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神社大揭秘-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返幕卮稹5钦飧鑫侍庥趾芨丛樱蛭腹裆缭从谌毡旧窆酆突使饭郏唇ㄓ谌毡镜墓疑竦朗逼冢碜乓运獾恼觥本馈碧逑担志艘话俣嗄甑恼醚铮掖┧谋局仕登宄恼嫦啵拐嬉繁舅菰矗泳腹裆绨樗孀湃毡揪饕宓钠鹪纯肌 �
从招魂小祠到靖国神社,神道被奉为政治工具
有意思的是,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考察靖国神社的中国人,很可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知识分子王韬。1870年8月,他撰写的《普法战纪》连载于香港的华文报章,到1871年6月结笔,1873年出了单行本。时值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岩仓使团”出访欧美归国经过上海,日本人得到了《普法战纪》称赞备加,立即吸引了日本汉学家和军部的重视,在1878年出版了译本。于是乎,以冈千仞为首的日本汉学家通过清廷驻日公使邀请王韬访日并训点《普法战纪》;1879年王韬访日成行,在日本期间正好是”东京招魂社”升格成”靖国神社”的时候;后来他在《扶桑游记》里记述过两度游览的招魂社:
“光绪五年闰三月初七日,自吴门归摒挡行李东瀛之游……乘车同游楠公庙,庙在凑川北阪本村,楠公名正成,起师勤王身殉国难,转战至此乃捐躯绝鋀而死,后人遂葬于此,故墓亦在焉。碑表曰:呜呼忠臣楠子之墓碑……往各处游历道经苔香园见树木懋蔚苍翠如幄,园之中聚石为台如浮屠状,上然明灯,光烛遐迩。过此则招魂社(即靖国神社前身)矣,乃东国维新之际义士捐躯而殉国难者诏筑社坛于东西两京,称曰招魂社,岁设祭者三,一为伏见开战日,二为上野接敌日,三为会津城陷日,后加鹿儿岛勘定日为四。盖鹿儿岛之叛西乡隆盛实为倡首,势当披猖日,廷兴师伐之血战,八月死于是役者,前后万余人亦祀于此,每逢设祭之日,角抵竞马烟火杂沓鱼龙曼衍,极为热闹。此亦足以见日廷恤典之攸隆,而民生忠义之气奋发而不能自己也。其地芳草芊绵绿荫披佛,祠中有屹然矗立者,则记事碑也,鹿儿岛人好勇善战,向来宣力于国家乃一旦谋叛身膺显戮,前日殊勋付之流水,此无他不明顺逆也;以西乡赫赫之功而不终可胜,叹哉!””余前日既览鹿儿岛战功图,今日又同鹿门诸君子历览招魂,闻诸君说殉难主士遗事,葛禁慨然有感……
王韬游览建立才10年的东京招魂社,亲眼目睹了它确是为祭祀战死者而建的”军庙”,神道神社所制造出的”忠义之气”,使他强烈地感受到了明治维新实行”祭政一致”,利用神社宗教为统治政权服务的良苦用心。与王韬同时期参观过日本神社的中国人还有清朝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参赞黄遵宪和总理衙门首次选拔出国游历官名列第一的兵部郎中傅云龙等人;他们友好出使日本,维护国家尊严,广泛地考察研究,分别留下了《使东述略》、《使东杂咏》、《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和《游历日本图经》等著作。虽然他们的记述各有千秋,但是有一点共识就是:日本一切国政皆出在神道,早在一百二十年前就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了靖国神社作为”军祭”神政的本质。
走进靖国神社,寻找它的起源,游客很容易以为就是那座少有人去的位于拜殿和本殿南边的”元宫”,因为按照靖国神社为”元宫”所作的”说明词”写着:”为了祭祀在幕末战争中倒下的志士们的御灵,京都的同志们在幕府里偷偷地建立起来的小祠。”所以,它应当就是最早的”靖国神社”了。但是,若是翻翻靖国神社的”大事年表”,上面却清楚地写着:幕末殉难者的招魂祠,由福羽家奉纳,移建到靖国神社,改称为元宫,而时间是在1931年3月。
虽然两相对照会有点疑问,或许它只是靖国神社老祖宗的复制品;如今尊称为”宫”,当年却只是个小祠连招魂社都算不上,可能只是座小茅舍呢。
靖国神社的前身是1869年6月在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阪建立的东京招魂社,按照靖国神社公开的”大事年表”,东京招魂社的宗教起源最早只能追溯到1862年2月在京都灵山合祀津和野藩士福羽美静等人的招魂活动,在这样权威的记载上,那时连”元宫”这样的招魂小祠都还没有。
再往前追溯靖国神社的起源,幕末的”祭祀参政”,孝明天皇把宗教祭祀当作政治工具被视为日本神道国教化的最初楔机,当宗教成为政治,新的神明就要被制造出来;伴随而来从普通的”神””佛”难分的”招魂”到军人专享的”招魂社”,可以看到它的源头。
1866年12月,睦仁即位天皇,立即在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为首的倒幕派支持下开始了夺回政权的战争,正是这一场血腥的”戊辰内战”揭开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序幕——而发生这一切的大背景,就是日本像大清王朝一样,面临着英、美、法、荷等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接着发生了一件大事:1867年12月,16岁的明治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宣布《王政复古令》,宣告了新的中央政权的诞生,所谓”复古”即是重新回到天皇掌权的时代。原来,作为天皇此前却早已失去了直接统治权,政权是掌握在幕府手里。
开元就是战争,目睹血洒疆场,明治新政权和年青的天皇明白稳定政权首先需要安抚武士集团,应当让崇尚死亡之美的武士亡灵归其所哉,于是为他们修建招魂祭祀的专门场所,最早的为战争亡魂专用的小祠便应运而生了。从明治元年前后起,在广岛县、在三重县……为战殁者修建了最初的一些招魂”小祠”,各自取名为:”水草灵社”、”镇灵社”、”旌忠社”、”表忠社”等等,甚至无名,那时还没有”招魂社”这个名称,细论起来,第一个也不是靖国神社;其中最早的,距今也只有约135年,与日本神国论者所吹嘘的纪元2665年130代天皇相比,只经过了明治、大正、昭和、平成4代,时间并不算长,不过却是日本近代开疆拓土的最重要的历史时期。
日文的”招魂”与汉语意思相仿,即”招还亡者之灵魂而供养之也。”招魂,祭祀亡灵,对于中国人并不陌生,这一类的民俗或宗教活动早已有之,类似的东西东西方都有,即使在各自的宗教体系里也不是特别主流的东西。难得明治天皇的是:把它作了军庙,用它来为护卫政权的武士招魂,把京都招魂社改造成了天皇御下特别的战争神社。京都招魂社按照睦仁的旨意在东山落成后,1868年5月,明治政府将1853年在美国海军入侵江户湾的”黑船事件”和”戊辰战争”中的官兵亡魂供奉于京都东山,”向天下表彰其情操”,”慰其忠魂”;一年后,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后改名东京,立即把京都招魂社迁到东京九段北现址,改成了东京招魂社,1869年6月举行了第一次合祀祭,下赐永世禄米一万石,正式建立了这种带有”军庙”性质的”祠堂”。维新政府创建招魂社的目的,可以从担任1938年至1949年靖国神社宫司10年之久的铃木孝雄的文字里读出:”靖国神社享受皇室的特殊待遇,在明治元年五月的布告中天皇颁布了令人感激的圣旨:‘建立神社是为了安抚忠魂永远供奉,使忠节益彰’”。日本出版的《靖国神社忠魂志》中也说:”是依据明治天皇深远之睿虑而创立的神社,它体现了圣上的旨意,建立神社是为了安抚忠魂,永远供奉使忠节益彰”。1871年7月,日本废藩置县;1872年2月,日本废兵部省,设陆、海军省;1879年6月4日,才建立10年的东京招魂社改为别格官币社的”靖国神社”,”靖国”二字,语出中国史籍《春秋》”僖公23年秋”之”吾以靖国也”。在”东京招魂社”易名”靖国神社”的奉告祭中也有释语:”你们赤胆忠心,忘家献身,各自死去,正因有此伟大功勋,才使我大皇国得以安邦治国,故改称为靖国神社。”
第一部分日本军国主义的招魂幡(2)
所谓”靖国”,”靖”即是”安”,也作”护”、”镇”之意,”靖国”即是效忠天皇、镇护国家。有人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辩解,说日本的”靖国神社”与中国人理解得不一样。其实借用汉字善于学习的日本人巧舌如簧,从”招魂”到”靖国”,四个日文汉字与中文汉语的含义并无不同。顾名思义,”靖国神社”一开张,就被赋予了强烈的国家职能和政治意图,绝非仅有10年的招魂社好比了。从”招魂”到”靖国”,宗教祭祀形式虽然没有什么改变,但是性质却大有不同。从祭祀的对象来看,在招魂社10年还局限于国内,怎么说也是国内战争;但改靖国后,对象几乎全是对外征讨,就无法摆脱军国主义的侵略二字了。从安抚亡灵的”招魂”到安邦治国的”靖国”,赋予了它更重要的使命,也把它推到了更高的国家政治平台。
近2年,温家宝总理屡次吟及清末维新革命先驱者黄遵宪的名句,阐述治国外交之道;2005年正值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从他所编撰的《日本国志》中也可以看到:凡国统志、邻交志、天文志、地理志、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刑法志、学术志、礼俗志、物产志、工艺志;包括神道、佛教、祭祀、丧葬等都归纳在”礼俗志”中,其中记有:”官币大社……共三十三社……官币中社……共十二社,官币小社鹿儿岛……别格官币九社……陆军省靖国神社。”
除了以上特别记明”陆军省靖国神社”外,还在”兵志”的陆军部分的经费项下,在举例的明治12年(1880年)经费表”支出款”栏目中明确记载有”靖国神社寄附金”一栏,说明当时的确是由日本陆军省来开支靖国神社的经费。
日本的神社自古就有所谓的”社格”制度,各个历史时期分别有:上古社格制度、古代中世纪社格制度、近代社格制度;所有大大小小的神社都要确定”社格”,是赋予它的一种资格、等级和地位。日本神社的近代社格制度建立于明治维新初年,维新政府在对全国的神社进行了一个阶段的调查后,于1871年(明治4年)发布了太政官布告,重新规定了日本神社的社格制度,将所有的神社分成了官币社和国币社两大类,分别分为大、中、小社,官币社从宫内省接受奉币由宫中的神祇官祭祀,国币社从国库接受奉币由地方官来祭祀,当时列格为官币社的有97社。还有”别格官币社”,”别格”可以理解为特别的社”格”,用日本学者的话说:就是被赋予一种例外的特别的存在。至于”诸社”,是在以上官、国币社以外的神社。府、县社是接受府县的奉币的神社,乡社是接受府县或市的奉币的神社,藩社是接受藩的奉币的神社;不过因为日本”废藩置县”没有了藩,所以实际并没有过藩社。至于伊势神宫,因最为崇高反而没有社格。
日本近代神社的社格顺序如下:官国币社:官币大社、国币大社、官币中社、国币中社、官币小社、国币小社、别格官币社、府社、县社、藩社、乡社、村社。其它,还有无格社,即没有社格,如护国神社,分为民间建立的和受政府保护的;后者在1939年战时,由日本内务省指定了一批护国神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