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天窗说靓话-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婚后的生活风平浪静,彼此相安无事,矛盾发生在他被公司解聘后。虽然,他很快又找到另一家公司,但收入明显减少。从此以后,他查觉到她的态度有所变化,回到家里很少说话。再婚人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要比初婚人敏感,因为内心深处十分在意并且担心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坦白地说,她的态度让他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他想对她解释裁员的原因,也想告诉她凭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再次寻找到好的工作,可她的态度让他放弃了解释的想法。
然而,他毕竟是一个经历过情感挫折的人,知道情感危机源于缺乏勾通,便耐住性子告诉她自己是一个无任何不良嗜好的男人,收入少就压缩开支,不去游泳馆,改成上街跑步,而且还说了即便什么都不干,凭积蓄也能抵挡好几年。其实,她只要安慰他一小句,或者幽默一把说没关系,咱们一起抵抗英国佬带来的灾难。可她没有,她用知识女性特有的冷静面对着急于得到劝慰的他。当时,他看着她那似乎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表情感到非常委屈,好像还有点儿寒心,隐隐约约产生了一种情投意合靠不住的想法……
不知为什么,他内心一直期望的夫妻相互搀扶的想法始终无法实现,前后两任妻子都不与自己配合。前妻是他的初恋,恋爱时山盟海誓的话说多了。她人很漂亮,生活得也很细致,洗碗洗菜洗衣都要戴上手套,气得他说这就是时尚杂志告诉女人如何关爱自己的后果。她的胃口本来就不大,又加上所谓减肥需要,常常弄点水果沙拉什么的做晚饭,他吃那些玩艺根本不管用,几乎每天下班之后都要自己动手做饭,可她在一边看着连把手都不搭。他是受不了才提出分手的。
他担心刚刚进行不久的第二次婚姻又要重蹈覆辙?
说实在的,他不想分手,总闹离婚不太好。可他在力图扭转局面时忽然想到一个细节,谈恋爱时她问他的收入多少,他说月薪2000元。她当时愣眼看着他。他连忙解释说是美金。如果她痛快地嫁给自己完全是因为看重了他的经济能力,那收入减少肯定会让她非常失望。然而,对于被裁他也没有办法,市场经济就是这样残酷,公司利益不好,生产处于低潮时肯定要裁员,一般职员早就裁了好几批了,他还是靠后的。但他已经习惯了外资公司的管理方式,裁员并不会给自己造成多大影响,而且收入减少只是暂时的,一点也不意味着他能力的降低。他找到在流行杂志做编辑的大学同学,提出给杂志社翻译稿子,他以前就找过他,可那会儿太忙无法做。现在不忙就可以做了。他翻译外刊的时候,希望她帮忙,因为她偶尔也给杂志翻译稿件挣外快。他有时还故意问她一个句子怎么译更好看,可她并不感兴趣。平常他闷在电脑前干活,她则在另一个房间上网瞎聊,好像他干的事情和她毫无关系。那时候,他真是觉得自己在瞎干!一点儿劲都没有!
春节放假,他们哪儿都没去,但两个人闷在屋子里也不说什么话,睡觉也是各睡各的。他主动说了两次,她只用“嗯,嗯”回答。他不知道那是僵持还是冷战?反正令人窒息,他想摔东西发泄。可到了正月初五,他意外地收到了她发过来的电子邮件。那时候,他感到一股悲哀冰凉地弥漫在心头,他们相距这么近,可她居然连句话都不肯说。与此同时,想到自己曾经看到一对男女在路边大声争吵,后来那女子哭着跑开了,可没跑几步一不小心摔倒了,男人一把扔掉自行车就奔过去扶那女子,并且问她摔坏没有?结果那女子扑在男人的怀里放声大哭……情感丧失了交流就意味着死亡,婚姻作为一种以对话为主的关系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总是经历这样的事情,谁还敢相信“情投意合”,没有“情投意合”做铺垫,婚姻从何而来?
轻易示爱是个错
现在,她才明白什么叫失去之后才可贵,但当初却为自己的现代和敢作敢为兴奋。别看她外表显得很成熟,可对感情和性并不清楚。从表面上看她是个对男女之事抱无所谓态度的女孩,可内心深处还是很在乎自己的。
她认识的第一个男人和她在同一酒店上班,比她大8岁。事情发生在她们相爱半年后的一个夜晚,他在餐厅的一个单间里很温柔地占领了她。然而,那件事的后遗症把她给害惨了,和他分手后又谈了一个男朋友,认识9个月后就结婚了。可能因为心虚,一种对不住的感觉让她事事依从于他。
第二年,他就和别的女人粘在了一处。那个女人从哪方面都不及她,但那女人非常强悍,她心说这是老天爷对自己的惩罚,因为没有孩子,离婚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拖累。
让她想不通的是自己生命中的第三个男人。坦白地说,离婚并没有给她留下过多阴影,她甚至为自己摆平了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感到轻松。她和他是在婚姻介绍所认识的,他比她大6岁,有一家文化公司,有房有车。可能因为是搞文化的,显得很开明,一见面就问对他有个5岁的男孩是否介意?虽然她对他有孩子不满意,但因孩子由女方带,就表示不介意。她觉得自己经历过两个男人,但情感世界依然一片荒凉,渴望有一个能够疼爱自己的男人,更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家好好过日子,以前的经历让她变得成熟和实际。
每个星期天他都去接孩子,他带孩子玩也常叫上她。她对孩子很好,她知道对孩子好就等于是对他好,她能从他的眼神里看到满意的神态。而且,孩子的确聪明可爱,有一次,他对她说:“妈妈和爸爸闹意见分开住,阿姨不会和爸爸闹意见吧?”她告诉不会。他居然点点头说:“老闹意见没意思,老师告诉小朋友要互相谦让。”孩子的话逗得她笑弯了腰。
认识一段时间后,他让她搬过去住。虽然她和他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他请客户到她们饭店娱乐,她找总经理签字打七折,一直为她的婚事忧心忡忡的父母亲对他也挺满意。但她还是很犹豫,他扳住她的肩膀说:“过来住吧,我回来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她没说话,但内心深处已被他的真诚所感染。“怎么样?”他说着话将她拥进怀中……
从那时起,她和他开始同居。一开始,她并没多想,毕竟离过婚,对未办手续就住到一起没什么心理压力和负担,而且很自信地认为办手续是时间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发现自己越来越没有耐心,便催促他办。他问她为什么看中那张纸?她告诉需要一种保障。他笑着将她扑到在床上说:“你还要什么保障?房你住着,车你开着,真搞不清女人到底什么心思?”他的一番话说得她哑口无言,但她仍隐隐约有种担忧。
果然,担心变成了现实。前些天,饭店组织主管一级的员工到上海等地参观学习,原定10天,可8天就结束了。当她推门进屋时,他的前妻和孩子都在。她上卫生间洗手,一看里面的化妆品就明白了。但她并没说什么,而是将礼品掏出来送给孩子。那孩子已经跟她很熟了,攀着她的脖子说:“阿姨不在,我和妈妈陪爸爸,阿姨回来,我和妈妈怎么办?”
那时候,她看见他和那个女人一脸尴尬。过了一会儿,那女人收拾好东西带孩子走了。他关上门过来抱住她。她挣脱着说:“你累不累呀?”
“没办法,她也需要安慰,她一直没嫁是怕孩子受委屈。我不会和她复婚,可毕竟做过6年夫妻,她一哭我还真受不了。”
她说:“你就没想到我的感受吗?”他没有说话。她站起身问他究竟要谁?他说要她。其实,她知道他人好,不仅让她去驾校学车,还把自己的车给她开,她舍不得让他离开自己。她说你以后不准再和她来往!他不说话了。她愤怒地冲到衣柜前一边哭一边收拾自己的衣物。他走过来抱着她说除了接送孩子,保证不再来往。
他虽然做了保证,但她的心里并不踏实,一天不结婚就一天不踏实。他和那个女人中间有孩子,有共同生活的基础,说不准什么时候又跑到一块。她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太差,再次选择竟然又是一团糟!她想结婚,想有一个温暖的家,但他不给自己这种机会,连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愿望都实现不了真的让人绝望,眼瞧着自己就是奔30岁的人,就这么下去算是怎么一回事!思来想去,她想和他好好谈一次,必须问出个结果!她迷信地将自己和那女人的名字写在纸上,团成两个小纸团在手心里晃动了足有一分钟,才屏住呼吸打开其中的一个,纸团上竟然显示出那个女人的名字。
顿时,她的泪水下来了,这些日子,自己只不过是他的保姆和性伙伴。她拨通手机问他怎么办?他说什么怎么办?她说马上结婚。他说回家再说,当时,她恨不得立刻将他撕碎,她看着汽车钥匙想到了郊外旅游,要开车和他同归于尽。可就在准备出发前,母亲忽然来电话让她赶紧回家……
她是在陪老爸住院时将心态调整过来的。她从老爸和其他病人身上看到活着是件美好的事,也想明白了情感可遇不可求,正如那歌词一样:“不是你的,想得也得不到,是你的,想跑也跑不了。”
第四辑第9节 人心能够换人心吗?
她和第二个丈夫在一起已经生活了一段时间,他待她还好。但他的孩子却管她叫“阿姨,”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他经常当着她的面大声嚷:“阿姨,我上我妈那儿去。”好像她是一个伺候他们爷儿俩吃喝的保姆,甚至连保姆都不如。
自从二次嫁人,她最不爱听的就是“后妈”、“继母”,觉得那是世界上最难听的两个词。因为所有的舆论都把“后妈”描绘成心黑手辣的恶妇人,连最有名的童话故事《灰姑娘》都没有放弃对后妈形象的丑化。
由于她也带了个孩子,问题就变成复杂起来。为了增加凝聚力,她管丈夫的儿子叫老大,管自己的孩子叫老二。说实在的,这样的特殊家庭,关系很难处理,即便自己觉得真心实意将一碗水端平了也免不了出事。比方说盛饭,她每次都是先给老大,再给老二。可老大不是说盛少了就是嫌早盛的饭凉,弄得她心里“腾腾”地往上窜火,自己的儿子敢这样早就揍上去了,可对老大不但不敢,还得陪笑脸,完了事自己躲到一边掉眼泪。
大人能忍,孩子就难忍了。有一次,两人为玩电脑打起来。每逢俩孩子争吵,她谁都不说,为避免偏一个向一个的嫌疑。因为孩子吵过就过去了,大人往里边一掺和更乱。可那次,老大一撞就把老二的椅子给撞倒了,老二的头磕在床边,当时就磕起一个包。孩子一边哭一边说:“妈妈,咱走吧,我不想在这儿受气。”当时,她搂着老二失声痛哭……
孩子们伴嘴打架她还不敢对先生说,一是他生意忙事情多,二是怕他埋怨自己碎嘴子唠叨。她和第一个丈夫的情感破裂就始于他嫌自己爱唠叨。所以,再婚后,她牢记唠叨会破坏婚姻着个教训,脑子里只要一有想唠叨的念头,她就用手掐自己的大腿。
为了处理好这种特殊关系,她绞尽脑汁,还跑到心理咨询机构。她按照他们的方法做过试验,行不通。比方说专家建议无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