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5810-搜商--人类的第三种能力 >

第9章

5810-搜商--人类的第三种能力-第9章

小说: 5810-搜商--人类的第三种能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逻辑思维很强,理解力也很强,数理化成绩越超一流,但是记忆力差,老忘事。他的好奇心还特别重,经常地跟人问这问那,随时随地一副“不耻下问”和“恭请赐教”的面孔。    
    多年之后,他们老友重聚,聊到当年共同的爱好——足球,“万事通”说得头头是道。“包打听”一言不发地听着“马特乌斯”、“里杰卡尔德”、“巴乔”这些熟悉又陌生的球星名字,不禁有点黯然——他毕竟还是比我强啊!    
    临别之际,双方突然想到应该互留电话地址,这才交换名片。“包打听”一看“万事通”名片上的头衔,不由得暗自惊讶,心想:以他的学历和知识来看,这个头衔实在太小了,只不过是一个公司的小职员。看来,他在事业上不怎么顺心?“包打听”有点恍然大悟,为什么“万事通”对工作和事业之类的话题总是顾左右而言他,为什么谈到生活、收入、爱情、婚姻、名利时,他总是沉默不语。像他这样对知识有浓厚兴趣,甚至有点“知识癖”的人,多多少少是信奉庄子所谓“无用之用”的哲学的。因此,对于“入世”的社会实践而言,“万事通”如此大量的知识积累,不见得是一种竞争优势了。    
    “包打听”想到这里,既高兴,又可惜,忍不住追问了起来。“万事通”显得有点尴尬,只好承认自己的事业发展不是特别顺利。“万事通”很有感慨地说:“这个社会还是需要你这样的‘包打听’啊!天下之大,我这样的‘万事通’又能了解多少呢?!现在的社会发展这么快,必须学会像你这样到处问,到处找,才能得到有用的东西,才能创造价值,赚大钱。我大学的老师说过,知识并不意味着智慧。我现在越来越能理解这句话了。人积累了很多知识当然好,但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是不是人才,要看他是否能够通过无限的探索和发现创造价值,而不是先期拥有多少知识。而且,从另一个方面说,知识的积累往往是在探索中完成的,如果以前积累的知识成为你创造价值的累赘,就应该抛弃,比如我……”    
    在这方面,“万事通”也说得那么头头是道。“包打听”说:“你看你看,又‘知识论’起来了!”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需要调整,需要调整!”“万事通”一笑,感慨地说道,“我这个‘万事通’,还是不如你这个‘包打听’啊!看你现在的身家,有个把百万了吧?    
    在中国,“万事通”和“包打听”谁比谁强的问题,常常引起人们的争议。我们在这里的讨论,并不是说“万事通”真的不如“包打听”,而只是想要说明一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包打听”比“万事通”更能捕捉到瞬息万变的变化,并相应地做出策略上的调整。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包打听”完全有可能比“万事通”更容易、更快捷地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在生活中,往往出现这种“万事通”不如“包打听”的现象。一个博士生为了领取火车托运的包裹,有可能在火车站转了大半天还没有找到行包处,而另外一个第一次坐火车的人,却可以通过车站问询处、路牌标识、向行人打听等方式,快速找到行包处取回包裹。    
    归根结底,人们所能掌握的信息终归是有限的,但是与此相对,人们取得知识的途径却是多样的。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几乎无限制地增加了获取知识的可能性。从前,人们尊崇“万事通”而鄙视“包打听”,但是到了现在,二者的价值高下理应重新估计。“包打听”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已经从历史舞台的配角、小丑一跃成为主角之一,可以与“万事通”同台竞技了。


第四章  “万事通”不如“包打听”钓鱼的故事

    有两个老头,一个姓李,一个姓王,都是钓鱼的高手,彼此之间既是好朋友,又互相不服气。有一天,他们听一位朋友说,在某山村的溶洞里,有一种瞎眼小鱼,特别难钓。于是他们约定,到那个溶洞去钓这种小鱼,一决胜负。几天之后,他们去了那个小山村,李老头一住下,就拿起钓具,这里检查那里检查;而王老头只顾着和自己的农村朋友谈天说地。第二天比赛,两人约定下午三点同时出洞,看谁钓的多。李老头在洞里呆了许久,桶里装了不少鱼,还钓上了一只王八。当他自信地走出来的时候,却看见王老头已在外边吃烤鱼了!一看王老头的桶里,满满的全是。他叫了起来:“这肯定是下网捕的!”王老头一哂:“你才是下网捕的!”然后向洞口的草堆一指,说:“这村里的人都用那些草的果实放进水里,引来溶洞深处鱼群。用这方法,才好钓!才钓得多!”李老头一听,傻眼了。无论如何,他输掉了这次比赛,不承认也不行啊!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困难,以及不能解释的现象。搜索作为一种快速获得有效知识的能力,在这里显得特别重要。据说,在红军长征期间,药品特别稀缺,甚至连消炎的常备药也没有,这使得红军的高级将领和医务人员一筹莫展。在打下茅台镇之后,一位首长偶然地看到,一个战士用名贵的茅台酒洗脚。在经过认真的调查之后,他发现用茅台酒擦洗伤口,伤口就会很快愈合,是一种有效的消炎和治疗方式。这使红军解决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此外,在抵御风寒、制作干粮甚至制订行军路线方面,红军很多时候也是通过对当地人的询问、派出侦察员侦察等搜索方式,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然后加以实施,取得成功的。    
    事实上,人们会经常遇到这种完全没有准备却又必须完成任务的情况。一个初到北京的人,人生地不熟,但是又必须走路,必须做事,必须有所作为。只要他会开口说话,就能通过问询从别人的嘴里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使他不至于盲目行动。只要他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找准一个位置,他就可以成功。的确,很多大学生就是这样找到学校的,很多找工作的人就是这样找到应聘单位的,很多白领就是这样成功的,甚至很多外国人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认识北京的。    
    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当中,这种对事件完全陌生的情况出现的机率是非常大的,而搜商的意义也就此凸显出来。


第四章  “万事通”不如“包打听”搜商是生活艺术

    钱钟书曾经有一句戏言:“把图书馆的书放进自己的书里,然后再把自己的书放进图书馆。”也许我们还可以对他的戏言进行一次戏仿:“把别人的想法放进自己的生活,然后把自己的生活变成别人的想法。”    
    的确,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通过搜索大多数人对某一事物的看法,然后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念。在这种看法和观念付诸实施之后,其经验和成果又成为知识的一部分与人们共享,成为别人搜索的对象,为更多的人服务。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之中,搜商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了一种审美的特质,一种生活的艺术由此产生了。    
    从上一节“钓鱼的故事”中,我们已经略知这种生活艺术的大致风貌。在那两个老头比赛钓鱼的过程中,不能说是只有胜负而没有乐趣的。李老头固然输了一着,但是,他同时又在失败中跟王老头学了一招,使他在以后的钓鱼休闲中,增添了一种全新的技术和知识。这既丰富了他的生活,也丰富了他的人生。    
    不仅搜商双向度的艺术是存在的,其实单向度的艺术同样存在。    
    有一个朋友,最近买了一套房子。自然,买房肯定是要装修的,但是这个朋友对空间艺术一无所知,甚至连最简单的配色常识也不知道。虽然他的妻子做为女人多少有点艺术感觉,但和设计师的水平相比,还是差得太远。关于装修,似乎只有一个方案,那就是请装修公司的设计师来设计,但问题是,他们的预算明显不够。怎么办呢?最终,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在现成的同房型室内装修效果图中,选一个比较合心意的作为模型,再按照自己的想法加以改造。    
    装修效果图很容易搜索,市面上到处都是。只是具体的修改牵涉到配色、造型等各个方面,他们两个没有专业背景的人,不知如何下手。最后,只好到处搜索书籍资料,现学现用。于是小夫妻又是买书,又是上网搜资料,又是请教搞艺术的朋友……就是这样问来问去,又由朋友介绍来介绍去,他们无意中结识了很多本来无缘结识的设计师、建材商、装修邻居、艺术家等等,无形之中成为了好朋友甚至关系客户。在忙活了好一阵子之后,他们终于弄出了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图,不仅自己觉得满意,朋友们也说不错,终于可以“多快好省”地实施他们的“宜居计划”了。与此同时,小夫妻突然发现,他们上街买衣服的时候,好像更有艺术眼光了;看到造型不错的建筑,也突然会欣赏了;甚至发现自己多了一份爱好——喜欢跑到书店里,翻阅建筑、美术、雕刻等艺术书籍。    
    这样艺术化的效果,在生活中是常常发生的。搜商可以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艺术化起来,使得整个生活的质量也随之提高了。居室的装饰用品,需要搜索才能全部找到,这是个常识问题。不可想象,假如没有搜商,人们的艺术生活如何实现。一个小小的饰品,一幅唯美的山水画,书桌上的笔筒,厨房里的小道具,窗台上的盆景……诸如此类,有哪一样不得费心费力才能搜索到。可见,高搜商才会拥有高质量的文化艺术生活。    
    本来,人们只是为了办一件很小的事去搜索,但是在这过程之中却牵扯到另外一些事件,另外一些细节,来来去去,本来繁重的搜索和寻找,反倒成了一次又一次充满意外惊喜的探险。如果仅仅把搜索看作一次单纯的事件,那么,搜索的过程和结果就是一次次始料不及的连锁反应,由此构成了一个艺术化的故事。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搜索,就像一次次充满变数的登山旅途,在享受登上山顶的喜悦的同时,也领略了沿途无尽的风景,认识了许多奇异的动植物,经历了充满意外的事件。因此,人们在搜索中的收获,有时远远大于搜索本身。    
    艺术应该如何定义?我们以为,至少艺术能够产生惊喜。无疑,搜商符合这个条件。


第四章  “万事通”不如“包打听”搜商是现代生活

    事情还可以进一步放大。    
    假设我们承认西方哲学家、社会学家对“现代性”的概括——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就意味着人被层出不穷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包围,那么,我们也就承认了这样一个事实——搜索是现代生活的基本原则,而搜商也就意味着现代生活。    
    试问,又有谁能够真正逃避搜索?    
    终于找到了工作,你第一天面对的工作任务就是根据客户的具体地址上门服务,自己却不认路,怎么办?    
    工作进行到一半,突然发现某一方面的资料没有备齐,怎么办?    
    午饭时间到了,作为高级白领的你在走出写字楼之后,却发现附近的饭馆已经拆迁,怎么办?    
    早上赶着上班,走到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