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天皇巨星的心路历程:刘德华传 >

第35章

天皇巨星的心路历程:刘德华传-第35章

小说: 天皇巨星的心路历程:刘德华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场面十分热闹、融洽,一下子拉近了影迷、歌迷与演艺明星之间的距离。
  不妨选一个聚会的例子,看看刘德华对待“华仔天地”会员的感情:1996年6月17日晚,“华仔天地”歌迷会成立8周年庆祝聚会在香港一家豪华酒楼举行。

  3。“华仔天地”天地宽(6)

  刘德华一贯重视自己的歌迷会的聚会,此次更是隆重非常,在他的要求下,聚会的全体工作人员,无不盛装前往;整个会场布置,更是别出心裁,华丽喜庆之中,透出强烈的青春浪漫情调。
  刘德华一身黑色打扮:黑色的衬衣、黑色的长裤,英俊而又干练;配着一条浅绿色的领带,更透出一种特有的帅气。
  刘德华为招待自己的歌迷,在酒楼上摆下一百多桌宴席,歌迷影迷们聚集一堂,共贺“华仔天地”8岁生日,年轻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欢乐。
  聚会场面热烈,欢声笑语一浪高过一浪。
  聚会中,大家进行了各种别出心裁的游戏,二百多份奖品,被幸运的参加者获得;而刘德华现场即兴表演的节目,更是赢得了阵阵掌声和喝彩。
  在鲜花的衬托下,是一只巨大的生日蛋糕。
  蛋糕的最高层,一个闪闪发光的阿拉伯数字“8”,将这只巨型蛋糕映照得晶莹华美,异常引人注目。
  次日的香港娱乐新闻中,纷纷报道了这次“华仔天地”8周年聚会的情况,有人发现,刘德华在这样的聚会中是真正对得起广大歌迷的,每一次这样的聚会,刘德华都要以大笔费用进行补贴。
  在后来的许多年里,华仔一如既往,举行过多次这样的豪华聚会。
  刘德华认为这很正常,因为自己能有不错的工作收入,正是因为有着广大歌迷、影迷的热心支持,自己为他们花钱,是取之于斯,用之于斯,不应在这上面计较得失。
  刘德华透露,自己每年用于歌迷会各项支出的费用,一般在250万港元左右。
  这个数字,并不是每个明星都舍得拿出来的。
  正因为刘德华对“华仔天地”从物质到精神的巨大投入,才使得“华仔天地”天地宽阔,人气旺盛。
  “华仔天地”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拥戴,与刘德华潜心引导,舍得花钱分不开,更与刘德华本人放下明星架子,诚心诚意与歌迷朋友平等交往的姿态分不开。
  我们来看看刘德华与“华仔天地”成员间的一段趣事:2004年春节刚过不久,刘德华与导演杜琪峰到日本宣传《全职杀手》,并顺道与800名Fans聚会,他们分别来自香港、台湾和日本。
  在聚会中,有一档最出色服装选举,因而所有Fans全部盛装出席。
  不过,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最后的冠军竟被一个小BB夺去,他以扮泷泽秀明而获第一名。
  当刘德华为他戴后冠及颁彩带时,他却不给面子,哇哇地哭个不停,哄也哄不住,只好由其父来收拾残局。
  当刘德华将后冠及彩带颁给那位父亲时,引来一片哄堂大笑。
  之后,刘德华与Fans一起合唱,Fans不停地送他礼物,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刘德华除了唱10首歌送给Fans,还主动走向Fans堆,与Fans同乐,后来索性躺在Fans堆上,令Fans激动得尖叫起来,甚至有一名Fans晕倒。
  后来听说,她是因为知道可以近距离见到心中的偶像,兴奋得三天三夜睡不着吃不下,终致晕倒。
  事后,刘德华表示并不知道有Fans晕倒,只知道Fans好热情,令他觉得好开心,希望对方无大碍。
  他说希望以后可以在世界各地与Fans见面,免却Fans长途跋涉来港见他之苦。
  最好玩的是,在现场的问答环节中,有Fans问刘德华,拍杜琪峰的戏不是要打就是要扮肥仔,现在是否想打“阿杜”一顿?
  刘德华哈哈大笑,还说真的很想打“阿杜”,Fans们即表示愿意陪他去打“阿杜”。
  刘德华与“华仔天地”会员间如此融洽的情感交流,绝非仅此一次。
  摘录这段文字,是想让读者了解刘德华与“华仔天地”成员的友情之深。
  18年了,“华仔天地”一如既往地忠实于对刘德华的拥戴和追随;18年了,刘德华不忘自己的使命:把“华仔天地”办成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俱乐部。

  3。“华仔天地”天地宽(7)

  18年了,刘德华一直矢志不移,并将继续努力。

  4。服人,扶人(1)

  “我觉得‘鼓励’永远是帮助所有人向上的最佳方法。
  给予一个新人机会,还得鼓励他,让他有自信去努力,我最不喜欢一些人,一边给人机会,一边却又骂又挑刺,这样对新人没有好处,他们只会感到无助及不知所措,有才能也发挥不出来。”
  一般来说,无论拍电影还是唱歌,吃的都是青春饭。
  年纪到了,再红的演员也得“死”。
  因此,不到“死”的年纪的演员,就得想尽一切招数,让自己尽快红起来;而红起来了的演员,又担心自己被“踩”下去,于是,演艺圈里的倾轧、勾心斗角时有发生。
  所谓“同行是怨家”,就在于此。
  刘德华在这个圈子里呆了20多年,红了20多年,一路拼打过来,自然深谙此事。
  如今,刘德华已经40多岁,岁月不饶人哪,说不定哪天他就“死”到临头了,他怕不怕?
  怕,当然怕。
  刘德华肯定不愿意自己早“死”。
  任何一个演员,都希望自己的艺术生命常青。
  然而,对所有演员来说,虽然愿望相同,每个人的具体操作却不一样。
  有的人为了阻止新人超越自己,即使不使绊子,亦不会伸手去拉人一把。
  把别人捧红了,自己还吃什么?
  但是,社会要进步,娱乐界要不断创新,就必须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如此一来,就应该尽快让有发展潜力的新人接上班。
  刘德华常常把自己放在一个大的环境里,去对香港演艺圈全方位的发展进行思考。
  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自己佩服的人和需要帮助的人。
  有的人在遇到佩服的人时,嘴里也讲佩服,可讲过也就算了,不往心里去;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心里也想帮帮他,想过也就算了,并不付诸行动。
  刘德华不是这样的人。
  打小时候起,刘德华就对周润发、成龙、李连杰等人充满了崇拜之心,对他们的演技佩服得五体投地。
  直到他自己也成了影帝,这种佩服依然未减半分。
  同样,在歌坛,他对谭咏麟、张国荣等人的演唱技巧非常欣赏,直到自己成了“天王”,他仍旧觉得香港歌坛最辉煌的时代在谭、张时代。
  是的,刘德华佩服这些人,他嘴里经常会提起这些人的过人之处。
  重要的是,他并不仅仅是说在嘴上,而是不停歇地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直到自己成了影帝、天王,他还在学。
  永无止境地学。
  刘德华的可贵之处在于服人,服所有值得自己佩服的人;更可贵的是,刘德华对需要帮助的人常常伸出自己无私的手,尤其是对那些圈中新人,他帮得尽心尽力,帮得毫无私心。
  甚至帮得自己的天幕公司亏本经营也在所不惜。
  天幕公司自组建以来,在扶持新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林家栋就是其中的一位。
  2002年,林家栋由无线转签到刘德华的天幕公司。
  在《爱君如梦》、《无间道》、《天下无贼》等影片中都能够找到他的身影,他多半演刘德华的搭档。
  但在现实生活里,刘德华是他的老板。
  他所接拍的电影都是由“老板”安排的。
  林家栋自从转到天幕后,受到了刘德华不小的影响,因为刘德华让他懂得了电影拍摄跟电视台工作的不同,进一步了解到电影需要演员更加丰富的细节表演及对剧本的全面领悟。
  除此之外,他最佩服的是刘德华的毅力,他觉得刘德华就像一个永远打不死的铁人,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拍电影之余还要作曲填词,构思故事,这样的老板,令林家栋特别佩服。
  说起刘德华在提携新人方面的事情,林家栋更是有话要说:”……华仔是一个很好的老板,他的确为我争取不少机会。
  我希望不要令他失望……”

  4。服人,扶人(2)

  作为电影圈里的一名新人,林家栋觉得能有机会与刘德华和其他实力派演员演戏非常幸运,因为很多人想要得到这个机会难上加难,而刘德华总是为他争取这样的机会,真叫他开心。
  除了演员中的好苗子,发现了导演中的新人刘德华同样全力支持。
  香港新近崭露头角的两位导演,都是在天幕公司拍摄的电影中“淘洗”出来的。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记者问刘德华:你创办的天幕公司一直都在鼓励新人,最看好的新人是谁?
  刘德华说:“最看好的新人?
  这个很难回答,很多新人都很好。
  像我们公司的林家栋,他是一个出色的演员,至于是否能有大的作为,只是等待机会。
  最近看好的导演,是拍《江湖》的导演黄精甫,他年轻有为,并且很有自信,我很欣赏他的拍摄手法。
  “我觉得‘鼓励’永远是帮助所有人向上的最佳方法。
  给予一个新人机会,还得鼓励他,让他有自信去努力,我最不喜欢一些人,一边给人机会,一边却又骂又挑刺,这样对新人没有好处,他们只会感到无助及不知所措,有才能也发挥不出来。”
  拍摄《江湖》一片时,刘德华并不因为自己是老板,就束缚黄精甫的思维,而是任由黄精甫自由发挥。
  整个拍摄期间,黄精甫的才气给刘德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5年底,刘德华在拍摄自己的MV《继续谈情》时,向公司力荐由黄精甫任导演,MV获得巨大成功。
  刘德华认为,黄精甫是一个很有自信的导演。
  他拍独立电影可以完全发挥他的个人才能,转拍《江湖》也仍然有他自己的一套,不过在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可能未必完全把他最高的才能发挥出来,就这一点,刘德华感到有点遗憾。
  但他又认为每一件事,你要得到一些东西时,必定会失去一些,这是世界的定律。
  正因为有刘德华天幕公司的支持,黄精甫执导《江湖》、《阿嫂传奇》后,获得第二十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导演奖。
  除此之外,最值得一提的是获得第十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的陈果。
  那年,陈果用少得可怜的50万元港币、过期胶片,5个志趣相投的朋友组成的幕后班底,全部的非职业演员,一个少年无望的爱情追寻,拍摄了一部出色的、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制作电影——《香港制造》。
  此片当年在激烈的竞争中勇夺最佳影片、最佳导演(陈果)、最佳新人(李灿森)三项大奖。
  陈果曾经说:拍主流电影太痛苦,要沟通要面对老板的面孔,整个过程又痛苦又不过瘾,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自己写自己拍。
  他的“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的梦想终于在《香港制造》这部电影中得以实现。
  当年,他刚刚38岁。
  陈果,这位貌不惊人的草根导演,学生时代就曾在戏院做过暑期工,当放映员。
  初入电影圈时,他由场务、灯光组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