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9-人生写意-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板办公室,上面来“调研”、“指导”,这样安排似觉不妥。当然,许多领导对此并不在意,但企业老板心里不安。
更愁的是,没有拿得出手的接待人员,这些接待人员平日里迎来送往可以维持,但没见过大世面,经不起大阵势,上不了大台面,此时此刻往往漏洞百出,首尾难顾,时常好事没有办好,往往会弄得上面来人特别是随行人员,颇有烦言,老板听了心里很不舒服。
其实,懂行的领导调研之后,确能提出一些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帮助个体私营企业开阔视野,理清思路,促其加快发展;负责任、办实事的领导干部,还能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也是应该承认的。而且企业知名度增高,对于扩大影响,开拓市场也有好处。问题是随着企业知名度增加,麻烦也就增加了。新闻媒体接踵而至,采访连绵不绝,老板频频出面,同样的话说了又说,烦不胜烦。接待出现纰漏,立刻招来闲话。而要天天如此,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分身无术,无暇他顾,企业哪还会有发展?!也有个别新闻单位,巧立名目,借机拉赞助,死乞白赖请企业发广告,搞有偿宣传,参与某项活动。
人怕出名猪怕壮,出了名的个体私营企业,往往还会成为一些部门管理的重点,监督的热点,关注的焦点。默默无闻的企业,可以含糊、迷糊、模糊,打打“擦边球”,出了名的企业已经没有这个侥幸。
出了名的个体私营企业招蜂引蝶,机关、学校、街道,甚至是环卫部门,都会经常造访光顾。无事生非,无理取闹,鸡蛋里挑骨头的事情,接踵而至,让你防不胜防。而且,谁都可以“亮黄牌”,谁都有否决权,哪个庙都得拜,稍有不周,就给颜色看。
于是,保持低调成了一些个体私营企业老板的行为准则。
第二部分 世相涩态新官不理旧账
刘安调任S厂任新厂长后的第一件事,是理顺财务。他信奉新官不理旧账。所谓“不理”,不是对以往的账目一概不管不问,恰恰相反,他必须首先摸清财务底数,“不理”是为了“理”,“理”中要有“不理”。
第一个“不理”,是“不理睬”前任厂长的财务旧班底,代之以建立自己信得过的新的财务班子。任何一个企业,不管叫财务处长、科长,还是叫财务总监,必须跟厂长、经理一条心,没有“隔”,别的职务包括副厂长、副经理可以将就,这个职务却一点不能马虎;“前朝遗老”,别的可以顺其自然,这个职务则要当机立断。
第二个“不理”,是有意“不理论”前任厂长的“猫腻”,诸如:“崽花爷钱不心疼”的挥霍,“打通关节”“疏通渠道”的开销,个人“升迁高就”的铺路费,构筑“安乐窝”的花费,乃至积累财富的贪占等。这样做,一是显得宽容大度,会换得前任支持;二是笼络“前朝遗老”,不使他们有失落感;三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将来自己仿效也可不被后任追究。当然,对前任留下的家底必须“理”得清清楚楚,只是轻易不说,但关键时刻又非说不可,比如:审计部门发现了过去的问题,必须能讲清楚,而不致归到自己头上;前任离任后如果不配合,背后拨弄是非,也要找其面谈,运用“理”出的把柄,点他的“软肋”,让他就范。这些只能在新财务班子到位后才能理清,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个“不理”,是“不理会”前任留下的麻烦,包括拖欠外面的债权债物,欠下的各种人情,也包括留下的纠缠不休的官司,还包括前任政绩工程中的半截子工程。他的原则是,一切从现在开始,过去遗留的,对不起,我弄不清,搞不懂,天晓得,鬼知道,让我“揩屁股”,没门儿。当然,外面欠我的,不管是新欠还是陈欠,都会穷追不舍,照讨不误,谁都休想滑过去。我和你没“瓜葛”,认理不认人,来别的,都没用。
第二部分 世相涩态两三个字的评语
有的人习惯于用两三个字评价一个干部。两三个字,字字千钧,往往能决定一个干部一生的命运。
两三个字的评语,对于一个干部来讲,有的是事出有因。比如我刚参加工作时,同科有位二十几岁的青年,家境贫寒,在吃不饱肚子的年代,用作废的四两餐券去食堂吃饭,让人发现,被冠以“不老实”的评语。以后,入党因为“不老实”而搁浅,提拔因为“不老实”而泡汤,在提倡“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年代,谁能亲近、使用一个“不老实”的人呢?现在,他以一般干部的身份从工作岗位退休回家了,只好“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四两餐券换来的三个字的评语,让他足足背了一辈子,透不过气来。
两三字的评语,有时则来自偏见。我的一位同学,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在“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年代,率先起来改革,被当时的顶头上司冠以“胆太大”的评语。以后他调到别的单位工作,“X大胆”的雅号一直伴随着他。人们并不问“大胆”的名是怎么来的,只是由“大胆”想到他可能“不守规矩”,进而想到他可能“胡乱来”,可能干过违法乱纪的事,使用上自然也受到影响。
两三个字的评语,有时更是来自别有用心的人颠倒黑白的栽赃。我有一位朋友,在一个地区担任主要领导,要求自己颇严,官声尚好。上面的领导让他办事他不办,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这位领导的不合理要求,尽管他做的对,但上级那位领导还是恼羞成怒,给他冠以“私心重”的评语,加以传播。“私心重”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何在?那位领导故意隐而不说,让别人去猜想。猜想的结果,最可能的是不能严以律己,“以权谋私”,甚至是“违法乱纪”。而实际上就是没给他办事。背上这个罪名,要想甩掉也要费点口舌,下点功夫。
当然,两三个字的评语,也成全过一些干部。有位干部不知何时得到“敢开拓”的美称,人云亦云,不了解内情的人都说他“开拓精神强”,自然成了重点提拔使用对象,一年一个台阶,跃居高位。后来,人们发现了他“敢开拓”的另一面,即肆无忌惮地侵吞国家财产,成了腐败分子。
也有人一直背着“谨慎”的美名,被委以重任,后来发现该人其实很不“谨慎”,不老实得很,人们都受骗了。
我罗列上述事例,说明两三个字评语的弊病,也并非是完全否定这种部分人的习惯作法。准确地评价一个人,并且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也是必要的。但要有发展眼光,求实的精神,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能带有感情色彩,不能以偏概全。
当然,更希望领导者用干部的“四化”方针、五条标准来全面衡量评价一个干部。
第二部分 世相涩态一味“调角度”
华县一个时期文化市场出现混乱现象,急需整顿,准备召开动员大会。
文化市场属于行政范围,整顿工作无疑是政府的职责。但是文化工作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县委也责无旁贷。于是县文化局主动向县委宣传部汇报,同县委办公室沟通。决定以县委、县政府两家的名义召开会议,并首先由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联合发出会议通知。
由于会议有县委参加,会议筹备工作自然应该以县委为主,但主要涉及行政工作,所以会务工作应该由县政府完成。
筹备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组织领导讲话材料。因为会议研究部署文化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党政主要领导都要参加,并要分别作重要讲话。政府分管副县长也必须讲话。
每次类似的会议之前,都要召开一次协调会,会议由县委办公室主任主持,主要任务是确定几位领导讲话的提纲,避免讲重复。
会议的题目很窄,内容单一,本来一位领导讲话即可,偏要三位领导都讲,以示重视。所以必须把有限的材料资源加以合理分解,都讲一个事,又不讲一样的话。这就是办公部门组织材料的一句行话——“调角度”。
分管的副县长和县长的讲话有一个交叉,都要做工作部署,但副县长讲的具体一点,县长讲的原则一些;副县长提的要求主要针对分管部门,县长站得高,对相关部门以及各乡镇都有指示。副县长讲的比县长细,但也不能讲部门负责人的话,细到文化场所具体管理上去;县长讲的粗,但也不能套话连篇,给人一种“只讲套话,不干实事”的感觉。
因此,县长的讲话里也要针对性强,有主要数字,但要高屋建瓴,不能琐碎。
县长和书记的讲话也有一个交叉,都要讲重要性,讲重大意义。书记是管全面的,管一个地区的政治方向和贯彻党的大政方针,观察一个问题总要从政治的角度、全局的高度。讲重要性自然离不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代表”、四项基本原则等。特别是文化工作,是“三个代表”的一个方面,当然要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角度讲清楚。
县长讲重要性则要“就事论理”,从文化市场当前存在的问题说起。当然书记讲话也不能空对空,要有血有肉,因此县长讲问题要留有余地,不要讲多了,讲满了,讲全了,让书记不好再讲。既使角度的不同,写起来还会避免不了“碰车”,所以材料形成后还要协调。
动员会召开了半天,三位领导讲了 4 个小时,与会者昏昏欲睡,会后不少人嘀咕:
秘书真辛苦,
一味调角度,
速写变小说,
越听越迷糊。
第二部分 世相涩态“拖”法入门
许多事粗看起来简单得很,细细考究却往往大有学问。比如这推拖、拖拉看似容易,我那念小学的儿子,一年级刚进校门就会把今天的作业拖到明天、后天去做。被教师冠以“作业拖拉”的评语时,他对“拖拉”一词还大惑不解呢。但是,真要“拖”出技巧,“拖”出水平,“拖”得人眼花缭乱、莫测高深,还真非易事。可不要以为“人之初,性本拖”,就觉得拖本无技可谈,拖的学问大得很呢!
我自愧不是做学问的材料,自然写不出试论、浅论、略论之类堂而皇之的大块文章,更难以编著《拖法大全》或《拖法鉴赏辞典》一类的大部头作品,所以只好写点“入门”之类浅而又显、壮夫不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
既为“入门”,当然是人们司空见惯平而又常的现象,也即在推拖学里最粗陋浅薄的部分。比如“拖”法中的直截了当式或曰单刀直入式就是其一。这种“拖”法惯用的话是:“别急,拖一拖!”“慢慢来,等一等!”“放一放,以后再说!”——这是态度平和时的语言。“你越急,我越不办,能怎的!”。或“等着吧,你那事早着呢!”,或“我就拖你,有法想法没法死去!”——这是不耐烦的语言。这类拖法对应的被拖对象往往是无权无职求告少门的老实百姓。拖的结果呢,或者拖得被拖者筋疲力尽,失去信心,最后不了了之;或者拖得需解决的问题,由大变小,由小变无;或者拖成“明日黄花”,拖得“水尽鹅飞罢”,“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对被拖者施以何种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