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画传-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梨园世家·学艺登台上海之行
梅兰芳二十岁(1913年)时第一次赴上海演出,也是他第一次离开北京城出远门,家里人不放心,由伯母胡氏陪同,还有琴师茹莱卿、化妆师韩佩亭以及两个跟包的一同成行。
梅兰芳此行是应上海“丹桂第一台”老板许少卿的邀请,王凤卿挂头牌,梅兰芳挂二牌。当时王凤卿包银,每月三千二百元,梅兰芳每月包银只有一千八百元。王凤卿是王瑶卿的弟弟,比梅兰芳大十一岁,他与王瑶卿一同学艺,先学武生,后改学老生。曾向清末京剧老生三大流派之一汪桂芬(另二人是谭鑫培和孙菊仙)学过不少戏,熟练掌握了汪派剧目的独特技巧,光绪末年,王凤卿被选入升平署,到民国初年已名盛一时。许少卿是冲着他的名气,盛情相邀的。当时梅兰芳在北京已有点名气,但上海人并不了解他,因而梅兰芳的包银与王凤卿的包银,几乎相差一倍。
梅兰芳在“丹桂第一台”三天青衣的打炮戏码是《彩楼配》、《玉堂春》和《武家坡》,十一月四日这一天,对梅兰芳来说很有意义,是他第一次登上上海舞台演出的日子,也是他红遍上海的起点。梅兰芳的戏码排在倒数第二,北京称为“压轴戏”。“大轴戏”是最后一出,由王凤卿主演。三天戏过后,许少卿连连称赞梅兰芳的表演,观众的评价也很高,不愧是来自北京的第一青衣花旦。
上海滩演戏的角儿,都讲究唱“压台戏”,也就是北京称的“大轴戏”。因为梅兰芳已受到观众的欢迎。王凤卿就向许少卿建议,安排一个机会给梅兰芳唱“压台戏”。王凤卿是真诚地想在艺术上鼓励和扶植梅兰芳。
梅兰芳听说要唱“大轴戏”,就考虑演什么戏?专重唱工的青衣戏,恐怕难以胜任,大家一致主张演刀马旦的戏,因为刀马旦的扮相、身段都比较生动好看,决定演《穆柯寨》,当即又请同来的武功老师茹莱卿为之练习了几天,终于在11月16日晚场,《穆柯寨》演出了。这是梅兰芳第一次在上海唱大轴戏。
《穆柯寨》演出,收到良好效果,接着又在茹莱卿、朱素云、王蕙芳等人帮助下,上演了头二本《虹霓关》,梅兰芳开创了在同一剧目中一人演两个不同行当、不同扮相、不同演法的先例。头本中演东方氏,二本中演丫环。继而又在王凤卿帮助下,演出了《枪挑穆天王》。三出刀马旦应工的新戏演过之后,反映极佳。
梅兰芳、王凤卿在上海原签订一个月合同,将期满时,戏园老板许少卿恳留再续半个月,因为戏园子生意非常好,希望生意再创新高。王凤卿表示愿意,梅兰芳也没再说什么,于是续签了半个月口头协议。合同演完后回京。从此,梅兰芳与王凤卿开始了长达十八年的合作,在长期合作中,俩人亲如兄弟,从无隔膜。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梅兰芳从北京迁到上海居住,王凤卿因身体不好未能同行,他的儿子王少卿却留在了梅兰芳身边,为他操琴多年。
梅兰芳第一次上海之行,收到了良好效果,并接受很多新生事物,使他在改革创新上,有了信心和勇气。回京以后,首先在旦角化妆上,进行了改革。当年北方的旦角,不讲究画黑眼圈,淡淡的画上几笔就行了。片子贴的部位,又高又宽,往往会把脸型贴成方的,如果在鬓边贴出一个尖角,内行叫“大开脸”。头上再打个“茨茹叶”,这就是标准的青衣扮相。既死板,又呆滞。梅兰芳就采用了南方的旦角化妆法,把眼圈画得相当黑,加上一吊眉,眼睛显得格外好看有神。并根据个人的脸型,在适当部位贴上片子,观众看了就有美的感觉,为演出增加了光彩。同时也为北方旦角的化妆开了先河。
在上海时,梅兰芳观看了欧阳予倩等组织的“新剧同志会”上演的反映现实生活的话剧(当时叫文明戏),如《家庭恩怨记》、《热血》、《社会钟》等一些进步的戏剧,梅兰芳受到了启发。又在北京看到天津南开中学话剧组演出的《一元钱》,并参加了座谈。也受到影响,这就增强了他编演时装新戏的决心和信心。
梨园世家·学艺登台试演时装新戏
梅兰芳1913年从上海回到北京后,产生了新的想法,觉得过去唱的老戏,都是取材于古代,离现实生活较远,如果直接取材现代的时事,编写新剧,看戏的人会更感亲切,收效比老戏更大。他的这一新的想法,不久,被当时的“翊文社”班主田际云知晓,在1914年7月田让管事的带了几个本子,都是根据当时北京时事编写的,最后大家选定了《孽海波澜》这一出时装新戏。 《孽海波澜》的故事,叙述一个开妓院的恶霸,逼良为娼,虐待妓女,被《京话日报》的主编揭发出来,引起了社会上的公愤,由协巡营帮统讯究结果,制裁了这个恶霸。同时采纳了报纸主编的建议,仿照上海的成例,设立济良所,收容妓女,教她们读书识字,学习手工。最后这班被拐骗的妓女,由她们的家属从济良所领回,骨肉得以团聚。此剧经过几个月的排练,于10月中旬正式在翊文社把它分为头二本两天演出。地点是鲜鱼口的“天乐园”。剧中人物分由梅兰芳、王蕙芳、李敬山、郝寿臣、王子石及陆杏林等扮演。这出新戏因是在草创时代,各方面尚不理想,然而当时影响不小,一时报刊连篇评论此剧。 《孽海波澜》是梅兰芳演出的第一出时装新戏,也是他创编新戏的开端。 梅兰芳在试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后,1915年又排演三出时装新戏,其中《邓霞姑》和《一缕麻》反响极大。 《邓霞姑》是根据路三宝提供的一个故事,梅兰芳与“双庆社”的同班演员共同编演的。这出戏塑造了一个善良、机智、富有同情心的少女邓霞姑的形象。剧情是:财主邓彬夫妻生有三女,长女云姑守寡,次女雪姑许配书生丁润璧待嫁,三女霞姑尚在闺中。土匪作乱,邓彬身亡。舅爷郑琦欲谋邓氏家财,作主要雪姑另嫁周士普,还要暗害丁润璧。事被霞姑知晓,帮助雪姑与丁润璧出逃。郑琦只得向周家伪称雪姑夭亡,周父不信亲到邓家质问,霞姑挺身而出,说出真相。最后,郑琦被送官问罪。雪姑仍嫁丁润璧,霞姑嫁与周士普。剧中角色是由高庆奎扮邓彬、李寿山扮邓母、诸如香扮云姑、路三宝扮雪姑、梅兰芳扮霞姑、程继先扮丁润璧、姚玉芙(反串小生)扮周士普、李寿峰扮周父、李敬山扮郑琦。 梅兰芳扮演的邓霞姑,在表演、唱、念上都较前两出时装戏(《孽海波澜》和《宦海潮》)有不少提高。在霞姑掩护其姐雪姑逃走时,为拖延追赶者的时间,梅兰芳加上了装疯的表演。借鉴了《宇宙锋》中的身段,把传统戏的装疯与现实生活中新戏的装疯,综合起来使之艺术化。 《邓霞姑》戏中,梅兰芳与众多名演员精湛的表演,使观众喝彩声不断。特别是最后邓霞姑与周士普举行文明结婚的一场戏,霞姑穿着礼服行完了三鞠躬后,扮演雪姑的路三宝向台下讲“谢谢诸位来宾”,即景生情,妙语双关。观众更是连连喝彩,台上台下连成一片。好像观众也成了台上婚礼的来宾。 《一缕麻》是作者包天笑写的一篇短篇小说的名字。叙述一桩包办婚姻,结局极为悲惨,指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的危害。小说登载在《时报》馆编的一本《小说时报》杂志上,1915年的一天,梅兰芳挚友吴震修(银行家,任职于中国银行),提出这篇小说,很有警世作用,可以编戏,梅兰芳读完小说,深为所动。即请齐如山编写了一出时装新戏。 《一缕麻》的故事,大意是清朝一姓林的知府的女儿,与姓钱的道台之子指腹为婚。民国后,林小姐入学堂受到教育,而钱公子则是先天的白痴。钱家择吉娶亲,林小姐誓死不肯上轿。林知府以情相劝,迫使林小姐牺牲自已,嫁到钱家,以保林家的封建体面。婚后林小姐患上了白喉症,钱家上下怕受传染均不敢接近她,惟钱少爷日夜伺候在旁,林小姐经医治病情渐缓,而钱少爷却染白喉症死亡。当时林小姐仍昏迷,醒来看见头上有一缕治丧的麻线,问起才知噩耗,遂悲哀绝望而自尽。 《一缕麻》剧中四个主要角色分别由梅兰芳扮林小姐、贾洪林扮林知府、程继先扮演钱公子、路三宝扮林家姨奶奶。此剧演出之后,比前三出时装新戏影响更大。 梅兰芳1918年演了另一出新戏《童女斩蛇》,是根据1917年天津发生大水灾,一些投机分子借机利用“金龙大王”设局骗人的现实,以及晋代《搜神记》的记载,编排的一出破除迷信的剧目。在排练中,罗瘿公对剧本进行了修订,陈彦衡设计了唱腔。剧中主要角色分别由梅兰芳、高庆奎、李寿山、姚玉芙扮演。为增加戏情暴露和讽刺作用,配角多由丑行扮演如李敬山的何仙姑、郭春山的江湖术士赵铁嘴、曹二庚的糊涂县令等。这出戏是梅兰芳编演的第五出时装新戏,同时也是他上演的最后一出时装新戏。 梅兰芳在编演时装新戏过程中,对突破传统表演程式以及时装人物的表演方法,驾驭能力已渐成熟,无论是表达情感的唱、念,还是表现情感的做表,均能紧扣人物与剧情。有了这些有益的尝试。促进了他编演新戏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当时时装新戏,不能像传统剧那样处处有舞蹈化动作,也不能使京剧的唱得到充分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演员也认为没有演以唱、念、做、打为主的历史剧之习惯,好像“英雄无用武之地”,并且得不到锻炼。偶然陪梅兰芳演几出时装新戏,要克服很多困难。得不偿失。因此,在主客观因素限制下,梅兰芳从1913年到1918年,只编演的五出时装新戏。虽然这些时装新戏没有流传下来,也没成为“梅派”代表剧目,但在编演过程中,提高了他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是形成“梅派”艺术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
梨园世家·学艺登台编演古装新戏
梅兰芳在演出时装新戏时,1915年齐如山又为他编了一出传统戏装的新戏《牢狱鸳鸯》,是一出公案性的情节戏,虽属陈套,但它鞭笞封建婚姻,对民初社会的现实,有一定积极意义。剧中梅兰芳饰郦珊珂,是闺门旦的身份。在主要的场子中,与姜妙香演的卫如玉相见时,均有大段唱念。王凤卿也参加了演出,形成一时之盛。
古装新戏《嫦娥奔月》,是梅兰芳在1915年编演的贺中秋佳节的应节戏。首先是由挚友李释戡提出的。然后由齐如山依据古籍《淮南子》和《搜神记》中有关资料,拟出剧本的结构和纲目,由李释戡编写台词。梅兰芳和大家再细细地斟酌修改,剧本才算完成。全剧的情节是:后羿得长生仙丹,为其妻嫦娥酒醉吞吃,后羿大怒,嫦娥逃入月宫,王母命其掌理月宫,中秋之夜,嫦娥与众仙欢宴广寒宫。
《嫦娥奔月》情节比较简单,但艺术上却出奇制胜。如嫦娥的扮相、舞蹈、曲调,均是经梅兰芳与诸友人精心设计创造的。首先是嫦娥的扮相,嫦娥入月宫是由人而仙,为区别人与仙的舞台形象,借助国画中的仕女装束。嫦娥上穿淡红色绣花边的软绸对襟短袄,下系白色软绸长裙,长裙系在短袄外,腰间一条丝带,垂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