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菊花台 >

第13章

菊花台-第13章

小说: 菊花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鉴容摆手微笑:“各位不必拘礼。我对于谈议的事情,兴致也不浅。”说罢,他靠在一张椅子上,和蔼可亲地问道,“谁是欧阳昌图?” 
  欧阳昌图要下拜。华鉴容示意左右阻挡:“不用了。我脱了官服,和你都是圣上的子民。你们湖南出的建议有实效,我会上奏圣上。今天我带了我府中二十个人来,与各位才俊会面。” 
  接下去的一个时辰,华鉴容参与吟咏嬉笑,满座人都很自在愉快。之前那位清秀少年坐到我的身边,对我说道:“到底是太尉,虽然样子随便,气派和高雅犹存。”口吻居然充满仰慕尊崇。 
  我有点不高兴,我脱了龙袍,就没有人以为我像个皇帝?赵静之在一旁研究我的神色,忍俊不禁。华鉴容说话的时候,只是掠过这边角落,好像根本没有看见我。 
  却听欧阳昌图说:“太尉大人,小人有一个不情之请,能否请大人为我们的乡谊会题写条幅?” 
  华鉴容桃花眼一眯,道:“有何不可?不过,我要找人磨墨才行。”他一说,就有一位红衣少女跑上楼来,手里还捧着一个玉箱子。那少女十八九岁,神态却童稚可爱。红罗衣配着吹弹可破的肌肤,可人而秀美,正是我曾见过的小鸥。 
  她娇笑道:“大人,预备好了。” 
  小鸥把玉箱中的文房四宝取出,细心地给华鉴容磨起墨来,不一会儿便墨香满室。华鉴容不慌不忙地看着大家,一直等到小鸥抬头道:“大人,行了。”才起身握笔。小鸥旁若无人,也不给华鉴容用镇石,自己用手臂压住宣纸。众人都集中着看华鉴容所题何字。只有她,美滋滋地朝着华鉴容的侧脸瞧个没完。 
  我看不下去,拉着赵静之下了楼。到了外面,赵静之道:“太尉真乃丘壑独存。” 
  我不说话,静之又道:“刚才你和我下楼的时候,我看了上句的题字。” 
  “是什么?”我没声好气地问 
  静之徐徐说道:“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华鉴容独自一个人站着我背后补充。 
  “赵先生,你们打算去哪里?”他问。 
  赵静之谦和地说道:“想去秦淮河边走走。” 
  华鉴容嘴角一勾:“十里秦淮,桨声灯影,只是红袖招客,倒怕少些雅趣。” 
  赵静之仅付之一笑,毫不反驳。 
  我却道:“太尉公说这话,真是可笑。都是女子,红袖招客与红袖添墨,有何区别?大人自己心里有俗,才会觉得他人俗。” 
  华鉴容在大庭广众的闹市,居然握起我的手,道:“好啦,我俗。但是邀你泛舟莫愁湖,也不是俗到无可救药了吧。赵先生也去吧。” 
  赵静之退了一步,婉言道:“谢谢。我是北方人,不惯乘舟,唯恐头晕。今天且容我告退,留着肚子去吃几个金陵肉粽吧。” 
  华鉴容也不挽留,忙道:“也好,也好。” 
  望着赵静之的背影,他朗声说道:“这个人——相当有趣。” 
  我抢白他:“你才发现吗?你对远薰视若无人,对静之倒刮目相看。” 
  华鉴容回答:“他不同。周远薰……恐怕是心比天高。” 
  月上柳梢头,华鉴容拉着我往莫愁湖畔走去。 
  风清月白,莫愁湖的逶迤绿水,恰似一片琼田。 
  画船悠悠,笙歌处处随。 
  我刚才被夫子庙的游人挤得够呛,华鉴容在旁一边殷勤给我打扇,一边掏出手巾给我擦汗。我要回避,他却仍然扣住我的手,小心翼翼地抹过了我的脸庞。 
  “你是女人,倒从来不爱花啊粉啊的……”华鉴容笑了笑,带我上了湖心亭边上的一只小舟。 
  我静坐船上,诧异地问:“船家呢?” 
  华鉴容却挽起袖子,笑眯眯地说道:“我就是。” 
  轻舟划水,远处传来女子的吟唱:“河东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莫愁,是我朝女子常用的名字。只是,身为女人,终究是要嫁人生子,之后万种烦恼,皆由此生。譬如我,嫁了览那样的郎君,育有竹珈那样的娇儿,又怎可“莫愁”?我思索着,心下莫名酸楚。 
  夜色撩人,萤火闪烁于半开的菡萏之间。华鉴容停下来,坐到我的对面,忽然道:“之所以不要舟子,是因为你我同舟,绝对容不下第三个人。” 
  我看着他的黑眼明亮如火,心里一跳,倒对不上话。 
  华鉴容从舱内取出了一个酒壶,一盘粽子。玉壶莹洁,粽子小巧,分外可爱。给我们俩一人斟了小半杯,说道:“这是雄黄酒,喝了驱邪的。” 
  我笑了:“你总不见得就想和我对月饮酒吧 。” 
  华鉴容低着头,光艳的脸上带着狐狸般狡猾而惑人的笑:“我倒想这样……人在舟中便是仙,可惜……你愿意吗?” 
  我温柔一笑:“为什么不?只是好比顾恺之吃甘蔗先吃尾巴——我喜欢渐入佳境。你先谈烦人的事,把雅趣放到后面吧。” 
  华鉴容大概没有料到我会如此回答,白皙的脸上泛起淡淡的红潮。 
  我问到:“湖南考生的条陈说了什么?” 
  华鉴容正色道:“他们的意思很明白,若要久长,徐而图之。苛政猛于虎,虽治贪官,法度不可过苛。” 
  我叹息说:“我们的革新也的确性急了些,一时间很多法令都无法贯穿。官员中分为三种人,第一种利用职务,适当取些外快补充官饷,维持自己阶层的生活,其行为和儒家道德情趣也并不相悖;第二种搜刮自肥,穷凶极恶;第三种自负清高,一芥不苟取他人。第一种人,是最大多数的。如果这些人也成为改革的矛头,帝国的根基都会动摇。第二种人,声名狼藉,我们这几个月已经捕杀大半,所存的不过是漏网之徒。第三种人,虽是清官,但也并不应提倡。所以,对国内文官的改革,目前还是应该转为树立科举的威信。士族子弟,崇尚清显,那么就让他们去做秘书郎之类的清官好了。浊官事杂,为大部分士族所不齿,实则掌握钱粮实务,我们就可将出身低微的人们放到这些位置上去。如此五年,就大概有了一个规模。到那时,你我就会轻松很多。” 
  华鉴容点头道:“国家安定,也不该计较对一人一事的公允。为了多数人的利益,牺牲小部分人,总是理所当然的。你要是可以宽心,我也就高枕无忧。” 
  我又道:“关于考绩,目前的制度恐怕还是顾不周全。” 
  华鉴容回答:“全国有七百多个县,监察院只可能在大节目上斟酌一二。即使能够考察得具体,那么按照革新的人伦标准,几个合格?斥退大量官员反而会使人寒心。所以,你就装些糊涂也好。” 
  “鉴容啊。”我叫他一声。 
  “我在呢。”华鉴容应道。 
  “你不怪我吗?仔细想来,好像是我把你推到了这座冰川上。你本来是大贵族,风流的典范,年轻贵族都视你为领袖。这样一来……我们得罪许多人。你也许要惹上骂名,其实却是因为我的执意。” 
  华鉴容一笑:“说这话没意思,虽然你是皇帝。我当然不怪你,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哪一回怪过你?难不成因为一场风云变革,我就转性情了?而且,你有没有想过,对于你的改革,我好像也是一个得利者。正如以前你所说的,我现在是第一执政。机会永远和风险相伴,这个道理我是明白的。我觉得暴风骤雨过后,对国内的士族采取一些安抚非常必要。倒是军事上的革新,必须要快,要赶在南北战争之前。我算想通了,这些才子们上书,说得虽好,到底还是书生气。官场远比他们在书本上读到的要残酷……但我也不能驳他们一片热心。我这样买名声,谋私利,陛下你不怪我才好呢。” 
  华鉴容望着岸边的芳草长堤,忽然显得很疲惫。几条小船从我们的近旁划过,笑声管弦声不断。我也知道他劳神,但没有我们的辛苦,俗世的男女怎么可以享受闲情逸致?我唤他:“你还记得我们俩小时候跟着父皇母后泛舟太液池么?” 
  华鉴容笑靥灿烂:“当然记得。他们在船头赋诗,你靠在我的膝头,让我剥莲子给你吃。 ” 
  “对。”我忍不住笑了,“但是,你不肯让我多吃。因为莲子性寒,你怕我吃坏了肚子。” 
  华鉴容接道:“你一耍脾气,我就没辙,只好让你吃个够。结果你果然闹肚子了,我让母亲好一顿罚……” 
  我摇头不语,难为他记得清楚。我笑盈盈地拿起酒杯:“这一杯敬你,太尉大人,你辛苦了。” 
  华鉴容一干而尽,接着就望着我发呆,好像脑海中仍充斥着久远的回忆。 
  碧山晚云下,鸥鹭闲眠,华鉴容分外沉默。最后我开口:“我们,该回去了。” 
  华鉴容走到船头,摇起桨来,才打趣道:“同舟共济。我一个人在出力呢。” 
  “你瞎说,我一直在你身边,我说过的。”我凑近他,和他一同坐在船头。黑与白的衣衫混合在一起。 
  我把剥好的小粽子拿在手上,凑到华鉴容的嘴旁:“谢谢你,带我来莫愁湖。” 
  华鉴容乖乖地咬了一口。我笑出声来:“阿福喂鱼喽!鱼儿,鱼儿,再吃一口。” 
  这条“金鱼”果然又吃了一口,我们孩子一样说笑着,回到岸边。 
  六月到来的时候,我带着宫人们到栖霞山下的避暑山庄“华林园”歇夏。我已多年没有来过,但看见万千翠竹,飞瀑甘泉,还是感觉心旷神怡。 
  虽然到了这里,我的政治班子仍然照常运作。建康城里每一个变化,都在我的掌握之中。之所以选择在今年到这里来,也是借此向那些因为改革而寝食难安的人们表示,我除了是一个有强硬手段的帝王,也是一个追求世俗生活乐趣的普通女人。 
  西域的使节送了一匹来自大食国的 
  宝马,我带着亲信们前去观看。周远薰好奇地说道:“这匹马姿态真是高雅。” 
  我鼓励远薰:“你不妨试试。” 
  “我火候可不到家。” 
  赵静之抚摸着马的鬃毛,表情很是欣喜。我问:“这马如何?” 
  赵静之赞叹道:“好马,波斯马虽然并非纯血,但耐力最佳。” 
  那个远国使节一头红色卷发,汉语说得很是流利。我笑着问他:“这次你来南朝,觉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使节微微一笑,深褐色的眼睛显得机警而悠远:“小臣见过不少人物,但对太尉华大人印象最深。我一生当中,从未见过容貌更美好的人。大人离开时候,我的僚属无不延首目送。他神情高澈,不刻意讲求庄严而使人自然起了敬意。如果把人比作宝剑,他可以说是陛下的‘干将’。” 
  我很赞赏这个使节的辞令,随手一指赵静之,问道:“那此人如何?” 
  使节看了赵静之很久,笑道:“云中白鹤。尘世外的人物,不可测。” 
  晚宴上,周远薰踏着鼓点,跳了一曲西域的舞蹈。月光下,他如醉一般手持一只夜光杯,翻飞腾跃,舞姿曼妙,但从始至终,杯中之酒没有洒出一滴。 
  那外国使节拍手叫好,我正想听他品评周远薰,周远薰已经回到了我的身边。 
  “那匹马,是要赐给太尉公吗?”周远薰问我, 
  “不会。太尉很奇怪,恋旧。他一直喜欢自己的那匹老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