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成功有方法-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于是改变策略。所有的人都移到箱子的一边,以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努力工作的精神,使劲地推箱子。这一次,箱子还是一动也不动。尽管经过了一次又一次堪与大力神
媲美的努力,我们只是把自己弄得肮脏不堪,汗流浃背,浑身青紫,疲倦乏力,垂头丧气。
“也许,”我们当中一个失去信心的人提议说,“我们可以在上面搭上一块桌布,然后再放上一个花瓶。”
他说完这句沮丧而无用的话之后,大家都出去吃午饭了。
我吃完饭回来,发现另一个朋友正绕着保险箱转,若有所思的样子。这个朋友并没有加入到早些时候那场混乱的搬运活动中。
“你在做什么?”我问。
“我要搬开这个保险箱,”他若无其事地说:“你要不要帮我一下?”
“开什么玩笑。我可是从头到尾看到了整个事情的发展经过。”我经验十足地说,接着便告诉他七个壮小伙和一张桌布的故事,并举起自己流血的大拇指作为佐证。
“我和你可以搬动这个小捣蛋鬼!”他轻轻一挥手,不顾我的经验之谈。因为那个保险箱是如此丑陋,和我们梦想中的工作室是如此的不和谐,所以我也就忘了早上的失败,接受了他的邀请。很快我们便想出了对策。
我们把一个螺丝起子的尖端塞到箱子底下,在起子把手上放上一根长管,然后在长管下面放了一个小东西作为杠杆支点。我们将管子往下压,让箱子抬起来一点点,虽然缝隙很小,但足以让我们塞进一些纸。尽管保险箱离地的距离微乎其微,我们还是可以让起子的尖端再往里塞一点。
我们再压一下管子。这次可以把箱子下垫的纸换成杂志了。接着我们调整了杠杆和支点的角度,把箱子举到足以让我们塞进第二本杂志。随着杂志越放越多,我们终于能够把整根管子塞进箱子下面了。我们又在箱子另一端重复了这个操作过程。然后,就像两位推着婴儿车在公园里轻松闲逛的老祖母,我们毫不费力地让保险箱从这些管子上滚出了房子。
我们这下可真是得意非凡,觉得自己所向披靡,无所不能,甚至认为单凭我们二人就可以建筑起新的埃及金字塔。
两个人开动脑筋就能毫不费力地干成七个人竭尽全力都不能完成的事情。我们并没有逃避任务,只是逃避了劳动,并找到了轻松的法子。
这件事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那以后我就相信人生没有做不了的事,只不过要找到正确的角度,而这个帮你获得大成就的角度,就是要时时找准轻松与省力的方向。
成功与努力工作成反比这个道理不但适用于搬重物,还适用于一切事情 —— 人、财、物,还有形势、思想、情感等等。
成功的基础不是努力工作,而是尽量少工作。
创造型人才都是懒人
世上绝大多数的(如果不是所有的)发展与进步都是受够了老一套做事方法的人带来的。他们从心底知道总会有更轻松、更快捷、更便宜、更简单和更安全的法子,知道总能找到减轻工作的更好方法。
这些人想让自己生活得更轻松一点。他们想避开工作,想少做而多得。从我的观点来说,他们都是懒人。
想想吧,第一个在船上装帆的人是想省下摇橹的力气。首先让牛拖犁的人是为了逃避耕地。最早用水车碾谷子的人当然就是不愿费劲儿拿石头砸谷子。
让我们面对这一事实吧:创造型人都是懒人。
那么反过来说是不是也对呢?懒人是不是都有创造力呢?答案是否定的。但起码他们起步的态度是正确的。
现在我想请您加大您懒惰的程度,把它提升到应有的完美艺术高度,同时发挥您的创造天才,推动世界进步吧。
第一部分第3章 追求轻松(3)
文明的进步
文明的进步史也就是以更少的资源来做更多的事情,以更少的材料、能量和时间来做出更大成绩的历史。
不妨想一下你新的左右手 —— 电脑。旧式的电脑要占用整个房间,花费上百万美元,
需要贴上一大堆“勿折勿刺勿砍”之类的卡,还要专设一个房间来装散热装置。这种电脑麻烦一大堆,速度却还慢,又不灵活,功能还小,远不如我现在写这本书用的小巧可爱的电脑,而这个小可爱的价格还不到它的老前辈的百分之一的十分之一。
社会大踏着节省劳力的脚步前进。
巴克明斯特·福勒
巴克明斯特·福勒博士是我所崇拜的一位大英雄。他杜撰了“朝生暮死化”这个词,意思是以少成多。以下是他的观点:
科技发展朝生暮死化的加快也许将会帮助我们以少成多,从而令全人类持续地过上以往从未体验过的更高水准的生活。
—— 《关键路线》
福勒博士坚信以少成多的观念。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发明工具发现方法来减轻人类劳动谋生的需要。他将此描述成“为了他人的私愿而投其所好地做他人想要完成的事”。
我致力于研究发明能帮助人类更简便、愉快、有效地完成不可避免的任务的工具,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弃那些坏方法。
—— 《关键路线》
零是英雄
假定你是中世纪公元1000年的一个意大利修道士。你的工作是做乘法。有位需要你专业技术的商人找你帮他做一个算术题:罗马数字CDXXXIV(即434)乘以IX(即9)是多少。无需提醒,当时阿拉伯数字还未被引入欧洲,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掌大小的计算器更是1000年之后的事情。好了,答案是什么呢?要知道这还算是个简单问题。那个商人本可给你出一个超出小学四年级水平的难题:
CDXXXIV
× IX
MMMMMCCCXL
-M
-CDXXXIV
= MMMDCCCCVI
(或更准确些)
= MMMCMVI
但是不用害怕,救星来了。骑着骆驼穿越沙漠而来的正是东方伊斯兰教国家的阿拉伯邻居们。他们从印度那里借来了印度基础数字,包括一个全新的概念——0。阿拉伯和印度数学专著在11世纪被翻译成拉丁文,最终(经过了又一百年或更长时间)新数学传遍了欧洲。不用说,这一数学上的简化改变了计算的难易程度和快慢速度。现在我们的商人可以无需借助你这个修道士的计算,给你省出了更多的祈祷时间。他自己就可计算出4434×9=39906。这又是一个以少成多的例子。事实上,这个例子体现的是以无(零)成多。
数码世界
电脑进一步简化了已经很简单的印度阿拉伯数字,让人类向前更跃进了一大步。现在一切都可以简化成1和0的组合——单词、数字、照片、声音、音乐、声响和电影。这的的确确是以少成多。
德式懒惰
你听说过有个德国军事领袖提倡甚至奖励懒惰的故事吗?你肯定觉得这荒诞不经。因为整个德意志民族从来就是极其勤劳的,出这样一个领袖似乎是不大可能。然而,这事儿是真的。当然,他是个异类。但他确确实实存在过,而且还是个重量级人物。他就是赫尔穆斯·冯·默特克将军,曾于1858至1888年间任德国参谋总长。在他的领导下德国军队发展成为所有现代军队的楷模。
冯·默特克将军根据军官们的智力和生理特征,将所有军官分成四种截然不同的类型:(1)迟钝而懒惰型;(2)聪明而勤奋型;(3)迟钝而勤奋型;(4)聪明而懒惰型。
迟钝而懒惰的军官们干的是简单、重复而没有挑战性的活儿。
冯·默特克将军认为聪明而勤奋的军官过分注重细节,成不了好领导。所以,他从来不将此类军官提升到参谋部的指挥职位。
第一部分第3章 追求轻松(4)
至于迟钝而勤奋的军官,在冯·默特克将军看来则十分危险。他认为这类人是些会走路会说话的麻烦制造机,必须时刻提防着。由于这些人制造麻烦的速度比修补的速度还快,成了很大的障碍,都被遣返了。
而我们的英雄,那类聪明而懒惰的军官,则是冯·默特克大力提拔的对象。为什么呢?因为他聪明到足以看清需要做什么事,又懒到要找出最容易简单的方法来把事做成。当然,
这类军官决不会让自己的手头沾上太多琐事,而是宁可让勤快人去操心。
不劳无获
不劳无获。是谁想出了这么无聊的话?答案是举重运动员。
对那些兢兢业业实践这一哲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苦劳作的人们,又有什么闪亮的回报在等待他们呢?
他们获得了举起更重杠铃的能力,从而又可以重新感受到举重的辛苦了。
下一章
找到以少成多的杠杆是成功的关键。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将探讨如何找到这个杠杆以及在何处可以找到这把成功的钥匙。那么我们就可一劳永逸地抛开努力工作这回事儿,以后就再不用使劲费力了。
第二部分第4章 如何不劳而获(1)
第1节:享乐和游戏
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呢?生活必须像玩耍一样。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347)
别误会我的意思。我不是要反对劳动本身。我只不过对它敏感而已。一想到劳动,我就会面部抽搐,五脏六腑都不舒服,脑子里就会盘算逃走的对策。
这就是我。如果你不介意干活儿让别人坐享其成的话,那我自然也不会介意。若你要的是成就大事,过着随心所欲的日子,生活在鲜花和掌声之中,记者们都一窝蜂地要采访你,那么我就要警告你,没有哪种劳动可以帮你实现这样的目标。你所要的和劳动完全无关。
要成就大事,你必须理解享乐、游戏、欢笑和嬉戏的价值,必须理解玩耍的价值。你必须要看到玩得越厉害,成就就越大。而玩得越少(意味着劳动越多)……哎,那可真是不堪设想,无需多说了。结论嘛:别劳动了,开始玩儿吧。赶快啊!
这并不意味着你就要辞去工作或离开现在的事业或岗位。我的意思是,不要把工作当成工作,而要把工作当作玩乐。
你的工作(我甚至不愿说出这个讨厌的字眼)应该成为享乐。纯粹的、不掺一点杂质的享乐。你的工作(噢,上帝,我又说了)应该带来幸福,许许多多的幸福。如果不能,我建议你还是赶快溜之大吉。
所有想成就大事的个人或企业必须接受认真玩耍这个概念。在这个事情上,玩耍应该是我们惟一要较真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