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影传-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部一开始就被定位为宣扬义气之美而故事内容单薄的电影所不得不使用的煽情手段。
同样的缺陷表现在《喋血双雄》里,周润发演绎的职业杀手因为怕误伤一个小孩而放弃任务,从而被黑社会记恨并遭到追杀。
在逃亡和抵抗的过程中,他仍旧不忘冒着生命危险去向在枪战中受伤的美丽女歌手表达他的款款深情。
怀疑又一次浮上脑海。既然选择了杀手这个冷血的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为了钱而彻底抛弃了良心和思想。
如果为杀一个小孩内疚,那为何不为他杀的、他根本不了解也与他无怨无仇的男人或老人而忏悔呢,他们也都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人,与小孩一样拥有生存的权利,为何就可以被他平静而麻木地杀掉呢?
导演既给周润发安排了一个世上最冷酷的职业,又想让他玩一把善良,结果只能是自相矛盾,并使得这个杀手一时的仁慈显得极其伪善。
另外同《英雄本色》一样,他因为被追杀对黑社会产生的反击只能解释为是自卫,与警察的合作也是为了铲除对自身的威胁,命名为英雄就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吴宇森说:“凡是有爱心的就是我的英雄”,但他忘了,这个英雄只极偶尔地对女人和孩子发发善心;他也忘了,英雄是从事高尚事业的人而不是杀手。
据我们了解,香港电影受美国电影的影响很大。在《教父》出现之前,香港的黑社会电影跟美国片一样,只是表现黑帮之间的利益冲突、地盘争夺和火并的情节,间或也赞美一下兄弟义气。
到《教父》这部划时代的电影出现,马里奥·普佐赋予了黑社会家族人性的一面之后,那种简单幼稚的黑帮电影时代终于结束了。香港人开始考虑在自己的黑社会电影中去表达复杂的人性,并注重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情的一面。
在《上海滩》、《火凤凰》里都可以看到这样源自《教父》启迪的场面。主人公一方面在亲人和朋友之间传送着脉脉温情,另一方面残酷无情地杀戮着所有阻碍自己前进道路的敌人。
我深深地怀疑吴宇森在接受了《教父》这类影片的信息之后,试图在黑社会电影的人情味之中再加上中国人最为推崇的侠义精神,来塑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英雄形象。
他的理想是好的,但没有一部雄厚而有深度的电影剧本作基础,单纯去为表达情和义的主题而临时编撰的人物和冲突处处都显得生硬和突兀。
在这里说一句题外话,让吴宇森最为得意的暴力美学的经典:周润发手握双枪横扫敌人的画面,我认为只是在传统的暴力场面上,加快了杀人的速度和频率及另外加了一些花哨的动作而已。
周星驰影传 第二部分第十四章 悲喜爱恨(2)
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固然值得赞赏,从实际的角度来看却宛如空中楼阁。
所以美国人虽然不吝惜对吴宇森的赞美之词,却从不在任何一部警匪片或战争片里学习这种画面。唯一的一次借鉴是假袁和平之手运用到《骇客帝国》里,才光芒四射地在科幻片里显示出它存在的合理性。
再来看《纵横四海》。一看名字就知道吴宇森想表现豪气冲天的英雄精神,只可惜主人公是两个窃贼,怎么也和“英雄”这两个字沾不上边,所以导演只是用了个具有英雄气概的片名。
但恰恰这样,因为没有“英雄”两个字的束缚,周润发才得以从容地玩转他的潇洒,显示他高超的偷窃技巧和过人的智慧。再加上两条曲折的主线,一个是几位主角之间的亲情关系,一个是价值连城的名画的最终归属,夹杂一点小小的爱情纠葛,轻轻松松地成就了一部洒脱的娱乐电影。
吴宇森热爱的正义的主题已完美地融合在主人公的骨血里,而没有被作为一个刻意歌颂的主题处处强调,整个影片也因而显得流畅华丽。
总而言之,正是这些奠定了周润发港产英雄片代言人身份的与吴宇森合作的影片,颠覆了周润发在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我们认为他扮演的这些角色,都是些本身就身陷泥淖、与黑社会的斗争更多是出于自卫的人,没有什么高尚的动机和追求,却被导演强行拔高为英雄。
我们更欣赏《上海滩》对周润发演绎的这类人的定义:他们只是忧郁地注视着自己堕落的有良知的清醒者而已。
■周星驰式的英雄
渴望爱情和成为英雄是男人最重要的理想,在这一点上周星驰也没有例外。
由于从独特的角度去演绎小人物的爱恨与梦想得到了从不媚雅的香港人的认同,周星驰终于有机会在他的电影里更尽情更放纵地追求这两个目标了。
周星驰的第一部英雄片应该算是《武状元苏乞儿》。
苏乞儿是个不学无术的被父亲溺爱过度的坏小子,但自从被美丽的如霜姑娘“电击”之后,便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他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抱得美人归这个简单而又现实的理想为前提的,但他也因此卷入了奸臣篡夺王位的政治漩涡之中。经历了比武场的波折,当乞丐的屈辱,遇到醉拳王的奇迹之后苏乞儿铲除了企图弑君的坏人,成为人人敬仰的大英雄,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美人。
类似的影片还有《大话西游》和《破坏之王》。
《大话西游》是讲孙悟空的前世至尊宝在时空穿梭中追寻爱情,并在这过程中对人类无缘由的深仇大恨产生了困惑,因而走上了试图消灭人间仇恨的取经之路;《破坏之王》则讲的是一个生性怯懦的年轻人,为了得到梦中的白雪公主,最终战胜了自己的软弱并打败了骄横跋扈的学校霸王的故事。
除了跌宕起伏曲折激荡的情节和演员们形神俱备的表演之外,这类影片最叫人赞赏的地方是合理地诠释了一个小人物成长为英雄的动机。
英雄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生来就超凡脱俗的神,而是因为有了追求才在奋斗的过程中慢慢成长为英雄,生动且令人信服。
周星驰的第二类英雄影片是描述已经具有英雄人物身份的人,如国产007。
片中的主人公是个编外(这又是个典型的周式恶作剧)的国家谍报人员。
在以嫖妓赖账这样一个几乎让观众目瞪口呆的方式出场之后,影片按传统的007影片的程式发展着,并加进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噱头:接受任务、跟女秘书调情、得意洋洋之际两次撞到玻璃门、像辛康那利那样住高级大饭店的梦想破灭之后,不得不住进破落的小旅馆,拿着玫瑰花故作神秘地与阿琴接头……
周星驰就是这样一边毫不留情地调侃着观众心目中传统的英雄形象,一边用他成熟的演绎小人物的方式塑造着他思维中的英雄。
周星驰影传 第二部分第十四章 悲喜爱恨(3)
虽然渺小了,但却真实了,当观众一边惊愕一边欢笑的同时,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与现实非常接近的坦白的人。
而这个英雄最迷人的性格恐怕是他身上蕴含的男人和男孩的双重性格:对待敌人他冷酷无比,毫不留情地把他们消灭;对待失去父亲的孩子,他又流露出善良的一面,要向阿琴借钱帮助他。
面对他心爱和信任的女人,他则像个男孩子一样单纯和真诚,时时刻刻想向她炫耀自己的本领,并在她的枪口下脉脉情深地吟唱着《李香兰》……
影片中的华彩片段是在周为了一束阿琴随口说出的白玫瑰,从藏身处跳出,因而被下了决心的阿琴击伤,又因阿琴见到玫瑰后内疚将他带回去疗伤一段。
传统的影片中,这时正好碰到了显示英雄铮铮铁骨的好机会,会强烈渲染英雄的坚强与忍耐,但惯于反向思维的周却设计出让人物用看A片、讲故事、做算术题这些喜剧色彩的方式来转移对伤痛的注意力的方法,全然抛弃了那种用感官刺激激起观众对英雄崇敬心的表达方式。
观众在笑声中看到了一个外表单薄但内心坚强,我行我素,永远不忘用幽默的方式来解除痛苦的真的英雄,也很自然地产生了发自心灵深处的由衷感动。
由于形象上的差异,周星驰的出道历史比周润发艰难得多,跑龙套的经验也远比周润发丰富。
瘦弱的外形似乎注定了他是个演小角色的料。他在早期影片里大都塑造的是在夹缝中以狡猾的生存方式生活并自得其乐的小人物。
这类人物总是被主角们高大的身影所遮盖。周星驰扮演的角色和他本人都极其渴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是每一个不甘寂寞的男人的正常心理。
正是这种苦苦挣扎在奋斗的道路上,渴望成功从而得到广泛聚焦的目标伴随着周星驰的演艺之路很久,他才能将这类人物的精神世界把握得游刃有余。
这也使得他在塑造苏乞儿、007、至尊宝、审死官、捉鬼专家这些正面角色的时候能够从小人物的角度再加上夸张自嘲的无厘头搞笑方式去演绎。
这些角色不像周润发那样风度翩翩气宇轩昂,相反总是因为受到歧视和误解狼狈不堪;也不像周润发那样总是被女人一见钟情,相反总是被美丽的女人所忽视;更不像周润发那样仗义,一旦自己的好友或兄弟也爱着同一个女人就压抑着内心的痛苦拒绝,相反,他会和朋友打得不可开交,直至达到目的;他贪财好色并不放弃任何一个显示自己小聪明的机会。
总之,这些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只有小人物身上才有的特点,被他毫无忌惮地用到了这些角色的身上。但这些特点并不影响他们牺牲自己去驱鬼;领悟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之后去西游;放弃了满目的金银财宝去做一个有良心的律师;改邪归正后不畏权势地去当七品芝麻官;以及为国效力无怨无悔……
周星驰就是这样调侃着顽皮地将英雄拉下神坛,突破了人们思想上的禁忌,也拉近了英雄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
通过他,我们第一次知道英雄也是人,英雄也有七情六欲和弱点,英雄原来竟然可以这样平凡。比起简单地叫喊塑造人性的英雄,这样的行动更实际更有效果。
觉得可能是香港人跟我们开了个玩笑,用悲剧的手法去拔高了周润发扮演的那种有良知却误入歧途的人,用喜剧的手法去降低了周星驰扮演的有缺陷却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的人,结果让我们产生了一个大的错觉。
周星驰的英雄,首先是普通人,然后才是英雄。
而周润发的英雄,是为了树立某种道义而诞生的,虚无飘渺遥不可及。
我们爱周润发,但更爱周星驰,他是我们心目中真的英雄。
周星驰影传 第二部分第十五章 “大话”电影
星爷搞笑学问高
周星驰的电影轻松搞笑,正搔到观众的痒处,但每次看皆有新意,这就大有学问了!
周星驰和王家卫可称是香港电影界的两个大手笔,这两个电影人的作品风格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路子,但却同时受到观众喜爱。将他们作个比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里就拿几部作品为例比较一下二者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