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九章-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敝莺墓方恍啵笤伎吹搅嗽寥硕院志玫某绨荨P以说氖牵肽先艘舱庋源!白源悠鹿亓肽希煜滤仪峄葜荨!逼鹿纳肓肽先说某志贸绨菔窍嗟靡嬲玫摹U庵只虻挠帕迹硐治字萑硕砸恍┪幕偷哪钅畈煌⑽ㄊ挽粢宰鹄瘛N奶煜樗担骸爸钕秃我缘么擞谀虾#虾:我缘么擞谥钕秃踉眨 比绱耍梢运倒愣耸谴由迫缗剩跷按罅恕9愣卮ζг叮苡薪袢盏奈幕删停加幸砸病!
雷州十贤堂记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端,又字履善,号文山,江西吉水人。年二十,举进士第一(状元),累迁湖南提刑、赣州知州。元兵入侵,勤王拜相,声震中外。往使元营,被强留。逃出后继续抗元,后被俘不屈而死。在狱中写下的《正气歌》,为千古绝唱,激励着一代代中华民族有志之士。
国朝自天禧、乾兴迄建炎、绍兴百五十年间,君子、小人消长之故,凡三大节目,于雷州无不与焉。按《雷志》:丞相寇公准以司户至,丁谓以崖州司户至;绍圣后,端明翰林学士苏公轼、正言任公伯雨,以渡海至;门下侍郎苏公辙,以散官至;苏门下正字秦公观至;枢密王公岩叟,虽未尝至,而追授别驾犹至也。未几,章惇亦至。其后丞相李公纲、丞相赵公鼎、参政李公光、枢密院编修官胡公铨,皆由是之琼、之万、之儋、之崖。正邪一胜一负,世道与之为轩轾。雷视中州,为远且小而世道之会,乃于是观焉。
第三章 文化的基因谱(2)
我度皇之九年,诏大府寺簿虞侯应龙知雷州。侯,雍公曾孙,有文学,凡登朝,必与史事,诸所衮钺,得《春秋》大旨。植之风声,尚有典刑。其至雷也,考图谍,访耆老,顾瞻山川,惄如有怀,乃黜丁氏、章氏,自莱公{1}以至澹庵{2},凡十贤,为祠于西湖之上,使海邦兴起前闻,一朝皂白知所以劝,敬贤如师,疾恶如仇。侯所为,岂刀笔细故哉!嗟乎,雷何地也,诸贤冠冕于此,俨然而威?自太守诸生以下,敬共登降,制币荐奠,如先圣先师。人有常言,“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诸贤何以得此于南海,南海何以得此于诸贤乎哉!我祖宗待士大夫,忠厚而有礼,稽诸司,败岭海则止。此事上配帝王,非汉唐所及。虽施之奸回,容有伤惠。而贤者失路,靡不获全。祈天永命,万有斯年。噫嘻,盛德事也,祠经始于十年九月,十月吉日落成。侯谓予同馆,走书数千里至赣,属予记。予不敏,叙其凡。复为《迎送神辞》,使祀则歌之。辞曰:飙风起兮云黄,万里兮故乡。桃茢兮祓不祥。何怀乎斯宇兮,惟独有此众芳。海可竭兮神不可忘。五岳为质兮,三辰为光。保我有国兮,万年其昌。
(选自乾隆《广东通志·艺文》)文化是要靠建设的。文化有时如雪泥鸿爪,稍有轻忽,则失之交臂,人民因此或受蒙昧之苦。雷州十贤祠,今日尚存。而这十贤之中,多数只是途经或短暂停留。但主政的官员和雷州人民,敏感地抓住了这相对于雷州来说稀有的资源,并把它无限放大(立祠的举措及其效果)。就像一个流行歌星,比如说“超女”过境,会激起无数的狂热,文化的魅力可不止于此,它能越千年而弥醇。湛江能成为广东一方重镇,恐怕不仅仅是因为它是现代意义上的大港口或者其他,文化的传统,当是其灵魂吧。
2005年10月,顺德发现文天祥后裔墓群。据考证,为避免灭族命运,文天祥长子景贵在新会崖山附近不知所终后,次子景宗举家迁往与世疏离的顺德马岗岛隐居。又新会崖山附近,新近也发现了文天祥的战友、曾任南雄知州的温文宁家族墓群。
第四章 潮流的风向标(1)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渊源独具的人文传统,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在欧风美雨的吹拂下,广东在近代中国成为时代潮流的“风向标”,第一次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中国传统文化,在心理积淀和思维惯性上,患着一种顽症:僵化而不鲜活,封闭而不开放,复古而不创新,沉浸在天朝盛世的迷梦和幻想中而欠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这些顽症又如同重重迷雾,笼罩了整个中国。当西方正在一日千里地大步前进时,东方巨龙却在沉沉入睡。
在广东,由于“其民习与西人游,故不恶之,亦不畏之”,又加之“广东人旅居外国者最多,皆习见他邦国势之强、政治之美,相形见绌,义愤自生”,因此,“广东言西学最早”(梁启超)。潮涌南海,风起广东,一场热带风暴从广东登陆,吹向中国内陆,它带来的狂风暴雨,驱散了重重迷雾。它带来的惊雷闪电,震醒了沉睡神州。
《时务报》、《知新报》、《岭学报》的创办,打开了国人的眼界。万木草堂、广雅书院、岭东学堂的讲授,传播了新的知识。
广东人容闳,以“从娃娃抓起”的远见卓识,传导“中国要正视世界”,要用西土文化“浇灌中土”并“择其最有益于中国者为之”的理念,组织学童留美,但“北人应者极少”,“来者皆粤人”。而正是这一批学童,后来成为洋务运动的中坚。
当中国人还沉浸在中兴盛世的幻梦中时,广东人郑观应最先喊出了“盛世危言”,提出了富国安民的自强之道。郑观应的大声疾呼,深深影响了后来的一代伟人———毛泽东。
当中国人还顽固地保守着“祖宗之法”时,广东人康有为却感受到了新的风气,他在家乡的“思想骚动”奠定了一生的志业。维新变法的潮流也在广东酝酿。
文学的新潮流也在广东形成。广东人黄小配敢于为“发逆”洪秀全写演义,歌颂太平天国的崭新气象。广东人黄遵宪倡导“我手写我口”,以西学新名词冲击着古老的诗歌语法。梁启超倡导“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拉开了现代文学革命的序幕。
风云际会,广东成了时代潮流的“风向标”。文化启蒙的狂飙从广东刮向内陆,东方巨龙擦亮了眼睛。一部波澜壮阔、高潮迭起的中国现代历史由此展开了。
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
(1912年5月7日)
·孙中山
孙中山 (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之后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4年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1921年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就任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逝世于北京。
仆今日得贵校诸君开会欢迎,不胜欣谢!
诸君在此,莘莘济济,有缘同学,今我见之,顿触少年时事。忆吾幼年,从学村塾,仅识之无。不数年得至檀香山,就傅西校,见其教法之善,远胜吾乡。故每课暇,辄与同国同学诸人,相谈衷曲,而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于是乎生。当时所怀,一若必使我国人人皆免苦难,皆享福乐而后快者。又数年即回祖国,就学于本城之博济医院,与贵校廖得山同学。仅一年,又转香港推'雅'利士医院,凡五年,以医亦救人苦难术。然继思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恶,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欲救国救人,非锄去此恶劣政府必不可,而革命思潮遂时时涌现于心中。惜当时附和者少,前后数年,得同心同行者不过十人,得此十人,即日日筹划,日日进行。甲午中东之役后,政学各界人人愤恚,弟等趁此潮流,遂谋举事于广州,失败后居外经营,屡蹶屡起,直至去年八月在武汉起事,不半载而大功告成。此固天之不欲绝吾中国也。然则,功既成矣,吾从前之志愿,岂遂达乎?非也,千未得一也。今日所成,只推倒一恶劣政府之障碍物而已。以后建设,万端待理。〈负责〉何人,则学生是也。
第四章 潮流的风向标(2)
凡国强弱,以学生程度为差。仆从前以致力革命,无暇向学读书。行医日只一两时,而事革命者实七八时,而学业遂荒。沿至于今,岁不我与。今见学生,令人健羡,益见非学问无以建设也。譬诸除道,仆则披荆斩棘也,诸君则驾梁砌石者也。是诸君责任,尤重于仆也。肩责之道若何,无他,勉术学问,琢磨道德,以引进人群,愚者明之,弱者强之,苦者乐之而已。物竞争存之义,已成旧说,今则人类进化,非相匡相助,无以自存。倘诸君如有志而力行之,则仆之初志赖诸君而达,共和新国亦赖诸君而成。是则仆所厚望于诸君者。
(据上海《民立报》1912年5月14日《孙先生演说辞》)博济医院由美国传教士伯驾医师于1835年创办,原名仁济医院,后更名为博济医院,取博施济众之意。1866年又设立博济医学堂,是我国最早创办的西医学校。1886年,年届二十岁的孙中山先生以“逸仙”之名就读于博济医院,并开始从事革命活动,成为博济医院历史中光辉的一页。1935年,博济医院易名为“中山纪念博济医院”,1985年又易名为“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03年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广东九章 第三部分
第五章 耀眼的星光道(1)
与中原等文化开化很早的地方相比,广东人才晚出。唐朝时张九龄以“后出词人之冠”的实力,独步中原文化中心。“自公生后,五岭以南,山川有光气,士生是邦,北仕于中州不为海内士大夫所鄙彝者,以有公也。”与此同时,目不识丁的慧能,也凭着岭南文化基因孕育的独特智慧,领悟并开创中土佛学的新时代,为中华文化注入一脉清泉。
五百年后,余靖踵武前贤,后先辉映,赢得“道行则宋隆,道不行则唐败”的崇高声誉。嗣续,南方以南广州的崔与之,一代名臣,行事干练,直言直谏,而非博时誉,非干仕禄,数辞宋理宗宰相之诏,足堪风范千古,是典型的岭南求实传统的体现,或者崔与之的风范,正是岭南士人求真务实传统的重要来源。
晚清以来,岭南出现了一个人才高潮。美国著名人文地理学者亨丁顿曾经对1910年京城里各部院大官和各省封疆大吏名单进行分析,他发现,在中国十八省所产生的人中,广东出人才的比例是1000人万中出10。3人。而传统的中原地区,河南1000万人出7。1人,陕西出7。1人,山西出4。0人,直隶则为21。5人。当然,直隶的情况有些特殊,因为以北京为首善之区,数百年来,聪明精干的人物,改籍移住的一定不少。
昨日的星光照耀今日,今日的星光益加美丽。以至于阿诺德·汤因比说:“在今天,远东社会最突出的代表,无疑是日本人和广东人。”殊不知,在这些广东人之中,有许多已然融入其中,客途广东的前贤。比如韩愈,比如苏轼,比如包拯,比如文天祥……有许多广东之星,也正因为他们而升起。而许多广东之星,又在他乡的天空闪烁。不说政治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