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快乐有多远? >

第1章

快乐有多远?-第1章

小说: 快乐有多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吉林美术出版社在推出备受读者关注的《快乐是一种习惯》后,最近又推出《快乐有多远?》和《快乐 不得不》,形成新颖独特的“快乐三原色”系列——快乐红、快乐黄及快乐蓝。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任何色彩都可以由红、黄、蓝这三种原色调制而成,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快乐三原色”的巧妙构思:快乐三原色,会使生活色彩绚烂纷呈。    
    近年来,“情商”、“财商”已成为大家广泛接受的概念,使我们对自己、对生活和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么,还有什么概念能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自己呢?翻开“快乐三原色”之“快乐蓝”——《快乐 不得不》,该书的副标题“关于快乐的经济学解码”让人有些疑惑:经济学不是关于赚钱的学问吗?怎么会和快乐搭上边?随后,一个新颖的概念——“快乐函数”出现了。接着读下去,伴着作者轻灵优美的文字,快乐资源、快乐产量、快乐标准、弹性、快乐的成本—收益分析、快乐短缺与快乐受损、快乐最大化等概念的解读让人茅塞顿开。原来我们的快乐竟可以这样来分析,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快乐函数”。    
    快乐函数秉承经济学的传统思想,引入了生活、工作、金钱、情感、环境、磨难、挫折等实际的快乐资源变量;同时,快乐函数还借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行为金融学理论,引入了自我快乐标准这一心理快乐变量。书中各部分渐次累进地分析快乐资源对于快乐产量的影响,从整合快乐资源的角度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快乐方法;后半部分更从降低自我快乐标准的角度,阐释了如何在既定条件下更加轻松地实现快乐最大化;最后,快乐的乘数效应则从经济学角度说明了个人快乐的社会效益。    
    《快乐 不得不》的确是一本新奇并有趣的书,读起来轻松愉快、通俗易懂。晦涩高深的经济学理论被作者演化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生活元素,让人出乎意料,又入情入理。但这本书绝不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的通俗读物,而是关于快乐的方法论,经济学只是分析和寻找快乐方法的手段。当你理解了独特的快乐函数,你就会像经济学家一样去思考和剖析自己拥有的快乐资源,发现自己不得不快乐的N种理由,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快乐方法。    
    问问自己,也问问你的朋友:你的快乐函数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自序:快乐,说不上远,说不上近

    快乐,本该就是我们生活的元素,就像空气,就像阳光和水一样,必要而正常。但不少朋友面对“你快乐吗?”这一问题时,反应多是茫然,甚至像是在谈论美而遥远的童话。     
    现代人,每一天,神经被媒体轰炸得近乎麻木,心被钢筋水泥笼子定格在繁杂的事物中,更别说躯体被现代城市病浸淫得少有自在与康健。你不能不说快乐作为概念也四处飘荡,无处不在的传媒节目也都把快乐装在休闲的“快餐盒”里供人们品尝,哗然一笑之后,快感转瞬即逝,留下的只是虚幻,只是——什么都不是。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所有的人都迫不及待,甚至我们身边的空气都弥漫着焦虑的气息……”——不知是哪位大侠最先作出的评价。     
    的确,现在是焦虑的时代,快乐好象离我们越来越远,好象我们都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心情快乐了。快乐弥足珍贵,探讨快乐主题才越发必要甚至紧迫,这也就是我们写作本书的初衷:让读者和我们一起直面我们周遭的快乐情状,探寻真实的快乐藏在哪儿?进而了解、感受、判断快乐与我们的距离。     
    笔者采访了处于不同环境中的不同人物,并通过“新新闻”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与大家共同找寻答案。     
    “新新闻”是近年来在美国媒体中流行的新闻形式,与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变革相适应。这种新闻形式以人的需求为取向,关注新闻对象的内心世界、精神需求和生存艺术。这种形式正好帮助我们以一种客观的眼光去看待我们访谈的人物,把他们的内心世界完整地显现出来,让读者去自主体味他们的痛苦、烦恼和快乐。     
    现实中的他们——学生、教师、失恋者、刑满释放人员、家庭主妇、高级官员、企业主、农民和小摊主、书法家……不论是市井小民还是高官大贾,也不管处在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顺境,还是喝凉水也塞牙的霉运,他们都自有一套快乐真经。他们的快乐哲学,他们的自信、自知和自乐,对我们来说,清晰而自然。也许,你会在他们身上寻得自己的影子;也许,你会在他们身上寻得自己期许的快乐答案。     
    “快乐三原色”之快乐黄——《快乐是一种习惯》书中的主人公许哲,健康快乐,被称为“106岁年轻人”。接近她的人都会感受她发自内心的持久的快乐,品味她言行举止间自在圆融的快乐习惯。她的快乐境界堪称典范。对照许哲,我们大家的快乐感觉还不那么持久,快乐来得也不那么自如平易。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有理由认知快乐,了解我们的快乐现状,并进而追求并得到快乐。     
    正如许哲所说,“太阳照着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不是单单照着我一个人的。”快乐难吗?快乐远吗?     
    其实,当快乐成为一种习惯,快乐就在眼前,快乐就是你我。    
    白宇  丁楠


第二部分第1节 快乐的倒霉蛋(1)

    我叫汪洋,今年27岁,来自中原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我现在北方一个海滨城市的大学教书,刚刚参加工作几个月。    
    我喜欢我现在的生活状态,我觉得我是在过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从容且快乐的生活。    
    我的家庭    
    我在生命的27年中经历了一些变故。其中给我冲击最大的,就是我生父的离去。    
    那一年我12岁,哥哥比我大两岁。妈妈是在她42岁的时候失去了丈夫。仿佛一切都坍塌下来了。对当时的情景我无法释怀。我至今还记得那天的那场大雨,坚信它会淋湿我的一生。    
    但是后来,我慢慢地说服我自己:爸爸在世的时候,我并没有做过让他特别失望痛心的事情,我们一家的生活充实又幸福。爸爸得了那么重的病,那么急地走了,并没有遭受到太多痛苦,也许这是他的福气。爸爸将他伟岸高大的形象永远地留在爱他的人的心目中。他的离开并不是对我们的遗弃,他是带着我们对他深切真挚的爱,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出差了。而到了几十年后的某一天,我、哥哥还有妈妈会去那个地方和爸爸再续前缘的。于是我在心灵上给自己解除了捆绑,我从那个时候就发现自己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    
    爸爸走了以后,我家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虽然妈妈在中学教书的工作也可以维持这个家,但是除了供我和哥哥上学之外,还要供养我的爷爷奶奶,妈妈的压力真的非常大。在最初的那两年,妈妈的头发几乎全白了,一下子老了很多。但妈妈是个特别要强的人,她对家庭遭受的变故,从来不抱怨,也不气馁。她的那种不放弃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头,对我和我哥哥影响非常大。    
    那段时间,我们家虽然在经济和物质上特别紧张,但是在精神上,我和我哥哥与其他有父亲的孩子相比并没有什么两样:穿得干净,吃得营养,学得轻松,玩儿得尽兴。家庭气氛也没有因为爸爸的不在而起什么太大变化。如果说有改变,那也只是我和哥哥更加自立了,比其他孩子更加懂事了。我们从来不让妈妈操心学习。在生活上,我和哥哥也尽量帮助妈妈分担。我永远记得,在每个月的第二个和第四个周日,我和哥哥会在前一天晚上完成一周的作业,然后在周日的上午帮助妈妈做家务。到了下午,也就是我们全家最开心的时刻了,妈妈会带我和哥哥出门去。我们一般会去公园散步,或者是去图书馆、书店看书,要不就是去逛逛街随意走一走,风雨不误。如果家中的琐事实在忙不完,在傍晚的时候,妈妈也会带我们出去,给我们买一点儿我们那个城市很出名的小吃慰劳我和哥哥。那几年,我们一家因为苦难,心靠得特别近,那种温暖和快乐,我一辈子都记得!    
    我妈妈46岁的时候遇到了我的继父,并且嫁给了他。对于我妈妈的再婚,我和哥哥并没有什么激烈的抵触情绪。    
    继父是在高校里做行政工作的,人很好。他在同我妈妈结婚的时候带来了5个孩子,于是我就一下子有了三个姐姐、三个哥哥了。在结婚前,妈妈和继父就商量好了,我和哥哥叫继父“伯伯”,而伯伯的孩子叫我妈妈“阿姨”。事实证明,我妈妈嫁得没错。伯伯的孩子对我妈妈都很好。伯伯对我和我哥哥也不错。我和哥哥上了那么多年的学,他一直都没有二话地支持,并且从没有偏向自己孩子什么。而我和哥哥对伯伯也很尊重和孝敬。我有的时候就会想,是不是爸爸在很远的地方,听说妈妈很辛苦,于是就托了一个熟识的老朋友来照顾他的爱人和孩子们呢?于是心里面就晴朗了。


第二部分第2节 快乐的倒霉蛋(2)

    我的学业    
    凭心而论,我是个好学生,上课认真听课、认真记笔记,放学认真做作业、全面系统地复习,严肃认真地参加考试,从来不肯有一丝侥幸或懈怠心理。我也从不认为自己智商低或是不聪明,相反,对于知识的接受和理解领悟,我甚至还要比其他人快很多。    
    然而每逢重大的升学考试,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小学毕业升初中考试,我的成绩比重点初中河南师大附中的分数线只低了两分。初中毕业升高中考试,我的成绩比重点高中河南师大附中的分数线低了十分。高中毕业考大学时,第一次由于过于紧张发挥失常,名落孙山。后来复读一年,再次参加高考,本来发挥得还凑合,却由于过于大意,在考英语时忘了将一张卷子上的答案涂到答题卡上,致使12分白白丢了,结果各科总分比本科线仅低了9分,不得已上了一所民办大学。到了大学毕业时,我倾尽全力考研,结果当年有五个名额,我却综合排名第六。当我知道这个结果时,哑然失笑:不会吧,怎么我总是这么倒霉啊?!后来,由于我是应届毕业生,学校可以为我保留学籍,第二年免试入学,但毕竟也耽搁了一年。真是时也、命也、运也!    
    不过,这接踵而来的挫折更增强了我的自我调节能力。    
    第一次考学失败,我像常人一样萎靡不振了好长一段时间,那时候真的知道了什么叫食不甘味、夜不成眠。但生活还在继续,学还是要上的,书还是要读的,我的生活很快就步入正轨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随着受打击次数的增加,消极的时间越来越短,往往打击越大,我就越能迅速扭转精神面貌,更加斗志昂扬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一句歌词:“爱要越挫越勇,爱要肯定执着”,用在我身上正好,不过要改一下“生活要越挫越勇,学习要肯定执着!”我那么用功和努力,总是会感动上苍的。我想我总不会永远那么倒霉的。    
    对于相对束缚少很多的研究生生活,我从没有一点放松。在完成自己研究方向的学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