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新三国策 >

第111章

新三国策-第111章

小说: 新三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姐夫!”小乔的脸上浮现出信赖的欣喜,听到高宠这一句问话,小乔知道她原先担心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

周瑜神情淡淡的一揖,道:“瑜非韩信,大人是不是看错人了!”

高宠听周瑜回绝,也并不以为意,只道:“将军虽非韩信,但却有韩信之才,宠与将军三载对决,神交已久,安不知将军之能,今已在岸上酒肆备下薄酒,还请不咎前嫌?”

周瑜正待出言推辞,身边的小乔却早已拉住了周瑜的手,连声道:“姐夫,你放心我们一定前去。”

高宠看着周瑜犹豫不决的神情,拔剑笑道:“二百余年前,汉将李陵出征大漠,遇匈奴单于主力,结果是血染沙场,五千江东健儿尽折于斯役,今二百年后,眼见着汉室危乱,江东子弟岂能窝居草莽之中,徒作惺惺之态!”

高宠这一句说得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异常慷慨激昂,李陵乃是汉武帝时飞将军李广之孙,曾统偏师入漠北,结果因为寡不敌众而兵败,李陵本人则被俘。当时对于李陵究竟有没有变节争论甚多,甚至一向英明神武的汉武帝刘彻也听信了传言,误杀了李陵全家。

不过,这一切都无损那埋骨大漠的五千江东子弟的英名。

高宠身为江东的男儿,也时时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已。

这一段故事周瑜自然知晓,这一刻听高宠提及,不觉也是思潮起伏,难以平静,身为男儿,哪个不想着建功立业、封侯拜相。

“好!就凭着你这一句话,这酒我喝了!”周瑜大声道。

枫桥酒肆,只是开在临河的一间店铺而已,临着河的那一面是步级的石板台阶,一旁还有穿着孔的石柱,这是用来系缆绳用的。

周瑜一边平衡着晃动的船舷,一边伸手将缆绳系好,随后细心的将小乔轻轻抱起,大跨步跃下船只,稳稳的落到石阶上。

“嫱儿,有没有吓着!”周瑜关切的问道。

小乔轻摇臻首,娇嗔道:“没事的,我哪有那么娇惯,我姐夫在那边等着呢,过去吧!”

高宠端坐在廊桥的一头,案上只摆着两个酒樽,一个酒坛。

“来——,为了这三年的相互铭记,干了!”高宠一边朝着周瑜大声说着,一边仰头一饮而尽。

周瑜端起酒樽,不甘落后的倒入口中,答道:“三年生死别离,也够了,从今往后,大人可以再不用为瑜发愁了!”

高宠道:“不错。将军若能身归,你我二人自当谈笑风生,不必相对愁眉!”

周瑜苦笑道:“恕瑜迂直,适才瑜只应了来喝一樽酒,可没应允要归附大人!”

高宠似未听见周瑜的话,又满了一樽酒,再干说道:“昔日项王垓下突围,至乌江畔,一老翁驾偏舟至,项王见船小不可渡,遂只将跨下乌稚马踱上船,自已返身复战,结果自刎身死,将军可知这一段往事!”

“自然知道。”周瑜不知高宠为何顾左右而言它,遂应了一声。

高宠沉声道:“那若项王弃马过江,结果当如何?”

周瑜摇头道:“项羽虽勇,但却少谋,自亚父范增遭弃身死之后,项羽身边再无文胆,安能不败,故即便有机会再起江东,也无法更改楚汉相争的结局。”

高宠眼睛一亮,豁然起身,朝着周瑜深深一揖,接道:“将军善将,若淮王韩信,将军善谋,若亚父范增,今宠诚意相邀,还望将军能不计前嫌,同图大业!”

正说话间,一声爽快的大笑从回廊的另一头传过来:“宠帅、公谨,有好酒怎不早早叫上我?”

这是鲁肃的声音。

周瑜看见鲁肃,眼中掠过一丝惊喜,问道:“子敬,你怎么来了?”

鲁肃笑道:“我若不来,公谨岂不是少了一个饮酒的对手?”

周瑜低头愧然道:“有子敬在,怪不得我会一败涂地!”

鲁肃正色道:“公谨何出此言,仅仅几年不见,昔日那个指点江山、俾倪天下的周公谨哪里去了,难道你就甘心这样隐居山野、老死林泉吗?”

周瑜脸色一动,鲁肃的这一席话正说到他的心坎里,但若让他彻底放下对孙策的愧疚,一时他还办不到。

高宠瞧出了周瑜的犹豫,说道:“将军果然才智出众,宠知将军不欲与孙家旧部为敌,所以倘若将军肯归附,宠决不会让将军为难,并当以兄弟待之!”

以往与周泰的一段结拜对高宠影响很大,曾经是相互信赖的兄弟到了最后,却不得不兵戎相对,这实在让人痛心不已,故此,这些年来高宠尽管与太史慈、甘宁等人相交甚厚,但兄弟一个词却从不轻易吐出。

今日一见周瑜,高宠不仅情不自禁的一舒心中愿望,而且更难得的突破了“兄弟”这一心魔。

“公谨与宠帅本已情同连襟,兄弟相称也是再适当不过!”鲁肃亦笑道。

周瑜脸上一红,支吾的辩解道:“我与嫱儿还未成婚——!”

高宠哈哈大笑,道:“人言曲有误、周郎顾。公谨这般风流潇洒,怪不得小乔妹妹会千里迢迢的相追了!你我这是率性男儿,理那些个俗习作甚,明日我便替你们作了这个见证,让你们早日完婚!”

一席话说得周瑜脸红耳赤,全无了往日从容镇定的气度。

好一会儿,周瑜方自定下神来,道:“成婚之事,还需回舒城禀过母亲后方可,所以我想先带着嫱儿回舒城一趟,等一切安顿妥当之后,我自会来见宠帅!”

“好——,我会随时躬候公谨回来!”高宠听周瑜终于松了口,顿时大喜,对于周瑜他一直以来都没有绝对说服的把握,现在别说周瑜这一个请求,就是十个、二十个高宠都会毫不犹豫的答应。

周瑜上前,握住高宠的手道:“大丈夫一诺千金,生死无悔!”

第一百零三章 坐领江东

建安三年十月二十日,会稽被高宠军占领。

周瑜的归附让孙权彻底丧失了翻盘的希望,在陆逊、甘宁、朱桓、李通的诸路并剿下,钱唐、乌程等地先后被攻破,孙权见大势已去,率孙静、孙河等一众亲随乘舟浮于海上,飘泊月余之后,无人知其所终。

曾有渔者传:在东海外的一带海面见过数条大船驶过,其行进的方向乃是向着东北方向,如果是孙权的话,他要从海路北归中原应该向正北方航行,现在他却朝着东北方,这样一路下去,就只能离中原越来越远。

东北方,是扶桑诸岛的地域,难道说孙权想效徐福东渡海外,另创基业?

留守会稽的张昭、程秉等人在无可奈何之下,最终选择了出城投降,至此,除了退守到东阳一带的黄盖残部尤在抵抗外,孙策在短短三年间创下的基业已尽数被高宠所取代。

秣陵,一派气象更新。

街市,繁忙如织,在中原动荡不安的今天,高宠以他无以伦比的胸襟与魄力将江东带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从兴平二年十月到建安三年的十月,将近四年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人虽未老,心已老。

高宠一脸喜气的步出府门,他刚从大乔那里出来,马上要为人父的感觉真的很不错,高宠忽然间有了另一种别样的牵挂,而这一份挂念都是因为那一个还未出生的小生命。

“我要把和平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自已的孩子!”看着街市上人来人往的繁华,高宠心中由衷的感叹。

战火能摧毁这一切,也能重新创造这一切。

所不同的只不过是人而已。

高宠没有骑马,刺史府就在二条街远一点的地方,只需拐个弯就到,没需要兴师动众的在街市上张扬,所以除了几个亲随的宿卫,他的身边没有任何人,因为这是在秣陵城中,高宠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秣陵的百姓对于给予了他们安宁生活的高宠,已视如神人。

在街市上,如果有人敢说高宠不好的,就会遭到周围人的群起而攻之,对此,高宠既为之得意,又为之烦扰。

得意的是百姓的拥戴是检验自已能力的最好证明,烦恼的是即便有人有不同的意见,就会因为这一种盲目崇拜的气氛而不敢明言,这便是高宠紧急召来各郡官员来秣陵议事的目的之一,只有广开言路,纳贤视听才能保持长久的兴旺。

议事大厅内,几乎与街市一样的喧闹。

“子将兄,别来无恙乎?”

“呵,托福——,前些日子为了察举贤良之事搞得焦头烂额的,好在终于挺过去了!”许邵一脸的春风,朝着打召呼的人笑道。

乱世是武将们纵横的舞台,盛世则是文臣们长袖善舞的地方。

许邵他们都是被高宠召来共商如何建设江东的大计的,在这个时候,以顾雍为首,许邵、许靖、刘基、仓慈、郑浑、张温等一大批郡吏官员都挤在一处热闹的谈论着,谈论着他们翘首以待的安宁建设大好时期。

陆逊、甘宁等统兵征战的武将因有镇守一方的重任在身,不能离开,故此在座众人中,除了鲁肃、徐庶、刘晔、和洽几个重要的谋士外,差不多都是文官。

待高宠正中坐定,许邵抢先出列,力谏道:“宠帅,先主繇为天子加授扬州牧,振武将军,今我军已尽占江东,何不明正言顺的要求朝廷归授扬州牧的封号!”

许邵虽是善相,但除此一技外,却少有才干,更无有胆识,当初在孙策兴兵攻打上缭时,还与许靖二人鼓动放弃豫章,不过好在有慕沙、顾雍的坚持,加上徐盛的全力回援,才总算保住了上缭。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高宠也并没有追究许邵、许靖两人的意思,但对于一向自命清高的许氏叔侄来说,这实在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有时候二人甚至觉得自已比张温、程秉等一干新降的都没面子。

只有找机会证明自已的能力,才能重新抬起头来,作为追随高宠最久的人,许邵很长时间都被散放在豫章外郡,好不容易等到高宠这一次回召,如何能放过这个出名的机会。

“诸君以为如何?”高宠淡淡一笑,许邵的话有一些道理,如果能有扬州牧的封号,自已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治理江东治下的会稽、吴、丹扬、豫章、庐陵、庐江六郡了。

张温犹豫了一下,出列道:“去岁,冀州袁绍在听说曹操被加封为大将军后,勃然大怒,扬言要举兵进攻许都,在迫不得已之下,曹操只好改任司空,将大将军位让给了袁绍。有此前车之鉴,宠——宠帅亦可为之!”

张温这话一出,大多数官员都点头以示同意,在他们许多人的心里,汉室衰微朝廷的威仪早已不在,只要有了实力,让朝廷授一个封号还不容易。

高宠目光扫过众人,见大多数人是群情激昂,倒是张昭依旧一脸沉静,声色不动。

“子布,以为如何?”高宠也被众人说的心动,他素知张昭大才,这时倒想听听他的意见。

张昭略一沉吟,出列谏道:“宠帅,昭以为请授扬州牧朝廷恐不会同意。”张昭在江东名望甚大,虽然是不得已降了高宠,但却丝毫不能降低张昭在士族大夫心目中的影响,他这一句话如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顿时激荡起阵阵的涟漪。

“愿闻子布高论!”许邵脸涨的通红,大声道,本以为献的这一策已十拿九稳,却不想被张昭横插了一杠子。

张昭无视许邵的挑衅,对着高宠道:“宠帅明鉴,当今朝政为司空曹操所把持,但凡诏令文书非经司空府阅批,皆不得外传,昔日江东有吴侯——,有孙策与宠帅相争,有道是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是曹操最乐意看到的,如今宠帅一家独大,坐领江东,曹操焉能不惧,故此昭以为,求请扬州牧之事恐不成矣!”

听罢张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