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广东九章 >

第14章

广东九章-第14章

小说: 广东九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会去讨论诸如“喇叭裤能否吹响‘四化’的号角”之类的问题,牛仔裤和T恤衫也不再是“时髦女郎”或“问题青年”的专利。全国各地都有紧跟潮流的服装市场,犯不着再到高第街来凑热闹。现在,来广州的外地人多半要去的地方,是大沙头海印桥下的电器城。这里云集了1000多家商铺,是国内最大的家用电器集散地。其特点是价格便宜,品种齐全,但凡你听说过或想得到的家电,这里都应有尽有,而且保证是最新潮的。国外最新的家电产品刚一推出,这里就会立即上市。这也正是广州作为一个大市场的特征所在:反应敏捷,确保满足消费的需求。   
  第九章 世纪的鲇鱼行(9)   
  当然,作为一个成熟的市场,广州不但有“新”,也有“旧”。追新的人可以去天河城,那里荟萃了Jessica、Courlor、Eighteen、淑女屋等众多的名牌时装专卖店,其布局和气派已直追香港的太古广场或置地广场。怀旧的人则不妨去上下九。那里不但有永安百货、广州酒家、清平饭店和莲香楼等老字号,也有众多的不起眼的小“士多”。在上下九街道两旁的老骑楼下走过,老广州那亲切质朴的平民气息就会扑面而来。难怪这里会辟为广州第一条步行街。的确,走在这条街上,你能找回许多关于老广州的记忆和感觉。 
  逛上下九,最好能去吃一碗牛腩粉,或者喝一次下午茶。 
  广州不但是一个“买东西的地方”,也是一个“吃东西的地方”,要不然怎么说“食在广州”。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极为发达的国家,全国各地都有好吃的东西,并非只有广州才是“食的天堂”。事实上,除“食在广州”外,也还有“吃在成都”、“吃在扬州”等说法。但在我看来,成都、扬州等和广州相比,还要略逊一筹。这不仅因为广州的菜肴和点心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做工精美、品位极高;也不仅因为广州人什么都吃,———“草原吃羊,海滨吃蟹,广州人吃崩了自然界”;还因为只有广州,才二十四小时都在吃。 
  吃的节目是从早上6点来钟的“饮早茶”开始的。别看这时天还没有大亮,开设早茶的酒楼却已人声鼎沸。经过多年粤文化的普及,内地人都已知晓,所谓“饮早茶”并不是喝茶,或并不只是喝茶,而是吃点心,如虾饺、凤爪、肠粉、春卷、牛肉丸、马蹄糕,还有猪肝粥、鱼生粥、皮蛋瘦肉粥等各种粥类和青菜。老广州人是很看重早茶的,有“一盅两件叹早茶”的说法。叹,在粤语中是“享受一下”的意思。清早起来,在街上溜达溜达,然后走进酒楼,挑一张桌子坐定,即有小姐来上茶。再随便要一两样点心,便可以边吃边聊直到早茶收档,可真的称得上是“叹世界”(享清福)。 
  早茶一般10点左右收档。稍事整理后,午饭便开始。广州人中午在外吃饭的不多,一般在单位吃食堂或在公司吃便当。因为下午还有事,所以中午饭吃得都比较快,也相对比较简单。下午2点一过,午饭结束,下午茶又开始。下午茶的内容形式与早茶没有什么两样,热衷者也多为老广州人。不过据我观察(不一定对),饮下早茶的似以老先生居多,饮下午茶的则以老太太居多。大约因为老先生早上比较有闲(中午要午睡)而老太太下午比较有空(早上要买菜)吧!忙完了一天家务的老太太,正可以在这时邀几位老姐妹,一起来“倾偈”(聊天)。 
  午茶到下午5点便收档,接着便是一天中食肆最旺的晚餐。晚餐是广州人吃得最讲究最排场的一餐。因为家人也好朋友也好,唯有此时才可能相聚,而且时间有保证,能够尽兴,不至于被公务打扰。即便是应酬,也显得有诚意。因此一到华灯初上,广州的酒楼便人满为患。吃完晚餐,如果是老友相逢,则可能还要去饮晚茶。饮晚茶的,似以中青年居多。因为老先生也好老太太也好,这时都已吃完晚饭冲过凉,在家里看电视或者搓麻将,他们没有太多的精神和胃口来应付晚茶,而对于精力充沛的中青年来说,真正的夜生活这时才开始。酒足饭饱之后,可以饮至深夜的晚茶是很好的放松和休闲。朋友们正好促膝谈心,亦不妨找一两位小姐来随便坐坐,便会觉得一天的劳累有了补偿。 
  如此一日三餐三茶之后,广州人“食”够了没有。深夜,可以说才是“食在广州”的高潮,广州人称之为“去宵夜”。广州人原本就有过夜生活的习惯,近年来由于物质的丰富和收入的增加,夜宵的人越来越多,经营夜宵的食肆也越来越火爆。毗邻海珠广场的胜记大排档、沙面的新荔枝湾、珠江北岸海印桥脚下的西贡渔港,都是夜宵的好去处。每到深夜时分,这里便灯火辉煌,食客如云,热气沸腾,构成独特的“广州风景”。夜宵一直要开到凌晨6点,接下来便是新一天的早茶。这种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餐饮接力赛,在内地尤其是在北方城市,不但罕见,而且不可思议。但这又恰恰是地地道道的“广州特色”。尤其是早茶、午茶、晚茶和遍布广州大街小巷的大排档,最能代表广州的城市风情。因此有人说,只有终日流连于这些地方的主儿,才能真正体会“食在广州”的含义(《新周刊》1998年第5期安宁文)。   
  第九章 世纪的鲇鱼行(10)   
  还有一点也不可不提,那就是“食在广州”并不等于“食广州”,而毋宁说是“食全国”甚至“食世界”。在广州,只要有钱,没有吃不到的东西。海南文昌鸡、东北炖粉条、西安羊肉泡馍、成都酸菜鱼之类自不必说,法国鹅肝、德国红肠、韩国烧烤、日本刺身,也都绝对地道绝对正宗。广州,就像是一座应有尽有的大酒楼。 
  其实,这正是市场的特点。 
  市场是干什么的?有人说市场就是花钱和赚钱的地方。这话并不全对。应该说,市场就是通过满足人们的需求,让一部分人心甘情愿花钱,另一部分人心安理得赚钱的地方。因此,越是成熟的市场,就一定越能多层次全方位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广州的好处也正在这里。广州允许“摆款”(铺张),也宽容“孤寒”(吝啬),而且摆能让你摆个够,省也能真让你省下来。广州有豪华气派得让一般人不敢擅入的大酒楼、时装店、精品屋,也有遍地开花的摊点和大排档。在广州,花一万块钱买件衣服或者吃一顿不算什么,只花十块钱买件衣服或者吃一顿也很平常。那个在大排档吃牛腩粉的可能刚做完一笔大生意,那个在街头买削价商品的也可能刚花40万买了一套房子。广州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也允许同一个人有不同的活法。 
  但有一点则大体上是共同的,即广州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怎样“食”,归根结底都是“食自己”。因此,倘若自己并无可“食”之处,那就谁也帮不了你啦!所以,比别的地方人爱吃会吃的广州人,往往也比别的地方人肯做会做。的确,“市”上的人,要比“城”里的人更懂得“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广州人有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叫“揾食”,也就是“谋生”的意思。“揾”即“找”,“食”要自己去“找”,再明白不过地说明了“市”上的人,多半是自食其力者。对于他们来说,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也是必须付出劳动、智慧和时间的事情。如果你不能为此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那么,对不起,你就只好饿肚子、喝西北风,或者用广州话说,只好“吊砂堡”。 
  所以,为了“揾食”,广州人便不怕忙得“满天神佛”。“满天神佛”是广州人的一句口头禅,意思是不可开交、难以应付。但广州人再忙,也不会说“忙死”。因为“忙”,原本为了“揾食”,为了活得更好,怎么能说“死”?没法子,只好拿神佛来开开心,放松放松,调剂调剂。不过,神佛也帮不了太多的忙。“揾食”,还得靠自己。 
  同样,为了“揾食”,广州人便不惜把自己的时间也放进“锅”里去“炒”,叫做“炒更”(也就是业余兼职)。落班放工以后,再打一份工,挣一份钱,辛苦是辛苦,可日子也就要好过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讲,“炒更”的过程,也就是品味时间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品味自身价值的过程。所以不少的广州人都乐此不疲。这实际上也是只有“市”上才有的文化奇观,“城”里的人往往连想也不敢想(现在自然都已“见贤思齐”了)。在这里我们似乎又可以看出“城”与“市”的区别:“市”上的人要比“城”里的人思想更活、胆子更大。你想想看,广州人连时间都能“炒”,还有什么不能“炒”?广州人连“更”都能“吃”,还有什么不能“吃”?但“炒更”也好,“炒”别的什么也好,总归是“食自己”。单凭这一点,“吃别人”的人,尤其是吃着公款还要学着广州人在饭桌上扣指为谢以为摆谱的人,就没有多少资格来教训他们。 
  一个辛辛苦苦在广州“揾食”的人,当然也有资格“食在广州”。其实,广州有那么多的“食府”和“食客”,归根结底,就因为广州是“市”,广州人的生活已经市场化商业化。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里的人,没有兴趣也没有必要把时间都花费在做饭洗碗之类的事情上。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总是有限的,他们应该用于两件事情,一是“搏”(拼搏),二是“叹”(享受)。实际上,广州人走进酒楼,并不完全是为了享受,不少人也是为了生存。因为,“在广州,茶楼酒肆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进茶楼酒肆,是无法融入广州的商业社会的。许多信息是从饭桌上听来的,而要做成生意,喝茶吃饭更是少不了的节旷”(《新周刊》1998年第5期周善文)。看来,吃饭有时也是找饭吃(“揾食”)。有多少人能够“食谷种”(吃老本)?   
  第九章 世纪的鲇鱼行(11)   
  这就是广州,这也就是“市”。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里的人,自然会有些他人以为怪异的地方。 
  四、“市态”种种 
  “市态”?有没有搞错? 
  没错。广州是“市”,广州的“世态”,当然也就是“市态”。 
  “市态”的特点是商业性。 
  广州话中有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字———“抵”。抵,有忍受、忍耐的意思,如抵冷(耐寒)、抵力(费劲)、抵肚饿(挨饿)等,但更多地还是表示“等值”。最常用的,是表示“划得来”、“花得值”。到酒楼美餐,吃得大快朵颐,叫“抵食”;到商场购物,买得称心如意,叫“抵买”;到歌舞厅夜总会娱乐中心潇洒一回,玩得兴高采烈,叫“抵玩”。顾客满意,老板开心,看着大把的票子进账,心里暗叫“抵赚”。会赚钱的也会花钱,会花钱的多半也会赚钱,这就叫“抵手”(能干、有本事)。如果没有赚钱的能耐,那就只有坐以待毙,大约也就只好叫“抵穷”(活该受穷)乃至“抵死”(该死)。广州人的商业意识和价值观念,由此可见一斑。 
  诸“抵”之中,最有意思的还是“抵锡”。锡,也就是吻。都说爱情无价,广州人偏偏说有。价值几何?也就“一锡(吻)”而已。深深爱着你的人为你奉献一切,尽心尽力,总该有所回报吧?拿什么回报?黄金有价情无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