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咖啡的历史   >

第5章

咖啡的历史  -第5章

小说: 咖啡的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亚那发生边境纠纷。为防止事态扩大,巴西总督派军官弗朗西斯科·德·莫罗巴列塔率团前往法属圭亚那进行谈判,试图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国间的争端。岂料,他的边境问题谈判未果,却意外地成为巴西的“咖啡之父”。
  法属圭亚那于1722年引入咖啡,先在总督府后院试种,获得成功后又在附近的农庄小规模种植。总督视咖啡为“国宝”,生怕被邻国、特别是当时在军事和经济上都占绝对优势的巴西掠走,所以,在咖啡园四周都有荷枪实弹的士兵昼夜巡逻。
  莫罗巴列塔抵圭亚那后,咖啡园更是戒备森严,重兵把守,不让莫罗巴列塔一行靠近半步。然而,这位英俊潇洒的年轻军官深得总督夫人的好感,不但破例邀请莫罗巴列塔品尝咖啡,还亲自陪同他参观了咖啡园,并将一把成熟的咖啡豆和5棵咖啡苗赠给莫罗巴列塔。莫罗巴列塔得到这些种子之后立即离开了圭亚那,将这些“国宝”护送到巴西。从此咖啡在巴西安家落户。那些种子就是现在39亿多株巴西咖啡树的祖先。在早期的巴西历史上,咖啡的起步非常缓慢。莫罗巴列塔先生再次回到巴西之后,咖啡文化即在处于亚马孙河河口的帕拉州起步了。大约1773年,咖啡由北方传入地处东南沿海的巴西传统农业区: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由于这里气候很适合种植咖啡,加上土地肥沃、劳动力廉价等因素,巴西的咖啡生产得以迅速发展。19世纪初,巴西的咖啡种植已遍及全国,随后又形成持续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咖啡繁荣期”。
  咖啡大面积种植,在巴西被视为继木薯、甘蔗之后的“第三次绿色革命”。到20世纪初,巴西的咖啡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75%。在较长的时期内,咖啡占有国家出口总收入的2/3,从而使巴西成为当之无愧的“咖啡王国”。
  近30年来,随着巴西现代工业、特别是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的崛起和大力发展,咖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下降,但它仍是巴西的经济支柱之一。巴西现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占世界的1/4以上,出口量占世界的1/5以上)。目前,巴西咖啡种植面积约220万公顷,全国有100万人(占人口总数约7%)从事与咖啡有关的经济活动,年出口额达20亿美元左右。
  在过去两个多世纪里,咖啡为巴西创造了大量财富,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对巴西政治生活也产生过深远影响。据史料记载:巴西在建立共和制之后的相当时间内,国家主要领导权一直由圣保罗的咖啡种植园主和米纳斯专事奶牛养殖的牧场主控制,因此,这段时间在巴西历史上被称为“咖啡加牛奶”时期。
  巴西人视喝咖啡为一种饮食文化,正如一位巴西著名作家所言:“咖啡已融化在巴西人的生命基因中,它业已成为巴西人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这个“咖啡王国”里,几乎所有家庭都备有一套专门用来烧煮咖啡的器具。有客人来访,好客的女主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客人送上一杯浓浓的咖啡,以表达主人的一片心意。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嗜饮咖啡的人文条件,是巴西成为“咖啡王国”的基本原因。


哥伦比亚的淡雅风情:哥伦比亚特级(图)




  哥伦比亚咖啡有着一种清苦的体会,清与涩如同生活,而苦味却是人生之中的必需,停在舌根的末香则是一番对前尘彻底的回想。苦是痛苦,清让人沉静,末香便成了一种精神的胜利。
  哥伦比亚咖啡是少数以自己名字在世界上出售的单品咖啡之一。在质量方面,还没有别的咖啡得到咖啡客们如此高度的评价。它另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翡翠咖啡”。
  哥伦比亚人对咖啡品质的孜孜追求,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认真。除了认真,还是认真。这方面一个广为传诵的例子就是,哥伦比亚人尽管可以以生长快速且产量高的阿拉比卡咖啡树来代替波旁咖啡树;但是,在对阿拉比卡咖啡树长出来的咖啡豆的品质没有确认以前,哥伦比亚人不打算轻举妄动,即使把他们咖啡产量的排名从世界第二的位置上拱手交给只会种罗巴斯塔咖啡的越南也心甘情愿。
  哥伦比亚适宜的气候为咖啡提供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天然牧场”。但那里的人们并不刻意强调他们优渥的生长条件,他们更乐意听到的是人们赞美他们咖啡豆的优越口感。他们不喜欢被人们评价说哥伦比亚咖啡的声名是依靠独特的地理位置,他们希望人们看到他们辛劳的付出和对品质的不懈追求,看到他们为咖啡品质的良苦用心和他们背后作出的巨大牺牲,看到他们咖啡豆品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与日俱增”、“与时俱进”的可喜变化。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
  哥伦比亚人显然是敢于超越的人,耐得住寂寞的人;他们从来都没有放纵自己,在运气面前醺醺然变得夜郎自大,而是精益求精地在咖啡品质上修饰雕琢,这也正是他们为什么能孕育出哥伦比亚特级咖啡的最完美的诠释。
  最值得怀念的味道
  哥伦比亚特级的香气浓郁而厚实,带有明朗的优质酸性,高均衡度,有时具有坚果味,令人回味无穷。不论是外观上、品质上,哥伦比亚特级都相当优良,就像女人隐约的娇媚,迷人且恰到好处,令人怀念。
  每一种咖啡因品种产地不同,有着各自强烈的性格,例如阳刚浓烈的曼特宁,有着酷似钢铁男子的性格;醇味芬芳的蓝山咖啡,最叫温柔的女子思念上瘾。而一向清淡香味的哥伦比亚特级咖啡,最适合那些性喜清淡的人。这样的人不想将喝咖啡当做一件正襟危坐的事,从酸、甜、苦、涩间体会什么深奥的人生哲学,只想简简单单地喝一杯可口的咖啡,一杯热腾腾的哥伦比亚咖啡,让这些人体会到“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他们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收获如此精辟的对境界的诠释。
  哥伦比亚特级咖啡的酸、苦、甜三种味道配合得恰到好处。独特的香味,喝下去后,香味充满整个口腔。把口腔里的香气再从鼻子里呼出来,气味非常充实。或许你会嫌它太霸道,因为它会以最快的速度占据你的味蕾、你的思维甚至灵魂。为什么要抗拒它呢?我们所在的生活中,本来就充满了酸、甜、苦、涩,就让咖啡的香味把凡间所有的一切带走。我们所享受的并非只是一杯咖啡那样简单,还有咖啡所带给我们的那宁静的一刻。
  哥伦比亚气候温和,空气潮湿,多样性的气候使这里整年都是收获季节,在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咖啡相继成熟。他们所种植的是品质独特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由这种咖啡豆磨制的咖啡,口味浓郁、回味无穷,堪称咖啡精品。如今,很多人都把“哥伦比亚咖啡”和“高品质”、“好口味”画上了等号。
  世界咖啡分两大系列,一种是以巴西为代表的“硬”咖啡,味道浓烈;另一种是以哥伦比亚为代表的“软”咖啡,其味淡香。区别在于产地的海拔高度和种植方法,巴西将咖啡种在丘陵红壤比较粗放,哥伦比亚产在山地黑土精耕细作。
  哥伦比亚咖啡有着一种清苦的体会,清涩如同生活,而苦味却是人生之中的必需,停在舌根的末香则是一番对前尘彻底的回想。回首从前的清苦便会更觉得它的甜美和温情,更想让情绪久一点停在开始苏醒的知觉里。苦是痛苦,清让人沉静,末香便成了一种精神的胜利。
  碧绿青青芳香浓浓
  哥伦比亚特级,是阿拉比卡咖啡种中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优良的品种,是传统的深度烘烤咖啡,具有浓烈而值得怀念的味道。
  地处南美洲西北部的哥伦比亚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它的历史悠久。从远古时代起,印第安人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公元1531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9年获得独立。1886年改称现名,以纪念美洲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哥伦比亚,山川秀美、风光旖旎、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空气清新,沁人肺腑。漫步在首都波哥大的街道上,备感轻松愉快。青枝绿叶的垂柳,随着微风的吹拂在空中摇曳;那高大挺拔的棕榈树好像一个个古铜肤色的巨人,撑着大伞列队道旁迎接远方的来客;盛开的木棉树张开它那大红的叶子,好似捧着一颗火热的心向朋友们致意。
  哥伦比亚物产丰富,特别是咖啡、鲜花、黄金和绿宝石被誉为“四宝”。1808年,一名牧师从法属安的列斯经委内瑞拉将咖啡首次引入哥伦比亚。今天该国是继巴西后的第二大咖啡生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出口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洗咖啡豆出口国。哥伦比亚咖啡经常被描述为具有丝一般柔滑的口感,在所有的咖啡中,它的均衡度最好,口感绵软、柔滑,可以随时饮用,它获得了其他咖啡无法企及的赞誉:被誉为“绿色的金子”。
  哥伦比亚咖啡分200多个档次,也就是说咖啡的区域性很强。该国的咖啡产区位于安第斯山脉,那里气候温和,空气潮湿。哥伦比亚有三条科迪耶拉山脉南北向纵贯,正好伸向安第斯山。沿着这些山脉的高地种植着咖啡。山阶提供了多样性气候,这里整年都是收获季节,在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咖啡相继成熟。而且幸运的是,哥伦比亚不像巴西,它不必担心霜害。这些漂亮的咖啡豆可以像富家子弟腰挂翡翠、颈套项圈那样很有教养、姿态优雅地生长,让自己全身的每一个部位都大胆富足而又自由自在地汲取天地之精华,在那个安第斯山脉沉潜往复,从容成长。成熟以后的哥伦比亚咖啡豆在咖啡界也就有了翡翠在玉石界那样的天赋的无瑕和雍容华贵的名声,“颗粒重、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口味绵软、柔滑,均衡度极好;冲煮出来的颜色也像祖母绿翡翠那样清澈透明;等到了嘴里面,喝起来就让人不可抑制地产生一种把玩翡翠那样的琅琅上口、温玉满怀的愉悦感觉,还带有一丝丝的“天然牧场”上那些花草的味道。
  哥伦比亚咖啡纯正的味道,来自于哥伦比亚那具有咖啡生长最有利条件的自然环境。但除此之外,与当地的种植者辛勤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哥伦比亚,咖啡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07万公顷,全国约有30。2万个咖啡园,30%到40%的农村人口的生活都直接依靠咖啡生产。哥伦比亚虽然有不少农场,但面积都不大。每个农场的面积只有2公顷左右,80%以上的咖啡种植园的咖啡树只有5000棵左右,平均3000棵。由此可见,哥伦比亚的农业属小农庄型。当地人在咖啡树周围种上高大的乔木或香蕉树。幼苗期为咖啡树搭凉棚,以保证咖啡生长所需要的阴凉潮湿环境。由于咖啡林内湿度大,温差小,咖啡豆成熟慢,有利于咖啡碱和芳香物质的积累,因而咖啡质量最好。
  与其他生产国相比,哥伦比亚更关心开发产品和促进生产。正是这一点再加上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使得哥伦比亚咖啡质优味美,誉满全球。咖啡在哥伦比亚的地位从以下事例中可见一斑:所有进入该国的车辆必须喷雾消毒,以免无意中带来疾病,损害咖啡树。
  另外,哥伦比亚的咖啡贸易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