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请叫我威廉三世 >

第352章

请叫我威廉三世-第352章

小说: 请叫我威廉三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此时的重心转向平息胜利者对他们战争中向英国偷运物资的愤怒;瑞典人获得了德国人对其中立的保证。代价是以低廉的价格继续大量供应铁矿;法国人极力抗议德战区的“民主选举”,他们关心的是“第二个法国政府的出现”,曾经盟友的生死与他们无关。

当然,并非所有的国家都打算置身事外。美国政府派出以国务卿威廉詹宁斯布赖恩为首的特别代表团出席会议,但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绝不是恭贺和平。在英国王权事件中,威尔逊政府既不宣布承认罗伯特一世政权,也不宣布支持爱德华八世,而是和两个政权都保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和联系,美国人一贯的中立商人主义在这里尽显无疑——一方面照样对流亡加拿大的英国政府出售军火,另一方面对于英国本土重建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如此规模和影响力的会议,太平洋区域的另一个强国日本自然不会错过,作为特使出席的是外交大臣加藤高明,这也是日本内阁中一位非常重要的实权派人物。与美国人“关心”欧洲重建相比,日本人这次来的目的和以往并无区别。在于德国签订秘密协约之后,日本政府对英宣战然后大摇大摆的开始了对英国东南亚殖民地的入侵,新加坡、马来西亚先后升起了膏药旗,但日本政府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明白若要成为东亚和太平洋区域的霸主,加入同盟国体系是一种“必须的政治背景”。

在这样一种各怀心思的气氛中,由27个欧洲国家参加的欧洲和平大会如期举行,另有11个非欧洲国家派出特使前来见证这一历史性的会议。这原本是一次瓜分胜利的会议,然而由于战败国英国的新政府与德国的特殊关系,会议的进程让许多人颇为意外。会议桌上根本看不到垂头丧气的失败者,罗伯特一世,英国的新君主,如同胜利者一般昂首挺胸,德国与英国代表之间进行的是和平谈判,更不如说是合作谈判,双方的情绪始终是放松的、平和的。

1915年8月的最后一天,英王罗伯特一世代表新英国政府与德国政府签订了《德英和平条约》,这一条约正式宣告两国战争状态的结束。条约还规定英国将继续作为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存在,但宪法必须在德国政府的监督下进行修改,今后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将分别拥有各自的政府,英国的中央政府仅负责外交和殖民地事务,不对各自治政府的经济和军事行使权力。

此外,条约内容还包括:

除规定数量的皇家卫队和警察之外,英国不再保有任何形式的军队武装;

5年之内,德国陆军将在英本土驻扎军队以协助英国政府维持治安,驻军数量由两国政府共同商议决定,5年后若英国治安情况良好,德国将逐步消减直至撤出所有驻军;

20年之内,英国的帕斯卡弗洛和波特兰军港无偿提供给德国海军使用;

除排水量100吨以内的警用巡逻、救援舰只外,所有军舰作为和平保证交予德国政府,今后英国政府建造军舰的计划必须事先得到德国政府的同意,且不论政府或民间今后均不得建造排水量超过1万吨或航速超过25节的民用船只;

所有飞机(包括飞机发动机)一律交由德国政府,今后英国政府和民间均不得制造和拥有飞机,官方和民间交通运输所需飞机和飞行员将由德国政府将提供;

英国政府承认战争中由德国占领的殖民地区域,作为回报,德国政府将协助英国政府收回目前由旧英国政府控制的地区;

英国政府本应支付100亿英镑的战争赔款,但鉴于两国政府历来友好的关系,而此次战争的应完全归咎于乔治五世及其政府,因此德国政府善意的免除英国政府赔款。

作为德国的最高统治者,德皇代表德国政府签署了这项和平条约,对英宣战各国除德国之外并未直接出兵,因而在这个条约上的签字仅有见证的意义,最终欧洲各国代表所得到的仅仅是“和平”二字。

条约签署的当天后来被定为欧洲和平日,但就在这一天,英格兰和苏格兰许多地区都爆发了反对政府签署《德英和平条约》的示威游行,一些地方愤怒的平民甚至与罗伯特一世的皇家卫队发生了流血冲突。

真正的和平远未降临!

战争与和平 第三十八章 联合舰队

远东,胶州湾。

这片美丽的港湾属于一个军阀割据争斗、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的国度,拿破仑口中的“东方睡狮”初显觉醒之势,但内忧外患的局面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除去德皇的私人情感不说,这片富饶的土地目前为三个大国所垂涎,其一是它的近邻、通过明治维新渐渐强大起来的日本,其二是它的远邻、有着北极熊之称的俄国,其三便是刚刚取得欧战胜利的德国。这三个国家有着各自的优势,日本人有着狂热的军队和更优越的地理,俄国人的地理位置次之但有庞大的人口,德国虽最为遥远,却拥有无与伦比的军事优势。

当世界充满和平的呼声时,暗处却充斥着侵略与杀戮的欲望。

一个晴朗而无风的日子,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就连树荫下也凉意全无。青岛港的码头上,搬运工人们汗流浃背的劳作着,一包包、一筐筐的粮食、蔬菜和肉被源源不断的送上停靠在港内的那六艘军舰上,而在那些军舰的甲板上,水兵们同样顶着烈日忙碌的进行着启航前的准备。

装甲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格奈瑟瑙”号和“莱比锡”号,轻型巡洋舰“埃姆登”号、“纽伦堡”号和“德雷斯登”号,这便是德国太平洋分舰队的主力,它们由鼎鼎有名的德国海军中将格拉夫冯施佩指挥着。

施佩中将被誉为战争中最优秀的德国海军将领之一,他的功绩在于成功保住德国最大的海外舰队免于被更加强大的英国海外舰队摧毁。战争初期,这支舰队曾遭到数倍于己的英国舰队围追,施佩中将并没有按照海军部的建议将舰队直接开回德国本土,而是牵着英国海军的鼻子在南美西海岸绕圈子,直到1914年9月末,英国人在北海海战中损失了本土舰队主力。在那之后英国绝大部分殖民地舰队都被调回本土,而施佩和他的舰队在太平洋区域唯一地敌人便是英国人的盟友、1914年8月23日对德宣战的日本。

与德国本土舰队一样,施佩将军的舰队同样拥有一批优秀的水兵。这些水兵在一起服役已经3年了,并且以他们出色的射击技术而著称。“沙恩霍斯特”号曾赢得1913年的“战斗演习杯”,在1914年的竞赛中仅次于“格奈瑟瑙”号居第二位,这种技术上地优势在施佩舰队面对日本海军时发挥了巨大作用。

1914年9月,日本陆军在山东龙口登陆,日本海军的三支主力舰队倾巢而出,其中第一舰队在南中国海域警戒,第二舰队从海上围攻青岛。第三舰队南下攻击德国在太平洋诸岛殖民地。同年10月初,日本陆军在青岛外围损失惨重,而日本第三舰队却成功攻取了德国在南太平洋的部分岛屿,10月25日,施佩率领的德国太平洋分舰队与日本第三舰队的先遣巡洋舰队遭遇,双方在马绍尔群岛海运进行了持续1个多小时的炮战,日本人损失了一艘轻巡洋舰和上百名水兵,施佩舰队的损失则可以用“微不足道”来形容——仅有7名在甲板上战斗的水兵被日方弹片所伤,“格奈瑟瑙”号中了“无关痛痒”的两枚炮弹。

不过,由于顾忌在附近游戈的日本第三舰队主力。施佩舰队在局势有利地情况下主动退出战斗。日方未予追赶,双方随即脱离了接触。

后来,青岛之战以日军惨败而告终。随后德日两国和谈,日本政府退出战争并归还战争中占领地德国殖民地。不久之后,施佩率领他的舰队返回了母港青岛。

时隔一年,冯施佩将军和他的舰队又有了和日本海军接触地机会。只是,此时的情况与一年之前有了天壤之别,日本人早已调整了炮口的方向。

在这个酷热难耐的下午,施佩舰队启航了,他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日本的横滨港。

半个月之前,德国柏林。

奥匈帝国代表:赞成!

俄国代表:赞成!

保加利亚代表:赞成!

接下来代表德国投票的,是外交大臣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这个时候。施特雷泽曼显得有些举棋不定。赞成,那么随后的土耳其代表将跟着投赞成票;弃权,这项表决将就此通过,只有反对票能让这项议案重新讨论,但反对票的背后意味着许多东西……

距此不远地一个小咖啡馆里,一群东方人正焦急的等待消息。

中午12点,五国代表一一走出会场。看到俄国外交大臣一脸轻松的表情,加藤高明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走出会场之后,施特雷泽曼立即登上一辆等候在外的小汽车然后疾驰而去。

1914年8月的最后一天。全世界主要报纸的头条几乎无一例外的登着:

爱尔兰,“同盟圈”的新成员!

日本,第一个加入同盟国地亚洲国家!

对于爱尔兰共和国的立场,人们并不意外。这个国家之所以能如此迅速的摆脱英国统治,与德国人的力量是分不开的。战争爆发之初,多数爱尔兰人表示愿意在战争时期与英国政府一致对外,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英国政府开始大肆征兵,爱尔兰人的配合随着政府军伤亡的逐渐增加而发生转变。特别是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之后,抗拒政府征兵的爱尔兰人不断与政府军发生冲突,武装暴动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德国的新皇帝对爱尔兰事务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几家德国军火公司也嗅到了这里面的巨大利益。2月初,首批3万支步枪和100万发子弹运抵爱尔兰;3月,几支爱尔兰独立武装的领袖先后与德国政府达成秘密合作协议,由德国政府提供资金、武器和教官,以牵制驻爱尔兰的英国政府军。

作为秘密协议的一部分,爱尔兰自然而然的在独立后成为德国的战略盟友。

对于日本这个英国曾经的亲密盟友180度的转变,许多人并不理解。荷兰皇储曾在私下称之为“叛徒民族”,而且这个令人不齿的民族正在窥视荷兰地东印度群岛(印尼)!接着从同盟国理事会内部传出的消息:在这个议案中俄国人投了赞成票,这更令人感到迷惑不解!俄国和日本不是历来水火不容的吗?俄国人难道就忘记了他们1905年在远东的惨败?

“这就是政治!在政治的世界里,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看着吧,我们很快就会知道俄国人和奥地利人得到日本人多少好处了!”

柏林的皇宫里,辰天这样安慰着施特雷泽曼。尽管辰天在会前已经对他有所交代,但这位帝国外交大臣还是显得有些失落,毕竟,他和自己地皇帝一样,对于日本政府向来没有一丁点好感,即便是日本人先前在太平洋帮了德国政府一个“小忙”。

“可是陛下。在我们出兵印度洋之前,恐怕英国人的殖民地早就被日本军队攻占了!”外交大臣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德日秘密协约签署之后,这两处三月之内便插上了太阳旗,日本人将势力伸入印度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是必然的!”辰天却并不沮丧,“我们的首要目标是稳固地中海局势,而不是劳师远征印度洋!既然日本人挤破脑袋进来了,我们并不一定要将他们踢出去才痛快!中国有句古话,既来之。则安之!”

“既来之。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