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3669-人生写意 >

第10章

3669-人生写意-第10章

小说: 3669-人生写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这个厂税收征管员换上了张科长,不再采取合作态度,完全“公事公办”,没有一点商量余地。    
    王厂长到这时才明白,得罪一人得罪一群,从此纺织厂的事更难办了。


第二部分   世相涩态假汝之名

    前些年讲到新的不正之风特点时,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意思是有些人钻政策空子,采取“变通”的手法违背政策。现在随着时间推移,国家逐渐走上法治化轨道,党的政策变为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权威性提高了,但是漠视法律的仍有人在,采用各种方法达到个人目的仍不鲜见。这种人“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看起来办事中规入矩,都按程序走,无懈可击,但是他们规外设规,法外施法,“弯弯绕”之后,到头来往往还是转进他们的圈套。“你有规定,我有定规”,可作为对这种现象的概括。    
    其实,许多事情也不是什么秘密:尽管工程承包已经立了法,规定必须向社会公布,必须公开竞标,必须组成小组进行评价,以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但有些发包方早已“成竹在胸”、内定有人,法定程序只是拿来为其服务以披上合法外衣而已。至于如何实现其意图,方法多得很:或者向投标方泄露标底,或者向其透露设计意图,或者向评审组面授机宜。对于投标人中的“搅劲孩子”,可以少分一杯羹以堵其嘴;对于不识时务公开上告之人则施以制裁。在这里,法规条款被其变味后成了遮羞布。这种情况并不鲜见,田凤山在地方工作时就玩过这类把戏。还有选拔任用干部,尽管中央已有专门条例,规定得明明白白,但也有人塞进私货,如通过“过细”工作争取民意,在“考核”环节中寻找缝隙。尽管招收公务员规定严格,程序环环紧扣,看似很难作弊,但“面试”环节仍有伸缩性。还有“中考”“高考”,应该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最公正的,其实也不尽然。比如,“中考”可以“三好学生”“特长生”加分,“高考”可以采用“扩招”“特招”的方式达到目的。为了提高贷款质量,银行贷款目前规定极严,要求每笔贷款都要过几关,诸如经办人初审,处(科)会审,行长办公会终审,还有实行责任追究制,但真要执意给某人贷款,方法还是有的。真是如果法律法规有知,面对此情此景,也会惊呼:“有多少‘猫腻’正在假吾之名而行之啊!”    
    当然,上面所述各项法规的落实现状,也不尽然,也是千差万别,程度不一,问题各不相同。究其原因,也不排除现有法规尚有不完备的地方,但更重要的是执法人的素质,因为到任何时候法规都不能做到天衣无缝。


第三部分 为官孔道摒弃关系出干部

    有一个流传时间很长、流传范围很广的对联叫:“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是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在这里,“行”或“不行”的内在缘由,是“关系”到位,或者不到位。    
    有的地区或单位,每年都要成批成批地提拔使用干部,其中不乏德才兼备、众望所归的人才,但也有数量不等的被提拔者,完全是在人们的视野之外,缺德少才,不干工作,没有政绩,按“四化”衡量一化没一化,却能青云直上,安排在关键、要害岗位,使人莫名其妙,“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其实,都是“关系”作祟。    
    “关系”是怎样形成的,方法多种多样。纵观世间百态,总的“宗旨”,无非是“投其所好”四个字。现在一位领导到一个新的地区或单位工作,首先要接受一些干部“喜好什么”的“考察”。坊间就此戏言(其实也是真话):新来领导“不怕爱好多,就怕没爱好”。贪财的,假以钱财;贪色的,荐之美色。附庸风雅之人,还可赠之古玩名画。靠“送”形成的关系,一旦建立起来,可谓“牢不可破”。因为“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欠债”早晚要还的。    
    这里,“送”的多寡,要视当权者的胃口大小而定。有的领导贪欲无边,简直是“无底洞”,送少了不起作用。据说有位领导,其下属为了找他办事,东挪西借,凑足数万元送给他,竟然没留下任何印象,下次见面时,居然不认识,还要问人叫什么。也有的送少了还有副作用,当权者认为是瞧他不起呢。    
    当然,也并不是有钱就能送出去,“有猪头找不到庙门”的也有人在。过去有句话“能挣会花”,现在还得加上个“有钱会送”。“送”的里面大有“学问”。有人总结出“经验”:一是送礼要抓住时机。一般选在过年过节的日子,有病住院、出国考察的时候,子女或本人结婚、老人故去的关口。这个时候送礼,理由显得“正当”,送起来自然,容易笑纳。而且既显出送礼人通情达礼,又于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感情,比“临时抱佛脚”强。临时送礼,功利性太明显,有时让人反感生厌,也易落下“权钱交易”的把柄。二是送礼要给人以安全感。不是谁的礼都能收,谁的钱都可要,“聪明”的人一般情况下,要对送礼人有所了解,知根知底,“谨慎”选择。对那些看着就“眼晕”的人,是要退避三舍的。当然,也有的当权者来者不拒,无所顾忌,颇有明目张胆、明火执仗的味道。    
    “关系”要想充分发挥作用,还要编织成“网”,形成《红楼梦》中说的“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人际关系网。于是,同学会、同乡会、同业会等应运而生,频繁聚会,同气相求,遇有大事小情,纷纷出动,能行风的行风,能行雨的行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现今,编织一张完整的网,不仅中间层要形成阵势,结交要广,人气要旺;上面还要有“根”,即后台,根越粗越好,越硬越佳;下面也要有“须”,有雄厚的社会基础。“网”,俗称“圈”,圈里人即是家里人,可以无话不说,无事不做。这种“网”编织精密,运用得妙,是可以把“圈”里人一个一个捧上去的。


第三部分 为官孔道慎防“数字”出干部

    偶有这样的事,一个地区或单位的经济发展每年都是“两位数增长”,每年都被评为“先进”,其领导干部一个接一个提拔使用,而一旦接替人选中来了个“较真”的人,把“老账”都翻腾出来,弄个底朝天,竟发现“增长数字是假的”,“账目是编出来的”,“窟窿硕大”,“负债是惊人的”。    
    有些领导喜欢用统计数字说话,因为数字最能反映事情的真实性,重视数字无疑是求实精神的体现。然而有些数字难于统计,更难于检查,因此具有欺骗性。比如,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数字,某人好人好事做了多少件,某单位开展谈心活动多少次,一帮一结对子结了多少个;乃至开展微笑服务笑了多少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垃圾多少吨,喷洒消毒水多少次,消灭苍蝇、蚊子多少只,等等。    
    也有些数字是可以统计的,但如果不注重检查核实,难辨真伪,也会闹出笑话。如有的地区植树造林,每年植树多大面积,成活率90%以上,年年如此,累计起来不仅无山不绿,无土不林,甚至城市道路上,农村锅台上,也该郁郁葱葱了。又如有的地区下岗和失业职工就业人数,把每个月、每一年的数字累计起来,即使去掉再次下岗的,也早就超过100%了。    
    数字同其他事物一样也会有真有假,也要谨防虚假。对于一个机关来讲,干部人数应该是真实的,但机构改革中统计人数时,竟发现有的机关单位为了增加办公经费,退休职工仍然名列其中。对于街道和居委会来讲,所辖居民生死状况应该是了然于胸的,但在统计最低生活保障线情况时,竟出现死亡人口冒领低保费问题。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增加值应该是衡量经营状况的权威指标,其中既包括速度,又包括效益,看似公允,其实增加值同产值密不可分,而产值的多少很难统计,虚报很容易,因而增加值的准确性就大打折扣了。对于一个地区来讲,GDP是衡量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但其基础数字是诸如企业增加值等,如果基础不牢,最后的数字大厦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奇怪的现象:一个地区所属各地,GDP增长速度都是两位数,但整个地区GDP却被领导者和统计部门确定为一位数。可见虚假的情况,人人心知肚明。在此,虚假被悄悄地承认了,又不声不响地回避了。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企业的利润,一个地区的财政收入应该是不会掺假的,其实也不然。比如企业利润,可以用银行贷款交税,叫做“虚收虚转”;也可以把第二年的收入予借到今年,叫做“寅吃卯粮”。    
    我罗列上述情况,并不是说数字都不能相信。在许多情况下,用数字说话是最有力的。这里关键是统计数字的人是否诚实,是否可信。如果原本诚信之人现在变得不可信了,则要看看上面有没有“逼良为娼”——硬下指标的问题;或者有没有“诱良为娼”——数字出干部的问题。


第三部分 为官孔道警惕“活动”出干部

    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小平同志刚刚提出干部“四化”方针的时候,一大批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那时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被提拔者本人一无所知,毫无思想准备,处于完全接受选拔的地位。当时电影中有句话,叫“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拿来形容那时干部使用状况,是颇为妥切的。    
    敝人欣逢其盛,也是那个时期使用的干部,有切身的体会。我那时是市里中层干部,不知什么时候被列为市级后备干部,其时恰逢市委换届,我又不知不觉地成了市委常委候选人。后来因为某种原因,我没能参加那次选举,我认为事情也就过去了。没想到,我忘了组织没有忘,此后一段时间里,组织采取各种办法解决这一遗留问题,而且都是在我毫无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的。终于在两年后得到圆满解决。    
    今天,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战斗洗礼,我们党更加成熟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也正向健康方向继续发展。但也不能否认,在有些角落里,有个别地区、部门和单位,干部使用上的不正之风仍然存在。    
    “自己都不关心自己,谁能主动关心你。”这里所谓“关心”,就是不能守株待兔,要积极做工作。这是现今对待干部提拔使用问题的一个观点。受这种思想驱使,有的干部不在干工作上下功夫,只在挖门路、找关系上花气力。他们“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个板凳没有坐热,又开始积极另谋高就,而且越是官当的容易,胃口越大,自我设计越精彩。这使我想起“文革”时期的一件事。那时我认识的一个小混混当上了厂革会副主任,以前他对厂领导迷信得很,认为高不可攀,而一旦自己坐上了这个板凳,开会讲话有人写,开场白、主持语都准备妥当,不用自己费脑筋。只要识字,别拿错稿,就万事大吉。他觉得不过如此,于是,狂妄地宣称:当官最容易,我多大官都能当!今天和那时当然不能同日而语,但官当得太容易了,也会产生小混混那样的误解和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