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法学作业 >

第12章

法学作业-第12章

小说: 法学作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济圈子里,甲端出价格放在乙面前,而乙在没有被胁迫的情形下接受了,双方的关系,也就套入了公平。
  唠叨至此,可以发觉,我们需要伦理的公平还是经济的公平,或者希望哪个份量多一些,完全取决于我们当下对财富积累的关注程度。不能否认,如果主要目的是发展经济,那么,需要前者或者前者多一点,就是一个难以避免的结论。从这角度看去,对反暴利的法律兴许可以斟酌一二。
  再说后一点。
  近年来,国外蛮流行的经济分析法学曾有趣地说,社会财富有如一个馅饼,以往法学家,总是琢磨如何切割这个馅饼,并试图用法律将馅饼分得特别公平。可实际上,最为重要的是怎样加大馅饼。馅饼大了,分起来就会相对轻松自如。即使每人不能绝对平均地获得,那得到的一块,也会超过原来“小馅饼”的平均分配。其实,这种理论的意思,在于鼓吹用法律增大社会财富的绝对值,对“原地踏步式”的分配公平,不以为然。假如此说有道理,反暴利法实在需要我们再想想。
  “打土豪”,是个伦理观念催发的左翼战斗口号。社会蛮富裕时,贫富差距太大,“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么,只有拿起伦理武器,站在穷人立场上向富人宣战。
  只是社会很穷的时候,或者社会财富不多而且贫富悬殊并不特别刺眼,便要启动经济意识,将“打土豪”口号暂时放一放。而法律,现在或许更为需要经济的公平。
  (写于1994年)
  二、写字“禁烟”运动
  94年12月开始,喜欢以“小白棍儿”提精神享安逸的人,在上海的公共场所已经感到十分不自由了。上海政府明说:要抽烟,回家去!一时间,憎恶烟熏的人,乐得拍痛了手掌。
  这上海人,不仅在经济文化上尽领风骚,而且在法律文化上处处先声夺人。你看,前不久,“外滩人民”颁布了《反暴利法》一类的玩艺儿,以至全国数省市竞相效仿,开展了一场90年代的“打土豪”运动。可以预料,时隔不久,全国许多城市也将步其后尘,推出类似的在公共场合“禁烟”的法规,从而掀起一场20世纪末的“禁烟”运动。
  只是,人们还是可以奇妙地发现,中央政府眼下不仅不禁止生产香烟,而且,还给烟草工业撑腰打气儿。无论如何,一番考察下来,总能看到香烟的生产与消费为国家带来的诸多好处,显而易见。一来,制造香烟可增加巨额税利。据说,有一年,国家整个税收中烟草业居然占去了九分之一,令人欣喜若狂。二来,它可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不少的就业机会。这叫褒义的“鸡犬升天”。对于一个经济上还捉襟见肘的国家而言,这绝对不能忽略不计。如果情形的确如此,那么,人们自然会联想:“禁烟运动”会抑制香烟的消费,消费的萎缩会导致生产的衰退,从而减少税利收入、就业机会……等等。这样下去,“禁烟”运动是否有可能使国家扶持烟草业的良苦用心,逐步落空?
  反对吸烟,自是有理由。
  理由之一,当是吸烟危害健康。所以,正儿八经的烟草产品,总会羞羞答答地打上“吸烟危害健康”的字眼儿。另有实证材料说明此处的要害。据统计,在国人中,4 人之中差不多就有1 人挑着白棍儿。这样高比例的“危害健康”,的确令人担忧!难怪“禁烟”呼声日渐高涨,大有19世纪“虎门销烟”那般群情激昂。
  其实,如以健康为目的,上述“禁烟”法规的结果就应与其“相辅相成”。但是事情妙不可言,像上海这等若大城市,“禁烟”法规的结果可能有点事与愿违。众人晓得,在上海,市民住房揪心揪肺、异常困难,一个亭子间内一家数口甚至几世同堂,并不鲜见。这样,家庭被动吸烟者(受吸烟者烟熏的人)甚至包括少年幼儿,在“禁烟”法规的影响下,是不是将会受到数倍于以往的烟气“侵害”?
  香烟这东西,人们又爱又恨。制造之时又禁止。它真真属于一个矛盾怪物。不过,凡事有利有弊。所以,处事的要领在于增利减弊。在下不反对“禁烟”,只是认为要开展适当的“禁烟”运动。“公共场所”一词所指的范围,可能大了一点。如果经过一番调查研究,看出哪些具体的场所“侵害”十分了得,且人多又属忍无可忍,从而将其较为具体地切划出来加以“禁烟”,那么,效果便是增利减弊了。
  因地制宜吧。
  当年的“虎门销烟”,禁止的是鸦片。可香烟不一定是鸦片。
  (写于1995年)
  二、写字“安乐死”的两个说法
  苏北有个益林镇,人称“小上海”。镇上有位姓陈的妇女。1993年,陈姓妇女的先生令人揪心地患上了癌症。病魔折磨,痛苦万分,当丈夫的日夜呻吟凄厉。第二年,妇女终于无法再目睹这种惨状,在丈夫的要求下,帮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没过两天,局子里来人了,将妇女带走,而且将她推上了公堂。公堂的法官翻了一下刑法文字,觉得是故意杀人,于是,下了一份故意杀人罪成立且刑期三年的判决书。妇女就这样被送进了大狱。法官说,不能非法拿掉他人生命,即使被害人自己乐意,拿掉生命的行为仍然是对他人生命权的公然侵犯。这是社会危害性的意思。用专业术语讲,妇女主观上有故意,客观上有行为,罪是逃不掉的。当然,法官又说,情节轻微,故判三年。
  无独有偶。
  前些年,北方有一城市发生过类似的案子。一位青年,颇有孝心,因母亲患上不治之症临近死亡,不忍继续见到母亲痛苦不堪,便要求医生协助用药,促其死亡。事后,又是局子里来人了,二话不说,将小青年和医生逮捕归案,同样推上了公堂。不过,法官的判决耐人寻味。法官说,故意杀人,无可争辩。社会危害性的定论也是不可商量的。只是判决书读出来,故意杀人罪不成立。理由简单:情节显著轻微。
  谙熟刑名之学的人知道,情节轻微,是犯罪圈内的事情。情节显著轻微,就是犯罪圈外的事儿了。不难看出,“轻微”、“显著轻微”等词儿,都是富有弹性的。刑法的规定蛮“灵活”。
  对前一事件和后一事件,人们爱说那是“安乐死”。
  “安乐死”,近年来总是一个时髦不断的法律话题,要求使其合法化的呼声,日渐高涨。不少人断定,这种死法不错。一来可以减少病人痛苦,二来可以卸去亲属负担,三来可以阻止医疗浪费,四来还可树立人们生命观念的新风尚。自然,也有反对言辞。反对者说,人的生命太宝贵了,失而不能复得,仅此一条足可要求人们不惜一切保全它。
  “安乐死”的是是非非,过于复杂。也许说不清、道不明的缘故,咱们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法院老是喜欢沉默,仿佛沉默是金。打这,有人抱怨说,法律对“安乐死”的问题置之不理,实在有悖时代潮流的新发展。
  不过在下以为,目前的法律状态也算不错,未必一准儿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可以觉察,在争论尚未发生较为一致的倾斜时,让法官在法律的大框框内,巧妙运用法律的某些“灵活”规定,不失为一种解决变化纷然的案子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调节“安乐死”事件的手段。
  瞧瞧看,头一个案子中,法官的判决可以提醒人们注意:用“安然快乐”的方式使人“解脱”,在一般情形下,要背上犯罪名声,在大狱蹲上几年。这样,图谋者就会慎之又慎,仔细思量是否应该动手。后一个案子中,法官的判决也可暗示人们注意:如果情况特殊,病人实在没救了,痛苦万分不说,而且临近死亡,那么道义和法律都极为可能悄悄地站在“安乐死”的一边。用一种隐蔽的方式,有条件有代价地给些默许。于是,人们就会较为肯定地勇敢地完成一次生命的升华。
  当然,社会意见大体一致了,并且立法机关或最高法院吭声了,两个说法的灵活性,就应变成一个说法的“稳定性”。
  (写于1995年)
  二、写字单身女性:只要你觉得快乐
  目下,单身女性是个cool话题。人们议论纷纷,躁动不安。而“社会疾病”的诊断者纷至沓来,她(他)们包括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伦理学家甚至法律学家,当然还有数目不清的业余的“女性关心者”。诊断者说,单身女性尤其是大龄的,必定是个时代错误和历史延误,需要治疗。
  看一些语汇:“小鸟终归要依人”、“知彼知己百恋不殆”、“低标准松要求”、“身心健康定在婚姻”、“倾听男人需要什么而后乐”、“温柔再温柔”、“呆着难免破坏他人家园”……这些语汇,是对单身女性开出的治疗药方及警告。
  但是,语汇后面是意念,有时还是既定的权力话语控制策略。我以为。
  单身女性话题一“上路”,诊断者总爱顺延“为何嫁不出”的思绪,论说一二。可这一思绪,硬是默许了婚姻是情感生活的唯一玫瑰。细细查看,事实倒是在两性情感之间,现世社会婚姻和非婚姻的价值界限日益模糊不清。情感在恣扰、困扰着婚姻。而婚姻作为家庭的功能,随着时日的流逝,也在两人之间逐渐“窃取”了情性功能的地位。不奇观,婚姻日子是琐碎的、平常的、锅碗瓢盆的,没有过多小布尔乔亚的场景和月光。它更多需要的是义务意识和忍耐。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对单身女性哄劝:在情感生活上,只有婚姻才是唯一值得追求的幸福目标?
  “治疗药方”的话语策略目的兴许是可疑的,而“社会疾病”的标签,本身也是可质问的。实际上,它们可能隐藏着男性权力的欲望和“规训诡计”。面对个性独立、卓而不群尤其是丽质天生的优秀女性,男性觊觎之时,难免具有畏惧惶恐之感。长期以来,男权居于社会生活中心的事实并未大有改观,也是难以大有改观的。男性时时需要女性的陪衬(比如所谓的“贤内助”)以获取社会乃至家庭的霸权资源。于是,以男权欲望为潜流的话语意识形态,时常通过各种方式,试图挫败直至摧毁这类女性的“反抗”意志。自然,上述语汇表达的意念,如果的确可以给这类女性带来其自我欲求的幸福,我们不必在旁说三道四。问题是,当这类女性遵循此类语汇而重新定位“内心期待”时,“自我”经常失却了,失却的结果有时反而遭遇了男性的狞诡歧视直至恣肆抛弃。另一方面,“自我”失却,极为可能会使这类女性终究发现,婚姻的“伙伴”有时是“压迫的”,不堪忍受的,而自己陷入其中的爱巢港湾才是真正的时代错误和历史延误。
  我无意反对婚姻的期盼,只是认为,在情感生活上“自我意识”颇为重要。没有“自我”,无论是婚姻还是非婚姻的情感,都是可哀的。应该在“自我”中顺其自然。对婚姻,来之则安之,无之则坦然。单身女性无需药方和警告(其本身就不是社会疾病),也无需端视男人的脸色以行事。她们需要的是:自己觉得快乐。
  三、思古“讼棍”
  “讼棍”,土得直掉渣儿的旧时用语。
  以今天的意思来看,它指在法律上能说会道儿、能掐会算、不时代人写写讼词或出谋献策以赢官司的一类投机谋财的专业人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