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陈立夫家事 >

第14章

陈立夫家事-第14章

小说: 陈立夫家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州赶回来参加陈立夫的婚礼了。结婚仪式虽然简单,但是又是新式的。在婚礼上,尽管当时是民国20年代,世风尚未开化,可新娘孙禄卿大大方方,只见她一时兴起,拿起画笔,很快画了一幅“桃柳蜜蜂”图。在画面上,桃花竞相开放,柳树翠绿。几只小蜜蜂在花间飞舞,点缀得画面更加生机盎然。孙禄卿的杰作,引得众人一片喝彩。大哥陈果夫看到这幅画之后,一时心血来潮,也情不自禁,欣然为孙禄卿的画题词:“桃红柳绿含春意,从此相亲蜜蜜甜。”又引来了满堂人的大声叫好。新娘孙禄卿的一幅画和大哥陈果夫的题词,把陈立夫的婚礼办得别具一格,一时传为美谈。    
    孙禄卿和陈立夫是同乡,同为浙江吴兴人。陈立夫和孙禄卿是同年出生的,孙禄卿比陈立夫还大两个月。孙禄卿的父亲孙蓉江和陈立夫的父亲陈其业共同在典当业当过经理,是同行。孙蓉江还是陈家的远房亲戚,二人关系甚好,后来成了至交。他们二人在地方上也都有很高的威信。二位先生也非常热衷于地方上的事务,帮助调解地方纠纷和邻里之间的关系。由于二人办事和说话讲求公道,一般情况下,人们只要听到他们的劝解,就平息了纷争和纠纷。    
    陈立夫夫妇40岁时合影    
    由于陈其业和孙蓉江两个人关系非常密切,于是,在陈立夫和孙禄卿两人13岁的那年中秋,双方父母为他们定下了终身大事。中国人在结婚方面的习俗是讲求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父亲陈其业把孙禄卿的照片拿给陈立夫看的时候,年仅13岁的陈立夫并没表示反对,在父亲的目光注视之下他同意了这桩婚事。当时陈立夫的心情如何,在他后来的回忆录中并没提起,也不知陈立夫是淡忘了还是难以表述。订婚之后,陈立夫和孙禄卿两人曾在亲戚家里见过几次面,但从未说过话,因为那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之后,陈立夫去上海读中学,中学毕业后又去了天津北洋大学,直至最后去美国深造。孙禄卿此后也进了上海美专读书。1923年,在陈立夫启程前往美国读书的前几天,双方的家长又安排陈立夫和孙禄卿正式会面。    
    陈立夫与孙禄卿虽然没有多少交往,但是双方见了面后,也可能是正值年少之时,他们很快都被对方所吸引。陈立夫在美国期间,就和未婚妻孙禄卿不断有书信来往。陈立夫回国之后,在陈果夫的鼓动下,很快去广东投奔了蒋介石,并担任其机要秘书。在这期间,尽管陈立夫工作繁忙,但闲暇之时,并没有忘记孙禄卿,双方书信频繁,表达各自的爱慕之心。    
    而孙禄卿在陈立夫离开湖州之后,也被外面澎湃发展的世界所吸引,在从吴兴女师毕业之后,也追随着陈立夫的步伐,来到上海,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国画。当时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校长是著名的画家刘海粟。刘海粟对这个聪明的女学生悉心培养,使孙禄卿在画技上得到很大的提高,再加上孙禄卿有很高的绘画天资,以及她本人的刻苦努力,孙禄卿在毕业之后不久,就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女画家。孙禄卿尤其对山水画有很高的造诣。后来,著名画家王一亭也给予她不少的指教,使她的绘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1963年,孙禄卿在纽约国际美术家展览会上获水彩画一等奖。    
    


第四部分:幸福的婚姻恩爱的夫妻生活

    陈立夫和孙禄卿结婚之后,由于当时北伐军尚未攻下上海,他们不敢到处乱逛,只是在一起看过几次梅兰芳的京剧。婚礼后第八天,白崇禧拍电报让陈立夫立刻回南昌总司令部,于是,陈立夫日夜兼程地从汉口赶到南昌,他和孙禄卿的蜜月也就结束了。    
    之后,直到国民党在南京定都,他才与孙禄卿真正团聚。可由于公务繁忙,陈立夫早出晚归,很少和孩子们见面,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家庭、管教子女,一切家务全靠妻子孙禄卿来支撑。    
    到1992年,陈立夫和妻子孙禄卿结婚已经有65个年头了,如果从订婚那天算起,已经超过了80年。在这漫漫岁月中,陈立夫和孙禄卿夫妻二人的关系达到很好的默契。孙禄卿聪明贤淑,并且想像力丰富。经常是说到这一件事,她很快能联想到那一件事上去。孙禄卿的管理能力也比较强,她能对家中的佣人做到恩威并施,赏罚分明。所以,佣人们也对她很服气,他们总是心悦诚服地接受她的要求和意见,尽心尽力地工作,主仆关系十分融洽。    
    孙禄卿爱好整洁,她总是把所有的东西放得好好的,做到井然有序,使家中一点儿也不显得凌乱。在爱好整洁这方面,他们的女儿陈泽容也深受孙禄卿的影响。当然,孙禄卿还有很强的个性,在这种情况下,一向温良恭俭让的陈立夫也不去干预她。即使他们二人意见不同,陈立夫也不当场反对她,更不和她争吵,他们在就寝时会心平气和地探讨。例如:在管教子女们的方法上两人的意见不相同时,双方都不当场反对,彼此都适当保留给对方的面子,这样,使子女们看到做父母的修养。实际上,陈立夫和妻子孙禄卿的性格有很多地方完全不一样,在这方面,陈立夫处理得很好,他总结为八个字:“爱其所同,敬其所异。”比如,孙禄卿的脾气很急躁,而陈立夫则倾向于温和,陈立夫就安慰一下自己:“我的温和也有缺点,如果有些事情需要急迫的时候,她的急躁也能弥补我的缺点。”这样想得开了,陈立夫认为妻子的个性未必非要同他一样。再比如,陈立夫花钱没有节制,只要身边带着钱,经常花得一干二净。但是,孙禄卿在用钱方面比较谨慎,她没有乱花钱的习惯。陈立夫心想,如果孙禄卿和他一样,花钱没有节制,大手大脚的,就谈不上储蓄了。    
    陈立夫认为,夫妇二人相处,要能够互相认识对方的长处,那么双方才能合得来,也才不会    
    发生口角甚至打斗了。    
    孙禄卿喜欢的东西,陈立夫尽量苟同,没有办法苟同的也没有关系。例如,妻子孙禄卿的身体不经常出汗,她不害怕伤风感冒,因此喜欢打开窗户通风透气。但是,陈立夫则恰恰相反,他经常出汗,并且常常因为吹风而感冒着凉,所以他不习惯打开窗户。然而,为了照顾孙禄卿,陈立夫从来不固执己见,去反对妻子打开窗户。有一次,陈立夫夫妇参加亲友邀请的宴会,走之前孙禄卿化妆打扮了一番,陈立夫就在一边做他的事,以便等她。而当孙禄卿梳妆好之后,反过来又催促陈立夫时,陈立夫就轻描淡写地说:“刚才我等了你半小时,我也没有催你,现在你不过才等我几分钟,你就连番几次来催我了。”这样轻轻地一笔带过,双方根本不会伤和气。陈立夫说:“丈夫要求妻子和他一样,这是人间最大的自私。”    
    陈立夫夫妇摄于1948年    
    陈立夫还有一个和他的妻子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孙禄卿是学美术的,对美有一种特殊的    
    敏感,她要求家中的一切都要合乎美的标准,如客厅的沙发、卧室里的家具甚至窗帘的色彩等,她都要布置得很协调,也就是讲求美观第一;而陈立夫是学工程专业的,他讲求经济实用,主张实用第一。这都是因为所学的专业不同所造成的。在这方面,陈立夫也不过于苛求,他对家中的一切陈列摆设根本不管。因此,妻子孙禄卿将她的爱好和所学,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经济方面,陈立夫也不过问,完全由妻子孙禄卿负责掌管。他们俩人共用一个银行户头,两人都可以随意取款,绝对不怀疑对方取款的用途。陈立夫和妻子孙禄卿结合六七十年,他们在生活中从来没有吵过架,双方都能做到相互容忍、互相信赖。有的亲友家庭出现了矛盾,就请陈立夫讲述他们夫妻相处的经验,陈立夫就把上述他们的夫妻关系经验提出来规劝他们,很能引起共鸣和反响。    
    陈立夫对妻子孙禄卿的娘家人非常好,这也是他们夫妻关系融洽的一个重要原因。陈立夫的岳父孙蓉江在抗战前就去世了,岳母吴氏很有能力,支撑着整个家庭,可惜也去世很早。孙禄卿的继母翁氏生有三个女儿,抗战时随陈立夫全家迁往重庆,和陈立夫一家住在一起。那时候,陈立夫正在教育部长任上,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政治能力。陈立夫照料她们的生活,还供翁氏生的三个女儿(即孙禄卿的三个妹妹)读书,一直到她们大学毕业。岳父孙蓉江生前很喜欢陈立夫,好像他早就已经料到,在他死后陈立夫会照料好他的一家人。    
    和陈果夫一样,陈立夫在私生活方面也相当严谨,陈立夫做国民党政府的高官几十年,从来没有寻花问柳,也没有移情别恋过,这在国民党的高级官员中是非常难得的。    
    


第四部分:幸福的婚姻大哥陈果夫的婚姻 1

    陈果夫订婚之后,他的父亲陈其业给他寄了一份定亲茶和几只糕点。陈果夫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订婚的事情,于是只分了一只糕点给一位同学,他把剩下的几只放在柜橱里,偷偷地吃了一个星期。对于这场婚姻,陈果夫开始时并没有太浓厚的兴趣。    
    2。1被称为“赤脚财神”的岳父朱五楼    
    陈果夫所娶的女子名叫朱明,是湖州当地的一位财主的女儿。朱明的父亲名叫朱五楼,为浙江省吴兴县和孚镇荻港人,1861年6月出生。祖上原籍在徽州(今安徽黄山市),因为逃避战乱,才迁到湖州来,以后在荻港定居。朱五楼幼年时家里很穷,少年时他只身一人,赤脚手持一把雨伞,进入上海苏州程家钱庄当学徒,因此曾被老板戏称为“赤脚财神”。程家拥有福康、顺康、福源三大钱庄,为北市钱庄业的首领。在程家钱庄中,朱五楼经过刻苦学习和锻炼,在钱庄业方面逐渐变得非常精通,他有双手快速打算盘的技能,当时人们称他为“飞朱”,由于长期受程家经商的熏陶,很快朱五楼便自立门户,开始了他的金融业生涯,并且很快取得了成功。不久,朱五楼当选为会商处总董事长,1917年,上海钱业会商处改组为上海钱业公会,朱五楼又当选为首任会长,并一直担任这个职务,一直到去世时为止辛亥革命后,陈其美担任沪军都督。为了筹集经费,陈其美曾经向朱五楼提出要提用上海道库银存款。但是,上海道台刘襄孙已经把存款的存折、前任移交清单等送交给上海领事团团长、比利时驻沪领事,自己逃入租界。比利时驻沪领事以西方各国没有承认革命政府为由,拒绝将存折等交给陈其美。陈其美和朱五楼洽商,希望能有一个通融办法。朱五楼则坚持上海钱庄章程的规定“认票不认人”,必须凭折付款。两人在闸北湖州会馆谈判多次,不得要领,陈其美便把朱五楼软禁在湖州会馆。陈其美、朱五楼两人同是湖州人,陈其美的侄子陈果夫是朱五楼的女婿,陈的哥哥是朱五楼在湖州的账户,双方关系一向很好,可是现在为了上海道库银而争吵不休。两天后,经过陈果夫在双方之间奔走,终于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即由中国银行出具借据,向福康等存有库银的钱庄借款,待存折归还都督府后,由都督府凭存折取回中国银行的借据。这场风波过去之后,上海各报对陈其美的评价很高,认为陈能大公无私,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