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2-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兜囊慌捎氪砺虬旖准兜囊慌梢饧缓希耙慌捎谢嵋槲粗占蠢刖┠舷轮怠#ù骷咎赵急覆渭游魃交嵋椋炙婕赐低档靥幼吡恕咦ⅲ┪揖醯谜庵窒窒笠彩潜厝坏摹薄!爸泄闹胁准叮ǔ渥笠砑粗胁准吨欣泛突肪扯加刑乇鹎榭龅娜耍捎肫溆嘟准逗献鞲锩耸欢啵较衷诨乖诿蜗肭按餮蟮拿裰鞲锩乖诿蜗牍抑饕逯迪郑乖诿蜗胗芍胁准兑唤准读煨洳灰庠垡止づ┑摹懒ⅰ母锩乖诿蜗肫渥陨砟芄挥诟锩晒蠓⒄棺炒蟮淖什准督ㄉ枰桓鲆唤准抖啦玫墓摇K墙樵诟锩捎敕锤锩芍洌砸晕梢远懒⒏锩涫得挥姓饣厥隆!屑渑芍挥辛教趼纷撸夯蛘呦蛴遗苋敕锤锩桑蛘呦蜃笈苋敫锩桑ㄆ渥笠碛写丝赡埽蛲蛎挥械谌趼贰!碧乇鹗窃凇吨泄缁岣鹘准兜姆治觥芬晃闹懈魅返刂赋觯骸坝幸桓鲎猿莆骷咎铡媸敌磐健模诒本冻勘ā飞戏⒈硪槁鬯担骸倨鹉愕淖笫执虻沟酃饕澹倨鹉愕挠沂执虻构膊场U饬骄浠埃隽苏飧鼋准兜拿芑体嶙刺薄!罢飧鼋准兜钠笸肌迪置褡遄什准锻持蔚墓遥峭耆胁煌ǖ摹薄!澳切┲屑浣准叮囟ê芸斓胤只蛘呦蜃笈苋敫锩桑蛘呦蛴遗苋敕锤锩桑挥兴恰懒ⅰ挠嗟亍K裕泄闹胁准叮云浔窘准段魈宓摹懒ⅰ锩枷耄鼋鍪且桓龌孟搿!泵蠖赜谥胁准队乙硖岢龅乃健岸懒ⅰ钡恼温废叩穆鄱希院笾泄锩导っ魇峭耆返模蔷哂猩钤兑庖宓穆砜怂贾饕骞鄣恪! �
第三,参加反对蒋介石的斗争
1926年3月,国民党新右派蒋介石制造了反共的中山舰事件。这是蒋介石篡夺军权的反革命信号。事件发生后,毛泽东主张给蒋介石以坚决回击,他说:我们对蒋介石要强硬,我们示弱,他就得步进步,我们强硬,他就缩回去。他向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和代理苏联军事顾问团长季山嘉建议说:我们应当动员所有在广州的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秘密到肇庆集中,驻防肇庆的是叶挺的独立团。中央执监委员到了肇庆以后,就开会通电讨蒋,指责他违犯党纪国法,必须严办,削其兵权,开除其党籍。他分析取得反击胜利的有利条件时说:目前就广州一隅而言,蒋介石的武力占优势,然而就两广而言,蒋介石这点兵力就居于劣势。但是,毛泽东的正确建议遭到季山嘉的反对,毛泽东说:陈延年先是站在我一边,可是以季山嘉为首的苏联军事代表团却反对,他们从纯粹的军事观点看问题,认为真要打仗,独立团不能坚持一个星期。季山嘉一反对,陈延年也犹豫起来,我再三跟他们辩论,没有效果,最后决定请示党中央。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没有为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所接受,陈独秀主张退让,使蒋介石完全控制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中山舰事件后,从黄埔军校和第一军退出的共产党员达二百五十多人。毛泽东和周恩来建议把这批共产党员派到其他军中去,建立叶挺独立团式的革命军队。但陈独秀拒绝这一正确主张,因此这个计划未能完全实行。
1927年1月起,武汉地区逐渐开展了以反对蒋介石的军事独裁为中心内容的“提高党权运动”,而党权运动的最高峰就是3月中旬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主张坚决反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势力。
首先,他反对蒋介石延期开会的阴谋。蒋介石对于提高党权、反对独裁为内容的三中全会是害怕的,所以借故一再拖延会期,进而达到使全会开不成的目的。蒋介石借故不前来开会,谭延在预备会上也主张改期举行。毛泽东在7日的预备会上明确指出:“大会则决定今日开,不能再展”。吴玉章、恽代英、彭泽民、于树德、徐谦等也主张大会如期召开,于是,决议仍按原定日期举行,10日正式开会。
其次,他主张限制蒋介石的权力。鉴于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张静江曾于1月3日在南昌召集中央政治会议临时会议,擅自决议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暂驻南昌,挑起了“迁都之争”的事实,为了防止当时仍留在南昌的蒋介石、张静江故伎重演,所以,在7日预备会上,毛泽东提议:“在大会期间,政治会议停止开会,如有重大事故发生,应付与主席团全权办理”。于树德表示赞同说:“以为当然,但事后对大会仍须报告”。会议主席说:“毛、于两同志提议付表决”。结果多数通过。
再次,他主张取消蒋介石操纵的黄埔同学会。在17日的会议上,他指出:“黄埔学生皆党员,似不必有同志会之设立,凡同学会同志会皆封建思想之递嬗,已不适宜于今日,故应规定军事政治学校及各分校,不应有同学会同志会设立之一条文”。吴玉章立即支持说:“毛同志提议不得设同学会,本席赞成”。当会议主席将此提议付表决时,全体通过。
在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的共同努力下,全会通过的各项决议限制了蒋介石的权力,使这次会议实际上成了一次反蒋斗争的会议。
蒋介石制造“赣州惨案”之后,3月15日,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阳新、赣州死难烈士追悼会,毛泽东发表演说,指出:“在这革命势力的范围内,竟不断的演出惨杀农工的事实,由此可证明封建的残余势力,正准备着秣马厉兵,向我们作最后的挣扎啊!从今日起,我们要下一决心,向那些反动分子势力进攻,务期达到真正目的”。在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的领导下,武汉地区掀起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反蒋运动,这是武汉政府时期反对国民党右派的高峰。
由上述可见,从反对老右派到反对新右派的长期斗争中,在几个关键时刻,毛泽东总是站在正确意见一边,与许多共产党人一起,向右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遗憾的是,毛泽东等许多共产党人为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的努力被断送了。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和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第一次大革命遭到了惨痛失败。
第一部分第13节 张光宇回忆国共合作(4)
三
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长期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为了指导中国革命,毛泽东深刻地总结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教训。
第一,统一战线必须具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基础。他指出,当时的国民党由于实行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所以它是各阶级的民主革命的联盟,是国共合作式的民族联盟,但是当时国民党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有和国外帝国主义的矛盾,它反对帝国主义,另一方面有和国内人民大众的矛盾,它只给劳动人民很少的利益。由于它的固有的阶级性和帝国主义的利诱,在1927年以后转化为反革命。他指出,孙中山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中的革命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三个政治原则,同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革命的三民主义成了国共两党和各个革命阶级的政治基础。
第二,统一战线必须有革命武装作为中心革命力量。他指出,由于共产党内的机会主义路线不努力扩大自己的队伍,而只依仗其暂时的同盟者国民党,使得当时的革命统一战线没有中心支柱,没有坚强的革命的武装队伍,四面八方都造起反来,共产党只得孤军作战,无力抵制帝国主义和中国反革命的各个击破的策略,使革命陷于失败。当时忽视了军队的争取,片面地着重于民众运动,其结果,国民党一旦反动,一切民众运动都垮台了。
第三,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毛泽东指出,在第一次大革命后期,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而在土地革命后期,则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这两个极端的政策,都使党和革命遭受了极大的损失,正确的政策应该是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所谓联合,就是同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所谓斗争,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而在被迫着同资产阶级分裂时,就转变为武装斗争。”
第四,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是革命成败的关键,无产阶级必须牢牢掌握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他在“八七”会议上批判了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放弃对国民党的领导权的错误,他说:当时大家的根本观念都以为国民党是人家的,不知它是一架空房子等人去住,其后像新姑娘上花轿一样勉强挪到此空房子去了,但始终无当此房子主人的决心,这是一大错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又说:“使无产阶级跟随资产阶级呢,还是使资产阶级跟随无产阶级呢?这个中国革命领导责任问题,乃是革命成败的关键。1924年至1927年的经验,表明了当资产阶级追随着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的时候,革命是如何地前进了;及至无产阶级(由共产党负责)在政治上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时候,革命又是如何地遭到了失败。”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还说:“在1927年北伐战争达到高潮的时期,我党领导机关的投降主义分子,自愿地放弃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于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那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第五,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法宝,中国共产党必须善于运用这个法宝。他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法宝。”他具体谈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时指出,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1927年两党分裂,造成了十年内战的局面。由于实现了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统一战线,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斗争。
毛泽东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表现,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张光宇:《毛泽东和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部分第14节 李锐回忆农民运动(1)
在初期革命活动中,毛泽东同志已开始注意如何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1923年初,湖南党的地方组织已开始领导农民运动。
为了培养革命青年干部,毛泽东同志创办的自修大学于1922年9月设了补习班;在补习班国文课中特别讲授了依据湖南情况写的农民问题的文章,其中详细分析了湖南农村各阶级的社会经济情况,土地日渐集中和农民日益破产的原因,指出农民的出路只有起来斗争,从地主手中夺回土地。
1923年初,在水口山矿区作工会工作的刘东轩、谢怀德两位同志被党派到他们的家乡衡山岳北白果开辟农民工作。这儿的农民在水口山作工的很多;农民们听到他们所讲的水口山罢工斗争的情形和工人俱乐部的作用,都非常兴奋。不久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