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中医温病学与非典型肺炎 >

第1章

中医温病学与非典型肺炎-第1章

小说: 中医温病学与非典型肺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医温病学与非典型肺炎

    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晁恩祥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节目。在北京居住的老百姓大多都知道,中日友好医院是“非典”病人投医问药非常集中的地点之一。那今天呢,主持人阿忆就给大家请来了中日友好医院的主任医师晁恩祥教授,他给我们带来的主题讲演是“中医温病学的历史成就与非典型肺炎”。那晁教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们先看一看他的介绍。

    晁恩祥简历:

    晁恩祥,1935年出生在河北唐山。1956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创下百米校运会纪录,至今无人能破。1962年晁恩祥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毕业生分配到内蒙古中蒙医院支边,在那个“一把草药、两根银针”的年代里,他发现内蒙古患呼吸道疾病的人很多。1971年,国家提出攻克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晁恩祥开始系统研究呼吸道疾病,发现这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肺、脾、肾有很大关系。1984年,晁教授从内蒙古调入刚刚组建的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任中医大内科主任。以擅治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而著名。

    看完这个小片子,我还有些疑问想问您,我按照一个追星的娱乐记者的方法来问您吧,尽管您是科学家。您最喜欢的中医的医生是谁呢?只能说一个人。

    晁恩祥:现在的还是过去的?

    主持人:过去的吧。

    晁恩祥:过去的,我还是喜欢张仲景。

    主持人:张仲景,河南人。

    晁恩祥:南阳人。

    主持人:最喜欢的医书呢?

    晁恩祥:医书那就是张仲景著的《伤寒论》还有《金匮要略》。

    主持人:好,那给我们讲一讲,为什么您喜欢他。

    晁恩祥:他最突出的一点,他这(本书)来自实践。这本书编的时候,是经过了一段艰辛的。他家里边当时有二百来口人,后来因为闹伤寒,死的有十之七八,三分之二就不在了。这样的话,他潜心研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这样才完成了他的巨作。那么这本书呢,就为我们以后的中医药学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包括理论基础,包括辨证论治的基础,以及方药的基础。现在他的方药在《方剂学》里头,占的比例也相当大。

    主持人:据说这个《伤寒论》里,关于伤寒的这种条目他写了397条吧?

    晁恩祥:对,113方。

    主持人:具有了这么多关于治伤寒的理论,但是到了我父亲成长的30年代的时候,他还险些死于伤寒病,他那套东西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一个全国医生都看的,然后再出伤寒病了以后,就按这个方法治理,没有这样吗?

    晁恩祥:这伤寒它是这么一个情况,它也是一种外伤于寒,出现一些发烧、发热,这些热病。它这个伤寒从表到里,所以它传变的方法是从表到里的。那么它是从六经传变,是从太阳到阳明、少阳这么来传的,从阳到阴的,它这么一个传变过程,其原因就是伤于风寒这个原因。

    主持人:我还是听不懂,因为我这(方面)知识结构欠缺。

    晁恩祥:因为它这跟温病相鉴别的时候,温病是温邪(所致),那么它得这个病的时候是寒邪(外受),所以这个还是有区别的。

    主持人:还是听不懂,因为我简直太欠缺了,您用温病来解释这个事情,但是我还不知道温病是什么,一会儿我们通过演讲,电视机前的观众就会跟我一样,经过一场扫盲的洗礼。另外,最后有一点,我听别人说,听说以前我们的医学界没有哮喘这个词,是您在做规范中医名词的时候,作的这个贡献。

    晁恩祥:哮喘这个病,在金元时代就有这个名字了,但是中医传统的是把哮喘跟气管炎经常合在一块了。所以,这样的话,就成了一个范围比较大的一个疾病,凡是有痰鸣、有喘息,它都算这里边的。所以,中医在这方面有一些不同的看法。那么根据现在来讲它是一种什么呢?现代医学来讲,它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引起的一种气道反应性高,这么一种疾病,所以它跟那个支气管的炎症的一般细菌性(感染)是不一样的。所以它有过敏,有慢性炎症引起的。但是最终它是调动了引起它气道的反应性增强了,是这么一个(道理)。

    主持人:那我大致听明白了,是不是哮喘这个名词是金元时代就有了,但是把哮喘这个名词概括成一种疾病,从很广泛的这个气管炎里拿出来,去单独对待,是您的功劳。

    晁恩祥:也不能这么说。因为这个病在我们研究过程当中,确实是从整体来看,它跟西医的支气管哮喘是一致的,那么中医里边有这么一种病,它是相对应的,所以这样呢,才把它这么来对应、来认识的。那是我们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疾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的时候,大家讨论定下来的,不能是我一个人作为权威人士。

    主持人:中国的学者就是这么谦虚,就这么追问,他也不承认是自己干的好事。好,那我们大家已经了解了您的性情。下面就由您给我们带来主题讲演,我们洗耳恭听,准备被扫盲。

    晁恩祥:我想最近当前“非典”的状况比较严重,引起全国、全世界的关注。我最近复习了一下《中医学》、《温病学》,结合当前这个疾病,谈一谈自个儿的一些见解和看法。当然这种见解因为这个病都认为是新的,西医认为是个新病,中医也应当说是个新病。所以这样的话,我们来回顾一下或者查阅一下古代的一些论著,还是能够有一些启发的。

    那么,我首先就从中医药学的历史来看,是比较悠久的,是源远流长的,从这个角度来谈谈中医学的这个问题,以便我们很好地了解温病的发展过程。那么说起来这个话题也长了。远古时代,人们生活当中就发现了一些,比如治病的药,治病的一些方法,比如针灸、膏药、药物这些东西。那么这个历史在当时来讲,有这么几个代表人物,这几个代表人物在民间传说当中也还是存在的。一个是神农氏尝百草,一个叫伏羲氏治九针,还一个黄帝,很聪明的一个人,通晓天文地理,这么一个人,后来有一个《黄帝内经》这本书。这《黄帝内经》这本书,实际上不一定就是黄帝做的,而是托名的,托名他还有一个叫歧伯的,这两个人共同搞了《黄帝内经》这本书。这本书有好多中医的基本理论,直到现在还是用得着的,所以这个我们后来称它是四大经典之一;还有就是《伤寒论》刚才讲的,也是我们学医的四部经典之一,《伤寒论》、《金匮要略》,还有就是《神农本草经》,那么这几个有理论的、有药的、有临床的、有临床治疗如何进行辨证、开方、用药的一些书。

    你比如它这个《神农本草经》,过去叫本草,现在叫中药了,中药是相对西药而来的,那么这本草就是说植物这些药。当时的时候,《神农本草经》有植物药,也有动物药,也有矿物药,那么植物药是比较多,所以它叫本草。这本书它分上、中、下三品。那上品,它主要是针对有补养作用的药,这是一个;中品呢,它既有一部分是补养的,还有一部分专门要治病的;还有一种就是下品了,主要是针对疾病的寒、热、虚、实,针对这些东西。比如寒症,那就有一些热药,那热症,有些凉药,对应着来治疗。所以这四部医典,它论述了我们中医当中好多基本的理论和概念。

    我觉得这个首先跟大家说一下,就是中医学源远流长。它不是像其它的一些传统医药那样点点滴滴的。而它在秦汉时候,已经形成了一个很系统的内容,这些内容不断地充实,经过历代各家的努力,后来产生了一些(医学)流派。你比如伤寒派,它成为一个流派了,专门研究《伤寒论》的,并且我们有的老师就是专用《伤寒论》的方子,专用张仲景的方子来看病,这样的大夫也还是有的。所以他对这个研究很细致、很认真,这样算一派。还有一些,你比如在金元时代,有“金元四大家”。这个李东垣,他是个补土派。什么叫补土派呢?他那时候战乱比较多,人们生活比较困难,所以脾胃病特别多,他就专门应用健脾、补脾、补气,这么些方药。

    那还有一种就是,我们要讲的那个温病学派的。因为连年战乱、干旱、贫困、水患,这些都会给广大群众带来很大的痛苦。那么这个之后呢,也会产生一些流行病,一些温病,一些季节病,一些传染性疾病都会随之而来的,所以这样的话呢,又形成一种温病学派。那温病学派,我觉得在临床当中都是很不简单的。他们那些人都是经过了温疫的年代,不断地看到一些温疫的温病,跟病人直接打交道,这么来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提出一些方药。

    那这温病到底它有哪些范围呢?它也有一个范围。那么中医对这个温病,它是从开始,在《内经》里边就有温病这一说,就是温热病,发热的病。到明清的时候它认为这个病有一定的传染性,有一定的季节性,有一定的地域性,便产生了这种温病。比如说春天它容易发生“春温”或者是叫“风温”;比如在秋天的话,它可能燥热比较重,叫“秋燥”;夏天还有“暑湿”,这些都是随着季节的不同而产生的一些这方面的认识。可是到明末、清初那个年代,产生了另外一种疾病,也是温病范围里边的,就是以发热为主的。那么这个发热就发现它有另外一个特点,一般有一定潜伏期,有潜伏期以后,它发热,伴随着也有像流感那个感觉,也可能它像流感,或就是流感,也可能往别的方面发展。咳嗽比较重,或者出现腹泻,或者它出现像霍乱、像天花、像鼠疫,那些都属于温疫的了。那么这些病特点就是传染性比较大。对人来讲,危害也比较大,并且是大范围地流行,大范围地传染。

    我想还要再交代一个就是,这温病跟温疫,刚才我已经提了,有什么区别?但温病它也是有季节性的,它也是有发作性的,它的传染性不是很重。那么这个也是温病,发病的也是一群人,一个地方,但是传染性不太大。那温疫它就有传染性了,并且传染性也还是比较快的,比较严重的,或者急的,这么一个情况。我想这个区别可以说是很明显的。温疫这个病它可以是从温热开始,到完了以后还是温热而终,就是整个贯穿发热这个热象,所以在临床当中,也是有它独特的一个特点,并且发作的病人都差不多,所以这个都属于温疫。并且这温疫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从口鼻而入,它不是说是外边受凉了就发病了,属于伤寒那样的,不是这样的。所以这也是跟伤寒的区别,也是跟一般温病的区别。这类温疫所以在临床当中它就表现是有“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这个特点。

    我想还有一个问题简单提一下。《温病学》里头,有一个中国人种人痘,现在是种牛痘,这个种牛痘怎么来的?是从咱们中国这个种人痘上启发出来的。当时的时候天花发生,还不是一个年代,还有一个皇上得过这个天花。

    主持人:说是同治皇帝。

    晁恩祥:对,他那时候就起那个发瘢呀、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