太人祖先所描绘的上帝的属性是相同的。耶稣说,“上帝是灵,敬拜他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这就是说,我们只能在我们的灵与他的灵交通的时候;通过上帝的属性(真理)来认识他。    
    更好的方法    
    据说,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一次巡游长城时,发现上面写有这样的字迹“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    
    康熙十分惊讶,他马上命人查出是谁写了这首诗。原来“犯人”是张廷玉,张在当时是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大臣们以为张一定有麻烦了。但结果却是,康熙承认张很有智慧,立即赐予他宰相职位,并下诏永不修筑长城。康熙十分清楚这座长城起不了什么作用,因为他的祖父只靠收买守城人便入了关。张被提升为清朝的三大内臣之一,服侍了三代皇帝。这位智慧的辅佐者认识到权势无法建立一个国度。朝代的兴衰主要在于内部的强弱,而不是取决于外部的因素。罗马帝国是因野蛮人入侵而灭亡的,所以许多人会下结论说,外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胁。但是,罗马帝国也是从内部开始衰败的,只有当它削弱的时候,入侵者才能把他们打垮。同样,属世的龙的权势不能建立生命,只有谦卑的与上帝同行,才能创造永远的奇迹。


《先贤之信》 三道理

    人类对无限的上帝的认识永远都不可能完全。对那些真正的、尽力追求他的人,上帝会引导他们归向上帝、并且越来越爱他。当人正面地接受自己对上帝的那一点点的认识,他就会引领这些寻求他的人进入更深的真理。这个过程就是学者们所称的“渐进启示”。上帝给每个人的启示是根据每个人的反应,如果一个人拒绝承认谁都能看见的上帝的创造,不接受已经给他的关于上帝的知识,上帝就不会给他更多的认识他的美好经历。阅读了以上的篇章之后,我们已经了解到上帝通过普遍启示已经将自己显明给了中国人。这个普遍启示的明显目的,是要引导人进入他的终极启示:耶稣基督。    
    真理的上帝    
    上帝是所有真理的源头,如果有什么是真理的话,那一定来自于他,因为他是宇宙的创造主。    
    上帝是真理的源泉。就像沿着河流就可以找到他的发源地一样,对真理的追求会引导人进到真理的源头,那就是上帝自己。大卫王在诗篇中是这样描述的:    
    慈爱和真理行在上帝的前面,当一个人开始寻求上帝的时候,首先会经历到他的慈爱和真理。真理将把人引向上帝。知道真理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行在上帝真理之光中!继续走下去,他们就会与慈爱的创造主面对面。这就是为什么诗篇说他们将行在他面前的光中,他用慈爱的眼神注视他们。    
    上帝是真理的捍卫者。他捍卫真理因为真理是他品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会永远持守真理。    
    什么是真理?    
    本丢•;彼拉多,罗马帝国在犹太的第五任长官,签署了将耶稣钉十字架的死刑判决书。他漫不经心问耶稣:“什么是真理?”其实他对真理不感兴趣,他的诘问是为了躲避真理。想知道和寻求真理的人确会找到,真理就在每一位寻求者伸手可及之处。    
    真理有两层含义。在较常见的现代用法中,特别是在西方的思维方式中,真理就是知识智慧;就是说,真理包括了可考证的事实。中国人用真理这个词来表示这个层面的概念,也是指着事实本身。真理的这层含义是指事情的全部或真正的状况,可用这个层面上的真理,来反对相互矛盾的、或者不真实的学说。例如,历史学家们用真实的事件来表达真相,以区别神话与传说;哲学家把真理描述为事实的真相。但真理的这个层面只是客观的、外在的,不能成为每个人生命的组成部分,不产生人际关系。    
    真理的第二层含义是可被每个人亲身经历的,然后在道德上构成人格的一部分,这一层概念是犹太人和中国人文化中普遍经历的关于真理的含义。中国用“道理”来表达这个层面上的真理。“道”意思是“道路”,又是可以表达的,可说可道、可以被听见的。真理在这个层面的含义是指人的品性。就是说某人的品格是否可靠、忠实、可信赖。这里强调的是可靠:真实的事情或人是经得起考验的。在这层含义中,真理是和一个人的生命紧密相关的,不仅仅是客观的知识和事实。道理在人际关系中,发生道德的作用。    
    一个与真理相关的词是知识,有点接近智力,但又不完全是。真正的知识是有个人经验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在汉语中,动词“知道”的意思是“知晓某个道理”。知道,表示具有一种亲密的关系,它并不单单是理解一套抽象的理论事实,而是对未来方向和运动规律的熟悉和理解。    
    犹太人和中国人对真理的基础的看法,倾向于对某位可信赖的人的信任,而不是某种情况下的单纯事实。这种信赖的基础基本说来就是上帝的品性。所以圣经和中国经典著作都描述说,上帝是有位格的,在本质上完全不同于反复无常的外邦假神。他是真实的、永不改变的。他对所造之物有无限的慈爱、对罪是无情的敌对。因为罪就是偏离他的位格。上帝的这种品性能轻易地从他的活动中识别出来,因为他在所有他触及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指印”。这些“指印”是公开的,无论是信上帝的还是不信上帝的,每个人都能看见。例如,他判断真实,他传送真理,他用永恒正确的真理法则管理着宇宙。纵观历史,从过去、现在和到将来他都会用不变的真理审判世界。中国人明白这个关于上帝的真理,体现在一句谚语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上天的法网看似稀疏,却没有人能逃脱他的审判。”    
    当然,认识上帝的人将会更亲近地了解他。就像一位众所周知的慈父一样,外人是在不经意中观察到了他慈爱的举动,只有他的妻子和孩子真正地了解他的慈爱之心,因为他们与他的关系亲密。这个事实众人皆知,但知道的程度会基于亲近的程度而有所不同。同样,所有的道理都是上帝的真理,只有亲近他的人才会详知他的真理。    
    耶稣就是真理的化身。他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换句话说,耶稣是上帝实体的启示。在这一经节中,耶稣捕捉到了汉语“道理”的意思,它引人到生命之路。耶稣就是真理,他开启了永生之路。    
    真理是能与人产生联系的,因为真理是上帝愿意让人明白的。只有对自然中所启示出的真理首先作出反应的人,才能理解这个重要的道理。启示与接受的过程并不只是揭开一些知识或事实的真相,而是揭开并接受一个人:耶稣,他是信使,也是信息。    
    真理是愿意赐给每个人的,而接受真理却是个人的选择。选择接受真理的人不仅仅获得真理,还必须在经历中将真理转变为可表达的道理。在接受一套原则或智力上的公式之前,首先要接受真理。一旦真理和随之而来的相应的结果被一个人接受了,接受者就会经历所有潜在的变化。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准备好了愿意接受道理。道理并不能单纯地用语言来表达,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