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独领风骚 >

第19章

独领风骚-第19章

小说: 独领风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闲暇时刻,毛泽东圈阅曹操的诗,书写曹操的诗。    

  1954年夏天,毛泽东来到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曹操观海赋诗的地方。    

  他站在了北戴河的大海岸边。    

  曹操离他似乎更近了。    

  曹操的碣石之行,观海之诗,犹如历史老人在大海边栽种下的一个坐标,撩得毛泽东怦然心动。    

  7月23日那天,他特意给女儿李敏、李讷写信说:“北戴河、秦皇岛一带,是曹孟德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    

  这里说的“碣石诗”,就是《观沧海》。    

  这也许是喜欢大海的毛泽东第一次真正地看到大海。    

  三十多年前,他在北京大学当助理图书管理员时,为了看大海,曾专门坐火车到天津的唐沽,因为是冬天,他看到的只是一片冰封雪冻的死寂滩涂。    

  也许,他后来在广州、在上海看到过海,但那是城市环抱的海,是江河的入海口,只能说是看到了海水。    

  如今,他看到了一个坦露胸襟、毫无保留的大海。    

  在碣石山下,大海岸边,52岁的曹操在“观”沧海。    

  在同样的地方,年过花甲的毛泽东,却是在“游”沧海。    

  一次,台风驱散了暑气,也卷来了狂风暴雨,堆起了癫狂的海潮。他不顾工作人员的劝阻,照例下海游泳。    

  在浪涌万叠之中,毛泽东几次被打倒,几次被冲上沙滩,但他仍然在浪峰下面钻来钻去,游了一个多小时。    

  面对威猛耸立的浪潮,卫士们照例奋力地前挺后挡,但也照例地被浪涛打下抛起,甩回了沙滩,就是在毛泽东身边,也不想站起来了。    

  毛泽东却说:“怎么站不起来了呢?这点水浪难道比刘戡的七个旅还凶吗?”    

  “刘戡的七个旅”,那是转战陕北时面临的最强大的敌人。    

  这就是喜欢大海的毛泽东。在与风浪搏击中,他总是拥有着在严酷挑战中奋勇拼搏的感受。    

  毛泽东后来向人们宣传说:“我到过北戴河,七级台风,在大海里游泳很舒服,平时没有一点风浪,游起来倒很吃力,那要一步一步地爬。”    

  作为一个大政治家,毛泽东作出挑战和接受挑战时,选择目标和实现战略时,他不谈怀疑,只谈坚信。    

  他的挑战方式和他的目标一样豪迈壮丽,他的顽强和他的任性一样执著惊人。    

  这种挑战和应战的特殊风格,成就了毛泽东,使他在任何逆境中都不气馁并能去争取胜利。    

  他太喜欢游泳了。他一生最喜欢的锻炼方式,大概就是游泳。    

  在青年时代,他不仅游水,甚至要“游风”,并发明了一种“风浴”。


第五部分大海边的坐标(3)

  什么是“风浴”;如今已无从知晓了。    

  或许,从毛泽东的同窗好友张昆弟1917年9月23日的日记中;可以知道个大概—    

  “今日早起,同蔡、毛二君由蔡君居侧上岳麓,沿山脊而行,至书院后下山,凉风大发,空气清爽。空气浴、大风浴,胸襟洞澈,旷然有远俗之慨。”    

  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够接受这种看起来是忽发奇想的“风浴”。    

  毛泽东只好在学校里组织起一个有一百多人参加的游泳队,晚饭后,披着太阳余晖或迎着寒风,散入江中舒臂击水。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毛泽东晚年曾回忆说,他当时写了一首游泳的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上面这两句。    

  击水之中,张扬的是一种自信的人生。    

  毛泽东从韶山老屋前面那一方池塘游起,一直游到了大海。    

  毛泽东从乡间走出,一直走向了天安门城楼。    

  他的一生,不正是挑战风浪、击水江河的一生吗?    

  因为他是罕见的风浪挑战者,于是他成了合格的时代弄潮儿。    

  弄潮儿和大海不再对立,甚至同大海的广阔和风浪有了一种共鸣,一种亲近,有了一种融为一体的感觉。    

  在搏击中,毛泽东最大限度地舒展自己的情感想象,体会到历史巨变中那种特有的深沉和惬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首《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写得最好的一首词。    

  上阕写景,景中有情。    

  视通万里,舒卷风云之色,在海天一体中,关切地寻问汪洋之中的一只小船。    

  下阕写史,史中有意。    

  思接千载,吐纳珠玉之声,在瑟瑟秋风之中,怀想那历史的沧桑。    

  这是风物依旧、人事全非的沧桑。    

  毛泽东仅仅是在自然的大海里游泳吗?他难道不也是在历史浪潮中搏击?    

  统一北方、凯旋而归的曹孟德,踌躇满志,来到雄关阔海面前,所见所写,一派壮景勃思。    

  同样具有包天容地胸怀的毛泽东,则有别具一格的历史吟咏。    

  他或许比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更有理由自信,更有理由豪迈。    

  来北戴河之前,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好吧,我们到海边去,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就要来到了,我们到有潮水的地方去。”    

  据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说这些话的时候,两眼闪闪发光,带着心潮澎湃而又扑朔迷离的神情,似乎对未来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诗意构想。    

  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毛泽东,最为舒心。    

  自抗美援朝结束后,他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上面,诸项事业进展顺利。他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强盛的新中国,将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这时候,中国的经济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标志,大规模的建设高潮一浪高过一浪。国泰民安,政府廉洁,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这时候,中国已经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大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已经在1953年提了出来,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努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这个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来北戴河前,他刚刚在中央人民政府的会议上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就要产生了,外国人说这是中国迈入近代国家的标志,毛泽东称它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他号召人民经过50年的时间把中国建设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各种措施进行的社会变革,在毛泽东看来,不是自我感觉“幸甚至哉”的曹操所能够比拟的。    

    在曹操来过的地方,在大海里游泳。这一望无涯的空间物象,这沉甸甸的历史风色,怎能不装进毛泽东那用追古思今的诗句编织的胸怀!    

  万顷波涛,千岁沧桑,百年辛酸,几十载奋斗—    

  同样是风物依旧—“萧瑟秋风今又是”!    

  毕竟却人事全非—“换了人间”!


第五部分击水新唱(1)

  毛泽东登过中华大地数不尽的山峰,也游过中华大地无数的江河。    

  在湖南,他游过湘江;在广州,他游过珠江;在广西南宁,他游过邕江;在浙江杭州,他游过钱塘江;在江西南昌,他游过赣江;在湖北武汉和安徽安庆,他游过长江……    

  在没有大江大河可游的时候,他就游北京的十三陵水库、江西的庐山水库、湖南的韶山水库、武昌的东湖……    

  曾经有一个说法,说毛泽东敢于向任何江河挑战,就是不愿游黄河,因为他不能藐视这条母亲河。    

  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    

  听听他1959年9月在济南黄河岸边同山东省委书记舒同的一段对话吧!    

  毛泽东: “全国的大江大河我都游过了,就是没有游过黄河。我明年夏天来济南横渡黄河。”    

  舒同:“黄河泥沙太多,不便游泳。”    

  毛泽东:“有一点泥沙怕什么,上来一冲就没有了。”    

  舒同:“黄河旋涡太大,太多。”    

  毛泽东仍不甘心:“旋涡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总之,我明年7月下旬或8月上旬来游。”    

  不知道什么原因,第二年夏天毛泽东没有能实现他的这个愿望。这成为他的一大遗憾。    

  让毛泽东遗憾的还有,他畅想到国外去游大江大河的愿望也没有实现。    

  他曾渴望到孕育东方古老文明的其他河流中去体会一番。    

  1960年,他对来访的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提出了到尼泊尔游泳的想法。柯伊拉腊回答,去尼泊尔要经过印度。毛泽东说: 那更好,我也想到恒河去游一游,只要让我游,我一定去。    

  他曾渴望到洋溢着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西方河流中去体会一番。    

  也是在1960年,他和来访的美国老朋友斯诺进行了一次关于游泳的对话。    

  斯诺:“1936年在保安,你曾说过想到美国一游,不知现在还有没有这个兴趣?”    

  毛泽东:“我希望在不太老之前,能够到密西西比河去游游泳。但这是一厢情愿,华盛顿政府会反对。”    

  斯诺:“如果他们同意呢?”    

  毛泽东:“如果那样,我可以在几天之内就去,完全是一个游泳者,不谈政治,只在密西西比河游一下。”    

  这就是不会事事循规蹈矩,胸中常怀奇异想法的毛泽东。    

  在现实中,以领袖之尊,以事务之繁,以政治之复杂,毛泽东当然不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能去畅游一番的。    

  不过,正是在关于游泳的畅想中,在同至刚至柔、变幻莫测的江河大水的对话中,毛泽东常常会触发灵感,并富有个性地表达他的兴趣,传达他的思想。    

  于是,一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爱好和兴趣,经过诗心的糅合,便有了格外的意味。    

  比如—    

  游泳里面有哲学。    

  毛泽东说: 水是个好东西,它有力量把人浮起来。这叫抵抗力。但人在通过它时,能够把水压下去,结果人就浮在上面了。我研究了水的脾气,水怕人,不是人怕水。    

  游泳里面有人生。    

  毛泽东号召青年人敢于到大江大河的风浪里去锻炼成长。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大概都知道或响应过这一号召。    

  游泳里面有军事。    

  毛泽东多次提出,“部队要学游泳。单靠游泳池不行。要学会在江海里游。不经过大风大浪不行”。“学游泳有个规律,摸着了规律就容易学会。整营、整团都要学会全副武装泅渡。”    

  他还找到了军人必须学会游泳的历史上的依据。    

  《湘军志》记述曾国藩的湘军在九江、湖口一带被太平军打败,许多官兵溺水淹死。读到这里,毛泽东禁不住提笔批注: “水军应学游泳。”    

  游泳里面还有政治。    

  毛泽东说: 有些同志怕群众,就跟怕水一样。我到处提倡游泳,水是个好东西。打过比喻,人民就像水一样,各级领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