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0210四游记 作者:[明]吴元泰 杨志和 余象斗 >

第32章

0210四游记 作者:[明]吴元泰 杨志和 余象斗-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时间,见八戒把马拴下。三藏道:“你马放得饱么?”八戒道:“无甚好草,没处放马。”行者道:“没处放马,可有处牵马么?”八戒闻言知是走了消息,垂头扭颈,努嘴皱眉,半响不言。只见那妇人开门请进,引三个女儿出来成亲。行者说:“我众人议定,姓猪的作婿。今日是个天恩上吉,就此成亲。”行者与沙僧叫八戒拜了师父,好去成亲。八戒心中实爱,只是口里佯说:“做不得,做不得。”行者道:“你这呆子,在后门不知叫了多少娘来,才得亲事完就。何不快快应承,携带我等吃些酒罢。”行者扯住八戒,沙僧扯住妇人,捉八戒拜了岳母。这呆子拜毕,脚趑趑的要望房里去走。那妇人即叫家里设酒,款待三位,说:“列位缓饮,我领舍婿进去。”
  八戒进房,急欲就寝。那妇人道:“我三女推逊,实列凭许,莫若你把手帕遮面,由你拿到就是。”八戒遮了面目,双手连拿,左拿得一下柱头,右拿得一下粉壁,道:“岳母,你这里面乱纷纷的,哪里去拿?”那妇人揭起手帕,道:“这三条汗巾,凭你拿一条缚在腰上,叫三女来认是谁的,就是那个成就。”八戒就把三条一齐拿起,原来是三条绳索,把呆子缚俱紧紧的,遂跌倒在地,疼痛难禁。那些妇人俱已散去。
  却说三藏、行者、沙僧一觉睡醒,睁眼观看,哪有高楼大厦,却在松坡中睡。三众知是观音点化,合掌拜谢,收拾又行。只听得山中八戒叫:“绷杀我也!望师父救一救,下次再不敢!”三藏听得,着悟空去寻。不知在何处,且看下回分懈。
  从正修持须谨慎,扫除爱欲自归真;
  八戒无禅有凡意,被神绑缚在深林。

孙行者五庄观内偷果
  话表三人上岭,只见那呆子绑在树上,口叫痛苦难禁。行者向前放下。八戒遂拜过师父,道:“下次再不敢乱为。”谢了行者、沙僧。四人又行,倏至一岭,景物非常。三藏道,“此山胜景,必有灵仙居住。”大家同去游玩一会不题。
  却道万寿山有一观,名唤五庄观,观有一老仙,名号镇元子。后园中栽有人参果,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子,三千年成熟,一万年才结三十个果子,其形似三朝未满的小孩儿。人若闻得其香,加寿三百六十岁,得吃一个,加寿四万七千年。本山镇元大仙因元始天尊请去讲道,门下二徒,一名清风,一名明月,镇元临行吩咐二徒道:“我去后,不日有个故人唐三藏,他是金蝉子,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与他在金盆会上相识,今往西天取经,从此经过,你不可怠慢他,可摘人参果二枚献他。但他有跟随徒弟,你要仔细看顾,莫被他偷吃仙果。”二童一闻师言,谨领法命。
  不数日,唐僧来到观中,二童拱手接应,礼毕各坐。二童问曰:“老师莫非唐三藏?”唐僧答曰:“仙童因何知我贱名?”童子道:“我师名唤镇元子,被元始天尊请去,曾吩咐弟子迎接老师,不知仙驾促临,未得迎候。老师请坐,待弟子去取果子来献。”言罢,二童子往后园,摘得二颗仙果,奉献三藏。三藏一见,惊道:“这是出世孩儿,怎么吃得?”童子备言此果根由,三藏只是不吃,二童亦不能强,拿转房内自食。
  那行者兄弟在旁,真个思量,童子又不与他,三人意欲去偷,又怕师父。各设计脱身。行者曰:“我去扫净寝房。”八戒曰:“我去炊些饭吃。”沙僧曰:“我去放马。”三人脱了师父,走去后园中偷吃三个。八戒是个粗人,一口吞吃一个,还有不足之意,又叫行者去摘。行者走出园来,道:“你好不知足,他一万年才结三十果子,吃了三个也够了,还要思量!”二童子正在提防此事,忽听行者言语,慌忙去后园一看,果见去了三个。二童哭声骂出。三藏道:“仙童因何?”童子道:“你这伙贼人,偷吃我果子!”三藏道:“你那果子献我,我不吃,哪个去偷?”童子道:“是你徒弟偷吃了。”三藏高叫:“徒弟俱来。”沙僧听得,叫:“二位哥哥,那事发作了。”行者道:“二弟向前,只是莫认。”三藏又叫,三人近前,佯做不知。三藏道:“你等出家人,不要吃暗昧食,吃了果子,就直说出来,陪他个礼罢,莫引他骂。”三人只是不认,那童子只管咒骂。行者恼得心焦,变一个假行者在法堂端坐,自己真身走入后园,使一个推山塞海之力,将人参树拔倒,又转入法堂。二童子说:“这和尚被我等辱骂,也不做声,敢是错数了。”再去后园一看,只见其树倒了。童子惊得跌倒在地。这行者见童子后园去看,知其事必发,促起众人急那镇元子大仙却转本观,不见二童,只见后园门开,近前询问,二童哭声不止。大仙叫他起来,和颜问他树倒之故。童子说:“师父去后,果有唐三藏来,我曾献他二果,他再三不吃,我二人自己各吃一颗。不料他手下三个徒弟走去偷吃三个。我去法堂骂他,恼了他性,却走进园去拔倒此树。”大仙问:“他师徒在哪里?”童子道:“先在法堂。”大仙见法堂没有,急忙赶去。只见他四众在路旁打坐。大仙高叫:“唐三藏好无理!纵容徒弟偷我果子,又纵他推倒我树,是何主意!”三徒做贼心亏,不与大仙理说,各掣出凶器,围住大仙乱打,实不曾伤得一下大仙,反被大仙作法念咒,掀起法衣,将四众一齐张起。跑转观中,叫砖弟绑在法堂,取过水磨金鞭来打。
  三藏闻言,两眼流泪。行者密语:“莫慌,待我做个解数。”摘了四根毫毛,变作四人形状,他师徒真身又一径跑去。走了一日,行者恐打伤自己假体,收转毫毛。那大仙只见四人无些踪影,乃叹曰:“这猴子曾闹天宫,果是来得,但不可容纵他,免至日后脱大,且还要赶他转来问罪。”复驾祥云赶上,又把法衣张起四众、转到观中。叫徒弟取四应绵布将四人一齐殓起,重加密裹缝,烧起一鼎油锅,要把四众熬死。行者道:“我这几时未曾得滚油洗澡,若承厚意,多赐些油。”口是这等说,心里也怕熬死了师父,还要弄碎他锅才可。只见门外有一石狮子。做个解数,咬破舌头,喷血一口,把石狮变一样形象,仍然绑缚。他自己纵在云端观看,那大仙道:“先熬死行者,然后熬他三个。”叫徒弟抬下锅,三四个近前抬扛不起,说:“这猴精真个结实。”叫起十数余人,把他扛下锅去。那石狮果重,把油锅打得粉碎。众人惊看。见是一个石狮子。大仙又笑又恼,说:“他去了也罢,又弄碎我锅!再回起油锅,就把三藏来熬。”行者云头听得,慌忙走来道:“我拔倒你树,与师父何干。还把我熬。我先前不曾放得屎,恐污坏你的油儿,今干干净净正好下锅。”大仙佯佯近前,一把扯住大圣。不知把他下锅也不曾,且听后头如何。诗曰:

  五庄观内一神仙,后园果品不轻传。
  行者不合偷他吃,引起仙童闹声喧。
  恼发大圣凶狂性,推倒树木走西天。
  镇元转观心烦恼,要把师徒火熬煎。
  刚强果有刚强者,法大还有法大仙。

唐三藏逐去孙行者
  却说那镇元大仙扯住行者,道:“你的本事,我也知道,但拿在我手,你也难走。好好还我树来!”行者道:“你这老先生,真个小气。只是要活树,何难之有。无故讨这等闹热。你放了我师父、兄弟,我还你树来。”大仙道:“你若活得此树,我就放你师父、兄弟,我还与你结为兄弟。”就把师徒三人放了。行者道:“镇元老仙,你好生替我看顾师父,待我求个仙方就来,”话讫遂纵一筋斗,直至落伽山观音菩萨座前,参拜已毕。菩萨问:“唐僧行至何处?”行者道:“行至万寿山。弟子不识镇元大仙,毁伤了他的人参果树,被他羁住,不能前进。”菩萨骂道:“你这泼猴,他那人参果乃开天辟地的灵根,镇元子乃地仙之祖,你怎么毁伤他树!”行者叩头拜道:“弟子与他说过,只要医好其树,他就放我师徒前去,望菩萨发个慈悲,早救唐僧往西天。”菩萨道,“我净瓶里的甘露,可活仙树灵苗。我给些甘露与你,你把去放在地下,将树扶起,自然茂盛。”行者得了甘露,回转观中,叫大仙、师父同进后园医树,将甘露放在树下,一手扶起树来,只见顿然茂丽,余果尚有。大仙甚喜,回转法堂,着令童子去摘十颗来献唐僧。复安排蔬酒,与行者结为兄弟。
  次日天明,行不数里,又至一山。三藏肚内肌饿,叫行者去化斋粮。行者纵身去化。三藏下马,坐在山中,真个高山有怪,峻岭藏妖,顷刻间,一妖变做一个美貌妇人,手提一瓷罐,近前来试唐僧。三藏拱手,侍以正礼。八戒欲火,就有思淫之意,只管自己与他絮絮叨叨。忽然行者到了,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见是妖怪,掣起如意棒一打,那妖真身去了,只打死一个假尸在那里。三藏道:“你无故打伤人命,怎得开交?”行者道:“这是妖怪,有害师父之意,我故掣棒打死。”三藏不信,行者叫:“师父,你看他瓷罐内都是许多长尾巴的蛆。”三藏半信半疑。八戒见那妇人生得美貌,忿恨行者打死,却撺唆师父道:“这女子被行者打死,他怕师父打骂,故变这障眼法瞒过师父。此女子岂是妖怪之理。”三藏被八戒一唆,念动咒语,把行者紧倒在地。行者忙叫:“痛杀我也!有话便说。”三藏道:“你平日打死人,还修甚么善果!你急回去。”行者道:“师父,你叫我回去。只怕你去西天不成。”三藏道:“我就去西天不成也罢,我只不要你在我身旁。”行者道:“师父,我虽凶狂,心甚慈善,我得你活命,未曾报得你恩。今叫我回去,实难割舍。”三藏听他言语悲切,说:“这次饶你,下次再是这等,我就把咒连念二十遍。”行者道:“三十遍也由得你,只是我不打人就是。”言未完,那妖又变一婆子来。八戒道:“师父,不好了,你看那一个婆子赶来,敢先前那妇人的姑嫜?”行者定眼一看,又见是妖,又掣金棒一打。那妖又脱去真形,把假尸打死在路旁。三藏惊下马来,把咒语连念,可怜行者忠心受罪,紧得两眼垂出,忙叫:“师父饶命!”三藏道:“这等劝你为善,怎么只是打人!”行者道:“他是妖怪。”三藏骂道:“你这泼猴,妖怪就这等多!你只是回去,我懒和你讲闲话。”行音道:“师父,我回去不打紫。只是我水帘洞中部下有四万七千妖,我当日衣冠何等巍然,今日削发修善,秉正沙门,跟你做个徒弟,把这金箍勒在头上,哪有面皮返故乡。师父若固不要我,可怜我也跟了你这几年,受尽多少苦楚,望垂半念侧隐,替我松去这箍,万古千秋不敢忘恩。”三藏道:“菩萨只与我紧箍咒,并无松箍咒。”行者道:“师父,既没有松箍咒,万乞海容,带我事奉师父也罢!”三藏道:“我又饶你一次,再莫行凶。”言罢,伏侍师父上马。
  原来那妖,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杀,又变做一个老公公来到。八戒道:“师父,那个老儿敢怕是寻那婆子的。”行者嚷:“八戒不要胡说,待老孙向前去看。”又见是妖,那时,行者想:将欲不打,恐他害了师父,将欲打他,又怕师父念咒。两难,乃自语曰:“宁可我自己受痛,不可害了师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