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花六照 作者:梁羽生-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鲜便宜,当然因为它是海港的关系。就全世界范围来说,朴茨茅斯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海港,从一四九五年开始建成第一个船坞算起,至今已有将近五百年的历史了。其后,它更变成英国最著名的军港,两次世界大战,英国的海军总部就是设在朴茨茅斯的。它的南湾海旁大道,不知有多少公里,步行大约要两小时。南湾尽头,有一堡垒,有古炮陈列。据说鸦片战争的时候,英国的战舰就是从这里开出去的。陈列的古炮就是当年的大炮。在南湾,有纪念英国历史上若干个对外重大战役阵亡将士的纪念碑,鸦片战争也包括在内。不过,这也是属于〃俱往矣〃的〃历史〃了。随着大英帝国的没落,中英之间的新友谊也早已在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就我在朴茨茅斯住的这段时间来说,我倒是觉得它的〃人情味〃比英国别的地方更浓的。
旅游记趣
不过也还有值得一谈的历史,在朴茨茅斯,有一艘全世界船龄最长的军舰〃胜利〃号(Hms Victory),它是英国人引以为荣的名舰,是大不列颠帝国黄金时代海上霸权的标志。旅游册子是这样介绍这艘名舰的:The best known and best loved ship in Britain is Hms Victory。She is also the longest?serving ship in the world。意译为〃胜利号军舰是在英国知名度最高和最得人爱的一条船,也是在全世界服役年龄最长的船〃。英国人对它的感情之深,于兹可见。它是在一七六五年建成,下水,在十八世纪后期的英法之战中,曾经充当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Nelson)的旗舰。当时拿破仑称雄欧陆,已威胁到英国的生存。一八○五年,纳尔逊驾〃胜利〃号旗舰从朴茨茅斯出发,在西班牙海岸附近的特拉法加(Trafalgar)海面,打败了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这才挽回国运,令得大英帝国能够继续保持海上的霸权。但纳尔逊却也在那次战役中牺牲了。
〃胜利〃号现在还是属于英国海军总部编制的舰只,不过,它早已不作战舰使用了,目前它是供给游客观光的〃名舰〃,是到朴城旅游的主要节目之一。在停泊这艘〃名舰〃附近的岸上,还建有纳尔逊展览馆。
说来有趣,这艘名舰不过三千五百吨,有〃土炮〃一百零四门,当时船上官兵共八百五十人。但不要忘记,当时是一八○五年,距今一百七十五年,在当时这已经是第一流的战舰了。
更有趣的是展览馆中的陈列品,陈列最多的是纳尔逊情妇汉密尔顿夫人(Lady Hamilton)的情书、画像和遗物,但正牌纳尔逊夫人的照片却一张都找不到。有同游的太太说,英国人是怎样搞的,竟然让姘头压倒了元配!我倒觉得这是英国人实事求是的作风,纳威尔逊一生影响最大的女人,毕竟是汉密尔顿夫人而不是他的〃元配〃。记得四十年代有一部电影(港译《战魂鹃血》)就是写他们恋爱故事的。汉密尔顿夫人的丈夫是当时英国驻意大利的公使,她和纳尔逊有私情在先,和丈夫离婚在后,她和纳尔逊生有一个女儿,但终其一生,只是〃外室〃地位。
一九八○年九月
〃买嘢〃和〃睇嘢〃
往外地旅游的人,大概可分为两派:〃买嘢派〃和〃睇嘢派〃。
当然这样的〃二分法〃,并不是说〃买嘢〃的就不〃睇嘢〃,〃睇嘢〃的就不〃买嘢〃,而是以哪一方面为主的意思。有的人是宁愿逛百货商场而放弃游览名胜风景的。
假如是单独旅游的话,当然可以随自己的意思,自由支配〃买嘢〃和〃睇嘢〃的时间,但假如是参加旅行团的话,这两者就经常会发生〃矛盾〃了。
去年我曾参加一个旅行团到欧洲旅行,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
到巴黎的第二天,我们在游了艾菲尔铁塔、圣母院、凯旋门、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道之后,跟着的节目是参观卢浮宫,时间大概已经是下午三时了。
卢浮宫是法国的艺术宝库,其中的名画之多,在世界范围来说,也是有数的。我对卢浮宫是向往已久的了,心里在想:还有三个小时时间(旅程安排下午六时要回到旅馆),虽然恐怕仍是难免有跑马看花之感,也总可以一饱眼福了。哪知心念未已,领队(Tourist
Guide;随团照料团友和安排旅程的旅行社人员,虽然兼任导游,但又不是纯粹的导游。到了某一个国家的某一个特别地方,如罗马的斗兽场、梵蒂冈、伦敦珍藏皇室珠宝的伦敦城堡等地,还要另外请当地的专业导游,因此我只能姑名为领队)已在宣布:〃请你们掌握好时间,给你们半小时,就要回到车上。过时不候!〃
包括我在内的〃睇嘢派〃当然大加抗议:〃什么?参观卢浮宫只有半小时,这怎么够?〃
〃先生,我们的安排是照顾大多数人的,游了卢浮宫还有别的节目呢。〃时间是早已限定的,领队拒绝〃睇嘢派〃的抗议,铁价不二。
我们这一团,女士比先生多,太太们多数是〃买嘢派〃,但并未经过举手表决,究竟哪一派多,还是未知数。但领队是坚决站在〃买嘢派〃这一边的,再〃嘈〃下去,〃睇嘢派〃只有更加〃蚀底〃,只好乖乖从命了。
哪知情况之〃糟〃更有甚于我们的估计,卢浮宫除了星期天不用买票外,其他日子必须买票才能进去。也不知是否那天的游客特别多,一看乖乖不得了,买票处的长龙直排到外面的走廊。
好不容易,大概轮了二十分钟,我们这班〃睇嘢派〃才买到票。事前有〃好心人〃指点,卢浮宫最出名的一幅画是《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名画挂在三楼,他怕我们找不到,再加指点:〃你看最多人挤在那一幅画下面的,一定就是《蒙娜丽莎的微笑》了。〃
于是我们以火箭式速度冲上三楼,挤在人丛中伸长颈看一看《蒙娜丽莎的微笑》,马上就要离开,回到车上,刚好是半小时。《蒙娜丽莎的微笑》究竟如何〃神秘〃,美在什么地方,谁也说不清,只好买一份复印品,回去再仔细欣赏了。
下集续演,旅游车开到一间香水店门前,领队宣布:〃这间香水店是巴黎最出名的香水店,你们可以在这里两个半小时,从容选择你们喜爱的香水!〃
我们早已知道所谓别的〃节目〃就是〃买嘢〃,但想不到的是在领队心目中,香水店的〃价值〃竟然等于卢浮宫的五倍!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佛罗伦萨是中世纪文艺复兴的胜地,同时又以产皮革著名。我们从威尼斯往罗马那天经过佛罗伦萨,在那里进午餐,别的什么也不参观,只参观了一间皮革厂,用了两小时。三天后我们从罗马往日内瓦,又经过佛罗伦萨,这次在那里住了一晚,有半天游览时间,结果又用了两个小时〃参观〃皮革厂,而且和上次〃参观〃的是同一间皮革厂。所谓〃参观〃当然又只是〃买嘢〃而已。我和几位〃睇嘢派〃朋友抽时间去参观该市的天主教堂,教堂有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画的壁画,但要从侧边螺旋形的楼梯到教堂顶层才看得清楚天花板上的壁画,爬楼梯爬到气喘如牛,匆匆一瞥,又得赶上车了。
或许我是〃睇嘢派〃吧,我总觉得旅游应该以〃睇嘢〃为主。折中的办法是,每天留一些时间给〃买嘢派〃,如规定参观节目在下午五时以前结束,剩下来的时间,〃买嘢派〃可以请导游陪他们去〃买嘢〃,以不侵占〃睇嘢〃的时间为原则,这样就不至于发生冲突了。
己辑 棋人棋事
围棋的传统风格
围棋创始于中国,但自清代中叶以后,逐渐衰落,反不及日本的盛行了。这一现象,在解放之后,才开始有所转变。以现在的发展速度来看,相信在不久将来,可以追得上日本的水平。
近代的日本围棋,在布局方面有很大贡献。但中国围棋却有个优良的传统,那就是〃扭杀力〃特强。有人认为,假如日本今日的九段,如坂田、藤泽等人,和我国清初的高手范西屏、施襄夏等人对局,在布局方面,他们可能占优;中局扭杀,则一定是范、施占胜。结果胜负如何,恐怕还是难以断定。
看中国的围棋古谱也比看近代日本的棋谱〃过瘾〃。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围棋名手的传统作风都是不大拘泥于胜负,在对局时总是竭尽心智,着着迫紧,步步争先。〃初盘〃(等于中国象棋术语〃开局〃)就展开激烈战斗,直至终局。双方〃搏杀〃之烈,在日本高手对局中是比较少见的。
我国清初几个大国手,如黄龙士、徐星友、范西屏、施襄夏等人,在紧要的对杀开头,可以算到四十着以后。但由于双方都过于凶猛,不愿避重就轻,舍难求易,所以在双方拼命争持之下,大国手有时也不免弄到大败。据我个人的意见,对杀时算路的精确,清初高手强于日本现代高手;但转换战术的奥妙,则是日本的现代高手高明。
日本的围棋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尤其是在唐代,日本派遣许多留学生、〃学问僧〃来华,从各方面学习中国文化,围棋也是其中之一。
但日本围棋虽是以中国为师,到了德川幕府时期(一六○三
一八六七),棋风的发展已与中国不同。日本棋手认为,下棋的最高要求便是取胜,只要能胜,不论什么下法都好。日本的几个棋圣,如秀策、秀荣,都可以代表这个精神,他们下棋时稳扎稳打,每一子都尽可能下〃本手〃(围棋术语,相当于中国象棋的〃官着〃),不无故挑起危险和复杂的战斗。所以往往胜负之数甚微,一般都在二三子左右。这个战略观念可说是〃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讲究谨慎、细微。日本现代围棋理论家岛村俊宏九段有句名言道:〃棋者,忍之道也。〃充分说明了这种棋风。
日本现任〃本因坊〃坂田也是承继了他们本国传统的,每一局棋都着意求胜,以至缺乏创造性的新着,为他们本国的棋评家诟病。有一次他持黑棋胜了吴清源,但吴之大胆创立新着,却不能不令他衷心佩服,就是一个例子。
中国的国手陈祖德也是承继了传统的。他战胜日本岩田九段那一局,在棋盘左边二角和边上下了三个黑棋,一看就是继承我国〃扭杀〃的传统。
中日围棋风格各有特点,弈虽小道,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文化交流和相互促进的好处呢。
一九七三年八月
迷上围棋的名人
围棋古称〃木野狐〃,因为棋盘木制,意即它像狐狸精一样迷人。历史上著名的围棋迷可也真不少。
第一个见之正史的名人棋迷是曹操,陈寿的《三国志》曾记他和当时的名棋手王九真对局。〃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也是大棋迷,他看人下棋,可以把棋局搞乱,再摆出来,一子不差,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复局〃。但现在的复局是有记录的,王粲只凭记忆复局,记忆力可谓惊人!
晋朝士大夫尚清谈,尤嗜围棋,以王导、谢安为首的〃王谢世家〃就是极力提倡围棋的。淝水之战,谢安是东晋的柄国大臣,捷报传来,他还在和客人下棋,不动声色。姑不论他是否〃作状〃,他对围棋之迷的程度,是不在曹操之下的。
宋太宗赵匡胤也是一名围棋迷,曾与名棋手贾元下棋,贾不敢赢皇帝,但又不想输,结果把全局都下成〃各活〃(在棋盘上一块地方中,两方互缠,谁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