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疯狂医生 >

第17章

疯狂医生-第17章

小说: 疯狂医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不管是影视武侠,还是演义小说,对孩子的影响都确实不小,除了上面提到那个孩子,我还见过一个从墙壁上飞身而下,摔得连路都不会走的孩子,也是十几岁的样子,被老师和家长抱到医院,直到拍片子的时候,他还一个劲地嘟囔:“我要是右脚先跳的话,就摔不倒了”;要知道,那堵墙的高度实在不低。    
    事后证明,那个孩子是琢磨上了电视上的兵器谱和武功帖,一直以为自己只要勤加练习,就能飞檐走壁,身轻如燕,取同学首级而不废吹灰之力,劫同学零花钱简直易如反掌;而想当年,我甚至也有过这样的想法……都是那些武术的排行榜给害的。


第二部分 角色互换第26节  价值观念

    一件范思哲衬衫,八千七百元,一支15毫升的SK—II眼霜,六百二十元。有人不知道腰疼不疼,总之是站着说了一句话:不要瞪眼睛,这是穷人用的东西。一套阿曼尼女装,二十七万港币;一张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卡,八万元,括号,美金;一块卡地亚名表……算了,不说了,我就是不吃不喝,几辈子也买不起。    
    在我的印象里,这些东西奢侈的东西是专门为那些大款们制造的,比如球星。前不久听说,有这样消费档次的某球星在北京工体的训练场拒绝给球迷签名,还用鼻子哼出了一种声音。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总之,一个球星,如果拒绝给球迷签名,那就等于和钱过不去。    
    NBA的一些球星签名是要钱的,国内的球星好象还没混到这个地步,但他们一定要明白,自己赚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球迷,道理是:你有本事,球迷愿意在你身上投放注意力,你才能拿到报酬;如果相反,我保证你会变成一个和我一样的穷光蛋。    
    我刚参加工作时的第一个月薪水只有120元,放到现在,连请一个姑娘吃顿大排挡都不够;后来逐渐增多,现在也无非只有一千多元,我指的是工资。如果把所有的收入,比如奖金稿费等等全部加起来,也决超不过三千——我不知道那些牛皮烘烘的球星们拍广告能得到多少钱,据说最起码也在几十万以上,需要说明的是,这几十万是人民币而不是越南盾或者日元。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有人给我几十万,叫我去干一件事情,哪怕它是骗人的,我首先要考虑一下后果,倘若不是太严重的话,为了几十万我估计会把持不住,骗一两个人,大不了事后道歉,钱可是真的啊,几十万的钞票,可以做很多我喜欢做的事情。    
    但是如果给我这些钱叫我去骗孩子,而且骗人之后的结果很可能会导致他们得病,我是不会去干的。怎么也活了二十几岁,总得有点儿良心吧,说实话,区区几十万,和几条活蹦乱跳的健康比起来,实在不算什么。    
    上个月的某个周末,医院里来了几个孩子,他们看上去都象是霜打过的茄子,连睁眼的力气都没了。据说,他们是吃了一种包装上没有任何标识的劣质饼干才成的这样。虽然经过抢救那几个孩子都已经脱离了危险,但事情却没有那么的简单。    
    我想说的是,那些为了钱,连良心都不要了的奸商们,实在应该枪毙。啪地一声,人心大快。


第三部分 生活真相第27节  生活真相

    有一个比较陈旧的故事,说的是两个聋子隔河对话。河这边的聋子说:今天天气不错啊。河那边的聋子回答:我早上还没吃饭哪。河这边继续说:你的衣服真没品位。河那边回答:你这人真好,打算请我吃饭啊。河这边说:我这边儿的风景比你那边的棒多了,我跟你简直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河那边答:改天找个机会,我也请你吃饭。两个人就这样一问一答,虽然答非所问,但却兴致勃勃。    
    每次想到这个故事,我的脑子里总是想到这两个聋子完全不知所云的对话。就像黑泽明的那部充满神秘感的阐释真相的《罗生门》一样,影片到了结尾,也没人说出那个武士被杀的真相:导演其实就是想告诉观众,真相就象是“河对岸”,如同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在真相之间也无法揣测,是无法接近和看清的。只不过在生活里,我们虽然本已耳聋,更隔了偌宽的河,却更愿意相信我们揣测中的伪真相。    
    我最近想起这个故事,是因为看了一篇文章,上面说到,在网上的一个论坛里,有一个很受网友喜欢和追捧的ID宣布自杀。她曾在那个论坛里发了无数帖子,无一不是描述她的幸福婚姻,但是忽然有一天,她忽然删除了自己所有的帖子,并宣布这个ID自杀,而她的最后留言是:生活偶尔掀开幕布,你才知道你一直看到的只是舞台。    
    网上的ID自杀当然不值得当真,她的真实生活发生了什么我们也不得而知,但很显然,这一切都与她本身的揣测与实际上的真相有关。与此差不多的还有一个网友,据说她不仅仅要把ID自杀,而且自己也要走上不归路,前一段时间,我认识的一个从事电影业的女孩儿和她的朋友都为了这个准备轻生的姑娘东奔西跑,四处救助,但还是缈无音信。而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她发现了自己丈夫在生活中的另一种“感情真相”。    
    今年年初,我刚刚休假上班,一天下午,我正领着一个朋友在内科门诊咨询一些胃病的问题,推门进来一伙人,大汗淋漓地抱着一个很年轻的女孩就诊,因为情况危急,我也搭了把手,和几个同事一起把患者抬上了洗胃室。事后得知,女孩与男朋友一直和谐恩爱,相濡以沫,属于众人眼中的“金童玉女”的绝佳配。偶尔的一个机会,女孩发现男友竟然和自己的妹妹相爱,并且已经偷偷地发展了一段时间,感情已达到了不能分离的地步。女孩一下想不开,便吞了安定。    
    女孩被抢救过来后,转去了上一级医院,所以整个事件的结果我们也无法得知,不知道那对小恋人的结局到底如何。这就好象是生活的真相,在揭开真正的谜底之前,任何揣测都是徒劳而幼稚的,毫无意义。    
    集体补钙    
    印象中,冯小刚的电影里一向不乏精彩的台词。比如《甲方乙方》里的那句经典的“打死我都不说”,至今都被人们津津乐道。除此之外,能和前者有一拼的,便只非《大腕》莫属了:电影中,傅彪瞬间而泣,热泪横流,伏在大腕儿“泰勒”身前,颤抖着声音说出的那句:“我们中国演员已经集体补过钙了!”    
    这句台词的喜剧效果,最直接,也是最易懂的指涉,无非是“明星广告”,但显然并不是全部。更广泛并更具有深刻意义的,是它描画出了时下大众的一种普遍心态:“补”。    
    我在医院工作六年,见过需要补充各种营养品的人实在不少。从无数个英文字母的维生素,一直到滋阴壮阳的各类能量合剂,似乎大多数人都需要借助药物来达到健康的身体状态。我的朋友甲,身体壮得象头牦牛,膀大腰圆,肌肉丛生,一顿饭能吃下半斤刀削面,外加数两二锅头,一年四季都难得感冒一次的主儿,竟也在今年春节见面时,神神秘秘地把我拉到一边,偷偷摸摸地告诉我:“哥们儿最近身体好象不是太好,有什么好东西能叫我补补?”我当时的两个疑问是,一,他是否得病了?二,他所说的好东西到底是什么玩意?    
    十分钟后,我得到了反馈,他根本没病;那些他认为的好东西,无非只是那些电视上广告的补品。对此,我的建议是: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结果,看上去豪爽直率的他神神道道地认为我是在敷衍他,一心认定自己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最后,在上个月底我再遇到他时,他告诉我最近正在狂喝羊奶,结果话没说完,鼻子中就淌出两道热乎乎的鼻血;他不知道夏天是不能胡乱补充高热量的东西的。    
    关于补充营养,我见过最搞笑的一个签名档是:“如果真的吃鱼脑可以使人变得聪明的话,那我得吃多大的一对儿鲸鱼啊……”我个人认为,这个签名档所衍生出来的潜台词是:纵使把太平洋的鱼脑子都吃光,也不见得此人就能立刻获得该专业的诺贝尔奖状,哪怕吃得浑身长满鱼鳞,都是俩字儿:没戏。    
    拿补钙来讲,据广告上说,是可以改善水肿,可以延缓人体衰老。可以延缓牙齿脱落,可以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习惯性流产、习惯性便秘、动脉硬化……总之,给我的一个感觉就是,钙制品就是太上老君的灵丹妙药,我们大家伙儿的长生不老、延年益寿就都指望它了。但实际上,如果你没有针对性的瞎补一气,见药物就上,见补品就吃的话,我敢肯定,不出一年,身体就一准儿全被糟蹋了。    
    整容专家    
    医学院的老师说,改变形象的方法有很多,最直接的,就是整容。我记得N年前看武侠小说的时候,总觉得“江湖”这个世界简单极了,要想混在其中简直易如反掌。比如说,你一旦招惹下了仇人,引来了杀身之祸,就算不会降龙十八掌,纵然没有倚天长宝剑,也绝对不是问题,你只要随便化个装、整个容,就一切OK了,完全可以在仇人的面前大摇大摆,扬长而去。倘若你的对头当时为了找你而在扮演一个店小二的话,他还会笑脸嘻嘻讨好地说:“大爷,您慢走。”    
    当然,现在整容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躲避目光,而是为了吸引眼球。就在将“人造美女”进行到底,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所有爱美的人们都似乎在一夜之间拥有了足够的理由,理直气壮地拥进了各式各样的整容机构,希望能把自己变成韩国式的美少女和美少男,一个个充满希望,满怀信心,看那趋之若骛的劲头,就跟比赛似的。    
    这当然不是坏事,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拿我自己来说,我很愿意身旁的姑娘们都个个赛过小西施,人人可比金喜善。并且,在审美的观点上,我相信每个人都不希望围绕在周身的同事们都象周星驰电影的那些配角一样,虽然出彩,但实在惨不忍睹。    
    所以,我在整容这个问题上,一直保持赞成态度,直到有一天——也就是今年春天即将结束时,医院召开全院大会,通报非典的情况和注意事项,就在走入会议室的一瞬间,我忽然发现一位女同事变得格外美丽起来;需要说明的是,该位女士平时并不是埋藏在沙漠下的珍珠不易被人发现,而是那天的效果特别明显,尽管我说不出哪儿有变化,但还是觉得她比以往要好看得多。    
    会议没进行到一半,我就忍不住看了人家好几眼,叫我感到惊奇的是,院长在上面并没有非常煽情的演讲,竟然叫她激动地“热泪盈眶”,我不明白是不是我因为一个劲儿地注意变美的女同事,而没有好好听会议内容,不知道院长究竟说了些什么,竟使伊泪水盈盈?    
    但很快我就发现,是我错了。女同事的“热泪盈眶”其实是因为做了一个拉双眼皮的小手术,可能是不太成功,所以她每天必须得以泪洗面十余次,才能减轻眼睛肿胀和干涩的平衡……    
    其实,我只是想说明一点:丰富的临床病例表明,如果方法不恰当的话,‘整容’和‘整人’,其实只差一个字。打算整容的朋友,还是要悠着点儿。


第三部分 生活真相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