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清穿日子-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淑宁道:“这样正好,我方才回来时并没见到牛小四,怕他找不到我会慌张,你带了点心去找他吧,顺便说声我已经回来了。”
扣儿脸红红地点了头,找了个食盒装了半笼点心去。淑宁回到房间,想起答应桐英的食谱,便拿过纸笔写起来。
佟氏母子几人在午饭前回来了。据说今天日食,那余家二老认为太不吉利了,还想着要退婚,但杨先生列举了许多道理,驳回了这个说法,余家姑娘也很赞成。杨先生在村里住了半年,态度温和,偶尔也带了几个蒙童,所以在村民中很有威信。最后,在官太太佟氏、大地主李大奶奶(卢紫语)以及村长地支持下,下聘得以顺利进行。
佟氏曾问过淑宁日食时可害怕,淑宁道:“也没什么,我当时正想到园子里逛逛,半路遇上这事,便找了个空屋子躲了一阵。其实也没什么可怕的。”她看到母亲信了,惴惴的心才安定了些,但瞒着母亲私会未婚夫,她还是有些愧疚的,不过要她坦白,就更不可能了。
端宁陪着家人吃了饭,又陪妻子午休,两人厮磨许久。眼看着申时将近,佟氏催着他尽快上路,赶在日落城门关闭前进京。端宁依依不舍,但还是告别家人回京去了。
临行时,淑宁私下托他捎菜谱给桐英,结果端宁似笑非笑地道:“说起来,今儿日食过后,我远远瞧见几个人骑马往北边去了,看那身板儿怪眼熟的,妹妹可知道是谁?”
淑宁咬咬唇,扯了扯他的衣袖,端宁方才笑着放过了。
接下来的日子,淑宁白天管家、练字,晚上就做针线,而且是给桐英做的,荷包、衣裳、手套什么的。她隐约记得用丝绸做内衣,似乎能减轻箭矢地伤害,便特地用纯色的真丝料子,做了许多内衣汗衫,后来索性连中衣夹衣外衣都做了,还另外给他做了十分保暖又轻便的羊皮手套和预备春天时用地皮革手套。
直到佟氏提醒,她才想起自己应该开始为嫁妆里的绣品做准备了。虽然衣服鞋袜暂时不做,但被面、床帐、盖头、手帕、荷包之类地,也要花不少功夫,于是便匀出些时间来做这些。
虽然有很多事要忙,但她还是每天空出时间来练字。另外,画画方面虽比不上桐英,但也不能太差。倒是围棋,因佟氏发现真珍拿棋谱做消遣读物,勒令她生产前不能动任何与棋有关地东西,连累了淑宁也不能碰。所以现在淑宁把琴搬隔壁院子里,每日对着真珍弹上几曲,就当是胎教了。
这事让淑宁想起了另一件事,便从三、四十岁的媳妇子里头挑了两个生产经验丰富地出来,请了附近最有名的几个稳婆来传授经验,又请大夫教了把脉的方法,以及孕妇、产妇、新生儿分别该吃什么食物、该避免做什么事等等,想要训练出两位“月嫂”来。
其实原本府里的嬷嬷就有负责这种工作的,只是她们多数是根据传统做法,有许多不合理的陋习,比如产房不能通风,内衣尿布都要阴干等等。淑宁从父亲的书房里找出一本半残的医书,相传是宋朝王驸马亲传弟子所著的《平民医馆产科手札》,指出那些不科学的做法,让月嫂们改正。
本来那几个女人都觉得淑宁一个未出阁的姑娘,怎比得上她们经验丰富,均对她的话半信半疑。幸好稳婆中有一位是学过些产科理论的,大夫也有些见识,支持了她的做法,方才让月嫂们接受了。
佟氏见状,便觉得这法子不错,媳妇子们与嬷嬷们相比,至少年轻有力气些,脾气也更好,而且学的东西更多。于是她又再挑了两个年轻的媳妇子去学。淑宁有些奇怪,觉得本来的两个人就足够了,这又不是一次性的。佟氏也不多说,只道日后还有贤宁与小宝呢,多培养两个人也好。淑宁便应了。
月嫂们上手很快,虽然医学方便进展慢些,但要照顾真珍的饮食起居却已没有问题了。佟氏觉得身上轻松了,家里又没什么事,便在回京参加了絮絮的婚礼后,交代女儿照顾好家里,带着几个人坐马车到保定去了。
这一去,就是大半个月。她在保定与丈夫团聚,又帮着料理了年前迎来送往的人情。等到放年假时,夫妻俩一起回京,路过房山,捎带上女儿媳妇,回他他拉府去了。
桐英并未随军出征,但有风声说皇上会御驾亲征,想必桐英也会跟着去。淑宁听说后,稍稍松了口气。虽然不记得历史上的这场仗打得怎么样,但应该没太大问题,因为康熙还有几十年好活。桐英跟在他身边,自然也是安全的。
然而这个新年,他他拉一家过得并不算好。先是年前族中大会,晋保在张保、容保两兄弟力撑之下,勉强保住了族长的位子,但威信已经大大受损;二是那拉氏派去接婉宁回府过年,却没得到四福晋的准许,因为婉宁已是贝勒府的一员,没有在娘家过年的道理;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正月里皇上下诏,要亲征噶尔丹,晋保与容保都在随征名单上。容保身为侍卫头领,会在御前侍候倒也罢了,晋保却是要在外头领兵,难保会有些凶险。一家子都为他担心不已,但晋保本人却不在乎,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挣军功的好机会,若是做得好,先前因教女不严而降的爵位官品,一定能升回去的。因此他只交待妻儿要照顾好家里,好好等他回来。
庆宁第一次领悟到身为长子的重责,整个人变得成熟稳重多了,一再向父亲保证会照顾好母亲妹妹们,顺宁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晋保见他们如此懂事,倒也放了些心。
容保则拉了三哥张保与侄儿端宁去喝酒,托他们帮着照看妻子儿女,张保与端宁也一一应了。
淑宁将做的所有衣服鞋袜荷包都打包好了,托哥哥给桐英送去。端宁回来时帮桐英捎了一把象牙柄的匕首,外鞘上刻着一行蒙古文,淑宁问了哥哥,方知是“与你同在”的意思。她收下匕首,默默为桐英祈福。
康熙三十五年二月,皇帝告祭宗庙社稷,命皇太子留守,亲自带兵出征西北。
大军出发那天,淑宁与母亲随着那拉氏、沈氏等人坐着马车到了城外,与其他为家人送行的女眷们一起,送走了出征的亲人。
二零八、家务
却说今年新年时,张保回家,与妻子儿女一起商量了几天,决定改变过去的田地种植计划,不再仅仅种稻米,而是以小麦为主,稻米、玉米、大豆、花生、土豆等多种作物为辅。
从前张保在奉天和广州时,所管农事,都以稻米为主,其他作物只是沾个边,但小麦却从未种过。因此在房山一见那余家的地有一半是种稻的,便买了下来,索性全部改为稻田。
然而他在直隶做了一年多的官,对北方的种田方式也有些了解了,知道小麦亩产更高,更适合自家地里的土质,便改了初衷。又因在山东做官的苏万达写信来时,曾说起当地百姓种田,爱将小麦与大豆轮番套种,说是大豆能肥田。张保于是便与家人商量过,给自家田地置定了新的种植计划,春耕大豆、玉米、花生等物,秋种小麦,仅留一百亩田种稻,挑的还是近水又在山边不怕冷风的肥地,选出最擅长精耕细作的佃户去料理,以搏高产。
淑宁还建议加种油菜,不过是在林间开垦出的小块田地上种,不占用大片的土地。
她年前问起保定庄子上的出产能不能交由自家粮行出售时,才发现自己犯了个错误。其实京城周边种稻米的农户不多,大部分是种麦的,保定庄子上也不例外。所以能保证来源的稻米,只有自家秋收得的部分、家中各人的禄米以及通州那边的糟粮而已。她也不迂腐,便让顾全生将米行改为粮行,连面粉、玉米、花生、豆子之类的生意也做了,其中大半花生与豆子,便与油菜籽一起被转买给油坊榨油。又是一笔收益。
其实若不是实在受不了油坊的油腻,她还想在粮行旁边开一家呢。
张保对于女儿地开源计划是很赞赏的,常常感叹她为什么不是儿子。却因此得了女儿的白眼,便也乐呵呵地道“女儿也不错”。他亲自为粮行改了名叫“顺丰”。又给通州那边地堆房起名叫“恒福”。为了监督家中土地的改种计划,他特地在直隶衙门年后开衙时,赶回去迅速处理了堆积地事务,便向上司讨了一个月的假,重回房山来。
佟氏问起这样做会不会不妥。他却笑道:“我只是一个辅官,不过是负责些琐碎的小事,少我一个,有什么要紧?若是不妥,藩台大人也不会答应。更何况,费老爷子和叶师爷还在那里呢,不会有事。”佟氏这才放心了。
有了经验丰富的老爸坐镇,淑宁也轻松下来,她转而留在京中。负责起通州的事,挑了牛小三为管事,负责恒福地事务。佟氏觉得牛小三为人老实了些。怕他会被人占便宜,便给他配了个机灵些的丫环做老婆。让他成了家。便带另一房家人到通州去。
家里的这些产业渐渐上了正轨,而张保。也亲自送了长兄幼弟出征。这时已近三月,田间果林荷塘诸事都料理妥当,粮行的生意走上正轨,通州的堆房,刚刚做了一笔上百石的生意,得了一百两银子,那位粮商还引荐了另两个同行来。
张保开始打点行装,准备与妻子一同回保定任上了。费成望老先生已经来了几次信,说是布政使大人急盼张保回归。看来张保这位辅官,远比他自己想象的重要,毕竟那些琐碎的日常事务,不是每个官员都能细细料理周全的。另一位同是直隶参政道地官员,在发现自己对于农事实在不拿手之后,终于放下成见,向张保示好,表示不会再胡乱插手了。
佟氏临行前,私下把当初淑宁给长贵的那个装了银票的荷包还给她,还道:“你这傻丫头,陪嫁地田产是娘家给女儿置办的,你掏私房银子做什么?快收回去。你若想插把手,只管去选你中意地地方,家里自然会掏钱。”
淑宁却道:“我地私房银子也一样是家里的钱,为何不能用?何况最近家里使不少钱了,既是我日后地私产,我出一份钱也是应该的。”
佟氏笑了:“拿回去吧,若你担心家里花太多钱,就自个儿拿主意,选那便宜又出产好的地。我已经让长福长贵和全生多加留意了,你尽管去挑,只要让长福看过没问题,就不必问我了。”
淑宁有些吃惊,但很快明白这是母亲对自己最近几个月管家表现的认可,心里也很高兴,便把那荷包收回来了。
父母带了小弟一起上任,小宝也跟小刘氏回房山了,淑宁因为要帮着照料大肚子的真珍留了下来。但先前培训的月嫂们显然很能干,就算她不在也没什么问题,于是没几天淑宁便打算回房山去料理家务,为此她还特地问了真珍:“我不在府里,你一个人能行么?”真珍嗔她一眼,道:“你也太小看我了,如今我也是快要做娘的人了,难道还要小姑照看么?何况还有长福叔与二嫫她们呢。你哥哥也会好好照顾我。”她摸着圆滚滚的肚子,脸上散发着淡淡的微笑。
淑宁点点头:“那好吧,反正你现在已经不再害喜了,饮食也都正常。若有事,就去找二嫫和那几个媳妇子,要什么,这府里若没有,就打发人来找我。”
真珍笑道:“你这样说,倒真的要找你讨个人,虎子随素云去了保定,你哥哥身边新来的小厮笨手笨脚的,你回去挑个机灵些的来吧。”淑宁应了,正要回房去收拾,却有人来报,说是大房的绿云奉了大太太与大奶奶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