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四游记 作者:[明]吴元泰 杨志和 余象斗-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僧指引他师徒到了凌云桥。只见一梢子撑一只无底船来接。行者知是佛祖替师父脱凡,就先跳上船。三藏见船无底,不肯上去。行者叫八戒、沙僧,同扶师父上船。三藏方才上船,落脚船底一沉,行者慌忙扯起,三藏犹且报怨。行者道:“师父莫怨,此是佛祖替你脱凡胎。你不信,下流尸骸是何人的?”三藏举目一看,正将垂泪,船已到岸。行者忙扶师父上岸已毕,船果不见。三藏于是欢悦。
四众直至灵山上,到了雷音寺,四众躬身而进。只见两旁四金刚,八菩萨,三千揭谛,十八伽蓝,如来坐在中堂。三藏带三徒一一行礼已毕,呈上求经文牒。如来看完,开怜悯之口,言曰:“弟子听言:你东土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欺,不遵佛教,不向善缘,故皆堕落幽冥,变成物类。虽有孔丘仁义之教,怎奈有放辟邪侈之徒,总难超脱灾孽,我有三藏真经,一藏说天,一藏说地,一藏度亡,共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篇,诚修真之经,正善之门。”遂吩咐阿难、伽叶引唐僧师徒去经库领经卷。不意阿、伽二尊音要唐僧讨人事。三藏道:“没有。”二尊者道:“白手怎能取经!”行者放声道:“我与你见佛祖。”二尊者忙止住,道:“我是戏言,你来领经。”三藏连忙向前接经,一卷一卷包裹停当,转交二徒。
三藏转至佛前及各菩萨一一拜谢已毕,四众登程回转。幸那经库阁上有一尊燃灯古佛,见二尊者以假经付与唐僧,心甚不忍,忙差白雄尊者赶唐僧转来,取过真经。他四众未转多路,只听一阵香风,半空中一双手来抢去马上经卷。行者连忙赶上,只见经本落地,都是白纸。三藏啼哭不已。行者道:“师父莫哭。此必是阿、伽二尊者未得人事,故以假经谎我,此抢经者必是何神指教我等,转去见佛神。”四众一齐转至佛前,评说二尊者付假经之故。如来道:“经果不非传,经果不非付。待我与二神说过,叫他付你真经。”
三藏得了真经,师徒拜辞如来。
方转出寺门,观音合掌拜佛祖言曰:“当日世尊命弟子到东土寻取经人,限五千零四十日要真经到东土。今他走了一十四年,算来只少八日,他步行怎生得到?望我佛祖赐他步云转国,方不过限。”如来闻言,即命部下金刚驾云送他转京,交付经文,领他四众复转西天。金刚领法旨出门,高叫:“取经僧人,我领如来法旨,引你回东土。”三藏闻言,依着金刚,行了一步,在云端径回东土。但不知回东土怎么出脱真经,再看下文分解。正是:
见性明心参佛祖,功完行满即飞升;
来时凡骨凡胎重,回去身轻脚亦轻。
唐三藏取经团圆
却说金刚送圣僧去后,那揭谛、功曹见观音菩萨,言曰:“向日我等承法旨,暗护唐僧取经。今功成完满,将他灾难簿呈还菩萨。”菩萨看簿,见路走十万八千,难逢八十次,还有一难未满。即忙吩咐功曹、揭谤,去叫金刚,把他放在通天河西,再难他一回,再驾云送他回京。功曹、揭谤领命前去,与金刚言毕上项等事。
忽然三藏师徒堕落通天河西。四众骇然。行者道:“来时得老鼋渡过,正在此河边。”言未毕,只见老鼋叫:“师父,我来渡你。”他师徒仍旧踏上老鼋背上。将到东岸,老鼋问曰:“师父,替我问如来寿数吗?”三藏茫然无对。老鼋知他未问,就将身沉下水去。原来他徒弟白马,俱能浮水,只有三藏,见今亦脱凡胎,被八戒一手挽住,只是湿了经卷。他师徒取在石上一晒,不觉经尾粘破。至今《本行经》不全,职此故也。三藏哀叹。行者解曰:“师父莫忧,此正造化忌全之说也。”言毕,只见金刚又来,驾云送他师徒东行。
岂知太宗自唐僧去后,在西安关外建一座望经楼。太宗正出朝登楼,忽见三藏师徒正到。金刚道:“汝等下界,待我在云端等汝,复回西天。”言毕,四人从空而下。多官报知:“陛下,圣僧回也。”太宗亲自下楼迎接,乘龙车同三藏进朝。太宗坐殿,唐僧师徒跪在丹墀。帝问曰:“此三人何也?”三藏道:“贫僧路上收的徒弟。”朝拜已毕,太宗赐僧坐下,问:“有经卷吗?”三藏令三徒取出经卷来献。三藏接过递与太宗。太宗见此经毫光灿烂,甚是欢喜。又见他三徒相貌异常,问:“此三僧,何处人氏?”三藏曰:“大徒弟姓孙名悟空,二徒弟姓猪名悟能,二徒弟姓沙名悟净;此白马乃西海龙王之子小龙是也。小僧在路,多得三徒法力,多谢此马劳苦,多得三界四府神人扶侍,路走十万八千,灾逢八十一回,时光度过十有四载,方能取得这三十五部正真经。”太宗闻言,惊骇称谢,令光禄寺开宴款待四众,亲递御酒三杯。
宴罢,唐僧带三徒回转洪福寺,参谢当时师父诸佛,行礼未毕,急闻太宗宣四众到雁塔寺看经。他师徒才到雁塔寺中,只见太宗带多官在寺等候。三藏一到,命各寺僧人抄出经文,原本付御库收藏。唐僧正将开坛诵经,听得金刚催转西天。于是师徒四众连白马一齐登云而上。太宗与多官望空拜谢。
且不说太宗另召僧人,再做水陆大会。且说金刚领众师徒回转西天,参见如来,将法旨金票销缴,如来叫唐僧近前受职:“汝原是我二徒弟,名唤金蝉子。只因不听讲法,发汝转生东土,令汝取经,普化世人。今成功果,升汝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忠心救师,升为斗胜佛。猪悟能挑担有功,升为净坛使者。沙悟净看马有功,升为金身罗汉。白马驮负圣经有功,升为八部天龙王。”四众、白马谢恩退班。惟白马起身,即去皮毛,变成金龙,绕在佛堂柱。自是我五众皈依正果,位入仙班。后有钦遵佛教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愿生极乐国,惟此报一身。
《四游记》之四:《北游记》
又名《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志传》
'明'余象斗 编著
卷一
玉帝设宴会群臣
哥阁君臣游猎
太子提兵退蕃军
天尊点化玉帝
国王去蓬莱山修行
天尊二度玉帝
卷二
祖师得道见帝
太子头挽阴阳髻
太子被戏下武当
祖师下凡收二怪
祖师下凡收黑气
卷三
祖师遇着金刀难
祖师收雷田二将
祖师收瘟过火焰山
祖师入天宫收华光
祖师得紫微化身
祖师收五雷五音
卷四
祖师收遮天帐
玉帝差使灭村人
孟山放囚入仙道
祖师河南收王恶
祖师收得雷电神
祖师复下凡间救苦
玉帝设宴会群臣
却说隋朝炀帝临天下。忽一日,玉帝降下玉旨,在三十三天兜率宫设宴,会浮天君、张天君、许天君、立天君、葛天君等。众天君得旨,各各依次而到。朝见山呼毕,玉帝曰:“孤立极有五百劫,昼夜勤劳。细观孤之中天,不如西方之万一。今会卿等,欲图一路而得往西方境界,脱离劫数,听佛说法,则孤万无忧也。欲行不能,今会卿等能代孤设得一路者,卿之功也。”众真君奏曰:“在凡修仙七世,并无破戒,方为陛下。在凡入道九世,先要破戒,方转西方。陛下原是修仙,安能入得西方?欲脱生死,不免去凡胎出家修行,方能成佛。如其不然,则不能也。”玉帝闻奏,不觉放声长叹,便有思降之意。忽见对面有一金花树,毫光灿灿,有金花起。玉帝问曰:“前面是什么毫光闪闪,令人可爱。”葛天君出班奏曰:“此非别物,乃是南方巽宫九重天外,刘天君家内,有一金花树,其名曰接天树。其树能聚诸宝贝,此是宝光起,方才有金光照耀。”玉帝闻奏,即宣南方火德君进朝,命去刘天君家讨此天树。众臣退朝,星君谢恩出朝,直往南方巽宫刘天君家讨接天树不题。
却说刘天君正坐之间,忽见使到,接入坐下。刘天君问曰:“使命大人至此,有何旨意?”星君曰:“圣上设宴,忽见贵宅宝树,毫光闪闪,圣上爱之,命下官造府,要讨此物。”刘天君曰:“要此安敢不从?但吾世代接续有此树,树中有七宝常时而出。圣上若要此树,恐动之,七宝散去,不会有光,又恐不发。其实无用。烦使命大人回奏玉帝,免致害却此物可也。”使命闻言告退,回奏玉帝,奏明前事。玉帝闻奏,大怒言曰:“吾为一天之主,倒不及刘天君家有此树,能生七宝,光现照人,妙不可言。”又问众臣曰:“其树要何人常得享用?”众臣奏曰:“此树惟有刘天君家子孙方得管理享用。”帝闻奏。忽然失声叹曰“如何能得到他家做个子孙,得享用此物,孤心足矣!”众臣听罢玉帝之言,个个大惊,出班奏曰:“圣人不乱言。圣上既出此言,必当改位投胎。”玉帝心意,只想那接天树,不顾降生之苦,亦答曰:“依卿之言,孤去则谁为主?”众臣又奏曰:“陛下三魂化身,当指一魂化身,去降生投胎。”玉帝闻奏,听说要他三魂指一魂去,不觉下泪。众臣奏曰:“陛下圣言一出,安可食之?无信不立,陛下宜速发旨。”玉帝曰:“虽孤今日指一魂化身降生,何日完之?”众臣奏曰:“陛下勿忧。功成完满,依旧还原。”玉帝只得指一魂化身,众臣各起一道金光,直送往刘天君家去降生不题。
却说刘天君与红莲公主在后花园赏玩,偶见一道金光自天心而降,内有四门天王、八大金刚、九条青龙随行,捧一个金盘,盘内捧着一个孩儿前来,直到园中。公主问刘天君曰:“此是什物?”刘天君曰:“必是一大贵人有难,欲投胎托生者,我与夫人当拜之。”公主听夫之言,即焚点好香,二人虔诚礼拜。只见金光渐渐而近,投入公主怀中。刘天君大喜,望空拜谢。不过一月,红莲公主有孕,说与天君得知,天君大喜,言曰:“既是有孕,其孕必是贵人也。”时光似箭,不觉一年矣。至元皇三年九月初九日,异香满室,公主忽然疼痛难禁,生下一子。四方八面,云聚雾罩,不能见人。使婢出报天君,天君大喜。即取名叫做刘长生。
光阴如梭,又过三年。长生一日问父母曰:“我家有好宝物否?”父母曰:“我家有接天树,毫光闪闪,紫气腾腾,善生七宝。前数年玉帝爱之,亦曾来讨不与。”儿曰:“有此好宝,可去看看。”刘天君不阻,与长生去园中看接天树。长生入园中,果见其树,毫光冲汉表,紫露入云霄。心中大喜,朝日将香致于树下,供养接天树不题。
却说树中原有多宝如来、宝胜如来,妙色如来、广胜如来、离布里如来、甘露王如来、无量寿如来,以上七宝如来常存此树,才有此好处。众如来见玉帝出身在此,如此殷勤供养,不敢当供,商议而去。长生一日又入园供养,那树皮叶欲枯,无一毫光。长生大惊,观之良久,自言曰:“昨日来有宝,今日为何无矣。必有其故,且看明日有无。”言罢出园不题。
却说七宝如来不知玉帝来意,见玉帝朝夕殷勤供奉,众人商议,即入三清殿去问三清天君,察玉帝来意。如来到三清殿,见三清天尊,相见礼毕。众如来言曰:“某七人世居此府。今有数百余劫,不知玉帝来此投生,每日虔诚供养某七人。某七人不敢当玉帝供养,离接天树,径到宝殿请教。不知玉帝来意为何?”玉清、上清、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