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的最后一战-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好吧!给凭祥旅长打个电话,其他任何人都不要告诉!”许司令员同意了我的建议。
离开许司令员的住处,我直接给凭祥旅边贵祥旅长打了电话,叫他亲自准备两辆空车,在凭祥火车站等候,不要带人。我事先计算好了火车运行时间,只要火车一到,他带的汽车也到了,顶多早到那么三五分钟。电话中我没说许司令员要上金鸡山,只说我要上。边旅长很精明,我这么一说,他也就估计八九不离十了,很干脆地回答说:“好!坚决执行,按时到。”
这一天早晨6时许,我们乘专用车从南宁出发,随许司令员前往的,除我之外,还有管理局陈良顺副科长、作战部龚谷成副科长、许司令员的秘书、护士、警卫员一共6人。
火车正点到达凭祥,边贵祥已等候在车站。见面后,我把他介绍给许司令员,许司令员跟他握了握手。边旅长问我:“山上是否派点部队警戒?”我考虑山上已有空军的一个雷达站、一个炮兵观察所、凭祥旅一个步兵连,就对他说:“不要派部队了,动静越小越好。”
登金鸡山看同登的价值
1979年1月中旬的一天,朝阳刚刚爬上山颠,两辆军用吉普车急驶在峰峦叠嶂的广西边境。后边一辆车子前座上,坐着一位两鬓斑白、脚登布鞋的老军人,他两手抓着扶手,腰杆挺里,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前方。这就是沙场老将许世友。
凭祥火车站距金鸡山有20多公里,车子沿着崎岖的山路行驶40多分钟,就上了金鸡山。金鸡山海拔593米,位于友谊关西侧,扼同登至凭祥的交通要道,距边界线500米左右,山形似一只雄鸡昂首鸣啼,故名金鸡山。山顶上有3座砖结构的古炮台,分别叫镇南、镇中、镇北,据说是我国清代抗法英雄冯子材所建。90多年前,这里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战。当时70高龄的清军将领冯子材,率部英勇抗击入侵我国的法国侵略军,歼敌2000多人,取得了抗法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我给许司令员选的第一个观察点是位于金鸡山南侧突出部的南炮台。这里离敌前沿最近处只有300多米,可以看到敌人阵地上的铁丝网、暗堡机枪射孔和堑壕,在堑壕里游动的敌哨兵隐约可见。
许司令员来到南炮台,环视一周,连声说道:“这个点很好,很开阔,看得很清楚。”那天是晴天,能见度也比较好。举目往南眺望,可以看到位于一个凹部的同登及其周围的5个大小不等的高地。再往东南,是海拔811米的扣考山和800米的扣马山。这两座山就象谅山的两扇大门,只要首先予以攻占,谅山之敌就成了网中之鱼。透过两山之间的低凹地区往南看,是黑压压的一片山,谅山市坐落其间。
我向许司令员介绍了地形情况,敌军的布置和我们的作战方案。许世友边看边说:“这个方向的地形对我们很有利,拿下同登等于一枪杀两眼。”简明的一句话,生动形象,寓意深刻,高度概括了攻打同登的重要意义:在打高平时,可以起到牵制谅山方向敌人的作用;打谅山时,可以作为前进阵地。在南炮台,许司令员看得很高兴,不时地对着地图问一些问题。看了近半个小时,我估计许司令员看得差不多了,就对他说:“这个点就看到这里吧!是不是先到雷达站喝点水,再去西炮台看看?”在那里可看到被敌人侵占的那座山。”
“不要,看完了再休息吧!”说着他就向西炮台走去。看着他那毫无倦意的表情,真难想象他已是73岁高龄的人了。我们沿着蜿蜒的山道走了近200米,来到西炮台。这里的观察条件也很好,向西看去,距离约1500米处的国境线内,有一个山头格外注目,山上铁丝网遍布,新挖的堑壕象一条条长蛇缠绕山腰,这就是我国神圣领土浦念岭,如今却成了越南侵略者的“黑窝子”。1978年8月15日,越南当局派200多名军人,腰里别着匕首、手枪和手榴弹,手里挥舞着木棒,恶狼似地从三面扑向浦念岭,用雨点般的石块打伤了执行上级决定未予还击的我方工作人员9名,公然侵占了我国领土。
远望着被越军侵占的浦念岭,我抑制住无比愤慨的心情,向许司令员作了介绍。他没吱声,过了许久,才憋出一句话:“这叫徒弟打师父,恩将仇报。”
金鸡山两个点的勘察,用了一个多小时。看完后,我们来到了雷达站,刚在操场上坐下,就有不少战士围了上来。战士们没见过许司令员,都想看看这位传奇性的沙场老将。看到这个情况,跟我们一起来的副科长以及雷达站的领导同志可着急了,连声叫战士们走开。许司令员却摆摆手说:“哎!战士么,自己的战士,他们在这不是很好吗?”
听许司令员这么一说,战士们都凑到跟前来了。许司令员亲切地问道:“你们是什么时候到这里来的?”
“报告首长,我们一入伍就在这里。”雷达站的一个战士回答说。
许司令员又指着另外几个战士问道:“你们是什么时候来的?”
其中一个老练一点的战士抢先回答:“我们是炮团的,来这里20多天了,主要任务是搞侦察、测地。”
他的话刚落,另一个战士接着问道:“首长,越南鬼子欺人太甚,什么时候教训他们一顿解解恨。”
“打仗怕不怕?”许司令员没有正面答复他们的问话。
“不怕!有首长指挥,我们一定打胜仗,还怕什么?”回话的还是那个老练一点的战士。他的话,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许司令员边喝水,边和战士们拉家常,显得那么亲密无间。
布局关勘察地形
从金鸡山回到南宁不久,许司令员又勘察了布局方向的地形。这一次是我陪他坐飞机去的,准备工作比较简单,因为总部已拨给比较好的值班飞机,就停在吴圩机场上。
1979年1月下旬的一天,我们乘3辆吉普车,从住地出发直奔吴圩机场。上午9时到达登机地点,飞机已准备好了。许世友下车和机长握手,边走边问:“你们准备好了吗?”机长回答说:“一切都准备好了,请首长上飞机。”飞机起飞后仅十几分钟就降落在宁明机场上。南集团的吉普车以等在停机坪上了,我们下了飞机就上车直奔南集团司令部。
接着,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向勘察的目的地前进。进入布局关这条沟中,所看到的地形都是利守难攻的陡峭石山,很多山都有石洞。这些石洞有的在山脚,有的在山腰。石洞加上陡峭的石山,有很高的军事价值,它们是防御作战的良好阵地。
许世友司令员坐在吉普车内,不断伸出头来张望。他在观察、在分析、在研究这种地形的价值,在考虑敌人如何利用这种地形进行布防,也在考虑我军在这种地形上应运用何种战术手段发起攻击。
我们的吉普车,过了下洞公社不远就上了部队抢修得急造军路,路面窄,质量差,坑洼不平。几处有小溪流过,道路泥泞,连吉普车通过都有困难。对此,许世友专门交待陪同前来的南集团的领导:对这段路要加修,否则,一旦大部队通过,前送后运,肯定会有影响。特别是上百辆坦克通过后,对这条路还会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后面的车辆更难通行。
布局是一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庄,离国境线还有500米。我们来到布局村的东南侧,这里是个小鞍部,道路就在这个地点向前沿伸展。南集团的领导同志就让许司令员在这里观察敌人的前沿。许司令员上到山腰看了一会,觉得没有看到什么,特别是没有看到敌人。说也凑巧,这天是个阴雨天气,一阵小雨过后,起了雾,越发看不清。许世友想到前面去看,我向南集团杨、陈二位领导同志传达了这个意思,他们坚持不让去。说前面一段开阔地不好通过,敌人的冲锋枪都可以打到,太危险了。许司令员没有再坚持,只好在布局东南小山上进行观察,他一边观察一边说:“你们看这个方向的地形、气候、环境,是很有特点的,概括起来是:山高坡陡,沟窄谷深,路少质差;山洞多,石缝密;林密草深,藤葛攀缠,河溪纵横,流急岸陡;雨多、雾大、潮湿、虫多有毒,气候炎热;少数民族多。”
广西战区的特点
我们根据许世友对这个地区的概括,又把中越边境全线的地理、地形情况加进去,在司令部进行了研究:
广西方向自卫还击作战区域,东起东兴县,西至那坡县,南至越南北部高平、谅山一线。东西长637公里,南北宽50余公里,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
战区我方一侧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南宁、百色3个地区;防城、宁明、龙州、大新、靖西、那坡6个县和凭祥市。军事上属广西军区管辖范围。
作战地区位于北纬21度50分至23度之间,属于亚热带山岳丛林地,自然条件十分复杂。其主要特点是:
山高脊窄,坡陡谷深。战区范围内除高平、谅山、七溪地区有小块盆地外,其他均为山地,面积占80%以上,海拔多在500米以上,有的高达2000米。在较大坝区边沿为低山地和丘陵地,海拔一般在200至500米。山脉走向多自西向北向东南,北高南低,支脉蜿蜒曲折,纵横交错,走向很不规则。山脊一般较窄,有的山谷深达数十米,河流穿越的地方,形成许多峡谷。
自然洞穴多,石灰岩山占战区山地面积一半以上。这种山,形状非常奇特,诸山彼此矗立,坡度普遍为40至60度,有的甚至达80度。山上天然溶洞遍布,小者容几人或几十人,大者能容几百人。如朔江东北之长白山,不到1平方公里的地方就有大小岩洞30余个;谅山地区的“二青洞”、“三青洞”,都是有名的大岩洞。这些岩洞容量大,出口多,多数洞口有杂草灌木遮盖,难以发现,稍加整修便可作为大仓库、隐蔽部或隐蔽火力点。
林密草深,藤葛攀缠,难以通行。大部分山地长着茂密的丛林,少部分为茅草山或秃山。植被茂密,种类繁杂,四季常青,阔叶林和藤葛、寄生植物纵横交错,茅草高达两米以上,有的草叶锋利带刺。河谷和江河两岸的山坡,长着茂密的朱琳和灌木丛,人马车炮通行极为困难。
河流较多,流急岸陡,水位变化大。山区沟谷河溪交错,河床狭窄,大的河流水深一般在两米以上,流速每秒1。5至3米。水位、流量受季节影响很大。旱季除较大河流外,一般均可徒涉;雨季山洪暴发前后,水位可达3至12米。河底多卵石质,两岸陡峻,攀越困难。如高平方向的平江和谅山方向的奇穷河,河谷狭窄,岸高坡陡,河底多为石质。河宽6至12米,最高达18米,岸坡50至70度。
道路少,质量差,隘口多。战区范围内,我方有一条铁路从友谊关通往越南,越方一侧有河内至同登、太原至克夫、北江至鸿基3条窄轨铁路。我方的平孟、龙邦、水口、友谊关、东兴等11个口岸有公路通往越南,与高谅公路相接,但干线只有4条。越方一侧公路稀少,线路依山傍水,穿行于高山峡谷之中,坡陡弯急,路面窄,质量差,桥梁、涵洞多。如3号公路龙邦至高平段,全长42公里,有桥梁10余座,平均每3公里一座桥。其他边境公路,弯多坡度大,如夏和至东溪公路,仅19公里就有100多个弯,平均每公里6个弯。道路沿线关口、隘口遍布。有些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