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文件-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王威严天成。任谁都得惧七分。群臣心里害怕,立时住嘴,喝骂之声好象用刀砍断似的,丢然而止。
周冲面对群臣,道:“各位同僚的斥骂周冲听见了,周冲不以为然,周冲不才。愿在这里与各位同僚辩解一番,如果你们有人能驳倒周冲,周冲从此归隐。不问世事。谁来与周冲理论?”扫视群臣。
周冲地名声可不是盖的,都知道周冲能说会道。稻草都能给他说成黄金,群臣虽然心里不服,也不敢出来触这霉头。
“李斯,你学识渊博,你来辩难。寡人告诉你。周先生的辩才非同小可,你要问难点的,不然可难不住周先生。”秦王说完,知道必然有一番精采的辩驳。做好静听的准备。
李斯应一声,向周冲施礼,道:“李斯不才,奉旨向周先生请教几个问题。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诗书所美。何为贼?要是齐枉公也为贼,那么请问周先生,谁还敢兴伯业,尊天子,攘夷秋。泽及九洲。”
这是当对流行的看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主流观点。周冲不慌不忙,道:“李大人所言也是各位同僚所想吧。周冲倒想请问李大人,齐桓公何以成霸?”
李斯想也没有想,道:“桓公用夷吾。齐国大治,齐兵大出,尊天子。攘夷秋,匡复华复,如此功德能不称伯吗?周先生称桓公实是无理。”
这话立即得到群臣的响应,齐声赞好口就是尉缭和韩非,张良他们也是忍不住点头。在心里大叫此言对极。骂五伯为贼是后世的观点。超越了当时的认知水平,不能怪弗非他们见识浅陋。
以群臣想来。周冲肯定是无言以对。然而事情大出创他们意料,周冲哈哈一笑道:“李大人你可曾想到,齐桓公之所以能称伯。还不是天子侵弱,威严不存,号令无力,桓公乘时而起,挟天子而令诸侯,名为尊天子,实为浩名哟誉,天下只知齐桓之名,而不知天子之名;天下闻齐桓之令而动,却不闻天子之令而听。
“九合之后,齐桓志得意满,矜骄不已。大有凌恃天子之势,李大人为什么不说呢?假若天子威德仍在,何需齐袒?齐枉之后,五伯迭兴。力征天下,为了所谓的伯业,你征我杀,置天子号令于不顾,这就是你们赞美的五伯。这就是你们赞美的伯业。都是以天子的威严为代价,周冲称五伯为贼,已经是很客气了。”
这话虽是反常,却很是有理,让群臣耳目一新。哑口无言。
韩非结巴着璃咕道:“挺新鲜,照这么说也是在理,很在理!妙妙妙!为伯者,实为窃权之辈也。权者国之重器。为五伯所窃,天子已不为天子了。”
赢宁隐隐觉得不对劲,周冲名为议五伯,实是在议论周天子失德之事,若是不能折服周冲的话。那么分封一事就很可能泡汤,出班喝道:“周冲,住口。”
秦王盯着赢宁道:“王叔,有理不在言高,只要你有理,还怕别人不服,用得着如此出言不逊。”
赢宁跪下道:“王上。请治周冲大不敬罪。大秦积公也是五伯中人,周冲侮辱五伯就是侮辱静公,侮辱程公就是侮辱赢氏一脉呀,王上!”
这的确是一个由头,望封的群臣知道周冲现在成了他们的伴脚石,必须得扳倒,马上附和道:“臣附议。”
秦王并不说话,看看赢宁再看着周冲,一言不发。
第六卷 革新篇 第六章 废分封(三)
周冲敢直言五伯为贼,自然想到其中包括秦穆公。早就想好了劝词,正要往下说,秦王挥手道:“这个问题。寡人代周先生来回答。先祖赘公西并戎狄,东败晋目,使大秦强盛,寡人想到先祖的功业依然是心驰神往。不过。仔细一想。程公他老人家的功业也就是这两点,兼并戎狄二十余园,使我大秦从此走向强盛。向东边也只是打败了晋国,成就伯业。
“积公他老人家的功业虽然怠诗勇怠书勇所美,说到底也就是诸侯之间的征战,若赘公不能打败晋国,就不能有淆谷封尸,更不会有伯业。这对我大秦固然是好事,因为当时大秦偏处西隅。不得不如此,这对于周天子来说,却是不幸,诸侯不听号令。檀自征伐,这是天子威严不存的表征。现在,大秦一统天下,是天子而不是诸侯,王叔啊,你就不要抓住一点由头难为周先生了。对于周先生的说法,寡人也觉得很有道理啊。
“周平王东迁之后,第一个乱政的是郑庄公,那时的诸侯多少还有点顾忌。自从五伯迭兴之后,周天子就成了楞设,诸侯只知朝伯,而不知朝天子。天子之所以为诸侯朝觐,还不是因为五伯想得美名。挟天子而令诸侯。说得再好不过了。
“寡人要告诉你们的是,大秦不是周室,寡人也绝不会尤许地方坐大,威胁朝廷,寡人要告诉你们的是:谁想成为五伯。寡人手中的剑就会砍下他的脑袋!”猛地拔剑出鞘,威风凛凛,扫视群臣。群臣对秦王很是敬畏。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秦王如此说,既为周冲解了围,同时也为周冲杜了指责。要是换介,人完全有可能不与众人为敌,把周冲用作挡箭牌,周冲在心里对秦王地做法很是赞赏口同时也不乏感激之情,道:“王土圣明,大秦必昌!”
群臣这才反应过来。应该说几句好听地。忙跟着周冲道:“王上圣明,大秦必昌!”
“托你们吉言。寡人相信大秦必然昌大!”秦王还剑入鞘。
赢宁仍是不死心,道:“王上。分封之事还请王上三思。王上。分封之利甚多,李斯有本幸上奏,尽道分封之利。”
秦王哦了一声,很感兴趣地道:“李斯。快呈上来吧。寡人听说你闭门不出,一门心思写奏章,寡人早想看看你是如何一言兴邦的。你的《谏逐客书》寡人时常拜读。每一次拜读都有不同地想法,你的奏章必然也是一篇佳文吧。”
李斯袖管里有两道奏幸,当此情景不知道该上哪一道,摸摸左边袖管,又摸摸右边袖管,终是拿不定主意,不由自主地向周冲瞧去,只见周冲巷敬地站着,根本瞧不出苗头。
偏偏赢宁不识趣。走了过来,道:“李大人,快把你的奏章呈上来,王上等着看。”
这无异于趁火打劫。李斯真想臭骂他两句,李斯发现群臣都看着他。知道要躲是躲不过了。吸口气定定神,从右边袖管里取出奏章。赢宁实在是太心急了,一把夺过来,双手棒着,递给赵高,赵高再回去呈给秦王。
秦王展开看了起来,看完抬起头扫视群臣,不住点头,问道:“这道奏章你们都看过了?”
瞧秦王地表情应该是《劝分封书》很称他的意,那么分封一本就成了,群臣心里大喜,齐道:“回王上,看过了。”
“好,看过了就好!”秦王把奏章递给赵高。道:“给王叔。让王叔念给大家听听,听听李斯一言兴邦的妙论。”
赵高接过。走过去递给赢宁,赢宁满心欢喜地展开,读道:“为分封诸侯。臣李斯敬禀王上:群臣提议分封,意在巩固江山社稷。无不出自对大秦之忠心。然今日之大秦乃王上开创地新天新地,非先古旧礼制所能适用。分封之要害,在于世袭。但世袭之害甚多。难保子孙后代忠心不变……李斯,你拿错了吧?不是这道啊。”
李斯现在是势成骑虎。要下是下不来了。只有挺到底,胸一挺。头一昂,斩钉截铁地回道:“是,就是这道。”
“王叔,读下去!”秦王适时接过话头。
赢宁走到李斯身边,道:“李斯,快把那道拿出来,劝分封那道,我亲眼看过的,不是这道呀,你不能两面三刀呀。”
这相当于当面对质,李斯的脸一下子就变成了关公脸,连脖子都红了,校辩道:“只有这一道,我这些天就写了这一道,没有第二道。”
“李斯,你来读!”秦王脸一肃。
李斯应一声,从赢宁手里接过奏幸,念道:“子孙后代,难免良莠不齐,大秦即有成安君之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臣恳请王上废分到!”
赢宁牙齿咬得格格作响,要不是秦王在地话。肯定是把李斯撕成八大块了,质问道:“分封非为赢宁,为天下着想,为王上的江山社稷着想。若不分封,李斯你说该如何赏赐功臣?功臣不赏,何以明赏罚。谁还来为大秦效力?不分封,天下怎么治理?你胡说八道。”
周冲要曾淑瑶带给李斯的虽是一句诗,“伐木丁丁。鸟鸣婪噪”,意思是说砍树也惊动鸟儿。让鸟儿不得安宁,李斯是聪明人马上悟到其中的危险,赶紧写了这道叉谏分封书勇。到了朝殿上,秦王与周冲一唱一和,表面上是在论五伯。其实是在饺论周室的失误,李斯隐约猜到秦王的心思不会分封,才把这道《废分封书》拿出来。博取秦王的欢心。
可以想象得到,要是秦王表现得对分封很感兴趣。李斯必然会拿出《劝分封书》,那样一来他就会蹈入万劫不复之地。
废掉分封之后,该如何治理天下这事,李斯还真没有想到,不过好在他有急智,念头一转马上就有了主意。上前一步道:“王土,臣以为废分封之后该行郡县制,在全国设立郡县,郡设太守,太守由王上任命,如此一来,大秦虽大,于王上来说却是如臀使指。灵活异常。”
听了他地话,周冲心里暗赞此人的急智真是非同一般人可比,留下他是对的,这份才情毕竞难得,只要用好了。对秦朝的发展有莫天的好处。
第六卷 革新篇 第六章 废分封(四)
李斯这个极力赞成分封的人已经改变了主意,分封成功的可能性极小,赢宁心里发急。喝道:“李斯,你说废就废了,那功臣怎么办?我大秦历来有功必赏。总不会要大秦食言而肥,过河折桥吧?”
这个问题李斯也没有好办法,一听他这话立时为之语塞。就在这时韩非取出奏章。高高举起,结巴道:“王上,韩非有本奏。”
韩非虽然天生结巴,但是他的才情群臣很是佩服,一听他有本奏,无不是静下心来。想一听究竟,就是赢宁也不再逼迫李斯。看着韩非。
秦王一挥手,赵高走过来接过奏幸,转呈给秦王,秦王不用看也精得到里面的意思。仍是打开看了一遍。看着弗非道:“还是联名奏章。奏章太长,读给你们听要读半天,我找个了解内情的人扼要说给你们听。周先生,你也署了名,你来说奏幸里的意思。”
韩非结巴。要他来说大意肯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这奏章虽不是出自周冲之手,但周冲是始作佰者,由他来讲述最好不过了。
周冲老是在关键时刻处于风口浪尖上,群臣都知道他这人一向奇计百出,让人想不到,他的意思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被采纳,说不定他一语而废分封,群臣虽是不愿意,也是不得不耐着性子听他说话。
应一声。周冲扼要讲述道:“各位同僚:周冲奉旨讲述奏章大意,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同僚指正。这道奏章由韩非执笔,署名的有缭子先生、张良、王剪、王贲、蒙武、蒙恬、蒙毅、李牧、王敖、甘罗,还有在下。”
这么多重臣都署名了。看来秦王早就有了主意。群臣闹分封明显不明智。群臣心里害怕,离赢宁近的人不由自主地极了几步。
周冲接着道:“这道奏章的大意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建议王上废分封。立郡县,全国设立三十六郡,郡设太守。太守由王上择贤任之。二是军政分离,主管政务地官员不得插手军务。主管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