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诸葛亮兵法-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七年的时间来教育和训练百姓,他们马上可以投入战斗,并且个个都勇猛善战!”这
就是说想让百姓投入战斗,在出征之前不能不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训练时,要使百
姓明白什么是礼,什么是义,要训练、教诲他们有忠信的思想,要讲明赏罚的界限,用
赏罚来制约督促他们的行为,使他们自觉上进。然后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列队与解散,
坐下起立,行进立定,前进后退,解散与集合,使他们能整齐划一、井然有序。象这样
一教十,十教百,百教千,千教万,就可以使整个三军受到训练,最后再让将士接受战
术训练就可以在战场上打败敌人了。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军队训练问题。文章先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平时训练的重要性,并引
用孔圣人的话:“不经训练而让士兵去打仗,这是让士兵去送死!”清楚无误地说明了
平时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章不但论述了训练的重要性,而且述说了训练方法。在
作者述说的训练方法中,有一个见解特别值得提出,这就是作者说的:“一人可教十人,
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万人,可教三军。”这和我们现在说的群众性
练兵方法是一致的,先训练骨干,再由骨干训练他人,逐步扩大,互帮互学。
拓例
勾践励兵灭吴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大夫文种走向前拱手对越王说:“我听说,一个聪明的
商人,夏天的时候要准备冬天的货物;走旱路时要想到准备好船只。这就是说,无论做
什么事都要事前做好充分准备;在国家安定无事的时候,你就应该选择贤能的人,管理
好国家大事,使国家富强起来。如今打了败仗,你才想到这一点恐怕太晚了吧!”
越王勾践为了激励自己,每天睡觉都躺在茅草上。他还在自己卧铺上方挂一个苦胆,
每天早、中、晚都要尝一尝苦味,意思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亡国之苦。
战后的越国,国土狭小,人口稀少,为此,勾践制订了一系列发展人口的政策:女
子17岁必须出嫁,男子20岁必须取妻,不然父母要受到处罚;妇女生了男孩也好,
女孩也好,国家都给予奖励;生了多胞国家给予更优厚的补助。就这样,经过10年的
努力,越国的人口大量地增加了。
他还亲自种田,收了粮食做为自己的口粮,又叫他的妻子亲自织布,用来做自己的
衣服。十年里不向人民征收赋税。这样,百姓家中都储备了足够三年食用的粮食。20
年过去了,人民富有了,国库也充实了。
他又轮番地对男人们进行军事训练,使每一个适龄男人都身体健壮又懂得怎样打仗。
国富民强了,但百姓都没有忘掉国家的耻辱。他们纷纷要求越王勾践出兵攻过吴国,
报仇雪恨。越王勾践却说:“过去打败了仗,是我的罪过,还是不要打仗吧!”
百姓忿忿地说:“目前全国百姓都十分尊敬您,就象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样。现在,
当儿子的都想报父母被杀之仇,当臣子的都想报大王您受辱的仇。战争打起来了,谁能
不尽心竭力呢?大王,您领导我们战斗吧!”
勾践点点头,他激昂地对百姓说:“我听说,古代的明君不担心兵力不足,而担心
大家的意志不一致,今天我们大家同心同德,一心一意了,我还顾虑什么呢?现在夫差
的士兵虽说有10万人。但是,他们没有统一的意志,是不堪一击的。我只希望大家听
从指挥,遵守纪律,英勇作战。对勇敢向前的人一定奖励,对胆小的人一定处罚。希望
大家记住。”
战士们出发了,父母都勉励自己的孩子,兄长都鼓励自己的弟弟,妻子都劝慰自己
的丈夫;“我们的大王是个英明的人,你们要忠心地跟着他为祖国勇敢战斗,前进吧!
去打败我们的敌人!战争打起来了,吴国大败。
军 蠹
原文
夫三军之行,有探候不审,烽火失度;后期犯令,不应时机,阻乱师徒;乍前乍后,
不合金鼓;上不恤下,削敛无度;营私徇己,不恤饥寒;非言妖辞,妄陈祸福;无事喧
杂,惊惑将吏;勇不受制,专而陵上,侵竭府库,擅给其财。此九者,三军之蠹,有之
必败也。
译文
军队行动时,有几种情况可以直接导致全军崩溃:一是对敌情的侦察不仔细、不准
确,在消息的反馈上不按规定进行,与实情不相符合;二是不遵守命令,耽误了集合的
时间,使整个军事行动受阻,丧失了战机;三是不服从指挥,不听候调度,忽前忽后,
七零八乱;四是将官不体贴下级,只知一味地聚敛搜刮;五是营私舞弊,不关心下级将
士的生活;六是迷信诽谤之辞、神鬼怪兆,胡乱猜测吉凶祸福;扰乱了军心;七是士兵
不守秩序,喧哗吵闹,扰乱了将帅的决策和执行;八是不遵守命令,擅作主张;九是贪
污现象严重,侵占国家财物,无所不为。
解析
本篇文章指出了用兵的九项大忌。在这里,诸葛亮以“蠹”作比喻,十分形象准确
地说明了其危害。“蠹”的一种虫子,专门从里面咬书、咬衣服、咬木头,而至毁坏这
些东西。现在诸葛亮把用兵中的九种错误,比作军中之“蠹”,说明这是毁灭一支军队
的内部因素,实在精妙绝妙绝伦,引人深思。在实际用兵中,因为犯了这九项大忌中的
一项或数项,而导致失败,甚至全军覆没的事例,那真是数不胜数。诸葛亮能把这些教
训归纳成九大忌,并冠以“军蠹”之名,对任何一员将领都应说是极大的帮助。他们都
应谨记在心,绝对不能犯忌!
拓例
诸葛亮火烧博望
曹操命夏侯惇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为副将,领兵十万,到博望坡见
机行事。夏侯惇却听不进去,只把刘备看作“鼠辈”,把诸葛亮视作“草芥”,傲然领
兵起程。
诸葛亮让刘备招募民兵。共招到三千人,诸葛亮从早到晚教他们演练阵法。
忽然来报,曹操派夏候惇领兵十万杀奔新野来了。刘备请诸葛亮商议。诸葛亮怕众
将不听号令,向刘备借了印和剑,然后聚集众将传令。诸葛亮说:“博望坡左面有山,
名叫豫山;右面有座树林,叫安林,这两处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以带一千军兵去豫山
埋伏,等敌军到来,放他们过去,别打;他们的辎重粮草必定在后面,只等看见南面火
起,再让军兵出击,焚烧他们的粮草。翼德带一千军兵到安林后面的山谷中埋伏,只要
看见南面火起,就可以出来,到博望城旧的屯粮之处放火烧粮草。关平、刘封领五百军
兵,预备引火的用品,在博望坡后面两边等候,到初更时敌兵一到就放火。”又命从樊
城召回赵云,命他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最后请刘备带一队人马作后援。命令众人:
“各自必须按计划做事,不许失误!”云长说:“我们都出去迎敌,不知军师却做什么
事?”诸葛亮说:“我就坐守县城!”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杀,你却在家里闲坐,
好自在哟!”诸葛亮说:“剑印在这里,违令的人杀头!”刘备也说:“难道没听过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吗?二位兄弟,不能违令。”张飞冷笑着走了。云长
说:“我们且看他的计策应验不应验,那时再来问他也不迟!”夏侯惇领兵到博望,分
出一半精兵作前队,其余的都保护粮车前进。当时正是秋天,慢慢刮起了大风。曹军正
在赶路,忽然看见前面尘土飞扬。夏侯惇把人马摆开,问明前面就是博望坡,后面是罗
川口。他让于禁、李典押住后阵,亲自出马到阵前,一望敌军,就大笑起来,说道:
“我笑徐元直在丞相面前,把诸葛亮夸成神仙;现在看他用兵,用这样的军马和我对阵,
真像是赶着狗和羊去与虎豹相斗了!我在丞相面前夸口,要活捉刘备、诸葛亮,今天必
定能实现我的诺言了!”随即纵马向前,对赵云骂道:“你们跟着刘备,就像孤魂跟着
野鬼一般!”赵云大怒,纵马来战,没战几个回合,赵云就假装败走。夏侯惇从后追赶。
跑了十多里,赵云回马又战,没几回合,又再逃走。韩浩提醒夏侯惇谨防埋伏。夏侯惇
说:“这样的敌军,就算十面埋伏,我又怕什么呢!”不听劝阻,向博望坡追去。遇到
刘备接应交战,夏侯惇笑着说:“这就是埋伏的兵马啊!今天晚上,我不到新野,誓不
罢兵!”催着军兵前进。刘备、赵云立即逃走。
这时天色已晚,浓云密布,没有月光;白天已刮起大风,这时就越刮越大了。夏侯
惇只顾催军赶杀。于禁、李典赶到狭窄的地方,一看两边都是芦苇,担心遭到火攻,李
典马上让后军停止前进,于禁去前军劝夏侯惇多加防备。哪知,人马走疯了,后军一时
也阻拦不住,于禁赶到前军劝住都督,此时回军,为时已晚。话还没说完,背后喊声大
起,燃起一派火光,很快烧着两边芦苇。一时间,四面八方,全都是火;又赶上风大,
火势更猛。曹军人马,自相践踏,死人不计其数。赵云回军赶杀,夏侯惇只得冒着烟火
逃跑了。
李典一见大势不好,急回博望城,却被一将拦住,原来是大将关云长。两军混战,
李典夺路逃跑,于禁一看粮草车辆全都被烧,就从小路逃跑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
正遇张飞。没有几个回合,张飞一枪刺死夏侯兰,韩浩夺路逃跑。一直杀到天亮,真是
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腹 心
原文
夫为将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无腹心者,如人夜行,无所措手足;无手足者,
如冥然而居,不知运动;无爪牙者,如饥人食毒物,无不死矣。故善将者,必有博闻多
智者为腹心,沉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译文
身为将领,应该有自己的左右亲信可以咨商事情,有给自己侦察消息通风报信的耳
目,有坚决贯彻自己的命令辅佐自己的羽翼。没有心腹之人,就好比人在黑夜中走路,
手脚不知该迈向何处,没有耳目之人,就好比盲人安静地生活在黑暗中,不能做自己想
做的事,更不能为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进行钻营活动;没有爪牙之人,就好似一个人饥不
择食,吃了有毒的食物,中毒身亡。所以,明智的将帅,一定要选用学识渊博、足智多
谋的人做自己的心腹,要选用机智聪明、谨慎保密、有很强的判断力的人做自己的耳目,
还要选择勇敢、彪悍的士兵做自己的爪牙。
解析
本篇文章精辟地论述了将领统军必须有忠实骨干的道理。作者用形象的比喻,多方
论证:统军将领必须有足智多谋的人作“腹心”依靠,必须有能及时报告情况的人作
“耳目”,以及坚决执行命令的人作“爪牙”,才能及时掌握全军情况,上下贯通,指
挥有效,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作者敢于公然提出必须有“腹心、耳目、爪牙”,确
实很坦白,很大胆,说明作者心怀坦荡,不谋私利。其实,哪一位将领没有一批忠诚的
部下而驾驭部队呢?问题在于,不能形成一个谋私利的小集团,而是组成一个一心为国
为民的整体。这一点,作者在前面论述将领的品德时已有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