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寿险业风险分析 >

第1章

寿险业风险分析-第1章

小说: 寿险业风险分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鲁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大红鹰·世纪大讲堂”,我是王鲁湘,大家好! 
    根据中国现有《保险法》的规定,经营保险业务必须要聘用一名经过中国金融监管部门认可的精算师,并建立精算报告制度。中国现在有多少位具有精算师资格的人才呢?一共50位左右。精算师已经成为我们中国当前最尖端的紧缺人才之一。今天我们就请到了这五十分之一的精算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李秀芳教授,她今天给我们主讲的题目是“寿险业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 
    李秀芳简历 
    李秀芳,1966年出生,1988年考入南开大学和北美精算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一届精算研究生班。现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前,李教授的研究领域为寿险与精算的相关理论与实务,已发表专著等二十余部,论文几十篇,现为北美精算师学会准会员(ASA),也是中国目前唯一在高校从事保险精算教育的FCAS。 
    除此之外,李教授还受保监会的委托,参与设计《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体系》和《中国寿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体系》,并长期从事中国精算职业的建设与发展。    
    
紧俏的专业 

王鲁湘:我特别好奇的是,就是我大概也就是去年才开始听说精算师这个职业,而且说这个职业现在是俏得很。因为我有一个朋友,他的一个侄子要考好像是厦门大学,有专业,好像是全国就招两个。 

李秀芳:厦门大学就招两个? 

王鲁湘:只招两个,所以变成是非常紧俏的一种人才。我想问什么叫做精算?是不是把数字算得特别精确就叫做精算? 

李秀芳:应该不能这么讲。我刚学精算的时候好像也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觉得精算顾名思义就是精确计算,学了这么多年以后,突然间发现这个理解确实是不对的。我们现在职业里边有一个非常不正规的说法,大家都觉得精算是什么呢?精算就是粗算,因为它不可能算得很精确,因为它主要的是对未来的财务不稳定性进行预测分析的这么一种学科。对于未来事物的预算它是不可能精确的,它只是说我测算得更可靠,实际结果跟预期结果的偏差更小。 

王鲁湘:等于你们是金融业跟保险业里面的未来学家。 

李秀芳:也可以这么讲。 

独特商品需要特殊的技术 

王鲁湘:为什么金融业和保险业这么需要精算师这个职业呢? 

李秀芳:精算它的起源是从保险行业起来的,它发展到现在它应用的领域比较广,比如我们说的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或者说大的金融行业都需要。那么从它起源的初始呢,它之所以精算在保险行业的应用比较充分,主要是因为保险这种商品的特殊性,由于保险这种商品它本身区别于其它商品,除了它的形式是那种无形产品以外,更主要的还是它的价格成本结构不一样,就是我们跟一般的商品相比,它更多的体现在,一般的商品先有成本后有价格,而保险是先有价格后有成本,特别是在寿险领域里边,由于它的保险期限比较长,所以说它的成本分摊的时间也比较长。作为这个行业里边的一个计算的基础,就是精算技术来讲,它在产品定价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里边,它需要一门特殊的技术或者一种经验的积累。我们把它概括成一个精算的学科。 

王鲁湘:像精算师,包括精算在大学里头进行这种教学专业,大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李秀芳:要是说中国的精算总体来讲,是精算教育比我们的精算职业发展还要早,精算教育应该是1988年在南开大学开始的,当时是由南开大学和北美精算协会共同招收了第一届的精算研究生班,很荣幸我是当时第一届的学生之一,那就标志着中国精算教育的开始。那么精算教育开始以后到了90年代,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比较快,行业对这个精算专业人才需求比较大,逐渐地精算职业和精算教育逐步地发展起来,到目前从行业里边来看,精算师是不可或缺的专业人才。从教育来讲,可能有很多的高等院校都有精算专业,培养专业人才。 

日本寿险业的经验 

王鲁湘:下面就让我们欢迎李教授给我们开讲,她主讲的题目是“寿险业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大家欢迎! 

李秀芳:各位同学下午好,今天我给大家主讲的题目是“寿险业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大家也知道,实际上我们寿险业曾经被认为是相对稳定的一个行业。在二战以后的美国以及在中国恢复保险业的初期,特别是在我们说的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都体现出了寿险行业的相对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实际上它是一种相对的,在亚洲,大家知道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使亚洲地区的很多寿险公司出现了很大的经营困难,出现了很多公司的倒闭,也使得人们对寿险业的风险问题开始重新引起非常重大的关注。今天我们谈寿险业的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并不是泛泛地来谈,因为大家知道,风险控制它本身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它需要各个环节,整个公司的内外部环境等等,很大的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今天还是从偏重于技术的角度,也就是说发挥我个人的专长,从相对精算技术的角度来谈一谈风险控制的问题。 

大家知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离我们最近的日本,它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大家知道日本寿险市场一直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寿险市场,自1997年第一家日产生命破产到2001年的3月,在这四年期间日本一共有七家公司破产。这就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日本寿险业在它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繁华以后,怎么会突然间有这么多公司,而且是一些非常大的公司经营倒闭或者破产,我们也分析了一下日本公司破产的主要的原因: 

第一条,大家都比较知道,就是说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因为日本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一个经济模式,在它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时期,就是说它的经济比较繁荣、发展比较快的时期呢,保险公司它会把大量的资金直接投入到一些企业,而这些企业,被投资的企业会用自己的公司的赢余,购买大量的保险公司的保单,使得保险行业跟它整个日本的企业形成一个比较良性的循环。当它的泡沫经济破灭以后,大家知道,所有的经济都不是很景气,企业再没有闲余的资金去买保险,保险公司也由于资金的困难逐步从企业里边撤回自己的股份,使得整个日本的保险行业出现一个非常大的滑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大家也比较熟悉的,由于它的经济环境的变化,引发了它的利差损。利差损这个概念在中国大家都已经听了,也非常熟悉了,一会儿我们也可以简单地讲一下。利差损简单而言,实际上它的产生就是由于寿险公司实际的投资收益的水平与当初它承诺给客户的投资水平之间的偏差,也就是说我承诺得过高,但我实际的收入水平太低,造成了公司的利差损失。在1999年日本公布的一些公司的利差损的资料里边,我们也看到很多公司都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一些破产的公司都榜上有名,比如说协荣、千代田,它们都是属于利差损比较严重的一些公司,这是我们说的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寿险业的不良资产过于严重。当然这跟大的经济环境有关系,我们也看,由于日本经济的变化,寿险行业在后期,它大量地投资地产、有价证券,就是我们说的股票,以及贷款、直接贷款,在日产生命破产的时候它的地产损失就有三百亿日元,千代田在1988年只在新日本饭店这一项投资就损失了七百亿日元。 

我们谈日本实际上为什么很重要呢?是因为日本很多的问题跟中国很相似,为什么?就是它的利差损是行业性的,中国的利差损也是行业性的,它不是某一家公司的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行业的问题。 

美国企业给人们的启发 

我们再往远处看一下美国。美国在历史上曾经有很多家公司出现经营困难,特别是在90年代初期,也就是说它的高峰期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80年代末也就是1989年的时候,美国大概有42家公司经营破产、1990年是41家、1991年达到最高潮是58家。在那个时期也就是说对于美国的很多公司它也出现了经营上的困难,这些困难我们也分析了美国公司这些破产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它保险公司承诺了过高的信用率,也就是我们说的预定利率,使得它将来的经营受到了一些市场的影响;第二个就是它资产过于集中,特别是集中在那些高收益、高风险的债券,在美国它被叫做垃圾债券,这种债券收益很高,但它信用级别很低;第三个就是它资产的变现能力比较差。因为大家知道,保险这个产品里面有很多选择权,会发生很大的现金流风险。当它的资产变现能力比较差的时候,它就会出现现金流风险,就是我们说的现金挤兑,也就是说当它的资产必须要大量变卖的时候,它就会出现资产损失,这也是它的一个风险。 

在美国还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个是关联方的问题,我们就不再多讲了;还有一个是它的信用评级,因为美国的民间信用评级体制是非常非常有名的。在1999年美国有一家公司叫General America Life,它的破产的原因就是信用危机。也就是说穆迪公司给它的信用评级降了一级,使得客户对这一家公司的信心丧失,而这家公司恰好还发行了大量的、短期的保证收益的这种产品,由于信用评级的降低,人们就开始纷纷退保,使得这个公司在几天之内面临40亿美元的退保压力。对于这么大的现金流出它只能两种方式,大家知道,一种方式就是我变卖资产,而变卖资产对它的压力是比较大,资产损失很多。最后它申请由州监管机构接管,就是说我不申请破产,我接管,由行业来帮助我解决这个困难。 

所以说我们从美国的经验教训、从日本的经验教训都可以看到,它直观的反映都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日本的我们很清楚了,是亚洲金融危机。那么美国呢,美国实际上在二战以后,二战以后它的经济一直比较稳定地发展,那么到了70年代美国的经济平衡给打破了,就是它的经济波动比较大,那么经济波动比较大,就使得这个寿险经营带来了很多的困难。比如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寿险里边的一些退保,在90年代,在美国达到了最高峰,也就是说它的退保率超过了10%。它的保单贷款,在80年代中期也达到了9%点多的比例,使得这个公司在经营上面临很多的风险。所以说在70年代、80年代的美国曾经出现了一些比较大的寿险业的变革,比如产品的变革、它的财务制度的变革、营销体制的变革,这些变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营的问题,同时给寿险行业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李秀芳:我们从这两个国家来看一看中国的情况。也就是说对于中国来讲,中国从80年代初期恢复寿险业以后,到90年代中期一直属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也就是说经济环境比较稳定,寿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也比较稳定,当时的公司数量比较小,市场竞争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