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宋风 >

第533章

宋风-第533章

小说: 宋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介甫先生,诚如先生所言,高丽确实对我大宋的海外贸易举足轻重,但是这只是暂时的,相信用不了多久,大宋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将会超过高丽。造成高丽是我大宋第一进口国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地理距离上,高丽是我大宋最近的、有一定能力进口的国家,另外还是我大宋的臣属国,在目前来看高丽这种局面还要持续上几年。不过这个世界确实大得很,高丽也不是最富足的国家,在西方,以前被我们称作大食等国家远比高丽更有潜力可挖,随着我大食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大食从南方航线转折向西将会成为主流,其实在南洋和我大宋进行贸易的主要对象很大程度上都是这些大食人,还有一些是遥远的西方我们并不知道的国家的商人。」王静辉解释道。
  王静辉接着说道:「其实我大宋周边还有许多国家都将会成为新的贸易主要对象,北方局势稳定下来后。契丹人、阻卜人、女真人这些都是我大宋货物很好的消费者,他们所购买大宋的货物简单计算下来也不会比高丽少到哪里去,而且吐蕃诸部、大理等也是如此。不过对于这些陆路上比较近的国家,他们也许会屈服我大宋成为藩属国,但是却绝对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在武器出口上更是要慎重,低级别的火器还是可以卖,但是像火枪、火炮等高级别武器是万万不可出售给他们的!当然随着西夏的覆灭,大宋和西方陆路上的贸易通道也重新打开,丝绸之路上客商也开始多了起来。这些都将会进一步支持我大宋商人的发展。不过可惜的是陆路贸易终究和海上贸易有着很大的不同,还是海上贸易的交易量比较大,更加划算一些。」
  大宋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商业贸易。也许以前商业贸易对大宋的贡献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儒家的统治思维对商业贸易有着很大的排斥,这也是和后世的酸儒曲解儒家经典有着很大的关系。不过王静辉却是不甘心就这么让儒家思想来压制商业发展的,这几年他写了大量的著作——其实这些也并非是他原创写出来的书,而是他根据后世的一些畅销书思路来改变的,他把所有的儒家经典都给用白话文翻译了一遍。并且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注释观点。
  王静辉的这种做法在当时士林中所引起的反响是很大的,诚然正统的儒家学子对这些书是不会感兴趣的。但是这些书却有着庞大的市场——王静辉十多年来支持大宋教育,使得大宋的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书院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萌学数量,这也就造就了大批识字的宋人。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在读完萌学之后没有选择继续去高等书院就读走上科举之路,但是他们还是识字的。王静辉写出来的这些书正是他们最佳的读物,浅显易懂没有其他儒家经典那么令人生畏的艰涩——在中国古代去读那些经典的注释著作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其难度堪比原作不遑多让。
  王静辉写这些书就是为了反对儒家思想压制商业贸易,为商业文明而张目,这种倾向是十分明显的,再看看小王驸马走进人们视线的这十多年,很容易发现驸马这么做的原始动机——王静辉本身就是一个商人起家,为自己漂白那是理所当然!
  当然大宋儒林也不是这么好糊弄的,各种诘难的文章也纷至沓来,王静辉也没有刻意压制,他更是想把这潭水给搅浑。论吸引社会的眼球,在这个时代谁能够比王静辉更有办法,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王静辉曾经给三大报纸的「记者们」留下了一句深刻的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若是人咬狗那就是大新闻了!」
  王静辉把有关商业和儒家治国思想矛盾的辩论弄得声势这么大,也是为了吸引全大宋的关注,任何变革都是首先由舆论来完成的,在他看来王安石的变法就算再成功也还远没有到头,只有把「商业兴国论」的大旗给树立起来才可以使得大宋真正富足。就算退一万步,王静辉在这场社会辩论中处于下风,这阵辩论风潮也会对大宋具有深远的意义,他的辩论对手和其他关注这场辩论的人都会在辩论之后深深的思考——这个时代是非常宽容的,各种思想充斥其中,虽然儒家思想还是一统天下,并且有着越来越稳固的迹象,更比不上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争鸣,但是人们的思想也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王安石的「新学」给大宋政治思想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有关如何治国、如何让大宋走向富强的这潭水,早就被王安石先给搅浑了,他王静辉不过是借着王安石的这股东风,把水变得更浑一些,让自己的主张更加为人所知一些而已。
  用儒家经典为自己的主张辩护,这一手王静辉已经玩得炉火纯青了,报纸,学刊上的辩论他也从来没有落过下风,毕竟儒家经典中可以利用的漏洞就和马蜂窝一样多。甚至同样地经义双方都可以引用,从此也可以派生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在这一点上,王静辉不能不在心中爱死孔老夫子了。对于王静辉的对手来说,最要命的还是孔老夫子本人孔子恶农已经是不可争辩的事实,这对于他的对手来说更是不利;而且同样也是孔老夫子,他把圣人的排位顺序上的漏洞也留给了王静辉,管子治齐,大力发展工商业,使得孔子将管子列为周公之后。
  「孔子、孔子……空子、空子……」这就是王静辉当时的心情写照,也正是经过这一场波及大宋士林的大辩论使得社会空气更加活跃了起来。直接反应到朝堂上来地状况便是福宁殿这个小圈子在讨论国事的时候,越来越多的话题便是「经济」,「贸易」,「金融」……要不是有了这样的变化。很难想像大宋统治高层会在福宁殿中召开会议来专门算计金钱,还对海外贸易如此看重,这也是王静辉前几年所写的关于海外贸易奏章一直没有被拿到台面上正面讨论,到了今年反而获得了这么大重视的原因。
  「先生的方田均税法,在下是极为佩服的,不过先生有没有想过一旦这样一部新法进入实施后会引来怎样的麻烦?」王静辉淡淡地说道。
  此时王静辉正坐在王安石的书房中。对面坐的便是王安石父子,王静辉也是很久没有见过王雱了。所以这次他来王安石家的理由就是给王雱看病。不过这个理由实在是太牵强了,王安石最近想要推行方田均税法的事情已经慢慢传开,新党众人早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毕竟新党领袖王安石执政多年,这两年先后因为灭夏战争和辽国战争而牵扯住了朝廷的注意力。变法运动也算是进入了一个低潮,推行新法显然会加剧朝廷内部矛盾。在这一点上王安石,王静辉和司马光三人心中是十分清楚的,故此在这两三年中无论新旧两党还是王静辉一派地都很少生事。而这三个人之间也是很有默契的没有主动挑起纷争,就是王安石早就拟定好的方田均税法地扎子也是压在手中没有递上去,全部都是因为战争。
  这里面倒是充满了讽刺的意味,因为战争,大宋朝局反而更加稳定,不过战争期间已经慢慢过去,大宋朝廷中需要一些新的内容来充实,以便给早就养精蓄锐已久的大宋官员们提供一些刺激的」功课」了。
  王静辉不愿意看到这个局面的发生,在他看来大宋比任何时期都需要稳定,无奈他费尽心力打消了大宋灭辽的诱惑想法,将朝廷的注意力转移到国内来,却没有想到王安石所率领的新党是需要」新的变法」的,而旧党势必不会善罢甘休。方田均税的推出将会给已经熄灭了两三年的新旧两党之争重燃战火,政治势力间的相互倾轧是王静辉最为反感的事情,为此他不得不来一趟王安石的家中,来做自己的努力希望能够把王安石给拉回来,试探王安石及其新党的底线,若是态度坚决的话,那说不得他将会一边倒向司马光的旧党,在最短的时间内来平息这场无妄之灾了。
  王静辉是不愿意见王雱的,他手中掌握着大宋情报局,虽然不为提举,但是他的弟子彦生对他恭敬有加,还是像以往那样将情报局所收罗的珍贵情报挑分整理好交给王静辉来审阅,从中也好积累经验。情报局虽然负责的是国外事务,国内事务是由皇城司来管辖,不过同为情报部门,皇城司和情报局在反间谍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而且大宋统计局和皇城司也有着众多联系。王雱背地里面对他干得那些事情,王静辉心中都清楚地很,不过王雱这样的小角色对他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同时也因为王安石的缘故,对王雱所做的事情他都当作不知道,但是王静辉旗下的产业却严禁和王雱有关联的。
  王雱依然是以前那个样子,至少在面对面的时候,和王静辉保持的关系还是显得非常热情,不过在心里面却不愿意面对这个和他同年的年轻人。无论是谁,仿佛只要在王静辉的身边,总会被王静辉的光芒所遮掩,在这点儿上王雱心中体会的特别深刻,其实这不过是他自己的心理作用罢了,王静辉在大宋政治生活中很多情况下都是退居幕后的,也唯有福宁殿小圈子中的这几个人非常清楚其底细而已,若论世人评价未必有王雱心中想得那么高。 
 
 
 
  
第四百二十六章 圈套
 
  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已经修改了多次,这也是受到王静辉的启发在仔细权衡利弊之后才做出的最后修正版本。王安石心中自然是不会怕外界的压力的,可惜的是新法有的时候遭到反对也许并不是单纯的都来自贵族,相反对于平民的生活冲击力更大,这就成了王安石的软肋,也是王静辉攻击新法最重要的借口。在王安石心中,他对王静辉还是有着非常深的顾忌的,尽管两人在一些事务上有过多次合作,但是新法的实施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王静辉的牵制,其中得到改良的很多,但是被废止的也不少。不过要说到对立还到不了那个程度,毕竟被废止的新法实施过程中最隐秘和黑暗的部分全部暴光在大宋统治高层面前,当然在这之前皇城司会受到王静辉的示意先将这些材料呈送到王安石面前先过目。这种做法也算是顾全了王安石的面子,也给新党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
  不过这些都是基于王静辉对王安石个人品德的判断_王安石心中还是有着相当强的个人道德自制能力。若是换做他儿子那就不用考虑这么多了,通过这么多年的观察,这小子更像是春秋战国时代那些游走于各国的纵横家,心中只有结果而不在乎行事的手段。王静辉通过大宋统计局,手上已经掌握了不少关于这位王雱不利地证据,尤其是为了获得政治献金,采用了很多手段来胁迫商人,事后又下手弄得人家家破人亡的事例。要不是这些和王雱合作的商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再加上王雱与王安石父子的关系,王静辉早就出手来给这个王雱一定的压力了。」某以为方田均税法实为利国利民之举,而且其中措施已经经过多次商讨,尽管有些压力,但是老夫亦认为应该实施此法,就算担些风险,老夫也不在意这么多了!」王安石淡漠的说道。
  」方田均税法的条文,在下也都大致看过,此法确实是良法,若不实施的话,在下也无从下手从中找出什么缺撼来,这不得不让在下佩服介甫先生!毕竟天下隐田众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控制在大宋大地主的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