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3-杜鹃声声-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推开窗,果真下雨了,春天的第一场雨。淅淅沥沥清清爽爽,好一个清清静静的天。
忽然间,我似乎想起了什么,快速地回到电话旁,按下几个数码。
“喂,文娟呀。”
“妈,这几天身体好吧?”
“好好”
“这阵在干啥,妈?”
“在等你的电话,等了快一天了。”
“哦……”
《杜鹃声声》 第三部分廊桥有多长
当罗伯特·金凯在八月的晨曦中拍摄这座被当地许多人遗忘了的罗斯曼桥时,发现了一张纸条。一张“当白蛾子张开翅膀时”的几句话字条。就是这句富于舞蹈动作的句子将廊桥拉长加宽加高,成为全世界人民心中一座爱情的桥。
女人应该幸福。曾经有人这样说。但在弗郎西丝卡的身上我们看到是的一种巨大的另一种魅力。一种热情含蓄甚至是原始的美。这位四十五岁的农夫之妻就这样在自家附近的廊桥旁与一位远方游客,摄影家作家,五十二岁的罗伯特·金凯遭遇爱情。经过四天的狂热激情,像是经过了几个世纪的爱情沐浴。当他再一次回望弗郎西丝卡时,便为世人留下一个话题:在一个充满混浊不清的宇宙中,这样明确的事只出现一次,不论你活几生几世,以后永不会再现。
是的,无论你活几生几世,这样的事只出现一次也是巨大的财富和幸福。在此后的岁月中,罗伯特·金凯又走上大路。他只能在大路上行走,以此抵挡对弗郎西丝卡接近的诱惑。责任感又使这位农夫之妻,儿女之母深埋下对心上人的幽幽思念。这种思念是宁静的,祥和的,像是没有波澜,没有浪花。她以自己的方式爱恋着这位最后的牛仔。这就是矛盾又自然的女主人公。
十七年后,飘泊一生的罗伯特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将遗物和那张“当白蛾子张开翅膀时”的字条转交给弗郎西丝卡,并委托他人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罗斯曼桥上。这一年他六十九岁。
七年以后,弗郎西丝卡趴在自家厨房的餐桌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这张桌子正是他们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共进晚餐的地方。她的逝去被认定为“自然死亡”。这一年,恰恰也是六十九岁。而且同样是在一月的风里。
在麦迪逊县这个小地方,尚不流行遗体火化。她的儿女却严格地尊重她的遗愿,将骨灰撒在罗斯曼桥上,遗嘱中,她是这样写的:我把活的生命给了我的家庭,我把剩下的遗体给罗伯特·金凯。
就此,美国当代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活勒的《廊桥遗梦》中的男女主人公,结束了生离死别的坎坷和充满真爱的后半生。四天与四兆年有何区别,在爱情的天平上从来没有时间的重量,而只是质的大小。我们的男女主人公所经历的,正是对随意将爱情提来拈去或没有爱情生活的强烈反叛。世间是否有真爱,世间是否有亘古不变的人性之爱,这是我们思考的总方向。
廊桥并不长。四周长满了青草和矮树。而廊桥又很长,长得看不到两端,从中间一直延伸到无尽的天际。无论战争与贫穷,无论和平与富裕,崇尚真诚,追求真爱的心灵总是纯洁地跳动。有什么比爱情更好呢。历史会给廊桥赠一个匾额:永恒。
《杜鹃声声》 第三部分不敢怀疑文学
几年前第一首短诗发表,便觉套上了一个光环。一种欲扔不能,欲增亮度亦不能的莫名思绪萦萦绕绕,不肯散去。
这是扎着马尾松走起路来一蹦三跳的少女时代,当时向报社索要了许多样报,珍珍惜惜地保存着。从那以后,便有人称我为才女。随着文字变成铅字次数的欲增而不得时,想听到才女称呼的欲念愈强。这种欲望终在一天破灭了。
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举目无亲的陌生之地。没有过去的光耀,没有过去的相识,一切从头开始。害怕寂寞,害怕别人忘记,害怕同小草一样自生自息,害怕丢弃一个曾经拥有的称呼,就这样又开始了新的阅读新的尝试。找到一支漏水的笔开始叙说心声,讲述从前,想象未知的明天。
无声总是伴着我,没有回应,没有波澜,只有无望地读着文字,写着文字。有时真可以用苦难二字对应我的心理。自我思索,自我悲怆,自我遗弃,自我肯定。苦苦地,真的是苦苦地度着光阴。一个时候我无意沉默,随心所欲地干着事情。一天,一个女友从故地来信,谈到过去的某某同事已身居要职,某某已腰缠万贯。默然,又是几天的不语。我又找到了那支漏水的钢笔。
面对陌生的环境,不敢做出其他选择,文学是惟一的知己。对自己倾述,对自己喜悦,对自己忧伤,对自己感受。寂寞不再害怕,冷落不再伤心,遭遇不再伤感。
心情的平静与再次称我为才女的声音相伴而来。对于这种称呼,不再笑逐颜开,也并不深恶痛绝,而是淡淡一笑。在淡淡而笑中我知道了文学是一种命运。这是一个触动心迹的结论。人的命运不同,而命运对于个体的人是多么至关重要。文学是一种命运。在以前的徘徊中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呢。为什么从来没有怀疑过这种命运的成功与失败呢。数年,数年的磨砺为什么不曾意识,自己是多么坚决。是以前的随意走走还是无奈的选择呢。
此后的许多日子,思考着一个问题:当初对文学的一厢情愿才酿成了多年的苦熬。几年来怎么就没静下来想一想,在文学上是否有天赋或对文学的盲从。一厢情愿的感情最怕失败。这也是我对文学一直不敢怀疑的致命处。
《杜鹃声声》 第三部分小说的性格
经常有人讨论诗歌散文小说以及各自的性格。有人说:此三者好比三个同在路上行走的人。走着走着忽然跳起来的是诗歌;走着走着从路平面陷下去的是小说;一直在路上规规矩矩走着的是散文。也有人说:某人说想用自己的头碰倒墙壁,碰一下就金星四起而不碰了的是诗歌;一下接一下不停不歇地碰,也不管最终碰倒碰不倒的是小说;站在一旁冷眼相看的是散文。
由此可见,三种不同性格的文字。三者中小说既执着又笨拙,却不失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根深蒂固于某些人和某些物上。
两位青年谈着情,谈着谈着女孩扭身就走,而且是深山老林的半夜时分。男孩吓得哀求:怎么能这样,说走就走,算什么,求求你,别走。姑娘没走,继续谈情,直到天明。太阳之下,男孩为了讨好姑娘,讲了段荤的。段子没讲完,女孩已“啪”地倒在地上。急忙扶起问怎么啦。姑娘喘着气说:我激动。男孩纳闷,再激动也不至于这样啊。男孩不敢大声言语,也不敢招惹她,小声谨慎地牵着手,她往哪,他就往哪。两人手牵着手一前一后地走,走着走着,“轰”一声巨响。回头却不见了姑娘,一只手仍作着牵手状。四下喊而无回音。打来火把一看,路面塌滑,姑娘被挤压在泥土石堆里睡着了。救出姑娘,男孩却走了,走时丢下一句:简直是小说性格。
我也承认这是小说性格,小说与诗歌性格相同之处都是神经质,不同之处小说更为顽固,总是在同一个地方栽倒,而且有执迷不返的怪癖。让我们来看几位小说性格的代表者。
第一位是庄周。这位远比塞万提斯马尔克斯和曹雪芹鲁迅贾平凹早百年千年的人物。他不同于位尊而多金的诸国要臣,也不同于游说于各国之间的孔孟韩荀。这些要人也将文章书于竹简,大多为生硬的仁义道德战争君臣忠孝,而庄周的文章充满野气,有种湿漉漉的水的韵味,在晨风中摇曳多姿,仪态万方,成为自然的天籁。庄周是乡野文化的老宗祖,也在于性格的独特。眼见着别人在都市中热闹得沸反盈天不可开交,他独自站在野外冷笑,当有人注意他时,又背过身去,直到江湖的迷蒙之中。一会是人生的解剖师,一会是濮水上的泛舟者,一会是卖草鞋的穷汉,一会是洋洋洒洒书写思想的先哲,一会又是做梦的凡人。千年来,有谁更比庄周更清晰又更迷糊呢,庄周兮,蝴蝶兮。
排在第二位的当数海明威川端康成茨威格等人。他们大致属于一个时期,在他们身上有着同样的印痕,那就是战争的创伤。这种人为的灾难使其痛不欲生。海明威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他的体内带着几百片榴弹炮弹片回到家园,才开始痛恨政客在报刊杂志上宣传的“神圣”“光荣”,从而真切地体验到了什么是残暴绝望失败和死亡。当他在1961年饮弹自尽前还向人们谈起人生艺术爱情的美好。可见这种矛盾性格是小说性格的最明显体现。
茨威格因为是犹太人,对战争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从不受宣传的欺骗。迫于法西斯的压迫,从祖国奥地利移居巴西。1942年在绝望中携妻自尽。那年他61岁。
在东方世界里,川端康成也很具小说性格。后来三毛也步了后尘。虽然三毛远不及前几位大师,“大狗叫小狗也叫”一向又是文学界的信条。而浪漫的三毛在临终前又是给大陆的贾平凹写过信的,其中谈到贾氏的散文和有时间要到西安的话,要贾氏找辆自行车骑着逛古城的。在三毛的骨子里原本没打算死,可几天后人就不在了。这种行为的忽冷忽热并付诸于行动,也只有在小说身上。
另一类是张爱玲和路遥。张爱玲年长于路遥,也更知道享受生活。张氏的行文飘逸,路遥行文凝重,便造就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张氏敢恨敢爱,路遥却只能将感情留驻于文中,表面上严谨正派得很。直到今日,人们仍为张氏的那段恋情惋惜:好好一个才女怎么就与汪精卫的干将有恋情呢,可惜可惜。张却不叹息,张还为胡成兰后来的移情别恋而流泪数年哩。少女的时候她作过结论:年岁小的男人只是为不懂事的小女人留的,嫁人起码得长自己五到十岁。故而她的两个丈夫均长她十五和三十岁。
张爱玲懂得保护自己,明知道自己是小说性格,在多变的环境中依然稳坐不乱,哪怕是孤单一人,也保持着清高,或许她是经历得太多。
相比之下,路遥就苦命多了。少时洋芋小米吊活了个命,正午的太阳刚刚照着,却累得站不起来。当《平凡的世界》完稿后,跪在地板上整理稿件,已没有了坐在沙发上抽烟喝茶的闲情了。清楚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却拼命地使生命更早地结束。这种明明白白来自体内的痛苦与继续写作的强烈愿望相碰撞,相排斥,将他最终撕扯得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是人类的共同悲哀,却是小说的幸运,小说的性格也便在这种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大热大冷中鲜活跳跃。
《杜鹃声声》 第三部分为什么只要潜入三秦文化的底层
金华企业集团与陕西日报社文艺部联合主办的“跨世纪的陕西文学”征文活动可谓是陕西文坛的一次大观展。大家的、小家的、老家的、少家的,齐齐地拉幕上台演唱闭幕下台。而将其细细品味,扎堆争论,挨个评头论足者仍然是游离于文学边缘的庞大队伍,他们是最忠实的读者。多年以后,曾被他们津津乐道的某个版面或许会成为他们的领地,这也是有可能的。
在每一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