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5484-何苦生在帝王家--大清公主命运实录 >

第8章

5484-何苦生在帝王家--大清公主命运实录-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住,图尔格奋不顾身杀入重围救出叶克书,并指挥军队携带截获的牲畜且战且退,六战六胜。一直负责殿后的图尔格身受二十多处枪伤、箭伤,但他终于胜利完成了此次对锦州的偷袭。图尔格因功被授予子爵,并被任命为内大臣。罩在图尔格头上的阴云总算被驱散,在苦难中挣扎的穆库什也依稀见到一丝希望之光。    
    崇德六年,也就是明崇祯十四年(1641),清军已经完成对锦州的战略包围,明王朝派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13万军队解锦州之围。该年八月皇太极也亲自赶往宁锦前线,明清之间一场规模最大也最为激烈的交锋拉开了序幕。    
    当清军切断明军的饷道后,驻守在松山的洪承畴便组织军队突围,不愿失去歼灭明军主力机会的皇太极,也把御营移到松山城外,准备对松山长困久围,一举全歼。皇太极的胃口的确大了点,想一口就把明军的13万人马全都吞下去。困兽犹斗,何况人乎!八月二十二日的晚上,明总兵曹变蛟多次突围,有一次居然闯进了皇太极的大营;由于刚刚移营至此,守卫御营的护卫还未到达,形势骤然紧张起来,比当年的《空城计》要严重得多;当年司马懿并未杀进空城,而此刻的曹变蛟却已经杀入几乎没有防御的御营。    
    在千钧一发之际,图尔格首先连发数箭,把冲在前面的明军撂倒几个,旋即冲到明军前奋力厮杀;而负责防守御营后营的遏必隆在听到四起的杀声后,也立即冲向杀入御营的明军,保住了御营,也保住了大清国的皇帝。“功高,莫过于救驾”,皇太极由衷地对有救驾之功的图尔格、遏必隆称赞道:“巴图鲁子,巴图鲁也!”图尔格因功被晋封二等公爵,而遏必隆也凭自己的战功而被授予骑都尉的世职,钮祜禄家族又恢复了昔日的荣誉。孤独的穆库什由衷感到欣慰。


三次下嫁的金枝玉叶:努尔哈赤第四女和硕公主穆库什一波三折

    穆库什最渴望过平静的日子,可是命运之神却一次又一次地把她抛到“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纷中,卷进难以退步抽身的漩涡中。    
    皇太极去世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夜,52岁的皇太极突然病逝。皇太极患高血压多年,在摧毁宁锦防线的战役中就出现过鼻子大出血,表明他头部的血管硬化已经相当严重,随时都可能发生脑溢血或心血管一类猝死的疾病。多年的寄人篱下,使得穆库什对人际关系已经变得近乎麻木,尤其是同皇太极之间的兄妹情分,早就被夫妻离异、母子分别的现实消磨殆尽。    
    对于皇太极的去世,她不会有太多的悲伤,这些年又有谁真的关心过穆库什?她落到这一步完全是第一次婚姻酿成的苦果,可谁会念及她嫁给布占泰是为了家族的利益,是为了统一女真各部而做的牺牲?谁又会念及她在为金国奠基过程中,所受的种种凌辱?在彼此纷争、起伏跌宕的情况下嫁出去联姻,说白了就是把女儿嫁过去当人质,一旦交恶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就是嫁到异邦、举目无亲的弱女子。阿哥们冲锋陷阵可以得到种种嘉奖,而公主为联姻所做的种种牺牲,到头来却是事过境迁,早已被遗忘。被牺牲的,永远是牺牲!    
    穆库什惟一的期盼就是她个人的处境能有所改变,即使不能回到图尔格的身边,也能同儿子遏必隆在一起生活。然而这算不上奢望的心愿也像海市蜃楼一样,可望而不可及。由于皇太极生前没有立继承人,家族中所有的人都卷入争夺皇位继承人的较量中,没有人能想到被遗弃在兄弟家中的穆库什!也许她真的被所有的人都忘得干干净净,包括她至爱至亲的人……    
    鹬蚌相争  曾经目睹皇太极即位的穆库什当然不会忘记父汗去世前前后后所发生的一幕幕往事:    
    天命十一年七月,68岁的后金汗在经历43年的鞍马劳顿、风餐露宿后已经耗尽了元气去清河温泉养病;    
    同年八月父汗病情突然恶化,立即派人去沈阳接大妃乌拉那拉氏,安排后事:立15岁的多尔衮为继承人,以代善辅政;    
    当乌拉那拉氏扶灵柩回到沈阳时,一份炮制好的命令乌拉那拉氏殉葬的所谓遗诏被抛出;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母亲走上牺牲的祭坛。    
    然而到皇太极一命归天的时候,阿济格已经年近不惑,而且立下赫赫战功;32岁的多尔衮与30岁的多铎分别掌握着正白旗与镶白旗;已经有实力的多尔衮在同母兄弟及两白旗大臣的支持下自然要求兑现努尔哈赤当年的遗诏;而皇太极的长子——35岁的豪格也非等闲之辈,更何况在皇太极掌权的17年期间已经控制的两黄旗与正蓝旗,也绝不会允许帝系的转移。皇太极刚一去世,图尔格、索尼、图赖、鳌拜等两黄旗大臣等就去肃王家“私相计议,欲立肃王为君”。而两白旗大臣那边也紧锣密鼓地谋划,甚至跪请多尔衮即尊位。争夺继统,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难道父汗几十年血战挣下的江山社稷竟要毁于一旦?原本置身度外的穆库什也不禁忧心忡忡。经过几天的较量,势均力敌的双方为避免同室操戈各自做了让步:多尔衮放弃兑现太祖遗诏的要求,但在皇位继承上要排除肃亲王豪格;两黄旗也做出相应的让步,从拥立豪格转变为拥立皇太极之子福临。于是,册立新君的会议于八月十四日在崇政殿召开。会议伊始,肃亲王按照达成的默契,以自己福薄寡德不堪为嗣而退出议立会议,最终达成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以皇太极第九子、年仅6岁的福临即位,改元顺治;并以睿王多尔衮、郑王济尔哈朗辅政。    
    清开国时期的军事民主制残余,断送了多尔衮的皇位。然而当皇太极去世后,已经成为强者的多尔衮却又因“父传子”体制得到确认,再次与皇位失之交臂。多尔衮不会满足同郑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而生性谦和的济尔哈朗面对咄咄逼人的多尔衮只能是节节退让。顺治元年(1644)正月,济尔哈朗就令各衙门:凡需上奏的事件全都“先启知睿亲王,档子(清初称档案为档子)书名亦先书睿亲王”,睿王多尔衮、郑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已经成为虚话。    
    册立顺治为君的会议一结束,图尔格就同索尼、鳌拜以及谭泰、巩阿岱、锡翰到三官庙盟誓,要辅佐顺治“六人如一体”。未几,图尔格、遏必隆、鳌拜等又联络满洲、蒙古、汉军八旗中的两黄旗骨干209人盟誓,忠心耿耿辅弼幼主,不得“谄事诸王,与诸王、贝勒、贝子、公等结党谋篡”。显而易见,这一番盟誓是对摄政王多尔衮的一次政治大示威。在两黄旗中,图尔格及其家族已经成为出头鸟。    
    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新君福临在笃恭殿即位,多尔衮当权的时代也就正式开始了,钮祜禄家族再次厄运临头,而拥立豪格、效忠顺治就成为多尔衮治罪图尔格、遏必隆等人的罪名……    
    留有余庆  穆库什的苦难人生究竟在哪一年结束?史书无载。在时局动荡的明清之际,宫廷内外上上下下都被甲申之变、明王朝的覆灭、吴三桂请兵报仇、清军大举入关、问鼎中原、迁都北京等一系列突发的重大事变所吸引,也被清王朝从辽左一隅走向全国的历史性飞跃所鼓舞,一个被革去公主名号的女人早就被人们淡忘了。    
    如果穆库什能活到顺治初年,她在感受到国运昌盛的同时,也会感受到比自己小17岁的弟弟——多尔衮的淫威:图尔格的坟墓被“尽行拆毁”;继承图尔格爵位的科布梭以诬陷遏必隆而向多尔衮摆尾乞怜;不肯党附多尔衮的遏必隆不仅被革职,而且被没收一半家产……    
    如果穆库什能活到多尔衮去世、顺治亲政,她也就能亲眼看到遏必隆在政坛上的崛起,顺治审理了科布梭所制造的冤案,不仅治罪了科布梭,还把图尔格的二等公转由遏必隆继承,加上遏必隆原有的爵位合并为一等公……    
    尽管穆库什已经离开这个受尽磨难的世界,但她的生命依旧在延续,诚如《易经》所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穆库什以自己的善良与忍耐为后代积攒阴骘、留下余庆:    
    顺治在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去世,遏必隆被任命为辅政大臣;    
    康熙十六年(1677)八月,穆库什的孙女——遏必隆之女被封为孝昭皇后;    
    雍正九年(1731),穆库什的曾孙讷亲被赐号“果毅”,全称为果毅公;    
    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开拓新疆时,穆库什的曾孙阿里衮在叶尔羌城下立下赫赫战功;    
    乾隆三十九年(1774),在第二次平定金川的战争中,穆库什的四世孙丰升额因作战勇猛被赐号“继勇”,全称为果毅继勇公……    
    虽然穆库什离开这个令她受尽磨难的世界已经多年,但她的后代已经同清王朝蒸蒸日上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许人们已经忘记了这个不幸的公主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但遏必隆为母亲所矗立的石碑,在不停地向后人讲述着一位开国时期公主的种种美德……


公主再婚留孽子:皇太极第二女固伦公主马喀塔皇太极第二女固伦公主马喀塔

    马喀塔的身份是固伦公主,其地位远远高于和硕公主。“固伦”一词在满语中最初的含义是部落,随着后金政权的建立,也就用“固伦”来指国家,因而“固伦公主”就可以理解为国家级别公主,一般说只有皇后的女儿才能获得这一称号。“和硕”一词在满语中最初的含义是行猎中的一方或一角,当八旗制度形成后在出征或驻防时是按照一定方位来排列的,因而分领八旗的努尔哈赤的子侄实际负责一方的兵民事务,被称之为和硕贝勒。和硕一词在演化中,有了“一方”的含义,和硕公主,可以理解为地方级别的公主,一般说妃嫔的女儿得到的是和硕公主的称号。    
    满族因受蒙古族的影响,非常重视嫡庶之别,在公主的称号上就特意以“固伦”、“和硕”来区别嫡庶。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即使皇后生的儿子也称之为和硕贝勒、和硕亲王,并未以“固伦”冠之,其原因何在呢?八旗旗主,只管理一个方面的兵民,以和硕冠之名副其实。满族虽然重视嫡庶之别,但在皇位继承上正像乾隆所说的本朝“皆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这又是一个极大的反差。    
    在嫡庶的问题上,子、女的待遇并不一样,对儿子就不那么在意,对女儿就特别强调。《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凤姐在同平儿谈到三姑娘探春时,非常惋惜地说:可惜她不是太太生的,女孩子在出嫁时,男方是很在乎嫡庶的,不知将来哪个有造化的娶了三姑娘。儿子和女儿不一样,即使是庶出只要能建功立业照样可以在朝廷为官。通过曹雪芹的作品,有助于现在的人去理解清代所特有的现象——公主称号上的“固伦”、“和硕”之别。


公主再婚留孽子:皇太极第二女固伦公主马喀塔满蒙联姻

    尽管马喀塔是嫡出的固伦公主,也要为了王朝的利益而去联姻,但联姻的对象已经从女真各部的首领转变为漠南蒙古各部的王公台吉,肩负政治使命的婚姻也同以往一样,依旧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