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靖国神社大揭秘 >

第3章

靖国神社大揭秘-第3章

小说: 靖国神社大揭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社格,如护国神社,分为民间建立的和受政府保护的;后者在1939年战时,由日本内务省指定了一批护国神社。日本神社的社格还有升迁制度,到1946年日本战败投降后近代社格制度也随着国家神道一起被废止。    
    到日本战败投降以后,日本神社开始了现代社格制度,取消了社格,神社各自成为独立的宗教法人,统一由神社本厅管理,虽然它也确定了一些重要的神社为”别表神社”,但是基本上是无社格的制度;尽管如此,现在的日本神社尤其是靖国神社与护国神社特别喜欢标明过去的社格或地位,明显保留着60年前国家神道时期留下的深刻影响。    
    靖国神社甫一成立,就具有了特殊的国家地位,作为天皇的一座”御社”,形同于政府的宗教机构,在天皇和军方的推动下,从一开始就被纳入了国家神道体系,而且地位慢慢超过其它大多数官、国币社,被置于国家神社体系的顶端,几与祭祀皇祖神的伊势神宫并驾齐驱。1882年1月,明治天皇颁布了《军人赦谕》,为明治维新对外征战发出了号召;同年2月,靖国神社专门收藏和展览”战利品”的游就馆开馆,标志着靖国神社从此成为日本国家最高地位的军国主义战争纪念馆。    
    到了上世纪30年代,在军国主义的高潮中,裕仁天皇接着又把日本各地的招魂社改成了护国神社,在日本所谓的”八百万”神之外,构筑成了一个以靖国神社为顶点的以祭祀战争亡灵塑造战神为目的及特点的”靖国”神道体系。    
    甲午一战,小日本打败了大清国;日俄战争,日本”脱亚入欧”进入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行列。大清国的危亡引来了戊戌变法,清政府举办新政,大批人士赴日考察,把侵华战争中的胜利者当作了自己的先生。这时的靖国神社,让中国人看到的则是大清国的耻辱。    
    光绪33年(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委派大清国”记名军机章京陆军部郎中”杨芾赴日本考察宪政,于4月6日乘”博爱丸”抵日,在日游历了126天,考察了长崎、神户、东京、大阪等地,参观了学校、幼儿园、帝国大学、医院、图书馆、博物馆、公园、警察署、监狱、造纸厂、造币厂、冶炼厂等等,曾经三进靖国神社,回来后写下了一本《扶桑十旬记》。据他记述第一次看到:”日人将历年战胜所获俄军械及我国军器,胪陈于社外四周屋内,加以标记”,”所列虏获枪炮军装战品甚多,绘伊历次战胜各图,并将所获奉天各官德政匾额悬挂四壁”。第三次他重游游就馆见到:”中国大小铳无算”,”又有金龙炮一尊,标明系清国最贵重之炮,明治三十三年为其所获”,”将旅顺港黄金山之炮台及大连湾和尚岛之炮台捏成模型”,”并将收取台湾、及攻取牛庄情形绘图张挂”,”其在奉天掠获各衙署金字匾额”。    
    同一年,四川官员楼藜然出游靖国神社也记述道:”……为祀嘉永以降以至于今死王事者之所……天皇亲行国殇礼,其遗族人入而招魂者,举国荣之……山县有朋撰文:西南之役,近卫兵勇战,贼最畏焉。顷军人相谋为死者建碑表功,皇上特赐金以助其费。呜呼!人谁不死,此可谓死有余荣矣云云。其解释死生之理,如当头一棒,宜日兵之以敢死闻世界也……附近有游就馆一,即贮清日之战之战利品者,闻李文忠头衔及叶志超降伏状俱在。”    
    快一百年过去,清末人们在靖国神社里看见的”战利品”——中国人民的耻辱,仍然摆放在那里,而且扩建了更多的地方增加了”九?一八”、”七?七”、在上海、在南京、在武汉……靖国神社至今还拿它们当作日本”靖国”胜利的荣誉,而中国人则更加不应该忘记!


第一部分日本军国主义的招魂幡(3)

    大日本帝国皇军的招魂幡    
    如今的靖国神社,在1872年时只有一座本殿只是招招魂而已,过了10年建起了游就馆,1887年建起了第一座鸟居即”第二鸟居”,到1901年才建起了拜殿;由此可见,大量增加的军事祭祀需要,是从甲午战争和参加八国联军进攻天津打进北京城以后始;1921年第一鸟居竣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游就馆新馆竣工,1934年4月游就馆”国防馆”竣工,10月才有神门,到日本投降27年后的1972年才建起了灵玺簿奉安殿,而军犬慰霊像更是在1992年新建的;可想而知,靖国神社真的有着多么悠久的宗教和文化传统吗?    
    经过了130多年的重修和扩建,躲过了替日本侵略战争充当”宗教帮凶”的犯罪清算,靖国神社现在占地面积已经达到了约10万平方米,四面的围墙大致勾出了一个英文字母”P”形,那一”竖”横躺着,是从东边正门往西通向一重重主要参拜殿堂的主”参道”,上面”一圈”里最大的建筑是游就馆,还有相扑馆和靖国会馆等等。    
    若从九段上巴士站下车,先往东去,不远的路口有一架过街桥,走上桥往北看很容易就看到一座两根立柱撑着一道横梁的牌坊不像牌坊似的建筑,那叫”鸟居”,还有那正面刻着斗大遒劲的”靖国神社”汉字的石碑,那就到地方了。”鸟居”是日本神社特有的典型性建筑物,是神社存在的标志;鸟居又很像是鸟架子?不错,据说它正是供神鸟停留的栖木;如今在日本,有鸟居必有神社;如果看到了鸟居,再走一走就一定会看到神社了。在日本神道教里,鸟居的存在代表着人间和神界的分隔,踏进鸟居也就是进入神的世界了。靖国神社的这座鸟居系用青铜精密铸造,高23米阔34米,号称日本”第一鸟居”。    
    说是第一,其实再走下去,还有两座鸟居,这第一鸟居只是建于大正10年(1921年),比建于1887年的第二鸟居还晚了34年呢。恐怕是命运多舛吧,到了1943年5月,日本侵略战争吃紧武器物资供应不足,在为前方”献铜献铁”的运动中,这青铜的尤物还被拆去换成了木头的,直到1974年才再建起来。    
    鸟居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只要立起一座鸟居,就是一座神社;在战争中,日本军队打到哪里,神社就建到哪里,有时一切皆无,找得到什么就用什么,石头、木头,不管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立起了鸟居就有了神社。鸟居的建筑形式虽然很简单,但是也有形制的差别,据说最简单的就是一横两竖三根,复杂一点的是两横两竖四根,上面的一横叫做”笠木”,下面的一横叫做”贯”;再复杂一些的,上面的一横其实由”笠木”和”岛木”组合而成,与下面的贯之间可以立一块神社的牌子叫做”额束”,两竖的脚下呈突起状叫做”龟腹”。    
    诚如所说,乌居代表着人间与神界的界线,靖国神社里有三座鸟居,就算是三重神界吧,但是到了日本的伏见稻荷大社的”千本鸟居”,那里有上千座的鸟居沿着山路布成了长长的鸟居走廊,从人间到神界,从神界再回人间,要走上几十分钟。最复杂的鸟居,要算日本广岛严岛神社的鸟居,它的龟腹加大了许多,整个外形更像中国的牌坊,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    
    进了鸟居西去,沿着”P”的一”横”往里走,拦路站立着一座青铜军人雕像,仿佛在看守着过往的人们”你到哪里去?”他是靖国神社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日本军事家和军事改革家的大村益次郎;因为创建靖国神社他出力很大,曾为选定社址还查看过此地,所以在明治15年(1882年)时由山田显义伯爵等人建议,由宫内省动用天皇下赐金委托雕刻家大熊氏广制作了这尊日本最早的西洋式铜像。在上面的铭文中写着:”大村益次郎,文政七年(1842年)出生于周防国铸钱司村(今山口县山口市)的一个医生家庭。跟广濑淡窗学儒学,跟绪方洪庵学兰学……到江户(今东京),开办私塾”鸠居堂”,并担任幕府讲武所的教授,以兰学家、兰方医和兵学家成名。由桂小五郎推荐入仕长州藩,庆应二年(1866年)在第二次征伐长州作战时,指挥石州口战役,大败幕府军队,成为引人注目的战术家。在戊辰战争中担任新政府的军务局判事,入幕大总督府。在平定东北之乱中任兵部大辅,因为建议实行西洋军制而得罪了攘夷主义者,于明治二年(1869年)9月在京都公务时被暴徒袭击而伤,同年11月5日死于大阪,时年46岁。”所以,也有人称大村益次郎为日本近代陆军的创始人,他把守在这里,也在提示着靖国神社的性质:这里是军”社”,是属于战争的地方。    
    绕过大村雕像,来到”第二鸟居”面前,如果想直接到游就馆去,可以从此往右转向北去,经过能乐堂就可看到,从那里还可以去相扑场。走进第二鸟居,就到了靖国神社的主要祭祀活动区。三重殿堂的布局类似中国的一重重庙宇,但是每座大殿的建筑形式都具有完全与众不同的靖国风格。首先是一座”神门”,两扇门上装饰着直径约有1米5的日本皇室专用的金黄色菊花徽章,显示着这里享受着天皇专宠。    
    再过”第三鸟居”,便到了四级砖木台阶上的”拜殿”庭院,这里就是去参拜那246万军神幽魂的地方。    
    正面的拜殿肃穆威严,左右一对饰有白色皇家菊徽的灯笼,两侧相对弧垂着巨幅青色布幔,悬饰着金黄色皇家菊花徽标,从中国传统美术里想象,真像似一座金碧辉煌的行军灵帐。在拜殿的右面有祭仪所,昭和30年(1955年)曾在这里建有一所参集所,因为50年老朽不堪,为了容纳越来越多的参拜者,在庭院的右侧新建了一座地下一层地上二层的钢筋水泥的新”参集殿”,一楼二楼都有宽敞的可容纳数百人的团拜大厅,是”纪念靖国神社创立一百三十年”的一项新建工程。    
    在拜殿的两旁树立有”揭示板”,看上去很简单,跟中国过去常见的宣传告示牌、布告栏差不多,只不过不是用来张贴公告、通知的,而是张贴所谓”靖国战没者”的遗书或遗简的”宣传栏”;上面的张贴一般一月一换,所以称为”当月遗书”,历年积累下来,已经编辑出版了8辑《英灵语录》出售。    
    到了2005年4月,上面贴出的是:”海军中将‘大和’号战列舰舰长有贺幸作,长野县人,于昭和20年(1945年)4月7日战死于南西群岛,终年47岁。””作为以建设‘八纮一宇’和‘大东亚共荣’为宿愿的指挥官,率领日本帝国海军最新最先进的舰队打击敌人获得胜利,实在是自己无上的本愿,根本就不打算生还。请祝福我恪尽职守武运顺利,以报答皇恩于万一……昭和16年(1941年)11月15日夜。 有贺幸作”    
    时值3月24日,日本的《产经新闻》头版头条报道”重新建造‘大和’号战舰”;原来是日本有人斥资15亿日元拍摄电影《男人的”大和”》,为此全尺寸复制了二战时最大的”大和”号战舰,还要以此电影和复制的”大和”舰参加”纪念终战60周年”的活动,来”纪念长眠海底的斗士”,宣称:”希望用爱与死的主题,表现日本人独有的自尊和精神。”。    
    就在此时,靖国神社4月”揭示”出”大和”战舰舰长有贺幸作的”遗书”,难道只是时间的巧合?大日本帝国海军的”大和”号,当年号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