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192-收到信的加西亚 >

第13章

192-收到信的加西亚-第13章

小说: 192-收到信的加西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尊重市场者才能被市场所尊重。与一些“自命清高”、因脱离市场而吞咽创业苦果的高科技企业相比较,从“小菜”做起的王春香,表现出务实、循序渐进的创业态度。    
      事实上,2001年8月注册的天为时代公司如今已是北京最大的分子生物学试剂生产厂家。    
      创业的成就感一直激励他精神饱满地工作    
      1999年,33岁的王春香选择回国。原因很简单,尽管在美国呆了7年,但他觉得在那里没有归属感,不如在国内做出一番事业来。    
      回到国内的王春香先是在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做实验部门的负责人,这段经历中,她发现生物学试剂领域存在商机:我国的分子生物学试剂原先都是从国外进口,而且国内做生物试剂的厂家非常少。面对市场空间,尽管在公司里有不菲的待遇,但归国时创业念头一直未曾泯灭的王春香决定另起炉灶!    
      谈起自己的创业冲动,王春香说:“我觉得自己出来创业才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感觉跟打工是不一样的,它一直到现在都激励我精神饱满地工作。”    
      2002年4月,天为时代公司作为留学生企业进驻清华大学留学创业园,当时仅有两间办公室,人员也只有4个人。由于资金规模小,销售额每月也只有万元左右,仅够支付房租,因此添置仪器设备、支付人员工资就很困难。与大多数艰苦奋斗的创业者一样,工资只发生活费,仪器只买必要的。    
      海归博士做“小菜”,技术、产品质量自然不存在问题,再加上自己生产,成本也有所降低。王春香说道:“刚开始打市场时,我们靠的是质优价廉。等到用户用了这个产品,对公司比较放心时,就会用其他相应品种。这时我们就发挥技术优势,陆续推出多个品种,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天为时代公司自创立以来,产品已从当初的一两个品种发展到今天几百个品种,月销售额已由一开始的万元发展到现在的10多万元,员工也由当初的几个人扩大到十几个人。    
      前景越来越好,压力越来越大    
      在北京生物学试剂市场已经做到最大的天为时代公司,目前的客户主要是科研院校的生物学试验室。谈到未来的发展,王春香说,公司2004年会在临床检验试剂盒方面寻求突破。    
      王春香表示:如果有200万元风险资金注入,她从美国带回来的专利产品就会很快拿出来。但她承认,一下子融资太多对公司也是压力。    
      其实,和大多数创业者一样,王春香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融资。事实上,现在的王春香和创业之初一样,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公司在不断地发展,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她考虑。    
      王春香说,由于公司的主要领导都是技术出身,所以销售一直是件很头疼的事情,她准备请一些专业人士来辅助她把市场工作做得更好。而且随着公司的发展,肯定还要面临管理方面的问题。    
      “我的特长主要还在于技术研发方面,所以管理的事我想将来会聘请总经理来做”,王春香说,“虽然我现在总是挤时间学一些MBA课程。”    
      杨锋磊    
      点评:    
      ●●●●●●●●●●赢利与融资    
      王春香表示,如果有200万元风险资金注入,她的专利产品就会很快拿出来。在文章的前面介绍到她现在的公司月销售已经是十多万元。那么一年应该是120万元,为什么还需要融资200万元呢?    
      这两个数字之间有一些关联,因为对于一个月销售有10万元的公司来说,得到融资200万元应该不难,除非一年的120多万元收入是没有利润的。如果有利润,那么王春香遇到的一定是专利产品对设备的投入要求比较高,分批解决的可能性要小,所以她需要融资。但是,又不应该融不到资,尤其是对于一个已经有稳定营业额的公司来说。    
      可能有心的读者读完这篇文章时,都会像我一样有疑问。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王春香从小处着眼,尊重市场者才能被市场所尊重。与一些‘自命清高’、因脱离市场而吞咽创业苦果的高科技企业相比较,从‘小菜’做起的王春香,表现出务实、循序渐进的创业态度。这段话是否可以理解或为了获得初期的生存条件下的销售资金,从而对于一些初期的客户服务和产品都是低于成本、没有利润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个企业已经没有生存的必要了,除非创业者还有积蓄可以支撑下去,但是,不过是延续企业生命周期而已。    
      我要在这里阐述的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也是中国大量创业者在自己的行动中表现的不符合道理的地方,那就是宁可赔本赚吆喝,也不考虑市场规律中屡试不爽的真理。企业是为利润存活的,如果该企业第一天就不赢利,那么以后赢利的机会并不是很大,如果企业第一天就赢利,那么该企业的赢利机会要高于前者。不要为了所谓的市场而在利润上让步,这个让步会导致创业者无法成功的同时,还有可能会毁灭了一个行业。中国的彩电、手机、空调、冰箱不都是上演着一幕一幕类似的历史吗?    
      (圣路可商务顾问公司首席顾问 孙路弘)    
      一个脚蹬剪口千层底黑布鞋,肤色偏黑,印堂发亮,有着伟人式的额头,出门“一脚踹”的“老男人”,就是程鹏。别人干事都是从小做大,程鹏却偏偏反着来。最早的大学老师,最早出国,最早下海,最早成为百万元拥有者,不想却在个小小的期货上跌了跟头。他却较上劲了,回国后卖掉两辆桑塔纳,亏掉四五十万美元,从深圳辗转北京,还是接着干。最终,生出了个“机械经纪人”:挑战期货行业,挑战人性的贪婪,挑战知行不能合一。虽说在“亏势”里一直挺着,程鹏多少还是患上了心理障碍,要不别人说其性格怪异,他自己也那么说,但这都不影响客户对其的信赖。    
    


第四章杨科:玩出来的事业

     见到杨科那天,他穿了一件白色无领衬衫,衬衫很长很宽松,可能因为是棉麻质地的缘故,还显得有些皱。话题自然而然地从他像艺术家而不像商人的穿着开始了。    
      “从穿着到做事,我都不是一个标准型的商人。我喜欢玩,为了新出来的游戏,或是和朋友玩扑克,甚至和画家朋友聊天,我都经常熬通宵”,杨科说。为此他在其夫人眼里至今还是一个40岁的“娃儿”。    
      玩着玩着,不经意间杨科的事业越玩越大,他的经历也显得更富传奇色彩:早年他在香港汇市做职业操盘手,曾几个月内为公司赚下几亿美元,有金融神童之称,并两度被香港《经济周刊》评为封面人物。后来,他回到重庆,以10万元起家做汽车销售,两年时间内其规模几乎做到了当时的全国最大。现在他身家过亿元,在重庆拥有一家四星级酒店和府饭店,这家酒店开业当年即实现赢利,被称为当地酒店史上的一次奇迹。    
      金融神童    
      1987年,和很多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杨科也汇入了南下寻梦的大流。“开始的日子很艰难”,杨科说自己记得很清楚,“我在深圳一家工厂打工,一个月工资才280元,而我当时每个月最基本的开销也要286元”。    
      后来,几经跳槽,杨科已不再为维持基本的生活而烦恼。不久,炒汇在深圳兴起,金融专业科班出身的杨科意识到,自己等待已久的机遇终于出现了。    
      拿着借来的3万元,仅仅一个星期,他就净赚了12.7万元。他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天才很快被一家香港金融机构看中。1989年底,杨科被挖到香港,成为香港汇市的一名职业操盘手。1991年夏季的某一天,杨科至今还记得那是一个周五,他像平时一样浏览着路透社的消息,一条标题为“戈尔巴乔夫推迟访日”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在这条看似平常的新闻里他感觉到了不寻常的东西:戈尔巴乔夫为什么推迟访日,是患了重病?还是苏联出了什么乱子?肯定是出了大事。当时杨科手上持有大量德国马克,而苏联作为当时的超级大国,其一举一动足以影响欧洲甚至世界经济,他当机立断,卖出德国马克,吃进美元。    
      果不其然,第二个周一的早上,香港各大报纸的头条赫然便是苏联政变的消息,受此影响,马克大跌,众多投资机构亏得一塌糊涂,躲过一劫的杨科因此在香港一举成名,并被擢升为该机构亚洲区总经理。    
      随后,杨科长期关注相对冷门的澳元,连续7个多月无亏损,为公司赚下3亿多美元。一时间,杨科被香港媒体称之为“金融神童”,两度被香港《经济周刊》列为封面新闻人物。这一年,杨科才27岁。    
      狂傲的汽车销售大亨    
      靠着做汇市操盘手获得的丰厚佣金,杨科完成了原始积累。1994年,杨科回到重庆,投资10万元成立了方圆汽车销售公司。    
      卖汽车对杨科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行当,但谁都没想到,这个外行竟然很快就能做得风生水起。杨科本质上是一个很狂傲的人,他说:“假如一样东西进价9元,卖价10元,这种生意我是不会做的,因为大家都会做。”    
      金融专长是杨科狂傲的资本,自诩对国内金融机构运作流程了如指掌的他发现,在银行、保险公司和汽车生产厂家利用金融工具进行一番运作后,资金总量就被放大了3倍,资金周转速度则达到了7天一次周转———在当时的国内,资金能在60天内实现一次周转已经相当了不起了,一般国有企业更是要200多天才能周转一次。    
      这意味着,在其他人赚一笔利润的时候,他已经赚取了21笔利润。这种独门功夫使得杨科在汽车销售市场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可以从一辆售价9万多元的轿车上获得3万多元的纯利,也可以为了竞争,将一辆总价不到5万元的汽车在一天内狂降8 000元。后来,杨科把这套方法传授给国内一家大型家电零售商,这家企业随即把全国家电市场搅得风云变色。在国内同行愤怒但又无可奈何的指责声中,杨科的汽车生意越做越大。到1995年,方圆汽车销售公司在全国已经拥有27个分公司,54个销售点,年销售额达到7亿元,几乎做到了当时的全国最大。    
      最让杨科得意的是,在卖汽车的过程中,他还总结出了10种成本法,并写了一本书。由于这实际上是在教人们如何钻国内金融体系的空子,这本书出版后只能在国外发售。尽管如此,这本书还是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正如一名成功的黑客一样,杨科也受到了类似的礼遇,国家政策研究办公室的官员曾专门登门拜访,与其探讨如何完善国内金融体系的问题。    
      另类的酒店大腕    
      杨科萌生做酒店的想法据说是因为看了十多位世界商业巨子的传记,他发现这些商业巨子大都拥有自己的酒店。    
      从2000年起,杨科开始做市场调查。调查显示,重庆这座西部惟一直辖市的酒店远未饱和,但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