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好心情 >

第39章

好心情-第39章

小说: 好心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其他任何人,我做的相当好,甚至做得更好……戴维,你会想到你能从我这里听到这么一种结果吗?”    
      图表12…3 “独处是一种咒语。”相反的论证:独处的好处。    
      1 独处给人一种机会,让他知道自己事实上在想什么,感受什么,知道什么。    
      2 独处给人一种机会去尝试所有的新事情,这种事情在他是一个家庭一员是夫妻一方时很难尝试的。    
      3 独处迫使你增强你的个人力量。    
      4 独处能够使你不找借口来为自己推卸责任。    
      5 作为一个女人,独处要比和一个不合适的男人在一起要好的多。对于男人来说,情况也是一样。    
      6 作为一个女人,独处可以使你有机会全面的发展自己,而不必成为男人的尾巴。    
      7 作为一个女人,独处可以使你更好的理解女人在不同情况下所遇到的问题。这有助于你学会更支持其他女人,并与她们建立更为有意义的关系。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男人,同样有利于他们理解他们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8 作为一个女人,独处可以向女人表明即便是她以后与男人生活在一起,她也不必总是担心他离开她,或者他死掉。她知道她可以独自一人生活,并有能力自己寻找快乐;所以这种关系可以是一种相互平衡的关系,而不是一种相互依赖和相互要求的关系。    
      双表法尤其有利于你克服你所面临的让你感到害怕的消极想法。比如,有一位有一个孩子而又离了婚的妇女老在想着自杀,因为她的爱人——一位已经结婚的男人——已经伤害了她。她有一种强烈的消极自我形象,不相信她能够保持一种向前看的关系。她相信她永远是一个被拒绝的人,她永远会是一个孤独者。在她的日记中,当她考虑自杀问题时,她写下了以下的想法:    
      我床上空着的地方在无声地嘲笑我。我独自一人,独自一人——这是我最大的恐惧,我最可怕的命运和现实。我是一个独身的妇女,在我看来这意味着我什么也不是。我思考的逻辑带该是这样的:    
      1 如果我很可爱,很吸引人,那现在我身边就会有一个男人。    
      2 我身边没有男人。    
      3 所以我不可爱,也不吸引人。    
      4 所以我的生活没有意义。    
      她在日记中继续追问自己:“为什么我需要一个男人?一个男人会解决我所有的问题。他会照顾我。他会给我生活一个方向。最重要的是,他会给我一个每天早上起床的理由。而现在我每天都蒙着头,陷入一种遗忘状态。”    
      随后她用双表法来挑战头脑中让自己难受的想法。她在左边一栏写上“谴责对依赖性自我”,在右边一栏写上“反论证独立自我”。然后他与自己展开了对话,以搞清真理事实上是什么样的(见图表12—4)。    
      在写下这些东西后,她决定每天早上读上一读,以激励她起床。她在日记中写下了下边这段东西:    
      我已经明白在想要什么东西和需要什么东西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想要一个男人,但是我不再认为只有有了一个男人才能活。通过与内在自我进行更现实的对话,通过看到自己的长处,通过列表和阅读我已经记下来的东西,我逐渐开始有了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即将发生的事情。我对待自己就像对待一个昔日善良而又富有同情心的心爱的朋友一样,我能充分容忍其缺点,欣赏其优点。现在,我不会再把困难看作是降临在自己身上的瘟疫一样,而是看作一种锻炼我所学到的技巧的机会,看作是挑战我消极思想的机会,看作是增强我的力量,提高我的自信,提高我处理生活的能力的机会。    
      图表12—4    
      谴责对依赖性自我    
      1 我需要一个男人。    
      2 因为我自己不能处理。    
      3 很好。但是我孤独。    
      4 没错,但是他们没价值。    
      5 不过人们会认为没有男人想我。    
      6 我认为没有男人我什么也不是。    
      7 事实上没什么。每一件重要的事情都得我自己做。    
      8 我想我不需要一个男人。我只是想要一个。    
      反论证独立自我    
      1 为什么你需要一个男人?    
      2 到目前为止你处理生活中的事情了吗?    
      3 没错,不过你又有孩子又有朋友,与他们在一起你也很快乐。    
      4 他们没价值是因为你让他们没价值。    
      5 人们该想什么就会想什么。重要的是你在想什么。只有你自己的思想和新年能够影响你的情绪。    
      6 你完成过什么你自己不能完成,只能和男人一起完成的事情?    
      7 那么为什么你需要男人?    
      8 想要一件东西没错。只是不要让这件东西重要到没有它生活就失去了意义的地步。    
    


障碍和个人成长4。你的工作不等于你的价值(1)

      导致你焦虑和抑郁的第三个无声假设是:“我作为人的价值是与我生活中已取得的成就成比例的。”这种态度是西方文化和新教工作伦理的核心。它听起来非常纯洁。事实上,它却是自挫性的,相当不准确的和有害的。    
      前边几章所描述的外科医生尼得最近有一个星期天晚上在家里给我打电话。他整个周末都感到恐慌。他的烦恼源于他计划参加第十二次大学同学聚会(他毕业于常春藤联合会中的一所名牌大学)。他已被邀请向同学会提供校友通讯地址。为什么尼得处于这样一种忧惧状态呢?他很关心在这次大聚会上他会遇到一些比他成就大的同学。他解释为什么说这件事这么可怕:“这就意味着我是一个失败者。”    
      尼得过于关注自己的成就,这在男人们中间尤其普遍。尽管女人们也难免关心职业,她们却更可能会为失去爱和失去赞赏而抑郁。相反,男人们则特别敏感地关注于职业的失败,因为他们从孩提时代起就被灌输了其价值基于其成就的看法。    
      改变一个人价值的第一步是看一看它更有利还是更不利。要明白,通过你的成就并不能真正帮助你衡量你的价值,不过这是改变你生活哲学的最关键的第一步。我们可以从一种实用的成本收益分析开始。    
      很显然,把你的成就与你的自尊联系起来有很多优点。首先,当你取得某些成就时,你可以说“我很不错”并且感觉良好。比如,如果你赢了一场高尔夫球赛,你可以轻拍自己,有一丝自鸣得意之感,并感到比你的同伴优越,因为他在他最后一洞时输了一杆。当你和朋友跑步,他先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时,你就会有些骄傲,并对你自己说:“他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家伙,不过我更好!”当你在工作上完成了一件大事情时,你会说:“我今天挺出活。我干得不错。老板肯定很高兴,我很尊敬我自己。”尤其重要的是,你的工作伦理允许你觉得自己赢得了个人价值,并有权利感到快乐。    
      这种信仰体系或许特别能激励你去工作。你或许会在职业上付出极大的努力,因为你相信这将给你额外的价值,你会因此而觉得自己是一个更受人欢迎的人。你可以避免“平均化”的恐惧。概括地说,你会努力工作,务求必赢,当你赢了后,你会更喜欢自己。    
      我们不妨再看一看事情的另一面。你的哲学“价值等同于成就”的缺点是什么?首先,如果你的生意或职业进展良好,你或许会全神贯注于这些事情,你或许会不经意地切断了其它会让你感到快乐和满意的事情,因为你从早到晚都在忙于手头的事情。你越来越会成为一个工作狂,会更加极端地希望有成就,因为一步跟不上,你就会陷入内在的空虚和失望。一旦没有成就,你就会感到没有价值和烦躁。因为你的自尊和自我满足感没有别的基础。    
      假定遇到像疾病、生意失算、退休或其它你所不能控制的因素,你就会发现你一段时期内不能像原来那样有成就。这时,你就有可能陷入严重的抑郁,因为你相信你成就少就意味着你不好。你会觉得自己像一个易拉罐,用完了,也该扔了。你自尊缺乏到了极点,甚至会让你有一种自杀企图,最终你的价值完全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你希望这样吗?你需要这样吗?    
      可能还会付出另外的代价。如果你的家人深受你漠不关心之苦,他们就会产生怨恨情绪。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他们可能隐忍不发,但是迟早你会付出代价的。你的妻子除了事,准备和你谈离婚,你十四岁的孩子由于行窃而被捕。当你试图和他谈话时,他会斥责你:“这些年你都到哪儿去了,爸爸?”即便是你没遇到这么不幸的事情,你依然有一个极大的缺点——缺乏真正的自尊。    
      我最近一直在治疗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他声称在这一行他是世界上赚钱最多的人。但是他却深受害怕和焦虑之苦。如果他从塔尖落下来会是什么样?如果他不开罗斯—罗伊斯白云而开一辆雪弗利又怎么样?这将难以忍受。他还能活吗?他还爱他自己吗?如果没有了魅力和荣耀他不知道他能否发现快乐。他的神经老是处在崩溃的边缘,因为他无法回答这些问题。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如果你彻底失败了,你还尊敬你自己,热爱你自己吗?    
      和其它瘾一样,你发现你需要越来越多剂“向上的”东西以便能变“高”。这种容忍现象在海洛因、“速度”(安非他明)、酒精和安眠药那里能够发生。在财富、名声和成功那里也可以发生。为什么?或许是因为一旦你取得了某种程度的成功,你就会下意识地设置越来越高的期望。激动很快会过去。为什么这种气氛不延续下去呢?为什么你老是需要的越来越多呢?答案是很明显的:成功并不保证快乐。二者不是同一的,并不具有因果关联。所以你就停止追逐幻想了吧。由于是你的思想而不是你的成功才是控制你情绪的关键,所以胜利的颤抖很快就会过去。过去的成就就像一顶老帽子——当你盯着你的战利品时,你会很悲伤地感到烦躁和空虚。    
      如果你不知道快乐并不依赖于也不紧紧伴随着成功的话,你就可能会更加努力工作来捕捉曾经有过的达到顶峰时的感觉。这正是你有工作瘾的基础。    
      许多人到了中年或晚年由于幻想破灭开始寻求指导或治疗。最终,你可能也得面临这些问题:我的生活是为了什么?我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你或许相信你的成功会让你充满价值,但是期望的回报却似乎是难以捉摸的,完全不在你的控制范围之内。    
      在阅读上述这段文字时,你或许会认为有成功瘾的缺点要大于其优点。但是你或许依然相信成就高者价值大这一点依然是正确的——大子弹似乎总是“特别的”。你或许会相信,快乐,以及其他人的尊敬主要的还是来源于成就。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要想一想这样一个事实,大部分人并没有获得最伟大的成就,但是大部分人依然快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