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6-孔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争回些面子。但孔祥熙深知蒋介石的秉性,多疑多变,为了少惹是非,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吧。于是孔祥熙决定要和宋霭龄到美国定居。但是就在这时,国民党政坛又围绕孔祥熙出现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起因仍源于宋霭龄。 当时宋霭龄总觉得孔祥熙就这样退出政坛太窝囊,孔祥熙为蒋介石鞍前马后十几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于是想让孔祥熙竞争立法院院长这个职位。但此时的孔祥熙听说宋霭龄在四下活动,急忙阻止。但宋霭龄认定的事,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孔祥熙也只好任其所为了,然而不曾想的是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最后由于蒋介石从中作梗,孔祥熙虽没有竞选上立法院院长,但这一番动作,亦让蒋介石吃惊不小,使蒋介石认识到孔祥熙虽然下台,却还有影响和力量,今后不可小视,不如把他们赶出国,免得留在国内又生出是非为政敌所用。 孔祥熙、宋霭龄也颇为得意,这次竞选,总算显示了败而不亡,给自己争回了一点面子。于是夫妇二人开始专心清理财产账目,准备到美国长期定居。 但是在准备出国的那些日子里,孔祥熙又惦念起了他的家乡——太谷。这些年宦海沉浮,竟然和家乡疏远了:裸露着黄色脊梁的高原,一望无际随风飘香的沉甸甸的庄稼,如白云般美丽的羊群,以及在阡陌上纵横交叉的水渠、道路……那就是生他养他的故乡,一股淡淡的哀愁弥漫开来,要离开家乡时,才愈发想念家乡。 真的想家了,孔祥熙想起了过去的一切:50多年前一个头上盘着辫子、身穿蓝布长衫的少年,提着布包,穿过喧闹的街市,沿着那条由青砖铺成的笔直的路向教堂走去,众人投过的都是羡慕和敬佩的目光。后来漂洋过海,更是像中了状元一般,全家族的人都来为他送行。父亲老泪纵横地握着他的手喃喃地说,咱孔家,将来就靠你了。那时,他是一个何等有为的青年,胸怀大志、风流倜傥,半个山西都知道太谷有个孔家,孔家有个极有才气的少爷……可自从投靠在蒋介石手下,整日逆来顺受,见风使舵惟命是从,虽说占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但看主子眼色的滋味始终伴随着他。他本来并不多么崇尚中庸之道,父亲给自己的字“庸之”也并没有特别的意义,但为官数十年,越发发现中庸的奥妙,越发觉得父亲的先见之明。庸之,就是庸俗之人呀。昔日仰鼻敬羡的“满朝文武”哪里去了,蒋介石的一个手腕,他们就毕恭毕敬地去拜见新主子去了,眼中哪里还有我孔祥熙…… 孔祥熙彻夜难眠,浮想联翩。宋霭龄也是如此,安慰丈夫的同时她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父母!想当初,15岁考入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那是何等聪慧,放眼中华四万万同胞,能在15岁考入美国高等学府的女子有几人?回国之后,在父亲手下,出谋划策,投身革命,又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孙中山回国后,她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更是和孙中山一样日理万机,一同处理军务,一同赴日本考察,一同谋略国家大计,一同躲避军阀的暗算。生活虽漂泊不定,却生机勃勃,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自从和孔祥熙成婚,虽换回了万贯家财,却失去了当年的纯洁与理想。整日明争暗斗,不是提防别人算计,就是去算计别人。良心泯灭,感情麻木,到头来被老蒋一巴掌打下去,只能葬身异域他乡,真真是好不凄凉啊……
《孔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 四泪洒太谷(2)(图)
当下孔祥熙、宋霭龄夫妇二人夜不能寐,便面对星空,拥装而坐,最后商量着,到美国之前,再回山西太谷老家一次,最后为列祖列宗烧上一炷香。 1947年春天,天高云淡,风轻气爽。孔祥熙、宋霭龄夫妇又双双回到太谷还乡祭祖。然而这次家乡之行,使他们原本就灰暗的心情中,又添了一层灰色。和32年前他们离开时相比,太谷显得更加破烂不堪。房屋没有改进,街道更加破烂。黄土高原上沟壑遍布,衰草在凄风中瑟瑟抖动。而太谷的百姓亦面如菜色,破衣烂履,无丝毫生机,一派凄凉之景。民国成立20余年,自己做了十余年的部长,家乡竟还是如此残破不堪,他的心像被无形的东西在撕裂着。 孔家的亲戚听说孔祥熙回来,都赶来拜望。虽说孔祥熙在南京的中央政府里大势已去,但在太谷在孔家的儿女子孙看来,孔祥熙是他们心中的“明星”和“偶像”。自孔氏家族从山东迁至山西以来,可曾出现过像孔祥熙这样的大人物吗?可曾出现过像孔祥熙这样的大富翁吗?在太谷不独孔家,就连其他姓氏的人家,也常常以孔祥熙为荣,用孔祥熙作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子女。 孔祥熙为父母隆重地举行了一次祭祀活动。在所有的人中,惟有宋霭龄没跪,但她把腰弯得很低。回太谷以后,宋霭龄一直注意着自己的形象,对孔祥熙言听计从。她要用行动去回击那些说她如何厉害、如何“管制”孔祥熙的谣言。但在这种涉及信仰的仪式中,她不能迁就,因为她信奉基督,只有在耶稣面前,她才可能下跪。 其实,孔家的亲朋好友并不在意宋霭龄是弯腰低头还是下跪。他们都知道,宋氏三姐妹有着怎样的才华和地位,孔祥熙能娶宋霭龄为妻是孔家的福分,是孔家家谱上最光彩的一笔。 从太谷离去,他们又到了北平。夫妇二人徜徉在前门大街,游览了景山、北海和八达岭长城,还拜会了昔日的亲朋好友。 随后夫妇二人取道天津去了青岛。使孔祥熙动身去青岛的原因,是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柯克上将那时就在青岛,他们要去和柯克探讨去美定居的很多问题,他们有很多问题需要柯克帮忙,况且在孔祥熙看来,和美国人打交道,要比和中国人打交道容易得多。前几次孔祥熙、宋霭龄访美时,宋霭龄和柯克上将有过交往。这位英国人的后裔对孔祥熙夫妇也有着很好的印象,所以当孔祥熙、宋霭龄提出和他会面时,他当即愉快地答应了。 离开青岛后,他们乘船来到上海,并在上海度过了他们夫妇俩在中国内地的最后一段时光。在这期间,宋霭龄在上海万国公墓拜谒了她父母的陵寝。 几天后,孔祥熙驱车和宋霭龄来到上海虹桥机场。为了不引起更多的人猜疑,他们决定宋霭龄先去美国,公开的理由是到美国治病。所以这次因私“出访”就没引起各方面的注意。 在机场候机时,随从给宋霭龄送来一封电报,是宋庆龄打来的。电报里除了祝她旅途顺利、到美国生活愉快外,还希望孔宋夫妇能认清形势,适时回国为祖国的建设出力。 宋霭龄心里不禁掠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庆龄妹”的感慨。的确,宋庆龄的话一语中的,她是多么不愿意离开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啊。她不愿意走,可孔祥熙目前的处境,蒋介石对自己的成见又使她不得不走。 飞机在跑道上开始滑行,速度越来越快,窗外的景象也变得一片模糊。宋霭龄的思绪随着腾空而起的飞机,开始掀起层层涟漪。想当年,她5岁时进入马克谛耶女校,在同级的中国女孩中是年龄最小的,可成绩却是最好的,被人誉为“中国神童”;15岁入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留学,豆蔻年华,意气风发,成为中国内地女孩中的佼佼者;学成回国之后,也曾立志报效祖国,在父亲和前辈的帮助指导下投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历经艰辛坎坷。孙中山自海外回国后,她被推荐当了孙中山的秘书。在那段难忘的岁月里,她跟随孙中山,也是日理万机,但却朝气蓬勃……可自从孙中山去世,她和孔祥熙一起与蒋介石联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虽然孔祥熙在仕途上一路绿灯,虽然她宋霭龄享尽了荣华富贵,又积累了万贯家财,但年轻时那种勃勃生机已宛若隔世梦幻。整天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或策划于密室、或立威于黑道;违心地拍蒋介石的马屁。不管他人的死活,明争暗斗,屈辱取荣,泯灭了人性,最后却仍落得个孤家寡人似的,只能到异国他乡聊度余生,真是好不凄凉呀!
《孔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 四泪洒太谷(3)(图)
她又想起孔祥熙,想当年那是一个何等有为的青年。出身虽不富贵但才华横溢,气度高雅谈吐不凡,也是立志要为国家为民族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后来,自投身于蒋介石的麾下,学会了逆来顺受,于是八面玲珑瞒上欺下,政界都称他“哈哈孔”,变得又庸又俗,哪里还有一点当年的影子。十几年来,孔祥熙为蒋家王朝尽心竭力,到头来却落得个妻离子散流落异乡…… 1947年秋,宋霭龄走后不久的一天下午,孔祥熙接到了一份来自美国的电报。电报上说宋霭龄在美国生了病,需要孔祥熙速去美国陪伴。这种假电报的手法是过于幼稚了,其实也无所谓幼稚。蒋介石和孔祥熙都明白这是他们最后的告别,蒋介石在电报上批下了“同意”二字,算是对孔祥熙的一种变相的怜悯吧!深秋的一天,孔祥熙就像天空中南行的孤雁,只身飞往美国,从此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孔祥熙在中国的政坛上消失了,但中国的政坛并没有消失。有人说孔祥熙失宠赴美对他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在他走后的两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年后,新中国成立了。而在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孔祥熙是惟一一个没有被中国共产党列入战犯名单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并在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中,给予她相当重要的职务。后来,宋庆龄曾几次写信给在美国的宋霭龄,希望她能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或者回来看看也行。但不知当年是宋霭龄还是孔祥熙的原因,抑或是他们的共同原因,终究不曾归来。宋庆龄的那些邀请信也都如同石沉大海。 从此宋霭龄再也没有见到宋庆龄,直到1973年她在美国病逝。
《孔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 四漂泊异乡 魂无所依(1)
从1947年秋天起,孔祥熙和宋霭龄便开始了在美国长达20多年的流亡生活,他们的定居点是纽约。因为孔祥熙还兼着中国银行纽约分行的董事,每星期还要形式化地去上一两天班。为了更好地适应美国的生活,孔祥熙和宋霭龄花了160万美元在纽约郊区买下了一幢豪华别墅,并在纽约最繁华的百老汇路一家高级宾馆常年包租了一个套间。但物质上的丰裕代替不了精神上的痛苦。孔祥熙虽算不上亡国之君,但“亡国之侯”的滋味也让他难以“下咽”。尽管那一年他已经68岁,早已过了耳顺之年。然而一到夜深人静,往事便像电影画面似的,
一幕幕在脑海中闪现,便又生出无限的惆怅和伤感来。因为不论从大陆还是从台湾,都不断传来令他心惊肉跳、令他幸灾乐祸、令他发狂的消息。
当时被蒋介石称为固若金汤的长江天险,在解放军的隆隆炮声中顷刻间土崩瓦解,南京总统府的青天白日旗被踩在脚底。蒋介石带领他的残兵败将连同家眷200多万人涌入台湾。而到了台湾后,不少国民党军政大员处境并不妙,昔日和他争风吃醋的“元老”们一个个威风扫地,贬的贬、逐的逐。宋子文1949年逃到台湾后,很快遭到国民党上下的群起而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