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虚词用法 >

第7章

虚词用法-第7章

小说: 虚词用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如」怎么样,怎样。例: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今日之事何如?③君谓皇上何如人也?④痛定思痛,痛何如哉!⑤求,尔何如? 

                  「何消」哪用得着。例:这自然,何消吩附。 

                  「何若」如何。怎样。例:此为何若人。 

                  「何尝」并非。例:你说的何尝不是。 

                  「何为」 
                  ⑴什么是。例:何为“护官符”? 
                  ⑵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 
                  ⑶作什么。例:①客何为者?②敬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何意」 
                  ⑴什么意思。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 
                  ⑵岂料,哪里料到。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何由」 
                  ⑴如何。例:长夜沾湿何由彻。 
                  ⑵什么原因。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⑶从什么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 

                  「何乃」怎么能。例:何乃太区区! 

                  「何得」怎么能。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何加」有什么益处。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曾」有什么益处。例: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 

                 乎 

                  ⑴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天下事有难易乎?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③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④然,胡不己乎?⑤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⑥若毒之乎?⑦君将哀而生之乎?⑧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⑨齐人固盗乎?⑩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11)壮士,能复饮乎?(12)技盖至此乎?(13)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4)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⑥而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⑦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⑧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⑨非仁木乎?⑩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觚乎? 

                  ⑶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例:①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乎干城之具也。②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③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④忽乎吾将行兮。 


                  ⑷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例:①日食饮得无衰乎?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④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⑸同“于”。例:①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③吾尝疑乎是。(乎:对。)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⑤颓然乎其间。⑥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⑦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铘。(乎:引进动作的对象。)⑧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⑨亦无怪乎其私之也。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对。)(11)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12)盖进乎技矣。(13)王变乎色曰。(1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15)依乎天理,批大 
                  ,导大 
                  。(16)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17)摄乎大国这间。(18)异乎三子者之撰。(19)浴乎沂。(20)幽独处乎山中。 

                  ⑹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例:①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②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⑺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例: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②无以,则王乎? 

                  ⑻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例:于是乎书                  

                  或 

                  ⑴有的人,有人。例:①或以钱币乞之。②或说处杀虎斩蛟。③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④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⑤左右或欲引相如去。⑥或曰此鹳鹤也。⑦或叩之曰。⑧或曰:“梅以曲为美,。。。。。。。”⑨一夫不耕,或受之饥。⑩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11)或以告 
                  。(12)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⑵有时。例:①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③而或长烟一空。④或随有瘳。⑤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⑶有的。。。。。。,有的。。。。。。。例:①或黔其庐,或赫其垣。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③或得日或否。 

                  ⑷或许,也许。例:①操刀挟盾,猱进鸷击,或能免乎?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③冀君在或见恕也。④冀缓急或可救助。⑤云霞明灭或可睹。⑥或朱易量。⑦或未艰贞若是。 


                  ⑸语气助词,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例:①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或:一说泛指代词。)②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莫之或止:即“莫或止之”,没有什么人制止它。) 


                  ⑹相当于现代汉语“或者”;表示选择。例:到那里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 

                  ⑺如果。例: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即 

                  ⑴立即。例:①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②即从巴峡穿巫峡。③始缢即气绝。④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⑤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双不即出见。(即:本义项指后一个“即”) 


                  ⑵就是。例:①几自疑身外即战场。②即今之 然在墓者也。 

                  ⑶靠近,接近。例: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⑷则,就。例: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③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④即如前年胡景桂参谧慰帅一事。⑤即如忠烈遗骸。⑥须行即骑访名山。⑦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 


                  ⑸当,当下。例: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即:当天)②即夕行步如平常。(即夕:当晚) 

                  ⑹即使。例:①即幸留,病数朋乃瘳。②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③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④即门者持剌入,而主者又不即现见。(本义项指前一个“即”。) 


                  ⑺假如,如果。例: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⑻就。。。。。。来看。例:①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长者深也。②即其新不究其旧。 

                  '即便'随即,马上。例:①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②你可即便交割。 

                  '即位'帝王或诸侯登位。例:昭王薨,安釐王即位。 

                  既 

                  ⑴已经:。。。。。。以后。例:①既同寝,夜半,客曰。②既克,公问其故。③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④既定策,则仆须急归营。⑤东曦既驾。(既驾:已经升起。)⑥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⑦莫春者,春服既成。⑧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 


                  ⑵与“又”、“亦”、“且”、〃比〃字连用,表示并列关系。例:①既视建筑雕刻为繁复,而又含有音乐及诗歌之意味。②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③三军既惑且疑。④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⑶既然。例: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既:这里有“既然是”的意思。)②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既而」例:①既而儿醒,大啼。②既而敌行益迩。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④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⑤既而将诉于舅姑。 

                  「既已」已经。例:①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②齐军既已过而西矣。③既已,无可奈何。(既已:这里意思是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莫 

                  ⑴不。例:① 然,莫相知。②侧目莫敢过其门。③菲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④宋莫能守。⑤莫我肯顾。⑥莫如遣腹心自结于东。 

                  ⑵没有什么。例:①尤莫逾油画。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③莫不中音。 

                  ⑶没有谁。例:①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莫敢违。②时入莫之许也。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⑤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莫或:没有什么人。)⑥奉行者莫辨也。⑦残贼公行,莫之或止。⑧天下莫不闻。⑨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⑩莫之能御也。(11)莫能与之争。(12)众莫不知。 


                  ⑷不知。例:①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②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5)同“暮”。例:⑴至莫夜朋明。(莫夜:晚上。)⑵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大」没有什么比这个再大,极大。例:①他们既肯赔话,又肯化钱,已是莫大的面子。②视天下为莫大这产业。 


                  …


                  乃 

                  ⑴于是,就。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②乃入见。③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④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⑤良乃入,具告沛公。⑥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⑵才,这才。例: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乃:然后才。)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③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⑶却。例: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③今君乃亡赵走燕。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⑷是,就是,原来是。例: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⑤诸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