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 >

第34章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第34章

小说: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散文家的徐志摩的成就并不亚于作为诗人的徐志摩。徐志摩以浓郁而奇艳的风格出现在散文界,从冰心的灵俊、朱自清的清丽、周作人的冲淡、丰子恺的趣味之中显示出自己的特殊风采。    
    徐志摩的生前自编了三本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和《自剖文集》,此外还有《志摩日记》、《志摩书信》、《眉轩琐语》、《西湖记》、《泰戈尔来华》等。    
    林语堂在《新丰折臂翁·跋》说:“志摩,情才,亦一奇才也,以诗著,更以散文著,吾于白话诗念不下去,独于志摩诗念得下去。其散文尤奇,运句措辞,得力于传奇,而参西洋语句,了无痕迹。”    
    杨振声在《与志摩最后的一别》一文里,这样评价徐志摩的散文:“他那‘跑野马’的散文,自己老早就认为比他的诗还好。那用字,有多生动活泼!那颜色,真是‘浓得化不开’!那联想的富丽,那生趣的充溢!尤其是他那态度与口吻,有多轻清,多顽皮,多伶俐!而那气力也真足,文章里永看不出懈怠,老那样像云的层涌,春泉的潺溪!他的文章确有它独创的风格,在散文里不能不让他占一席地。”徐志摩散文的总体特征就是浓得化不开,在结构上的特征则是跑野马。    
    梁实秋在《谈志摩的散文》中说:“他的文章是跑野马;但是跑得好。志摩的文章本来用不着题目,随他写去,永远有风趣。严格地讲,文章里多生枝节(Digression)原不是好处,但有时那枝节本身来得妙,读者便会全神贯注在那枝节上,不回到本题上也不要紧,志摩的散文几乎全是小品文的性质,不比是说理的论文,所以他的跑野马的文笔不但不算毛病,转觉得可爱了。”他说徐志摩散文的妙处,一是“永远保持着一个亲热的态度”;二是“他写起文章来任性”;三是“他的文章永远是用心写的”。    
    徐志摩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他的诗文在大浪淘沙的历史之河中永存。同样徐志摩他本人在他的朋友心中永存。    
    胡适在《追悼志摩》中说,志摩走后,他们的世界里被他带走了不少云彩。他在朋友之中是一片最可爱的云彩,永远是温暖的颜色,永远是美的花样,永远是可爱。他常说他不知道风灾哪一个方向吹,其实,胡适说他们没有几个人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可是,不知从哪个方向吹来的狂风卷走了他,他的朋友们的天空顿时一片惨淡,一片寂寞,因为最可爱的云消散了。    
    徐志摩之所以这样让朋友们哀念他,胡适说那是因为他的为人整个是一团同情心,只是一团爱。叶公超就说:“他对于任何人,任何事,从未有过绝对的怨恨,甚至于无意中都没有表示过一些嫉妒的神气。”陈伯通也说:“尤其朋友里缺不了他。他是我们的连索,他是粘着性的,发酵性的。在这七八年中,国内文艺界里起了不少的风波,炒了不少的架,许多很熟的朋友往往弄的不能见面。但我没有听见有人怨恨过志摩。谁也不能抵抗志摩的同情心,谁也不能避开他的粘着性。他才是和事的无穷的同情,使我们老,他总是朋友中间的‘连索’。他从没有疑心,他从不会妒忌。使这些多疑善妒的人们十分惭愧,又十分羡慕。”    
    徐志摩的一生是爱的象征。但社会上对他的行为和追求往往不理解,那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徐志摩的单纯信仰。他的离婚和第二次结婚是他一生最受社会严厉批评的地方。胡适认为,他做的这两件事最能代表他的单纯理想的追求。徐志摩万分诚恳地相信那两件事都是他实现那美与自由的人生的正当步骤。胡适指出徐志摩深信理想的人生必须有爱,必须有自由,必须有美,徐志摩深信这种三位一体的人生是可以追求的,至少可以用纯洁的心血培养出来。因此,胡适要求大家从这个观点来观察徐志摩的一生,从这一点上才可以理解徐志摩的行为。只有先认清了徐志摩的单纯信仰,才能认清徐志摩的为人。    
    徐志摩在一首《生活》的诗中认为自己最后的几年生活得非常失败。他的失败,在胡适看来,就是一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的失败。徐志摩的追求使他的朋友们惭愧,因为胡适说他们的信心太小了,从不敢梦想他的梦想。在这诺大的世界中,只有徐志摩有这信心,冒险去追求,经历了许多波折,牺牲了一切平凡的安逸,牺牲了家庭的荣誉和人间的名誉去追求、去试验一个梦想的神圣境界,但他终不免失败的命运。胡适说,他的失败是因为他的信仰太单纯了,而这个世界太复杂了。然而,徐志摩在这恐怖的压迫下,从不叫一声投降。胡适认为他从不曾完全绝望,他从不曾绝对地怨恨谁。胡适看他替朋友们做事,替团体做事,他总是依旧那么热心和高兴。    
    徐志摩在痛苦中依旧他的歌唱,他的诗也更加成熟,诗的已经更加深厚,笔致更加淡远。在徐志摩最后的一年,他希望那是他真正复活的机会,胡适他们都很替他高兴。胡适说,他临走前的几年本想用心血浇灌的花树也许是枯萎了,但他的同情、鼓舞,早又在别的园地里种出了无数的可爱的小花,开出了无数可爱的鲜花。他自己的歌唱曾在一个时期里是消沉了,但他的歌声引起了园地外无数的歌喉,嘹亮的歌,哀怨的歌,美丽的歌。这些都是他的安慰,都使他高兴。然而,胡适说,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个最有希望复活的时代,他丢下众人,独自云游去了。    
    在胡适的眼中,徐志摩这样可爱的人,像一片春光,一团火焰,一腔热情,他投射的影子永远留在他的朋友们的心中,他放出的光亮永远留在人间。


第四部分 轻轻的,走了第54节 徐志摩年谱(1)

    华言实编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一岁    
    一月十五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县(今海宁市)。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四岁    
    入家塾读书。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十一岁    
    入硖石镇开智学堂读书。    
    1909年(宣统元年)十三岁    
    冬,毕业于开智学堂。    
    1910年(宣统二年)十四岁    
    春,入杭州府一中。与郁达夫、沈叔薇等同窗。    
    1911年(宣统三年)十五岁    
    辛亥革命爆发,杭州府一中停办,休学在家。    
    1913年(民国二年)十七岁    
    春,杭州府中学复学。返校。七月,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    
    1914年(民国三年)十八岁    
    五月,在校刊《友声》第二期上发表《镭锭与地球之历史》。    
    1915年(民国四年)十九岁    
    夏,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与张君劢之妹张幼仪结婚。婚后经张君劢介绍转入上海浸信会学院(即沪江大学前身)。    
    本年,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创刊,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1916年(民国五年)二十岁    
    春,从上海浸信会学院退学。    
    秋,转入北洋大学法科预科学习。    
    1917年(民国六年)二十一岁    
    因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成了北京大学学生。    
    本年,《新青年》开始倡导文学革命。    
    1918年(民国七年)二十二岁    
    长子出生,学名积锴。    
    经张君劢介绍,拜梁启超为师。    
    从上海启程自费赴美留学。途中作《启行赴美文》,铅印赠亲友,述游学之志。    
    九月,入美国克拉克大学历史系学习。    
    十二月,在纽约结识梅光迪、赵元任等人。    
    1919年(民国八年)二十三岁    
    在克拉克大学毕业,获该校一等荣誉奖。    
    九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修硕士学位。此间,政治热情空前高涨。    
    五月四日,五四运动爆发。    
    1920年(民国九年)二十四岁    
    九月,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学位论文题目为《论中国的妇女地位》。    
    慕罗素大名赴英,罗素却已被剑桥大学辞退。    
    十月,入伦敦大学政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秋,结识陈西滢,并通过他与英国作家威尔斯(H.G.Wells)相识,从此对文学的兴趣日渐浓厚。    
    秋,结识林长民及其女林徽音。    
    冬,张幼仪到英国,夫妇住在伦敦郊外的沙士顿。    
    1921年(民国十年)二十五岁    
    春,被英国学者狄更生推荐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当特别生。    
    夏,与林徽音热恋。    
    秋,送夫人张幼仪赴德留学。    
    经英国语言学家欧格敦介绍,与罗素相识。    
    本年,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相继成立。    
    1922年(民国十一年)二十六岁    
    二月二十四日,次子德生(彼得)生于柏林。    
    三月,由吴德生、金岳霖作证,在柏林与张幼仪离婚。    
    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    
    七月,会见英国女作家曼殊斐尔二十分钟,此次会面,影响了徐志摩一生。    
    八月十日,为追随林徽音,退学启程回国。在船上作散文《印度洋上的秋思》。十月十五日抵达上海。    
    开始创作《志摩的诗》。    
    秋,应邀为清华文学社作题为《艺术与人生》(ArtandLife)的英文演讲。冬,在文友会作题为《我对威尔斯、嘉本特和曼殊斐尔的印象》(PersonalImpressionsofH.G.Wells,EdwardCarpenterandKatherineMansfield)的英文演讲。十二月,寄给林徽音用英文写成的散文《月照与湖》,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与爱慕。但此时林徽音已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订了口头婚约。    
    1923年(民国十二年)二十七岁    
    一月,梁启超致书徐志摩,严厉批评其离婚行为。徐回信极力为自己辩解。在《努力周报》上发表《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一文,对北大校长蔡元培在罗文干案中采取的对北洋军阀政府不合作的立场表示支持。    
    三月,作诗《哀曼殊斐尔》悼念一月九日在法国逝世的曼殊斐尔。参与组建的“新月社”在北平成立。    
    四月二十六日和五月二十六日,在《努力周报》连载诗话《杂记》,文中不点名地讽刺了郭沫若的诗句“泪浪滔滔”,致使郭沫若、成仿吾等人与他交恶。    
    夏,应梁启超之邀,在天津南开大学暑期学校讲课两周,教授近代英国文学和未来派的诗。    
    八月,去北戴河避暑,并作《北戴河海滨的幻想》。接祖母病重电报启程返家。祖母殁,作《我的祖母之死》。    
    九月,在《小说月报》的泰戈尔专号上发表《泰山日出》、《泰戈尔来华》、《泰戈尔来华确期》三文和诗《幻想》。中秋节偕堂弟徐永和游西湖。同胡适、陶行知、陈衡哲、马君武、汪精卫、任叔永、朱经农等十人到海宁观潮。    
    十月二十八日,作《西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