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80-红军长征的民间记忆-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题,因为自家门前的田地并不一定是自家的责任田,所以要拿出自家的土地换给占用的人家。这种换去换来的计算过程Ô;本十分复杂。好在大山里的山民纯朴,没斤斤计较。这里的山很高,田地都是依据山坡而造。土质里黏性较重,需要施肥改良。 岁月流转,那条弯弯的山道依旧没有改变,但小道边的生活在变,周伯的父母早已去世。当年红军从他们那里¾;过时,他没听信国民党的宣传把自己仅存的口粮献给了红军。从村里出去当红军的几个人都是周伯家亲戚,他们全都没有回来。周伯说自家亲戚里能出红军战士是值得骄傲的事,如果自己生在那样的年代肯定会跟随红军。周伯说自家亲戚并非是吃不起饭才跟红军走的,参加红军的Ô;因都与村里的红色标语有关。 当年父亲曾建议把这些有意义的东西集中起来,今天周伯家的房屋前后和田间地头刻有红色标语的石碑已被搬到了蒙顶山上的红军碑林。在蒙顶山皇茶园上端那个充满灵气的平整地方建成的红军纪念馆透着古朴的木香。红军纪念馆里存放着红四方面军在名山、百丈一带战斗的历史文物。 如今,儿孙们每天背着书包从红军¾;过的山道上行走,这青山绿水间的天然灵气给予了山村孩子新的希望。红军曾¾;驻扎的古庙成为了乡上环境很美的小学校,名贵树木掩映着教室的屋檐,红军的老歌在教室唱响,有一位曾在山下那所村小毕业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
《红军长征的民间记忆》 雄关漫道蒙山顶上红军茶
“蒙山顶上茶”指的是距红军纪念馆仅200米的贡茶园。从前这些为数极少的优良茶树,受到当地寺庙极好的保护。每年在开摘前还要举行专门的祭祀仪式。据说蒙顶茶的品质与当地的气候有关。蒙顶山位于名山县城西部,距县城7。5公里,海拔1456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茶树生长,是我国有史可查的最早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传说早在汉代,蒙山茶始祖吴理真就在蒙顶栽种野生茶树,开创了在蒙山人工种茶的历史。为了种茶,吴理真在荒山野岭搭棚造屋,掘井取水,开荒种地,将一粒粒从蒙山顶上采摘的茶籽撒播在自己的茶园里,培育出了一株株嫩绿的茶树。吴理真把自己生产的茶叶熬成汤,施舍邻里,普济众人。他培育的蒙顶茶到了唐代备受珍视,唐玄宗天宝元年(742)蒙顶茶被列为皇室贡茶,年年上贡,一直沿袭到清代,历¾;1000多年从未间断。每年清明节前,由名山县令择日沐浴礼拜,朝服登山,请山上住持和尚焚香礼拜,在被列为“贡茶”的皇茶园采叶片,炒制成茶,盛两银瓶内,令人送入京城,供皇帝祭祀祖宗之用。吴理真当年种茶地“皇茶园”,汲水处“古蒙泉”,结庐休息的甘露石室等遗迹尚存。
红四方面军发动攻打成都的战役时,在战前的动员会上,曾有“南下成都坝子吃大米”的口号。这对于久困草地、饥寒交迫的红军战士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诱惑。战役之初红四方面军英勇神速,歼敌近万人。红军的行动让蒋介石慌了手脚。
百丈关是攻打成都的一个关键环节,百丈关战场就在蒙山脚下。它是红四方面军南下后的大手笔中最惨烈的篇章。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制定了打大仗的计划,当年红军挖在蒙顶上的战壕今天依然还在,蒙山顶上的红军碑林成为了人们参观蒙顶山的必去之处。
《红军长征的民间记忆》 雄关漫道血战百丈关
过去了几十年,当年红军刻下的石碑仍然能给人力量,无论是发动民众参加红军的口号,还是Å;骂反动军阀的标语都有一种让穷苦人能很畅快的感觉。
张国焘指挥红四方面军向成都进军,这一行动违背了中央北上抗日的指导方针。攻成都必先拿下雅安,由于守敌闭门死守,红军只得绕过雅安攻成都,这是一步险棋。
对于成都的军阀来说,成都是必须拼着老命死守的老巢。敌军从成都周边调来大量部队以解雅安之围,同时利用名山百丈关的地形拦截南下的红军。
在名山百丈关一带,这一场殊死的战斗打响了。红军中路纵队12月攻占芦山后立即向雅安县北部出击,名山守敌潘文华慌忙率部退守蒲½;县大塘铺。13日,红九十三师¾;蒙山进驻名山。红军大部队向新店、黑竹、百丈关一线推进。16日拂晓,红二十五师在百丈关击溃李家钰部一个旅。担任右纵队的红四军和红三十二军,先后开始了配合行动。11月15日,红四军向雅安县西南进军,与中路纵队驻守城北的兄弟部队形成对雅安的包围。守敌刘文辉与刘湘的联系被红军切断,雅安成了一座孤城。红四军23日赶跑地主武装,进驻荥¾;县城。
然而这一场残酷的血战,红军初战失利。在整个战役作战中,主战场是名山县属的百丈关。百丈关位于成(都)雅(安)公路线上,东有一浅山横亘公路,再往东已无险可守,故古时兵家设关于此。刘湘怕红军丢开邛崃正面进攻成都。从18日开始,敌军六七个旅和20多个团的兵力在飞机掩护下,由北、东、南三个方向反击红军在百丈关附近所布弧形阵地,战斗惨烈,而敌援军仍源源涌至。红军以15个团左右的兵力抗击敌军80余团兵力,苦战7昼夜,敌我双方伤亡十分惨重。在此情况下,红四方面军作出不与敌军在百丈关拼消耗的决定,将红三十军和红九军等部撤至北起九顶山,南¾;天台山、五家口至名山的蒙顶山一线山地扼险防守。不久,薛岳所部6个师已从¾;新津、洪雅取捷径向荥¾;进犯,红四军苦战3昼夜后因敌众我寡,于12月15日退守天全。从此,敌我双方均取守势,直至1936年2月。
天芦名雅邛大战役,是红四方面军掉头南下后,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斗最激烈的一大战役。历时18个昼夜,歼敌1。5万余人,自损近1万余人。不但未能冲破敌军封锁,“南下成都坝子吃大米”,反而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只得退守天全、芦山、宝兴一线,元气为之大伤。它有力地证明了两大主力红军会师之初,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关于“向雅、名、邛、大南出,即使一时得手,亦少继进前途”这一结论的英明正确。从而使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在受挫之余,冷静考虑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一场党中央、毛泽东预料南下没有好结果的战事结束了。毛泽东在两个方面军分开时说过以下一些话:自从我们·过了雪山,通过了草地之后,我们一到包座即打了胜仗,消灭了白军四十九师,目前的形势是完全有利于我们,我们应该根据党中央正确战略方针,继续北进,大量消灭蒋介石、胡宗南的部队,创造川陕甘新苏区。我们无论如何不应该再退回Ô;路,再去·雪山、走草地,到群众完全逃跑的少数民族地区。两个月来,我们在川西北地区所身受的痛苦,是大家所知道的。而且南下的出路在哪里?南下是草地、雪山、老林,南下人口稀少,粮食缺乏,南下是少数民族的地区,红军只有减员,没有补充,敌人在那里的堡垒线已¾;完成,我们无法突破。南下不能到四川去,南下只能到西藏、西康,南下只能是挨冻挨饿,白白地牺牲生命,对革命没有一点好处,对于红军南下是没有出路的,南下是绝路。同志们,只有中央的战略方针是唯一正确的,中央反对南下,主张北上,为红军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你们应该坚决拥护中央的战略方针,迅速北上,创造川陕甘新苏区去。
山河依旧,当一切平寂下来时那些被父亲收集和乡亲们藏起来的石碑标语,成了那场失利战役的见证。
《红军长征的民间记忆》 会师的日子遥望雪山(图)
赶羊沟里的大熊猫 赶羊沟的得名有几种说法,从前此沟叫桂花沟,因为在外地8月才能开的桂花,在这条山沟里4月就会盛放。1869年5月14日,戴维在桂花沟和邓池沟教堂附近发现了活体大熊猫,并把大熊猫皮带回巴黎,请法国国立自然博物馆馆长米勒·爱德华兹鉴定,确认是尚未为西方人所知的稀世物种,取名为“猫熊”。从那以后,沟里突然变得热闹起来,相继有几批外国人在桂花沟以及夹金山下的蜂桶寨一带捕捉大熊猫。山沟里的熊猫越来越少,当地百姓担心这种可爱的动物会在沟里绝种,自发起来阻止外国人进沟。时间长了人们便改称桂花沟为“赶洋沟”。现在无法考证这种民间说法的真伪了,但人们相信赶羊沟的名字与外国人发现大熊猫有关。 至今,这只由戴维在宝兴邓池沟发现并带回法国鉴定命名的大熊猫的标本被视为法国国宝,珍藏在法国巴黎国立自然博物馆内。这只身长1。2米、高0。6米的大熊猫,黑白相间的大眼眶,圆圆胖胖的脸蛋,完全是典型的宝兴特有物种。自从1869年戴维首次向世人介绍宝兴大熊猫以后,西方国家曾一度掀起过“大熊猫热”。许多专家、学者和包括罗斯福总统之子小罗斯福在内的社会名流,不远万里,不惜重金,纷纷云集宝兴(穆坪),争相捕捉中国特有的大熊猫116只,其中有16只作为国家礼物赠送给英、法、日、德等国。 雅安在整合全市旅游品牌时把赶羊沟纳入了统一的规划,理由很简单,赶羊沟既有熊猫的品牌,同时它也与红军有关。 冬天的赶羊沟的确很美,透明的冰柱从山腰吊至山崖下清澈见底的小溪边。站在铺着雪迹的大桥能看到冰水之中的小鱼摆尾。 当年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曾在一年多时间内数次攻占这一带的山岭谷口。从赶羊沟口过蜂桶寨¾;硗碛·越夹金山。 在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邓池沟的小山村还保存着一座法国人在160多年前修建的教堂,它是法国人在四川设立最早,也是目前世界上幸存的最大的木结构教堂之一。教堂前的那块白色大理石纪念碑,向世人展示着1个多世纪前,曾¾;在这座教堂里辛勤工作和生活了6年之久的生物学家、法国传教士戴维与大熊猫那非同寻常的关系。
《红军长征的民间记忆》 会师的日子越夹金山(图)
2005年是红军·越夹金山70周年的日子,我再一次选择去·越,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拜。 当年红军抵达硗碛时夹金山的山腰之下还被大É;林覆盖,当地带路的藏族群众说山上常有野兽出没,而且山顶一带雪厚难行。前方的雪山对许多来自南方的红军战士来说是难以想象的,虽然军情紧急,但考虑到将要·越的夹金山可能出现的困难,指挥部还是下令让士兵们休整两日。 在学生时代,曾听过一部根据老红军回忆录改写的名为“六月雪”的广播剧,优美的文字给艰苦的长征注入了几分浪漫的色彩。至今都还记得老红军提到的大硗碛,还有在·山前每位战士身上都必须带上的四川特产——红辣椒。 夹金山顶的垭口处还压着厚厚的积雪。山顶路口的风很大,垭口所处的位置较为平坦,在山顶的垭口处能望见雪山两面的盘山公路蜿蜒向雪山两面的山脚而去。山顶的低凹处大面积的白雪底色上突然间冒出一个低矮小庙十分显眼。当地人讲小庙是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