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9-托普检讨-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轻人,露出了满脸的不屑。他极为傲慢的态度,深深刺伤了宋如华的自尊心。
在“社教”期间,宋如华思考了很多问题,对自己副教授的头衔及高校从教的前途,他从怀疑到动摇,从动摇到失望,就在绝望之时,另一条可选择的道路吸引了他的目光——创业!留在天全县创业!一边“社教”,宋如华一边对天全县丰富物产的市场需求进行了调查。3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在结束“社教”前,胸有成竹的宋如华主动向县领导表达了希望留在天全创业的想法——宋如华保证3年内让县财政收入翻两番,甚至可以立军令状;他还表示愿意承包经营一家天全县效益不好的亏损企业,并保证在短期内实现扭亏为盈。
“人才难得!”县委向学校迅速通报了这一情况,但是,校方明确表示了反对。
1992年1月,带着遗憾,宋如华回到了成都。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社教”让宋如华结识了多位后来在其“托普经济帝国”担任要职的伙伴——
杨秉楠:天全县委副书记,后任托普集团副总裁、教育集团负责人;
李智:社教队队长,“社教”期间与宋如华同住一间寝室,后任托普集团副总裁、总裁、上市公司托普软件董事长、集团董事局副主席等职;
陆兆祥:社教队成员,后任托普集团副总裁,上市公司炎黄在线董事长;
周抗:社教队成员,托普最早的3位创始人之一,后离开。
《托普检讨》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托普检讨》 “下海”!妻子的渠道
●“下海”!妻子的渠道
历史的车轮终于驶进1992年。
宋如华悉心观察并体会着每一个细节的变化。然而,电子科大校园里的一花一草,仍如往常一样盛开、吐绿,似乎永远都不会有什么改变。“谁来认可我的价值?我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什么是成功的人?”宋如华不断给出答案,又不断否定了自己的答案。“社教”完回到校园的他,并没有回应用物理系工作,而是被调到了新成立的“电子科技战略研究所”。
看着报纸、电视上不断涌现的“万元户”和不断“下海”经商的知识分子,“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宋如华也开始动起了脑筋,但做什么、怎么做,一直让他拿不定主意。
通过妻子何忆红在成都市成华区卫生局的关系,宋如华批发回来一些啤酒,就摆到学生宿舍门口去卖,有认识他的同学和他打招呼,宋如华顿时面红耳赤、非常难为情,连叫卖都顾不上。一气之下,他把啤酒都搬回家,全部自己“消化”掉了。后来,看到别人赚了钱,他还买过一台榨甘蔗机,榨汁来卖,结果也是没成功。
到底做什么才能有成就感呢?宋如华不断试验并不断积累着经验。
思来想去,宋如华对计算机业还是抱有最大希望。想当初他刚毕业留校任教时,年轻教师中最有钱的,就是那几个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公司打工兼职,结婚时个个都有彩电、洗衣机等“新家电”,大家都非常羡慕他们……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宋如华于是找到了电子科大总务处副处长陈德利——在“社教”期间,陈德利及其家人主动帮忙照看他家里,两家关系非常融洽——听完宋如华计划开办电脑公司的想法后,陈当即表示支持,并愿意尽自己的所能来助宋如华一臂之力。可是宋如华本人的计算机知识比较有限,于是,他又找到了原社教队成员周抗——周是计算机系毕业生,在学校计算机中心工作。三人一拍即合,决心共同创业。
据知情人士透露,1992年后,宋如华其实一直没有正式辞去电子科技大学的工作,所谓“创业”、“下海”或“弃教从商”,实质是“停薪留职”—— 即每年上缴一些钱,保留工资待遇和工作岗位,平时喜欢做生意就去做生意,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创业的第一步,要先注册公司。于是,宋如华又找到了妻子何忆红的同学、在成华区人事局任职的戴礼辉帮忙。1992年3月,营业执照办下来了,新公司名叫“成都市成华区托普电子科技发展公司”,注册资金125万元,其中宋如华、陈德利各出了现金2500元,合计5000元。因当时政策规定,带有票据的货物也可作为资本计入注册资金,宋如华他们就想办法暂时借到了价值12万元的货物及票据。就这样,注册资金基本到位。公司注册性质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挂靠在成华区老龄委。
“三个人、5000块钱”的创业故事,以后每每忆苦思甜时,宋如华都要讲起。那么,公司名字为什么叫“托普”呢?原来,这是一个集体智慧的产物。
刚毕业留校时,宋如华经常与住同一层楼的年轻同事们一起“摆龙门阵”,其中有一个人姓任,是个典型的书呆子,大家都开玩笑地叫他“教授”,“教授”翻译成英语是“Professor”,大家就称他为任“P”。后来有人说,如果要办公司,公司的名称干脆就叫“TP”,十个(教授)“P”,但是在高校中只有达到一定年龄后才能当上教授,大家就在“TP”之间加了一个“O(Old)”,即“TOP”——“Ten Old Professor”。如何翻译成汉语呢?
单纯从表面看,“TOP”也是一个英语单词,是“顶峰、顶尖、卓越”的意思。一个学数学的同事建议用“拓普”,而且与一些世界知名的IT企业如惠普、夏普等音近,但是后来发现已经被注册了,于是就改成“托普”。
不能不提的是,没过多久,为“托普”公司注册立下汗马功劳的戴礼辉也加入了宋如华的团队,后任托普集团资深总裁、上市公司托普软件董事长、成都海思凯董事长等。
《托普检讨》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托普检讨》 骑三轮车送货的教授(1)
●骑三轮车送货的教授
要技术没技术,要背景没背景,呱呱坠地的托普,举步维艰。
公司办公室临时设在宋如华的家中,他负责“跑”业务,陈德利负责“办公室”工作,周抗负责技术工作。因为心里也没底,宋如华决定从“串串生意”(成都方言:即倒买倒卖)做起——寻找到需要电脑的用户,再从销售电脑的商家手中调货,中间赚一些差价。可是当时账上的5000元钱,买一台电脑主机都不够,只有赊账,先拿货,再付钱。可是别人凭什么相信你呢?宋如华电子科技大学的教授身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托普的第一笔生意,是宋如华在自己工作过的应用物理研究所做成的。大家都是熟人,生意很快就谈定了,托普卖给研究所两台386电脑,一台8000多元钱,每台赚了800元钱,两台共计赚得利润1600元。这与当时每月一两百元的工资相比,已经算是一大笔钱。为了多做些生意,宋如华凡是见到认识的人就自我介绍,自己办了一家公司,能不能帮忙介绍些生意。有一次,经原社教队成员陆兆祥介绍,宋如华卖给学校图书馆一台UPS电源。
相较而言,这些都可算是“天上掉馅饼”的买卖。大多数情况下,和许多小公司的境况一样,宋如华是骑着自行车拜访客户,在形形色色的人面前坐冷板凳、吃闭门羹……
初生的托普是渺小脆弱的。有一次,宋如华找了个三轮车夫去城郊外拉货,在一段下坡路上,“三轮车”速度很快,转眼就要看不见了,他心急如焚,拼命追赶,追得他浑身大汗,终于在一座立交桥下面追到了那辆三轮车。虽然是虚惊一场,但如果一车货找不回来,宋如华非常清楚,对托普公司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托普检讨》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托普检讨》 骑三轮车送货的教授(2)
为了节约成本,宋如华率先学会了骑三轮车,像街头的三轮车夫一样,戴草帽顶烈日、穿大衣冒严寒四处送货。骑三轮车是一门技术活儿,对初学者来说,车把又松又活很难掌握,车的重心在中间,既要把握好龙头的方向,又要用力得当,否则很容易原地打转甚至翻车。第一次骑三轮车送货,宋如华把头压得低低的,生怕遇到熟人,偶尔被熟人看到,打个招呼,很快又低下头继续骑车。他在心里不断地给自己打气:蹬一下一毛钱,蹬两下两毛钱,一百下就是十块钱,每蹬一下就又向赚钱的目标前进了一步。
后来,宋如华骑过的三轮车被托普集团档案馆收藏,作为创业精神的象征还被复制了两辆,分别摆放在上海和浙江嘉善的托普集团展示厅。
当然,也有人讥笑宋如华,说堂堂大学教授,斯文扫地,竟沦落到蹬三轮、卖苦力,丢人!宋如华没有理会这些冷言冷语,而是更加激励自己。在办公桌的玻璃下,他压了个小条幅——“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后来又改为“吃得苦中苦,争得强中强”。
为了生存,为了尽快完成资本积累,宋如华想了很多办法,他说——
第一个办法是“借鸡生蛋”。靠公司或个人的信用,利用别人的钱做生意,即做别人的代理。没有钱,没有人,怎么办?创业初期,为了发展,必须采取必要的手段,我称之为“善意的欺骗”,或者叫“友好的欺骗”。这种“欺骗”不对国家、不对别人造成任何伤害。比如请别人来参观,我们从其他公司借来几十台微机,摆在库房里,说是我们的,用完马上还。
这种“善意欺骗”的萌芽,后来成为宋如华在资本运作时自我安慰的理论依据。萌芽发端的事实过程其实很简单:某日经熟人介绍,宋如华骑自行车去拜访一家保险公司的部门主任,结果行到途中,忽然雷电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为了在约定时间内赶到,宋如华被淋成了落汤鸡。原以为别人会被自己的副教授头衔和做事的诚意所感动,没想到,刚一谈业务合作,主任就严肃地问了4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实力?公司现在有多少人?办公地点在哪里?做过哪些项目?”问得宋如华一阵慌乱,勉强镇定下来,他回答说:“公司有近十名员工(加上一些兼职的学生),办公地址在建设北路二段四号,为学校、研究所做过一些项目(其实是周抗以前在一家公司兼职时做的)。”交谈结束时,主任提出要到公司考察,宋如华嘴上答应了,心里却非常不安,此后不好意思再去登门拜访,生意也没有做成。
要使生意越做越简单,宋如华认为,就必须使托普公司保持有良好的形象和强大的气势。他要求员工:平时衣着要整洁利索,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听电话的第一句话要说:“您好!”接待客人来访要彬彬有礼,拜访客户要讲礼貌。办公环境即使简陋,也一定要干净整齐,如有条件,办公桌上应摆放一小盆花卉植物等。
就这样在小打小闹的业务中,宋如华渐渐褪去“酸气”,他的商道日趋“成熟”。同时,托普也尝试着利用电子科大教师的小发明,推出一些小产品,比如胶卷分装器、无线遥控开关、报警器等,市场销售比较好的是波形发生器,但销售收入也不过数万元。
《托普检讨》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托普检讨》 “7·18”是个“良辰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