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虚词用法 >

第5章

虚词用法-第5章

小说: 虚词用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⑨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惟:只好,只能) 
                  ⑩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 
                  (11)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12)他日继吾事,惟此生耳。 
                  (13)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惟:只有。) 
                  (14)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⑵作句首语助。例: 
                  ①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一说正因为。) 
                  ②惟思既往,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本义项指前一个“惟”。惟:一说正因为。) 

                  焉 

                  ⑴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例: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 
                  ②不复出焉。(焉:从这里。)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焉:从别人那里。) 
                  ④永之人争奔走焉。 
                  ⑤然力足以至焉。 
                  ⑥始而惭焉,久而安焉。(焉:对此) 
                  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从这里。) 
                  ⑧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焉:在这件事情上。) 
                  ⑨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焉:从这里面。) 

                  ⑵哪里,怎么。例: 
                  ①且焉置土石?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⑶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例: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今其室十无一焉。 
                  ④虽鸡狗十无一焉。 
                  ⑤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 
                  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⑦悲予志焉。 
                  ⑧则牛羊何择焉? 
                  ⑨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⑷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例: 
                  ①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②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⑸相当于“之”。例: 
                  ①谨食之,时而献焉。(焉:它,指蛇。) 
                  ②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 
                  ③犹且从师而问焉。(焉:他们,指五人。) 
                  ④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焉:他们,指五人。) 
                  ⑤非曰能之,愿学焉。(焉:它,指作小相的事。 

                  ⑹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也 

                  ⑴同现代汉语“也”。例: 
                  ①那老儿也都相见了。 
                  ②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吕安插。 

                  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例: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②河南乐羊子这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③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④曹公,豺虎也。 
                  ⑤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①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④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⑤“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这谓也。 

                  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 
                  ①余闻之也久。 
                  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③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④是说也,人常疑之。 

                  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例: 
                  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②缚者曷为者也? 

                  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例: 
                  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②苟政猛于虎也! 
                  ③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④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例: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例: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⑴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⑵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⑶岂独伶人也哉! 

                  (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例: 
                  是鞭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例: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例: 
                  唯求则非邦也与? 

                  (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例: 
                  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也已矣)罢了。例: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安 

                  ⑴怎么,哪里。 
                  例: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又安敢毒邪? 
                  ④燕雀安知鸿鹄这志哉? 
                  ⑤安能复为之下乎! 
                  ⑥安能抗此难乎? 
                  ⑦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⑧君安与项伯有故? 
                  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域? 
                  ⑩安得使余多暇日。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2)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⑵安全,安定。 
                  例: 
                  ①谢庄遂安。 
                  ②可以为富安天下。 
                  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 

                  ⑶安逸。 
                  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⑷安生,有“养”的意思。 
                  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所安:这里指养生的东西。) 

                  ⑸哪里,什么。 
                  例: 
                  ①君谓计将安出? 
                  ②欲安所归乎? 
                  ③沛公安在? 
                  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⑤洞庭君安在哉! 
                  ⑥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⑹安抚。 
                  例: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⑺平静。 
                  例: 
                  ①始而惭焉,久而安焉。(安:这里是心安理得的意思。) 
                  ②恬然自安。(安:这里指内心平静。) 
                  ③孔明恰才心安。 
                  ④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安:这里有心安理得的意思。)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⑤掩口胡卢而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④秦师轻而无礼。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于兹。 

                  (而已)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