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曹操大传 >

第51章

曹操大传-第51章

小说: 曹操大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攸接着说:“袁军的攻击前哨设在黄河北岸的黎阳津,我军前哨的甄城、白马、延津,都可能成为初期交战的主战场。”


第十四章 官渡风云英雄立业(2)


  曹孟德问道:“袁绍前锋由谁担当。”
  “据悉是颜良、文丑二人,据说这两人有万夫不挡之勇。”荀攸说。
  曹孟德不以为然说道:“颜良、文丑何足称道,徒有匹夫之勇,跟我们的夏侯兄弟差不多,这种将领最忌讳独立作战,更不能让他们打先锋。”
  荀攸说:“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选择什么地方作为战场。”
  郭嘉说:“只要延津和甄城这两个地方能挡住袁绍的进攻,袁军主力一定选择官渡作为突破口。”
  当荀攸和郭嘉正在商议之时,曹孟德已经把战略目光集中在了官渡口。此刻,官渡地区的地形地貌又在他脑海中浮现:茫茫的渡口,渡口北方是官渡水这一天然屏障,对守方极为有利;渡口南北两岸是大片的开阔地,地势平坦,正有利于我们的骑兵作战;袁绍的南征军团由黎阳到官渡,其间必须受阻于黄河、阴沟水、北渡水、渠水,不但进攻时较困难,也无法将最大的可能兵力完全及时投入渡口,补给上的困难更将成为袁军最严重的危机。
  我们和袁军的决战地点一定是官渡!
  对,曹孟德紧握了一下拳头。
  山雨欲来风满楼,黄河南北岸的气氛异常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正在这时,江东霸主孙策死亡的消息传到许都。
  曹孟德得知这一消息高兴得像过节一般,说:“江东小霸王呜呼哀哉,天下暂时又少了一个凑热闹的人。”
  显然,孙策的死又减轻了曹孟德战线上的一个重大压力。
  “荆州方面动静如何?”曹孟德还有点不放心刘表。
  荀彧说:“丞相放心,我已经用黄金和官位收买了刘表手下的主要将领以及靠近长江一带的郡守,连刘表的妻舅蔡瑁和名士蒯越也反对刘表向豫州用兵,过不了几天,长沙、零陵、桂阳、武郡几个地方的部队一定会来向我们倒戈。”
  曹孟德手拈胡须,朗声说道:“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已经完全占尽了。官渡,官渡,那里便是袁绍的葬身之地!”
  建安五年三月,北方大地早已冰雪消融,而战争的硝烟是从不选择季节的,袁军在黎阳前哨调动频繁,尽管曹孟德成竹在胸,前线情况的紧张是客观存在的。
  镇守甄城的程昱部队只有七百余名,甄城又位于曹军东战线的最前哨。因此可能在战争一开始便遭到袁军的强烈攻击。
  曹孟德策马来到甄城。
  “程将军是否需要增援军队?”曹孟德问程昱。
  程昱似乎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必添一兵一卒。”
  “你真的有把握?”曹孟德感到奇怪。六七百人要对付袁绍的主力部队,谈何容易啊。
  程昱见曹孟德心存疑虑,就慢慢解释说:“袁绍在乐阳方面集结的主力部队已超过十万,如果他拼死力攻打甄城,再多的增援也于事无补。袁绍一向因兵多势大,自认所向无敌,如今见我方兵少,一定不看在眼里,很有放弃甄城的可能。如果甄城的守备增加,袁绍便会以为甄城重要,就非攻不可了,所以增援部队反而只会增加我们的危机和压力。”
  曹孟德听罢程昱的讲解,思忖片刻,说道:“程将军的胆量及见识,真令我佩服。”
  于是,曹孟德就放弃了增加甄城防守力量的打算,腾出大量主力在官渡口一线。
  依照原定计划,袁绍应在青州袁谭军团击败臧霸的阻击之后,指挥主力部队由白马津和延津渡过黄河,以侧翼作战法由中央和左翼突破。
  袁绍便屯兵黎阳,等待袁谭军团的进展,以实施整体的战略目标。
  曹孟德最担心的也就是侧翼的力量能否挡住袁绍的进攻,如果袁绍不能打开侧翼缺口,势必从中央突破,这样两军在官渡决战的局面就形成了。
  臧霸原是黑山党领袖,先被吕布收复,后又因吕布兵败投曹孟德,曹孟德让臧霸的青州军团阻挡袁军的右翼进攻,是作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臧将军,若袁谭军队向你大举进攻,你能坚持多久?”当时臧霸军团只有一千多人马,而袁谭的进攻部队约有两万人,何况有高干这一智将辅助,曹孟德不能不为之忧虑。
  “丞相需要我坚持多久?”臧霸反问。
  “至少需要两个月,这样,袁绍的侧翼力量受阻,必然会集中从中央突破。”曹孟德再次阐明利害关系。
  “别说两月,就是十年百年,袁谭也休想突破我臧霸的防线!”臧霸夸下海口。
  “你怎么防守法?”曹孟德问得很细致。
  “我本来就是山野草寇,青州地区崇山峻岭,最适合我作战,袁谭全线出击,我们便分散隐蔽,假如他分路包抄,我们就集中力量一口一口地吃掉他们。”臧霸讲了他的作战意图。
  这是臧霸出兵青州之前与曹孟德的一番对话。
  袁绍反复思考自己的战略部署,感到十分满意。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袁谭和高干的青州、并州两军用不了半个月就可以撕开曹操左右两翼的缺口,那时全线出击,用不了半年就可以踏平许都。
  袁绍搬起指头,袁谭和高干已进驻青州七天了。他估计二人已经有了进展,于是准备攻打甄城。刘备和沮授都不同意。
  “甄城不在我们的主战线内,这个小城连曹操也不放在眼里,派极少数人马守备,我们没有必要夺取它。”刘备说。
  审配说:“主公的军事力量如此强大,应该趁黄河汛期未到,抢渡黄河,直抵许昌,我们几十万大军,势如破竹,根本没有必要瞻前顾后。”
  袁绍利用刘备作顾问,是因为刘备熟悉曹操军情,他认为刘备和审配的意见都比较中肯,于是就放弃了攻打甄城的计划。


第十四章 官渡风云英雄立业(3)


  袁军南下的第一道河川便是黄河,在这段主战线上,黄河自东向西分别有白马津、延津和杜氏津三个现成的渡河点。以原定的进军计划,白马津是主要渡河点,其余两个是辅助性质的,沿着这三个渡河点,袁绍在一年前便建造了不少营寨,并由二十余位部将防守。以白马津进攻的计划对袁军是相当有利的侧翼作战法,可是袁绍一放弃攻打甄城,也就改变了原来的作战计划,而把延津作为了跟曹孟德接触的第一个战场。
  曹孟德原来也把重兵摆在白马津南岸。
  “丞相,延津告急,袁绍亲率大军进攻延津。”曹孟德忽然接到于禁的报告。原来,当曹军在白马津严阵以待的时候,袁绍于三月底从黎阳出发,渡过黄河,攻打于禁在延津一带部署的防寨。
  曹孟德说声“不好”,连忙取来地形图。他立刻明白了目前形势:必须在延津拖住袁军,那里不能大兵团作战,敌军几十倍于我们,只能凭借熟悉的地形跟敌人周旋,敌人疲惫不堪必来攻白马,我以逸待劳堵住敌人,这样,袁绍才会一步步移向官渡口,我军方能转入反攻,将袁绍赶向北方。
  那么,谁能担此大任率轻锐部队增援于禁呢?曹孟德突然想到了以猛勇见长的乐进。
  “乐进,我抽五千精兵与你,火速增援于禁,不要跟袁军拼命,设法拖住他们。”曹孟德吩咐。
  乐进领命而去。
  “汝南局势不知如何了?”乐进走后,曹孟德又涌出了另一个问题。连日来,他的脑子里围绕“官渡”这两个字眼,方方面面的问题织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啊,稍有疏忽,兖州地区又会陷入兵灾、战乱、饥饿、诸侯间的弱肉强食……简直让人不敢去想像。
  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吧,袁绍和曹孟德几乎同时关注着汝南地区。
  汝南郡是袁绍的故乡,故吏、门生、宾客甚多,在得到袁绍的召集令后,果然纷纷起事,拥兵独立。其实,曹孟德早就料到了这一着,他安排能干又富机智的满宠为汝南太守,便是为了防范这些叛变的行动。
  果然,满宠不负使命,去汝南不到十天,就在当地招募了五百多名士兵,然后深入乡间,号召农兵保护自己的农园乡土,和袁氏派的官员对抗。这一招很奏效,愈聚愈多的农民部队,连续攻破二十多个袁绍忠实同乡的营寨,死硬派分子很快被瓦解了,一时间重新归附曹孟德的袁氏同乡便有二万余户,满宠还抽训了其中的两千多名男子为特别队,仿效枣祗的经验在汝南一带进行屯田。
  豫州地区的郡县在袁绍的号召下,也有不少公开背离曹孟德的,在该地区百姓的心目中,刘备那种大仁大义的形象已经扎下了根,而曹孟德总是以窃国大盗的形象出现在他们的眼睛里,这个地区的麻烦事便由留守的荀彧和首都区防卫司令李通来负责解决。李通原来只是阳安郡的都尉,当年豫州郡县大多投向张绣,只有李通坚持拥护曹孟德,因此获得重用。
  曹孟德在进军黄河前哨之前,嘱咐荀彧和李通多采用宽容政策。“攻心为上,争取一切力量瓦解袁绍。”曹孟德这句话像重锤一般经常敲打在两位留守将领的身上。当时,豫州地区棉花因虫害大面积歉收。李通和荀彧商量之后没有向曹孟德汇报,果断地作出了免征棉绢税的决定,并向群众宣传这是曹丞相的决定,在一定程度上使曹孟德的形象得到了改观,争取了豫州民众的支持,淡化了这些郡守和袁绍的关系,只要他们没有军事行动,便睁只眼闭只眼装作不知,一方面又由夏侯惇和李典加强豫州的军事戒备,给这些郡守以军事震慑力。在软硬兼施之下,这些原先拥袁行动颇积极的郡守,最后都雷大雨小地只和袁绍保持联络而已,未曾有实质性的行动,使袁绍在豫州一带的策动计划收效甚小。
  在黄河东线的青州和西线的并州,袁谭和高干遭到了臧霸的两支游击军团的严重骚扰,进军速度差不多等于零。
  面对如此形势,沮授建议袁绍停止行军,谁知袁绍骄狂地笑道:“我七十万大军对付曹阿瞒的七万军马,何惧之有。”
  “我军虽众,但战线太长,力量分散;曹军虽少,但斗志旺盛,骁勇善战。”沮授冒死相劝。
  矜骄的袁绍骂沮授蛊惑人心,长曹操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盛怒之下就要斩沮授,经众将领的苦苦哀劝,仍将沮授捆绑起来装入囚车。沮授一路嚎叫:“主公,你不听良臣之言,大祸临头啊!”
  建安五年四月,袁绍不听沮授劝阻,亲自率军,由黎阳出发,渡过黄河,攻打于禁在延津一带部署的防寨。于禁判断袁军的行动一定迟缓,因此他和曹孟德派来的乐进商议,决定采取主动攻势。月黑之夜,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密渡黄河,并在于禁的规划下,以疾如狂风的速度绕过袁绍的主力部队,连环攻击延津北岸向西的二十几座营寨,放火焚烧,斩杀了数千袁军,俘虏了何茂等十几位将领,使袁绍军未真正出师便遭到了不小的打击。
  由于于禁的部队调动极快,对地形又极为熟悉,袁军根本无法捕捉。进入延津的庞大军团找不到敌人,分开驻守又遭到于禁游击军的袭击,进也不是,守也不是,只好再渡河返回乐阳,连驻守在主要渡口杜氏津的袁军,也遭到了于禁游击队的突然袭击而溃散。为了躲避袁军围剿,于禁和乐进将部队化整为零,利用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